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漢語的說理機制,可以用三個漢字來描繪:念 理 驗

簡介接下來將展開第二篇章,象思維作為漢語思維的方式,當其用來講道理進行論證的時候,需要考察其理論思維的形態,透過典籍文字的解讀,可以還原說理機制,也用三個漢字來描繪:念,觀念先行

說理方法有什麼

象思維(43)念

行文至此,完成了象思維基本原理的闡釋。在天人合一的總觀念之下,先賢創造了象,包括卦象和字象,用來描繪周流六虛之千變萬化,依據象像合一的原則,會,成為立象和解象的總方法。一、化、象、會,四個字破解了漢語思維的密碼。如此構成《象思維》的第一篇章。

接下來將展開第二篇章,象思維作為漢語思維的方式,當其用來講道理進行論證的時候,需要考察其理論思維的形態,透過典籍文字的解讀,可以還原說理機制,也用三個漢字來描繪:念,觀念先行;理,據理論事;驗,驗證求是。

01

觀念先行

先說第一個字:念。所謂念,是指觀念,後面再作具體討論,這裡先說幾個前置性問題。

根據易經所示,首先是聖人發現了天下之賾,也就是事物的奧秘,然後把這種奧秘用卦象這個載體表達出來,再系之以辭,訴諸文字。漢字,其造字的原理也是如此,倉頡為了區分事理,創造了文字,造字的辦法也是構築字象。卦象、字象同源同構同功,一條路徑是很分明的:意→象→言。

辜鴻銘說,中國人過著心靈的生活。從意出發,意興盎然。興,會意,從舁從同。舁(yú), 四隻手共同舉起;同,原本是方盤子一樣被舉之物,演變為同,直接表意為同力。本義是共舉。指的就是開端處的發動、興舉、創作。《詩經》的表現手法賦、比、興,其中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永之詞也。以非因果、超物件利害的方式引出意義;並且是一種勃發的狀態,猶如《詩》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言其上下察也(《中庸》)。

意→象→言,這條路徑成為中國人思維的既定通道,先有看法,再用象和文字來表達。這個次序很重要,觀念在先,如同天人合一作為中國思想的總觀念,統領百家,必在其先。由此可以匯出觀念先行之說。因此,觀念成為論證的出發點,這需要先行明確。

漢語的說理機制,可以用三個漢字來描繪:念 理 驗

圖源網路

要先討論的原因還在於,觀念對於人的思維影響實在太大了。常言道觀念害死人,是從反面說出了觀念非常重要。陳舊的觀念,落後的觀念,腐朽的觀念,真的要命,祥林嫂不就是被種種觀念絞死的嗎?所謂四大繩索就是那些觀念編織起來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祝福》是一部觀念悲劇。

02

觀念是標準

還有那些抽象的、空洞的、虛假的、虛幻的、錯誤的觀念,同樣害人不淺。所以要重視觀念批判,特別是自我批判。又有說觀念決定命運,似乎也不是誇張之詞,從積極的角度看,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得改變觀念。觀念對人的思想有根本性的作用。

僵化的觀念帶來的墨守成規,必定會阻滯前行的步伐,沒有新的觀念,不會有新的行動;前行的步伐邁向哪裡,取決於觀念的指向,沒有正確的觀念,不會有合理的行動。觀念的先導作用,不但於人們日常生活中時時在你不經意間發生,就連嚴謹的科學研究中也充斥於各主要研究環節。

再就是,觀念是潛在的標準,用以評價,是形成看法的前置性條件。碰到一個問題情境,一旦產生看法,背後必定有相關的觀念在起作用。人總是按自己的觀念去看待事物,與已有觀念相合的就予以肯定,反之亦然,觀念就成為評價事物的標準。

金觀濤先生考察了十月革命被重視的歷史過程,一般認為是十月革命這一重大事件促使中國轉向以俄為師,走上全面社會革命的道路,但實際情況是,在十月革命發生的 1917 年及其後一兩年,它在《新青年》中被提及的次數極少,這表明當時知識群體對這一事件並不特別關心。對十月革命的注重,是發生在 1919 年以後,也就是五四運動以後。

因此,不能如以往那樣簡單地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而應該說,是中國知識分子先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社會革命觀念,然後才對十月革命感興趣並據此確立中國革命的合法性。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觀念是評價十月革命的標準。

正因為觀念是看待問題、判別是非的標準,所以是說理的潛在依據,成為論證的前置性條件。

漢語的說理機制,可以用三個漢字來描繪:念 理 驗

攝影 王小春

03

觀念從哪裡來

接下來的問題是,觀念是怎麼形成的?首先是孃胎裡帶來的,集體無意識遺傳下來,成為最初的念頭,構成日後起心動念的根基,這就是念根。不然一張白紙何以接受五顏六色的世界呢?當光怪陸離的各色觀念向你襲來,如何選擇呢?取決於念根。

念根深植於人之本性。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荀子·性惡》)。荀子不但確認,本性是自然生成的,而且強調,本性既不能學到,也不能透過做去得到,它是孃胎裡帶出來的。

正因為是天生的,所以人人一樣,於是得出其著名的觀點:凡人之性者,堯舜之與桀蹠,其性一也;君子之與小人,其性一也。不同的只是後天的人為,這是荀子化性起偽的理論基礎。

人性人人一樣的觀點是值得商榷的,依荀子人性之不同全在於後天,就很難解釋相同環境裡成長的孩子善惡向背的現象,所以才有性本善、性本惡之爭。應當說性本有善惡之分,在光怪陸離中各取所需,才有大異其趣的觀念產生。

當然,化性起偽的觀點是正確的,古人重教化,透過教育來化育人性使之向善。教化的歷史過程形成傳統觀念代代傳承,對社會中的個體形成觀念影響至巨至深。

漢語的說理機制,可以用三個漢字來描繪:念 理 驗

進一步需要追問的是,如果人人都只是接受傳統觀念,就不會有君子與小人之分,個體的觀念分化仍然取決於本性的不同。被動地接受傳統觀念或者盲目地認同別人的觀念,只能在芸芸眾生裡自甘平庸。

出類拔萃者必定在觀念上具有超越性,不囿於傳統觀念,不自封於常識,能夠突破成見,才會有超凡的見識。如何超凡?恐怕連超凡者也未必自知!天賦其超凡本性,如此而已。超凡者善於憑藉其獨特的經驗將知識轉化成為超凡的見識,超凡的見識一旦形成觀念,就具有法則的意義,作為全新的標準引領凡人的思想。

超越性究竟長什麼樣?一起去看看它的真容吧。

為您連結

象思維(42) 神無方

象思維(41)神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