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波奇卡廖娃是俄國女大力士,獲得過全套喬治勳章,最後死於革命

簡介5月中旬,波奇卡廖娃向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寫信,請求建立一支“婦女敢死營”,到前線參戰,以便“為全俄羅斯人樹立榜樣”

西梁女國的大力士是誰

2015年,俄羅斯上映了戰爭影片《婦女敢死營》,影片的主角瑪利亞·波奇卡廖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一位俄羅斯傳奇女英雄。

波奇卡廖娃是俄國女大力士,獲得過全套喬治勳章,最後死於革命

1898年,波奇卡廖娃出生於西伯利亞託木斯克一個貧苦的農村家庭中。她沒接受過正規的教育,從5歲起就給地主家幹活。

俄羅斯女性的性格堅忍勇敢,能夠吃苦耐勞,俄羅斯大媽獨自扛起一根幾名年輕士兵才能扛得動的巨大圓木的照片,曾把人驚得瞠目結舌,而這正是俄羅斯農村婦女的真實寫照,波奇卡廖娃也是這樣一位女大力士。

由於自幼從事艱苦勞動,她成年後出落得膀大腰圓,能扛起90公斤重物,可以像強壯的男人一樣承受重體力勞動。

波奇卡廖娃是俄國女大力士,獲得過全套喬治勳章,最後死於革命

波奇卡廖娃16歲那年,與一名當地男子結了婚,婚後,兩人透過努力勞動攢了一筆錢,開了一家小商店,生活逐漸有了起色。正當她對今後的生活充滿了美好憧憬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她的丈夫應徵入伍。1915年6月,波奇卡廖娃收到了丈夫的陣亡通知書,她悲痛欲絕,她的家庭和希望都被摧毀了。然而,波奇卡廖娃並沒像其他陣亡士兵的妻子那樣悲悲切切地做一個寡婦,她作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決心從軍,走上戰場為丈夫復仇。

她找到了駐紮在託木斯克的俄軍,接待她的是一位預備營營長,聽說她堅決要求參軍後很是吃驚,也很欽佩她的勇氣。然而俄羅斯軍隊此前沒有女性上戰場的先例,更沒有女兵編制,所以這位營長還是拒絕了她,並打趣說只有沙皇才能滿足她的要求。可是讓這位營長沒有想到的是,

波奇卡廖娃真的用自己僅有的一點錢給尼古拉二世拍了一封電報,訴說了自己的要求。沙皇被她感動了,很快給波奇卡廖娃回了信,並要求託木斯克預備營營長把瑪麗亞•波奇卡廖娃列入後備軍計程車官生序列,編入到一個連隊裡。

波奇卡廖娃是俄國女大力士,獲得過全套喬治勳章,最後死於革命

走上前線後,波奇卡廖娃作戰十分勇猛,她衝鋒陷陣,從不畏懼與敵人白刃肉搏,還冒著槍林彈雨搶救戰友,數次負傷。

在白俄羅斯納拉奇湖附近的戰鬥中,俄軍陷入德軍包圍,軍官全部陣亡,士兵們也都失去了鬥志。眼看部隊即將崩潰,波奇卡廖娃挺身而出,帶頭衝鋒,受到她的鼓舞,俄軍士兵向敵人發起猛烈反攻,終於擊潰德軍,反敗為勝,波奇卡廖娃也一戰成名,被授予聖喬治十字勳章。

波奇卡廖娃是俄國女大力士,獲得過全套喬治勳章,最後死於革命

喬治十字勳章分為一至四級,一、二級為金質十字章,三、四級為銀質十字章,第一級通常只授予士官,只有少數士兵能獲此殊榮。獲得全等級勳章的人士,被尊稱為喬治十字勳章滿級騎士,這在俄軍中也很罕見,但是波奇卡廖娃做到了。

