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二月二為什麼會有“龍抬頭”?可不只是理髮,傳統節俗可豐富了

簡介到了晚唐時期的文人筆記裡,二月二這天還有采菜、迎富等習俗,比如晚唐風俗志《歲華紀麗》就有一個故事,說有個叫巢氏的人,在二月二這天領養了一個孩子,後來家裡就大富起來

說女生大龍是什麼意思

二月二為什麼會有“龍抬頭”?可不只是理髮,傳統節俗可豐富了

說到農曆的二月初二,幾乎所有中國人都會想到“二月二,龍抬頭”的俗語,而美髮行業的從業者們肯定還會認為,這是一年正式工作的開始,也是第一個業績的高峰。對於今天的國人來說,二月二可能就是一個理髮的日子,而所謂的“龍抬頭”,很多人也就自然而然地跟剃頭聯絡在了一塊。但實際上,作為春節之後的一個重要節日,二月二的歷史還是相當悠久的,其傳統的節俗也很豐富,反倒是理髮這個我們今天人都熟悉的習俗,產生的時間卻比較晚。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個熟悉又陌生的“二月二節”吧。

一、二月二與中和節

在中國為數眾多的傳統節日中,二月二並不是一個特別古老的節日,它的起源大概是在唐朝中期,又與唐德宗年間設立的中和節有密切的關係。大約是在唐貞元五年(789年)的春天,安史之亂已經平定了十幾年,整個唐朝社會也開始表現出一定的“中興”之相,唐德宗就跟當時的宰相李泌提了個想法,大概是說:“春節之後,下一個重要的節日就到上巳和寒食了,這都是三月初的節日,整個二月都沒有節,朕想設立一個,大家樂呵樂呵,你看選什麼日子好呢?”然後李泌就說:“

二月一日正是桃花盛開的時候,可以設節,取名叫中和節吧。

”當然最後釋出詔書的時候,言辭上還是美化了一番,設立這個節的目的被表述成:“

春方發生,候及仲月,勾萌畢達,天地同和,俾其昭蘇,宜助暢茂

”,大概就是春天萬物萌發,要順應天時,與民同樂的意思。

二月二為什麼會有“龍抬頭”?可不只是理髮,傳統節俗可豐富了

《長安十二時辰》李泌劇照

唐朝人是特別愛玩的,很多帶有原始巫術色彩的傳統節日,比如上巳節、上元節,到了唐朝人這裡慢慢都往狂歡節方向上跑偏了。春天草木萌動,中和節設在仲春,那正是出去玩的好日子,再加上政府的設計規定,所以就產生了春遊、宴飲、春社祈谷等等習俗。不過咱們中國人在傳統節日上,似乎對“重數”的日期有某種偏好,比如三月三上巳節、五月五端午、九月九重陽,等等。

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也或許是因為唐人覺得一天的節期太短,在中和節設立的短短几十年之後,我們在唐人的詩詞文章中就開始發現了“二月二節”的蹤跡,其節俗也跟中和節特別相似。比如白居易曾有詩《二月一日作,贈韋七庶子》:“

明朝二月二,疾平齋復畢。應須挈一壺,尋花覓韋七。

”這實際上就說明當時有二月二郊遊宴飲的習俗。到了晚唐時期的文人筆記裡,二月二這天還有采菜、迎富等習俗,比如晚唐風俗志《歲華紀麗》就有一個故事,說有個叫巢氏的人,在二月二這天領養了一個孩子,後來家裡就大富起來。後來這個地方的人“

以此日出野田採蓬葉,向門前以祭之,雲迎富。

”可見到了中晚唐時期,中和節的日期已經有了微妙的變化,從二月一日變成了二月二日。

二月二為什麼會有“龍抬頭”?可不只是理髮,傳統節俗可豐富了

白居易劇照

之後一直到兩宋時期,二月二節基本上都是這樣一個以踏青、挑菜、迎富為主要節俗的,比較歡快的春季節日。但從元代開始,二月二又有了新變化,節俗的內涵也大為豐富起來。

二、二月二與百蟲

農曆的二月初二,從日期上來說與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非常接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裡面解釋說:“

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伴隨著滾滾的春雷,田間屋內沉眠了一冬的蟲蟻們也被春雷驚醒,開始活躍起來。多數的蟲蟻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都有妨礙,它們或者傳播疾病,或者啃壞莊稼。所以到了這個時節,民間也就產生了很多殺滅昆蟲的習俗。二月二節在驚蟄前後,習俗上逐漸也就受到了驚蟄的影響。

二月二為什麼會有“龍抬頭”?可不只是理髮,傳統節俗可豐富了

驚蟄

元明時期,尤其是明代以後,二月二中逐漸多出了一些與驅蟲相關的習俗。具體的做法各地多有不同。為了避免昆蟲啃食莊稼,有些地方流行“打囤”的做法,也有打灰囤、畫倉等不同的叫法。大致的做法就是用簸箕盛著草木灰,在院子裡畫成糧倉的形狀,然後在中間擺上糧食,有的地方還要趕雞進去吃掉,認為這樣可以避免昆蟲啃食莊稼。

