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明朝:內閣制度的演變

簡介▲明成祖朱棣畫像內閣制度在當時是一個幫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存在,可以說內閣制度既讓皇權空前增加,又讓官員能夠盡心盡力辦事,還有皇帝的心腹太監監視著,可以算是面面俱到了

怎麼破鴛鴦陣

前言:

明朝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一個

特殊的存在,它上乘下接的都是少數民族政權,

從蒙古族手中將中原王朝恢復成漢人正統,又在276年後失去了王權統治,多爾袞率清兵入關後,中國古代最後一個封建漢族王朝覆滅;雖然反清復明的勢力層出不窮,但最終沒能成什麼氣候,無法再現昔日大明雄風。歷史上的明朝是同時期全世界各國中

強盛

的存在,周邊的部族無不臣服,“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對大明王朝最高的評價。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1、帝心難測

明朝的開國皇帝是一位

傳奇草根英雄——朱元璋

,關於他的潛邸傳說更是數不勝數,不過有很多故事都是為了美化他而被傳頌的。朱元璋生活的時代是元末時期,這一時期的元朝統治已經接近末路,蒙古鐵騎驍勇善戰、所向披靡,他們習慣了草原上牧馬放牛、逐草而居;南遷到中原後,很多蒙古貴族和平民是不習慣中原地區的生產生活的,而且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本身就有衝突,所以元朝的統治者們在治理以漢人為主國家時,既想要保護蒙古人的利益,又要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漢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利益。不過結果未能讓各方滿意,此時在各地反元的勢力中,朱元璋所在大軍中吸引了很多

有志之士

投奔,他自己也在軍中逐漸樹立威望,成為了眾人擁護的物件。

明朝:內閣制度的演變

▲各地反元鬥爭頻發

時勢造英雄,在南方群雄逐鹿的過程中,朱元璋一眾人馬依靠

江南地區

雄厚的財力,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建立了大明王朝,定都南京。在穩定南方後,明初大將徐達、常遇春北上伐元,大都

淪陷

,其他盤踞在中原地區的勢力也逐一被瓦解,實現全國統一。

明朝:內閣制度的演變

▲朱元璋畫像

朱元璋並非出身貴族,也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傳統教育,又因為他是

開國皇帝

,所以行事與以往的皇帝有所不同;那些跟著他出生入死的

股肱之臣

們很少有好下場的,當然這也不乏有些人確實自以為是、驕橫霸道。他在位期間曾有過四個宰相,其中三個被處死,最後一個宰相胡惟庸跋扈作死後,受牽連的人有三萬多,後來朱元璋直接把宰相制度給廢除了。

明朝:內閣制度的演變

▲誅殺胡惟庸

2、皇權與相權的最終較量

要說這宰相制度早在

春秋戰國

時期就有了,歷經1000多年後,讓上位者說廢除就廢除了,確實是史無前例了。不過宰相這個職位不僅僅是個官職,宰相本身的工作量也是極大的,畢竟宰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雖然隨著朝代的更迭宰相的權力逐漸減少,但是宰相的

殊榮

也不是誰都能得到的。

自古以來,皇權與相權的爭鬥就沒有停止過,皇帝當然想大權獨攬、唯我獨尊,可是皇帝每天也只有12個時辰,除了吃飯休息,勤政的皇帝連娛樂活動都很少,就算全用在政務上也處理不完全國的事;養了這麼多大臣自然是要

為君分憂

,宰相自然首當其衝,所以想讓宰相和大臣們好好工作,就必然要放權給臣子們,這個放權分寸上的拿捏就要皇帝們自己衡量了,放多了臣子們管的寬,放少了臣子們懶得管,所以歷史上的君臣同心之類的佳話無非就平衡了雙方利益後的

大和諧

場面。

話說咱們這位明太祖廢了宰相制度,讓皇權進一步集中在自己手裡,六部官員也是直接向皇帝負責,這就導致皇帝工作量大幅增加,所以設定了

四輔官

,每月輪換一次,都是平民出身的儒士出任,相當於是兼任了宰相職務;不過這個制度實行了一年多就被撤銷了,因為這些四輔官只能建議,不能決策,很多事最終還是要靠皇帝來處理。皇帝自己的智囊團們研究了其他朝代的官員制度,其中宋朝的

殿閣學士制度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

,於是效仿宋朝這一制度建立了華蓋殿大學士、東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還給自己的太子設立了文華殿大學士。這些大學士們和之前的四輔官並無二制,說是朝政顧問,其實就是個五品官,給皇帝提提意見而已;不過這些大學士的設定被一直保留了下來,經過了多年的完善和整改,形成了明朝獨創的內閣制度。

誰說皇帝可以隨心所欲?