波奇卡廖娃是俄國女大力士,獲得過全套喬治勳章,最後死於革命

由於俄國深陷戰爭泥潭,國內民不聊生,社會開始動盪,1917年3月8日,俄國發生了二月革命,沙皇被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掌握了政權。俄軍士氣低落,厭戰情緒強烈。波奇卡廖娃雖然只是個下級軍士,卻心懷國家,她認為只有重新鼓舞士氣,才能讓俄軍再次振作起來,擺脫戰場頹勢。

5月中旬,波奇卡廖娃向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寫信,請求建立一支“婦女敢死營”,到前線參戰,以便“為全俄羅斯人樹立榜樣”。

理克倫斯基正需要樹立一個英雄榜樣,以消除人民心中的反戰情緒。見到波奇卡廖娃的信,不禁喜出望外,他與俄軍總司令布魯希洛夫當即在彼得堡召見波奇卡廖娃。她的想法得到了克倫斯基的支援,但布魯希洛夫對女兵的戰鬥力表示懷疑。他問道:“你對女人打仗抱有信心嗎?”波奇卡廖娃回答說:“我保證,我的婦女營不會給俄羅斯丟臉。”

終於,

克倫斯基下令組建了俄軍第一支女兵部隊“婦女敢死營”。共有2000多名婦女前來報名,波奇卡廖娃對她們進行了嚴格篩選,最後組成了兩個婦女敢死營,瑪利亞•波奇卡廖娃被授予准尉軍銜,並指揮其中一個營。

波奇卡廖娃是俄國女大力士,獲得過全套喬治勳章,最後死於革命

雖然准尉是個很低的軍銜,但已經是軍官了,而在俄軍中,軍官和士兵的地位天差地別,是兩個不同的階級,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普通軍士能晉升軍官,在俄軍中極其少見。波奇卡廖娃因此獲得了極大的榮譽感,為國奮戰的決心也更堅定了。

1917年5月21日傍晚,波奇卡廖娃開始了她的第一次徵兵演說。在首都聖彼得堡的馬裡恩斯基劇場裡,她情緒激昂地號召婦女加入敢死營。她說:“重要的是要讓男人們感到羞愧……一兩個女兵足以為整個前線樹立榜樣。”

在波奇卡廖娃的感召下,當天就有1500名婦女報名參軍,後來又有500人報名。大多數人的年齡在18到30歲之間,她們的身份懸殊,有女大學生、女貴族、職業婦女和農民。她們或是因為熱愛國家,或是為了爭取榮譽,也有人是為了擺脫家庭桎梏,更多的是像波奇卡廖娃那樣為戰死的親人復仇。

部隊組建後,波奇卡廖娃就帶領女兵投入了艱苦的訓練,她們全部剃了光頭,身穿男式軍裝。在4個星期裡,女兵們風雨無阻,每天訓練13個小時。針對女兵們的身體條件,臨時政府給她們配發輕便的騎兵用卡賓槍,這種槍比普通的卡賓槍輕5磅左右。

為了讓女兵儘快從柔弱的女性成長為堅強的戰士,波奇卡廖娃著力激發她們身上的野性,她鼓勵大家抽菸、喝酒,放肆地狂笑,因為這樣“看上去更豪邁一些”。

波奇卡廖娃是俄國女大力士,獲得過全套喬治勳章,最後死於革命

6月21日,在聖彼得堡的聖艾薩克大教堂作過祈禱之後,“婦女敢死營”的300名女兵拔營起寨,趕赴前線支援西北戰線的第10軍525團。行前,每個女兵都宣誓“決不投降”,並領取了一顆氰化鉀劇毒藥丸,以備在被包圍時服藥自殺,以免被俘受辱。

女兵們來到前線的訊息引起了轟動,寂寞難耐的男兵們蜂擁而來,嚷著要“見見姑娘們”。但他們卻被嚴肅正告:“這裡沒有姑娘,只有戰士!”男兵們很掃興,罵罵咧咧地離開了,然而“婦女敢死營”卻始終在全軍目光的聚焦之下,對她們的懷疑和嘲諷也如影隨形。

