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橫掃六合,併吞八荒,秦國靠著文明優勢,一舉戩滅諸侯

簡介秦國從誕生就沒被滅,崛起時代又稱霸西戎、與諸侯相賀,中期逐漸衰落又免於國破家亡,之所以會如此,當然也有其他原因,但和文明勢差也脫不開關係

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譯文

橫掃六合,併吞八荒,秦國靠著文明優勢,一舉戩滅諸侯

始皇帝

從表面上看,秦國得以成功,就是順應了形勢的變化。因為眾所周知,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則亡。這話說的一點也沒錯,秦國肯定也是不能逃過這個規律。

但只認定為是形勢的變化導致了秦國的成功,卻又模稜兩可,對於引起形勢變化的內在是什麼,好像還是沒有揭開。

所以,我認為形勢的背後還有一個事物,它才是決定了形勢、社會乃至政權更迭的原因——那就是文明勢差。簡單的說就是秦國社會要比東方六國更發達,具有強大的衝擊力。

文明勢差是如何產生的?

文明勢差之所以存在,是由於於一個大的地區,存在相對獨立的不同社群,這些社群在發展上日漸產生了不平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壁壘的存在,發達的社會逐漸走高,欠發達的社會逐漸走低,高低相錯之下,弱肉強食之勢便顯現出來,高一層次的文明就會對低一層次的文明構成衝擊。

在先秦時代,當時的諸夏就是如此。沒有統一的市場、貨幣、度量衡、文字,甚至是文化風格。地區之間的交流,僅限於精英、政客、統治階級,群眾中大部分很難長期做到各地走動。那麼反應到經濟上,國與國之間必然在實力存在差距,進一步,在政治上就會引發不平衡,進而發生戰爭,你死我活。

橫掃六合,併吞八荒,秦國靠著文明優勢,一舉戩滅諸侯

戰國七雄

那既然這樣,有人就說了,先秦列國發展已經不平衡,地區之間的文明勢差也就一直存在,為何秦國誕生之後卻沒有被滅,而且秦國為何又能崛起?這不矛盾了嗎。有這種疑惑是正常的,其實深挖內在就能看出不同。

秦國從誕生就沒被滅,崛起時代又稱霸西戎、與諸侯相賀,中期逐漸衰落又免於國破家亡,之所以會如此,當然也有其他原因,但和文明勢差也脫不開關係。因為當時的文明勢差,屬於禮治文明的勢差。在秦國稱霸天下以前,東方諸侯是時代的主宰。

他們是禮治文化最後的倔強,最後的輝煌。其特點就是最注重分封、爵位,互不干擾。勢差的衝擊力,頂多是讓小國認某個大國為老大,共同尊王攘夷。而兼併弱小並不是主流,也不合適。所以秦國能誕生、崛起,在強晉大楚的身邊反而會壯大。

橫掃六合,併吞八荒,秦國靠著文明優勢,一舉戩滅諸侯

商鞅變法

但又因為禮治文化為主宰,勢差衝擊力小,使得各地區的禮樂文化深淺層次不一。儒學在秦國都很難發展壯大就是一個例子。秦人的民風亦是彪悍、尚武,遠不及東方百姓溫順。在秦國崛起壯大的過程中,因為禮治不發達,沒少吃苦受罪。

可就是這個天然的文化短板,救了秦國,雖然東部禮治發達,發展快,但東方再快人一步,那也是衰落的快,不是進步的快。由於是周朝末期,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來臨,土地私有制廣泛存在,舊制度面臨崩潰。

當面對變革時,東方六國反而死板固守,變法也只能是在開明的舊貴族之間展開,根深蒂固的分封制裙帶關係卻很難被打破,在經濟發展和軍政文化變革上,遠不及那個禮治文化薄弱的秦國。