1、內閣制度的形成

明太祖歸西后,皇太孫朱允炆管不了他的叔叔們,所以發生

靖難之役

。朱棣在一眾藩王中拔得頭籌,開啟永樂時代,不得不說朱棣確實比朱允炆更適合做皇帝,無論是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他幾乎和其父一樣親歷親為。朱棣對官員的考試、任用、人事管理、權責分界等不斷完善,正式成立內閣,在選用人員上幾乎不考慮貴族階層,都是資歷尚淺、身份普通、才華斐然的官員。全國各地呈上的奏摺會讓內閣官員先行閱看,他們在看閱期間會有司禮監太監在一旁監視,內閣官員會將自己的建議寫在一張被命名為“

票擬

”的小紙條上夾在奏摺中,皇帝審查的時候主要看票擬上內容,節省了很多閱讀的時間,也會在票擬上批示,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明朝:內閣制度的演變

▲明成祖朱棣畫像

內閣制度在當時是一個幫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存在,可以說內閣制度既讓皇權空前增加,又讓官員能夠盡心盡力辦事,還有皇帝的心腹太監監視著,可以算是面面俱到了。不過制度是好的,但是問題就出現在人的身上,明太祖和明成祖是典型的

事業型

男人,在一心搞事業的道路上直到生命的終點,所以他們的子孫後代都是在他們打下的江山中成長的。生於亂世的人勵精圖治,生於盛世的人坐享其成,朱高熾做了一年皇帝留下了仁義之名就撒手人寰了,從明宣宗開始一些制度上的問題開始變了

走向

明朝:內閣制度的演變

▲明朝疆域圖

為了防止宦官

勾結

前朝對皇帝造成威脅,歷朝歷代的皇帝幾乎是不允許內宮太監讀書識字的,因為太監是皇帝近侍,掌握了皇帝所有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的相關事宜;明宣宗時期一反常態,鼓勵宦官學習,還專門設立了為太監提供教育的學堂,這可能是為了更好的監督內閣官員的設想,也為皇帝懶政提供了便利,後期司禮監可以按照皇帝的旨意代筆批閱奏摺,太監的權力也越來越膨脹,為日後埋下了

禍根

明朝:內閣制度的演變

▲司禮監監視內閣

2、處處受制的內閣

明朝的皇帝們各個都有自己的

愛好

,而且身為一國之君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配置,所以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必然是投入良多,有喜歡鬥蛐蛐圖樂的,有喜歡煉丹求長生的,還有喜歡做木工手辦的,反正是沒幾個安心當皇帝的。這幾位

赫赫有名

的皇帝之所以敢這麼玩,無外乎是信任內閣和司禮監,一個是為自己辦事的機構,一個是自己多年培植的心腹;但是國家的大事小情都交給一個部門處理,時間久了自然會出問題。

明朝:內閣制度的演變

▲促織皇帝明宣宗

內閣官員多為文官,大多數都有自己的勢力依附,司禮監是內官宮人,是受皇帝信任的,雙方爭鬥的過程中很難分出高下;兩方處事的原則不同,但基本上都是為了

自身利益

著想,說什麼為了皇帝和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話都是為了博皇帝高興和賞賜的。與此同時,內閣與六部之間的問題也愈演愈烈,在廢除宰相制度後,六部直接歸屬皇帝,但六部呈上的奏摺都由內閣統一票擬後轉呈給皇帝;按照制度上來說,六部可以不用理會內閣,可實際上隨著內閣官階的提升,內閣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制約六部的,六部為了擺脫內閣的牽制,經常與內閣爭權奪利。也正是因為六部和內閣的爭鬥,司禮監才

有機可乘

,明朝中後期也由此開始走了下坡路。

明朝:內閣制度的演變

▲魏忠賢畫像

其實六部、司禮監於內閣而言都是外患,內閣官員本身也是

人心不齊

,因為內閣沒有明確的人事任免、權責大小等細則規劃;到了嘉靖年間,內閣首輔和次輔權力懸殊,所以內閣的閣老們好不容易熬到了首輔的位置,自然不肯低人一頭,因此內閣官員之間的爭鬥也十分嚴重,進入內閣的成員要麼被籠絡,要麼被排擠,導致明朝中後期

吏治混亂

,大明王朝也是江河日下,最終被清王朝取代。

明朝:內閣制度的演變

▲萬曆中興——張居正

總結:

明朝後期的皇帝們即使不上朝理政,但依靠著內閣和司禮監以及其他機構能維持整個國家的執行,說明內閣制度在明朝還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果內閣中閣老都如首輔張居正一般,就算是皇帝也不敢太過胡作非為;

可以說明朝因為內閣的出現讓官員的工作提升了效率,讓皇帝處理政事也更加得心應手;但也是因為內閣的原因,讓後面的皇帝更加

依賴內閣,

皇帝本皇卻過上了安逸舒心的日子,葬送大好河山。

參考文獻:

《明朝那些事》

《明史講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