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知名女演員自曝“落魄”原因引熱議:你的傲慢,正在慢慢毀掉你

簡介比如說,你抱著“我是主角”的態度去工作,那麼,你就會把自己立於他人之上,帶著孤傲的態度與人交往

學生傲慢怎麼處理

知名女演員自曝“落魄”原因引熱議:你的傲慢,正在慢慢毀掉你

《演員請就位》一開播,就貢獻了許多精彩話題。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問題:為何趙薇能坐在《演員2》的導師席,溫崢嶸卻只能是B級學員?

認真對比兩人的簡介你會發現,作為學員的溫崢嶸僅僅只比作為導師的趙薇小兩歲。

兩人都曾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且只相差了一屆。

知名女演員自曝“落魄”原因引熱議:你的傲慢,正在慢慢毀掉你

出道多年的溫崢嶸也在節目中公開質疑:“我為什麼會在B?”

知名女演員自曝“落魄”原因引熱議:你的傲慢,正在慢慢毀掉你

熟悉節目規則的網友會知道,參與該節目的演員們根據市場評級被分為S、A、B三級,B級則是最低的級別。

儘管溫崢嶸出演過多部影視劇,但其在圈內的地位並不高。

看過一段她的採訪,溫崢嶸似乎也找到了自己“落魄”的重要原因。

採訪中,溫崢嶸若有所思地說:“我以前只接女主角,女二號不接。”

知名女演員自曝“落魄”原因引熱議:你的傲慢,正在慢慢毀掉你

早些年,溫崢嶸憑藉作品紅了後,她就開始拒絕所有配角的劇本。對“大女主”的執念,讓她錯失了許多好的機會。

就這樣,不願意放低身段的她,在不少爛劇本中慢慢消耗了她的人氣,久而久之,她就再也接不到能夠凸顯她能力的好劇本了。

沒有了好作品,也就沒有了人氣,地位自然只能一落千丈。

《三體》裡有句讓人驚醒的話: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有點小成就便開始傲慢、狂妄的人,終究會毀掉自己。

老戲骨陳道明曾說過:一個好的演員,要有正確的職業觀。

這句話不僅適用於演員,也適用於我們每一個人。

不高傲、不自大,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你的人生才能走得更長遠。

如果你也想戒掉你的傲慢,活出更精彩的人生,看完下面的概念,或許你會有所收穫。

01

成長心態

成長心態是指具有一定持續性的心理狀態,認為個體的能力是可以發展的。

也就是說,透過努力,我們可以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得更聰明、更優秀。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有一位編劇,她寫的新戲即將開工了,於是她在微博發表了一段感動的心情。這時,有網友評論說:“沒啥名氣就不要拍了,等有實力時再拍也不遲。”

對於網友的評論,這位編劇的回覆是:“實力不是等出來的,是一直做一直做一直做幹出來的。”

這就是成長心態。

擁有成長心態的人,他們更加傾向於去注意他們所做的事情,是不是他們真正喜歡做的事情;而不是關注自己已經取得的一些成功。

戒掉一個人的傲慢,你可以從培養成長心態開始。

一般而言,培養成長心態,有3個方面的考慮。

①正視失敗,積極失敗。

在固定心態的人看來,每一次表現,都將被看成是對能力的一次定論性衡量,失敗永遠地決定了這個人。

因此,每當事情變得困難時,固定心態的人,就不敢再行動和嘗試,擔心失敗會影響自己的聲譽。

然而,成長心態的人並不認為一次失敗,就能夠定義自己是一個失敗的人。

如果我們能夠正視失敗,我們就可以培養成長心態。

②保持開放,避免習慣性防衛。

固定心態的人,觀點也經常固定,比較封閉,很難聽取不同的意見,即便這個意見具有相當的可靠度。

這也就是習慣性防衛。具體的訊號,比如說,有些人聽到別人說了一句,第一反應就是丟擲一個反駁。

習慣性防衛會讓你產生消極心理,不利於自身成長。

③看淡成功,以終身學習者自勉。

固定心態的人,如果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功,就會變得保守,會透過選擇低風險和已經熟悉的任務,停留在舒適區,來盡力避免失敗。