所以,在彼時彼刻,一個後起之秀,不久將會脫穎而出。一個不甘心做老末,又不願意被瞧不起的西方諸侯,漸漸站了起來。

秦國再次中興,開創新的文明勢差,但在政治上卻沒有得到曾經的心願

商鞅在秦國對於遊學好辯之人進行了壓制,放開了土地上的限制,獎勵耕織,設立軍功爵,行郡縣,權力集中中央,對秦國的度量衡、文字、貨幣、法度、生產方式作了統一,這些變法手段,效果甚是明顯,河西之地再次納入版圖,秦國的生猛,令東方為之一震。

橫掃六合,併吞八荒,秦國靠著文明優勢,一舉戩滅諸侯

秦國甲士

可是即便如此,也無法改變東方對其排斥甚至敵視的偏見。人秦國變法圖強,到了了也不過是想當個霸主。

可世道就是這麼不公,春秋時代,大家尊齊國、晉國、楚國,春秋末自己還和諸侯相賀過,可為何法家時代,再稱霸就不行了呢?允許東方國家強大稱霸,就不允許西方強國稱霸?這種不公平的待遇讓秦君很是頭疼,也更氣憤。

橫掃六合,併吞八荒,秦國靠著文明優勢,一舉戩滅諸侯

秦軍

而且這種不公,還不光是排斥你,敵視你,甚至鄙視你。在歷史的記載中,我們就能看到,秦國日漸雄壯,稱霸之心已經不可回頭,而六國對於這事,也心不在焉。往往多以辱秦表現自己如何高階,與秦的議和和相約,也有的時候就不遵守,用禮治的思維來說,對於貪狠暴秦不用講信義。

那這就完了,秦國走上統一之路也是現實教育的結果,既然大家接受不了我,那我就只能把大家消滅掉了。

像這種戰國時代列國仇讎的現象,其實就是新的文明勢差造成的,確切的說是超越禮治的法治文明勢差。且這種勢差推動著社會變革,乾坤扭轉。可惜的是,六王不開眼,看不透,他們只要咬死堅持奉秦國為天下共主,推其榮登天子寶座,後期很大可能不會亡國。

橫掃六合,併吞八荒,秦國靠著文明優勢,一舉戩滅諸侯

秦滅六國

但歷史不會一直給他們機會,政治腐朽、文化落後的六國一心妄圖以合縱據秦,那能成嗎?結果很明顯,集體抗拒之下,只會讓秦國看得更清楚,雖有稱霸之實,卻難得稱霸之分,顯然稱霸之夢已然過時,而消滅諸侯一統天下就成了切實可行的理想。

史記中,曾有一段記載,說的是始皇帝曾令人代宣過他的話:

異日韓王納地效璽,請為籓臣,已而倍約,與趙、魏合從畔秦,故興兵誅之,虜其王。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其質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興兵誅之,得其王……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軻為賊,兵吏誅,滅其國。齊王用後勝計,絕秦使,欲為亂,兵吏誅,虜其王,平齊地。

很明顯,在新時代的文明勢差下,曾經的六國舊貴們,一味的抗拒和背叛,反而在政治上加深了高層次的秦國法治文明,對低層次的六國禮治文明的敵視,推動了形勢的變化,間接促使了秦國堅定橫掃諸王的決心,進而不可挽回的兼併了六國。

所以,說回來秦國為什麼能一統天下?

僅僅是秦軍強大嗎?僅僅是秦國人才濟濟嗎?僅僅是形勢推動的嗎?這些原因都有,但都不是決定因素。

試想一下,如果不是文明勢差激化了地區間政治經濟不平衡的矛盾,上述的軍力物力人力之強,能於何處施展?

而今天的我們,看到秦國的成功,也更該多注重一下文明勢差。因為令國家保持強大的辦法,就是保持文明的先進性。這又和每個人息息相關。因為文明的力量,是全民、集體的結果。全民集體強大,我們就可以一往無前的進步,將自己抬升,對邪惡力量構成勢差,以高屋建瓴之位、摧枯拉朽之力,消滅那些危害自身長遠利益發展的不正之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