波奇卡廖娃是俄國女大力士,獲得過全套喬治勳章,最後死於革命

但是女兵們很快就用她們的勇猛消除了這種偏見。有一次“婦女敢死營”和德軍遭遇,戰鬥異常激烈,打光子彈後,她們陷入了絕境。但是波奇卡廖娃大吼一聲,端起刺刀衝出戰壕,女兵們殺聲震天,朝敵人猛撲而去,德軍被這種氣勢驚呆了,他們不知所措地向後潰逃,“婦女敢死營”大獲全勝。

然而戰爭是殘酷的,1917年7月25日,“婦女敢死營”在白俄羅斯的斯莫爾貢遭遇德軍,女兵們奮勇戰鬥,擊敗德軍,俘敵200人,但她們自身也傷亡50多人。此後又經歷了幾次戰鬥,“婦女敢死營”減員達200多人,佔全營三分之二,失去了戰鬥能力,不得不撤回國內休整。

臨時政府為了激勵民心士氣把戰爭進行下去,就在報紙上大力宣揚“婦女敢死營”的“戰績”,將她們渲染成一群勇於為國獻身的女英雄。並於當年8月開始組建第二支“婦女敢死營”,營長依然由波奇卡廖娃擔任。

9月,400名女兵被送往前線,然而她們還沒來得及投入戰鬥,“十月革命” 爆發了。波奇卡廖娃帶領“婦女敢死營”留守部隊的3個排女兵,作為衛戌部隊,和哥薩克騎兵以及軍校士官生一起駐紮在聖彼得堡的冬宮。11月,布林什維克軍事革命委員會下令解散“婦女敢死營”,於是女兵們脫下軍裝,回到了各自的家鄉。

波奇卡廖娃是俄國女大力士,獲得過全套喬治勳章,最後死於革命

“婦女敢死營”雖然只存在了短短兩年多時間,卻打破了俄羅斯人對女性的固有成見,開創了女兵走上戰場的先河。在日後的衛國戰爭中,大批女性參加了一線的戰鬥,有力補充了蘇軍的兵源,而同樣兵源枯竭的德國,到最後連兒童都上戰場時,卻仍沒有女兵參戰,蘇軍因此獲得了巨大的人力優勢,這與當年“婦女敢死營”和波奇卡廖娃的貢獻是分不開的。

波奇卡廖娃是俄國女大力士,獲得過全套喬治勳章,最後死於革命

波奇卡廖娃出身貧寒,可她卻不同情布林什維克,而是站在臨時政府一邊,因此她被布林什維克逮捕。1917年底,她逃到西方,在美國和英國進行宣傳活動,以獲取兩國的財政援助。1918年7月10日,美國總統威爾遜在白宮接見了她,並把她稱為“俄國的聖女貞德”。8月15日,她又受到了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接見。1919年,俄國爆發內戰,瑪利亞返回俄國,並組織了一支婦女醫療隊,為白軍將領高爾察克效力。然而最後,她所支援的高爾察克垮臺了,她也重新回到家鄉託姆斯克。

1919年12月25日,波奇卡廖娃以反革命罪被蘇維埃政府肅反委員會逮捕並關押。隨後她受到蘇維埃法庭的審判。波奇卡廖娃為自己在內戰中的行為進行了辯解,並希望得到原諒。

1920年5月,波奇卡廖娃在鄂木斯克被契卡行刑隊槍決。

波奇卡廖娃是俄國女大力士,獲得過全套喬治勳章,最後死於革命

波奇卡廖娃是個貧苦農民的女兒,可是她卻被捲入了戰爭與革命的洪流,成為了英雄,卻最終被這股洪流碾碎。其實生逢那個年代,波奇卡廖娃的命運並不是一個孤例。肖洛霍夫的鉅著《靜靜的頓河》中,主人公格里高利身上也有波奇卡廖娃的影子。那場革命過去一百年後,俄羅斯人對當年的人物進行了重新評價和審視,《婦女敢死營》的上映就是這種思考的結果,在當今俄羅斯人的心目中,瑪利亞•波奇卡廖娃就是個俄羅斯女英雄。

本文中的圖片來自網路公開渠道,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