而成長心態的人,則沒有那麼看重成功。

這讓他們能在所處領域不斷精進,也就更有條件成功。

02

格局

有一次,民國時期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邀請早已退位的清末帝溥儀,到家中做客。

當他熱情地給溥儀展示,自己珍藏了半生的古董字畫、金石玉器時,溥儀並沒有太大興趣,反而隨手指了幾件,告訴王國維說,這些都是贗品。

王國維當然不服。這些珍玩,都是他憑藉自己的美學、史學造詣挑選出來的,怎麼可能是贗品?王國維心裡想,可能是小皇帝沒仔細看。

溥儀走後,王國維就迫不及待地找來了道行更深的好友來幫忙鑑別,又去古玩店找行家,結果卻是一致的:這幾件“珍品”,確實是贗品。

這件事後,“金石大師”王國維,對這位年紀輕輕卻見識如此之廣的溥儀,佩服得五體投地。

當他再次虛心地向溥儀請教鑑別方法時,溥儀說:“我也不懂你們說的那些個鑑別方法、技術啥的,我就是看你那幾樣玩意,和我家裡的那些,有些差別罷了。”

知名女演員自曝“落魄”原因引熱議:你的傲慢,正在慢慢毀掉你

這就是一個人的格局,即對於世界的結構認知程度,包括寬廣度、縱深度和精細度等多種維度。

格局決定結局。

例如,一棵石榴種子,可能至少有三種結局:

放到花盆裡栽種,最多隻能長到半米多高。放到缸裡栽種,就能夠長到一米多高。放到庭院空地裡栽種,就能夠長到四五米高。

花盆、缸、空地,不同大小的格局,就導致了石榴的不同結局。

類似的,人的發展,也與此相似。

有一個小故事,說的是三個工人在工地砌牆。有人問他們在幹嘛。

第一個人沒好氣地說:“砌牆,你沒看到嗎?”第二個人笑笑說:“我們在蓋一幢高樓。”第三個人笑容滿面:“我們正在建造一座新城市。”

10年後,第一個人仍在砌牆,第二個人成了工程師,而第三個人,已經變成前兩個人的老闆。

花盆、缸、空地,是空間、物理上的格侷限制。而砌牆工人之間的差別,則是認知水平上的格侷限制。

人生充滿了各種可能性,而格局則是可能性的限制。

格局越大的人,越能系統思考,越把時間花在高價值的事情上,從而擁有更好的收穫。

格局越小的人,越是目光短淺,越容易把時間浪費在低價值的事情上,最終庸碌無為地過一生。

提升一個人的格局,很大程度上有助於戒掉一個人的傲慢。因為格局大的人往往只在意那些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03

工作意義

耶魯大學的教授艾米?瑞斯尼斯基,曾領導她的團隊,針對兩個機構進行工作看法的調查。

這兩個機構,分別是某州立大學的學生健康服務中心,以及某小型藝術學院。調查的物件,是這兩個機構的教職工人員,共有196人。研究物件的年齡、職能和收入水平,沒有任何受限,分佈較廣。

研究旨在調查,這些員工是如何看待他們的工作的。選項分為三類:視工作為謀生手段、事業或是有意義的工作。

結果顯示:研究物件大致採用三種涇渭分明的方式,來描述他們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目的,每種方式的人數基本相當,各佔三分之一。

將工作視為謀生手段的人,他們認為工作目的,主要就是應付生活中的各種開銷。努力工作的動力,就是為了滿足辦公室之外的生活需要。對於工作,他們沒有多少熱情和興趣。

將工作視為事業的人,他們普遍認為,自己從屬於某個非常明確的從業領域,比如醫生、會計等。在他們眼裡,工作是通往更多責任、更高地位、更多收入的必然過程。

將工作視為有意義工作的人,他們大多自認為,有幸能夠從事目前的工作,因為工作承載了他們的理想和渴望,或是為他們搭建了一個能充分展示個人才華、體現他們獨特價值的平臺。

這就是工作意義,即為什麼而工作?工作是為了什麼?

比如說,你抱著“我是主角”的態度去工作,那麼,你就會把自己立於他人之上,帶著孤傲的態度與人交往。

原因在於,意義探詢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一旦你持有某種信念,你就會有意無意地根據這個信念去生活。

因此,想要提高我們的生命質量,我們就需要花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工作意義這個議題。

美國沃頓商學院教授G?理查德?謝爾,繪製出一張圖表,從他的研究視角提出,什麼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工作。

知名女演員自曝“落魄”原因引熱議:你的傲慢,正在慢慢毀掉你

每個圓圈的工作,都有各自程度不同的工作意義,在謝爾教授看來,三個圓圈相交的“最佳區域”,則被認為是富有意義的工作。

參考圖片,找出你工作的真正意義,可以有助於你端正態度,更用心地投入工作之中。

04

生涯規劃

生涯規劃是指在對時代、個人發展的主客觀條件進行預測、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價值觀、職業傾向等進行綜合權衡,確定職業目標和發展路徑,併為之設定全面、長遠的發展計劃和行動方案。