二月二為什麼會有“龍抬頭”?可不只是理髮,傳統節俗可豐富了

而為了避免蚊蟲叮咬傳播疾病,很多地方也流行在二月二在屋內撒灰的做法。用在屋內撒草木灰的方式驅除蟲蟻,最早見於先秦典籍,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月令》裡記為驚蟄民俗,再後來又傳到了二月二。為了驅除屋內的蠍子毒蟲,民間還有很多方法,比如帖符紙,或者用棍棒敲打家中的傢俱、房梁,還有的地方流行焚香或點蠟燭驅蟲。二月二前後,春播就正式開始了。這些驅蟲的儀式在今天的人看來或許不那麼“科學”,但是在古代農業社會,人們靠天吃飯,一年的收成都掌握在不可捉摸的老天爺手裡。所以透過這樣那樣的一些方法,表達自己對豐收的祈願,也是很好理解的。

三、二月二與龍

如今說到二月二,很多人都會接上一句“龍抬頭”。但實際上從節俗的發展來說,應該是

先有二月二,後有龍抬頭

。二月二節開始與龍扯上關係,基本上是元明以後的事情了。那麼二月二是怎麼跟龍搭上關係的呢?民間有些傳說,學者們也有一套解釋,還不太一樣。

先說一下民間傳說吧,比較流行的故事有兩個。一個故事是跟武則天有關。傳說女人當皇帝引起了天帝的不滿,就下令三年不許給人間降雨。但負責行雲布雨的白龍很同情百姓,就偷偷給人間下了雨。天帝很生氣,就把白龍鎮壓在山下,說除非金豆開花,否則不許出來。後來老百姓為了感謝白龍,就想出了爆玉米花的辦法。二月二這天白龍重獲自由,所以這天叫“龍抬頭”。第二個故事,是說龍王和王后有個女兒,生日是在二月二這天。結果這女兒後來長大了跟人間的男子跑了,龍王和王后非常想念女兒,所以每年龍女生日的時候就從海里抬頭出來張望。

二月二為什麼會有“龍抬頭”?可不只是理髮,傳統節俗可豐富了

學者們對這個問題的解釋和傳說故事當然不同。有的學者認為,二月二和驚蟄捱得很近,驚蟄在古代人的觀念中是個萬物復甦的日子,龍是萬物之長,所以就用龍抬頭來代表萬物的甦醒,這是一種說法。還有一些學者認為,二月二被稱作龍抬頭,和星象有關。中國古代天文星象有四象之說,也就是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青龍是東方天空的星宿。每年的仲春時節,正是青龍在東方天際嶄露頭角的時候,所以稱龍抬頭。

二月二既然跟龍聯絡了起來,那很多習俗也就都跟著姓了龍,變得“傲天”起來。比如有的地方流行二月二吃水餃或吃麵,吃水餃就被稱作是“吃龍耳”“吃龍角”,吃麵條被稱作是“吃龍鬚”,有的地方吃一種蒸肉卷子,被稱作“吃懶龍”,等等。當然流佈更廣泛的,還是引龍的習俗。

二月二為什麼會有“龍抬頭”?可不只是理髮,傳統節俗可豐富了

所謂的引龍,本質上其實是引水,求一個風調雨順,這在農業社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古人認為龍是掌管行雲布雨的,所以這個儀式就被人們叫做引龍。古人認為龍是居住在水裡的,所以引龍儀式的起點和終點往往都是有水的地方,比如從家中的水井引到儲水的水缸,或者從村裡的河流引到家裡的水缸。具體的做法各地差別就比較大,有用草木灰的,也有用米糠的,大約都是用這些東西撒成蜿蜒的曲線,彷彿龍一樣,然後把起點終點連線起來。除了引水之外,在有些地方還有二月二“引錢龍”的習俗,這可能是唐宋時期二月二迎富習俗的一種演變。

文史君說

現如今,說到二月二,在大部分的城市裡可能只剩下理髮這一個習俗比較普遍了。而即便在農村,家家戶戶都通了自來水,引龍的儀式也已經非常少見,只有一些鄉間的老人家可能還保留著撒灰驅蟲之類的習慣。不過這幾年,隨著非遺保護引起社會上下的重視,有一些二月二的社交活動倒是有所復興,比如很多地方又重新出現了二月二的廟會,二月二又重新熱鬧了起來。

二月二為什麼會有“龍抬頭”?可不只是理髮,傳統節俗可豐富了

二月二這個節日,一開始就是慶祝春日的以歡騰娛樂為主的節日。後來在農業社會經濟、文化的影響下,逐漸加入了各種帶有農業文明色彩的習俗。而在如今商業文明的大潮下,傳統農業文明的很多習俗都難以為繼,倒是最初的娛樂色彩出現了迴歸,這也實在是件有趣的事情。

參考文獻

張勃:《二月二的節俗流變》,《文化月刊》2014年第7期。

張勃:《先有 “二月二”,後有 “龍抬頭”——二月二的起源、流變及其文化意義》,《民間文化論壇》2012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李一鳴博士)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