例如,2014年日本首富、日本軟銀集團的創辦人孫正義,在19歲時就制定了“人生50年規劃”。

孫正義如是規劃:“無論如何,20多歲的時候,正式開創事業”;“30多歲的時候,至少要賺到1000億日元”;“40歲的時候,一決勝負,為幹出一番大事業,開始出擊”;“50多歲的時候,成就大業;60多歲,交棒給下任管理者。”

知名女演員自曝“落魄”原因引熱議:你的傲慢,正在慢慢毀掉你

職業生涯需要規劃。

有規劃與沒規劃,是不一樣的人生。

規劃是對於未來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全面、深刻思考。側重的是方向的正確性、引導性,至於具體的細節,並不求100%準確,即便有很大的出入,也不影響規劃發揮作用。

規劃可以讓你用更長遠、更全面的思維去思考。

當你有了完整的職業規劃,你就不會陷入階段性成功的喜悅之中,得意忘形、自大傲慢。

簡單來說,我們做生涯規劃準備,就是持續、徹底地思考以下3個關鍵問題:

①我想往哪個方向發展?

這取決於你的價值觀和興趣。

圍繞這些問題,你要以終為始地去思考生活意義,想象一下:如果別人給你開追悼會或者寫墓誌銘,你希望給你蓋棺論定的是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不要去考慮可行性,只關注於自己的渴望程度。如果其它條件都具備,你最希望達成的是什麼?

②我適合往哪個方向發展?

這取決於你的性格、能力和經歷。

圍繞這些問題,你首先要去量化自我,避免巴納姆效應,儘可能準確地獲得自我認知。

例如:內外向、獨立程度如何,通常是什麼樣的心智模式,潛意識和自我意象中,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負性情緒管理水平、情商有多高等等。

接著,要思考自己的經歷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天賦,有什麼經驗可以遷移,是否可以從中找到差異化的競爭力;然後,把這些綜合起來考慮,發掘能力。

③我可以往哪個方向發展?

這取決於社會環境、經濟環境和組織環境。

每一個人都身處於特定的時空,意即:特定的時代、特定的國家、特定的區域和特定的組織。

這些外部環境,就會限定我們的選擇。比如說,飛機沒有發明出來之前,沒有飛行員、空乘、機場管理這些崗位。

思考這個問題,一是觀察當下的職業分工,看看哪些行業、哪些公司,能夠提供最適合自己能力發揮的環境,讓自己價值最大化,更快地進行資源增值;二是要預測社會變化的硬趨勢,因為最能發揮自己能力的崗位,也許當下還沒有產生。

05

隧道視野

外國的一個攝製組,想拍一部中國農民生活的記錄片。

於是他們來到中國的一個農村,找到一位柿農,說要買他的100個柿子,請他把這些柿子從樹上摘下來,並演示一下貯存的過程。

攝製組給出100個柿子100美元的價格,柿農很高興地同意了。

於是柿農找來一個幫手。一人爬到柿子樹上,用綁有彎鉤的長杆,看準長得好的柿子用勁一擰,柿子很快就掉了下來。另一人則從草叢裡把柿子找出來,撿到一個竹筐裡。

隨著柿子不斷地掉落,下面的人則手腳飛快地把它們撿到竹筐裡,同時還不忘高聲大嗓地和樹上的人拉著家常。

在一邊的外國人覺得這很有趣,自然全都拍了下來。接著他們又拍了柿農貯存柿子的過程。

拍攝完畢,外國人付了錢就準備離開,柿農卻一把拉住他們說:“你們怎麼不把買的柿子帶走呢?”外國人說不好帶,也不需要帶,就把這些柿子留給了柿農。

看著外國人遠去的背影,柿農搖搖頭感嘆道:“沒想到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傻瓜!”

這就涉及到隧道視野,即一個人如果身處隧道,能看到的就只是前後非常狹窄的視野。

知名女演員自曝“落魄”原因引熱議:你的傲慢,正在慢慢毀掉你

柿農不知道的是,攝製組拍這個記錄片,會得到遠比100美金更大的收益。

當一個人陷入隧道視野,他就會認為自己所認知的世界,就是“正確的價值觀”,因而容易沾沾自喜,狂妄自大。

殊不知其實世界很大,有新的事物,新的人和更高的層次。

最後,用鄧拓的一句名言來與大家共勉:

“越是沒有本領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戒掉高傲,用心磨練,你值得擁有更好的未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