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做精做優特色農業 聚力推進三產融合——七星關區發展刺梨茶葉蔬菜三大特色產業紀實

簡介2018年,為加快刺梨產業發展,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群眾收入,七星關區制定下發了《畢節市七星關區刺梨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圍繞“六大重點區域”發展刺梨種植,採取鄉鎮(街道)牽頭,合作聯社組織,村黨支部主抓,村黨支部領辦的村合作社負責

白茉莉刺梨茶能美白嗎

近年來,七星關區在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程序中,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圍繞“532”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佈局,大力發展刺梨、茶葉、蔬菜三大主導產業,提升群眾收入,讓當地群眾切實分享到農業產業調整的紅利。

走進七星關區碧海街道西衝社群,成片的刺梨樹映引入眼簾。這裡,幾乎家家戶戶種植刺梨,從賣刺梨苗到賣刺梨果,再到進入刺梨基地務工,農戶的錢袋子越來越鼓,致富渠道越來越寬。

截至目前,七星關區刺梨種植面積近40萬畝,涉及33個鄉鎮(街道),覆蓋農戶2萬多戶9萬餘人,其中貧困戶3千多戶1萬餘人。

2018年,為加快刺梨產業發展,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群眾收入,七星關區制定下發了《畢節市七星關區刺梨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圍繞“六大重點區域”發展刺梨種植,採取鄉鎮(街道)牽頭,合作聯社組織,村黨支部主抓,村黨支部領辦的村合作社負責組織實施的方式,紮實推進刺梨產業發展。同時,持續推進4個區級示範樣板點、71個鄉級示範樣板點的打造。

2019年,七星關區與廣藥集團(王老吉)簽訂刺梨戰略合作協議,在刺梨生產、加工和研發等方面開展合作,並引進貴州欣揚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畢節市刺梨花開農業有限公司、貴州金黔果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刺梨加工企業,在七星關經開區、朱昌鎮返鄉農民創業園創辦刺梨加工企業,初步實現刺梨加工產業集聚。

在七星關區楊家灣鎮開林村,每到茶葉採摘時節,很多村民會來到茶園採茶青。開林茶場中,村民們彼此打著招呼,“今天,你摘了好多茶,賺到好多錢了?”“摘完茶,基地裡還要用工,你來不來?”

在和諧的氛圍裡,村民述說著他們對發展茶葉產業的看法——最初,他們的態度是質疑的;現在,他們希望茶葉種植規模再擴大一些。

觀念的轉變,源於茶場成為很多家庭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依靠著茶場,他們一年到頭都有事做,收入比以前種包穀、洋芋翻了好幾番。

就全區而言,茶產業已成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綠色發展的重要產業,區委、區政府連續幾年出臺茶產業發展相關扶持措施,在政策和資金方面給予大力支援。2018年以來,全區茶產業發展由區級層面統籌規劃,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為依託(畢節盛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苗木供給及資金籌措;鄉鎮負責土地流轉、宣傳引導、組織種植及茶園田間管護等;區農業農村局負責技術指導等方面工作),紮實推進茶產業規劃佈局和落實,讓茶葉產業成為我區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又一支柱產業。

當下,七星關區茶園面積15萬餘畝,涉及18個鎮鄉46個村,建有5個區級茶產業示範基地、45個鄉級示範基地,主栽品種為有安吉白茶、福鼎大白茶和古樹茶。以畢節盛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貴州七星奢府茶葉發展有限公司)、貴州省畢節市樂達商貿有限公司、貴州省畢節蘇峰白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11家茶葉經營主體已初具規模。市場上,“七星韻霧”“太極古茶”“初都河”等產品,頗受省內外茶商青睞。

2020年以來,在七星關區委政府的規劃指導下,朱昌、田壩、長春堡等36個鄉鎮(街道)著力打造7條辣椒、蔬菜等各類經濟作物示範帶。同時,充分利用城郊基地、100畝以上壩區、山坳平地、槽子地資源,打造城區蔬菜保供基地。

在生產方面,去年我區蔬菜產量達80萬噸。在銷售方面,我區採取農產品進城區農貿市場、鄉鎮(街道)農貿市場、學校供應學生營養餐、機關食堂等方式,擴大區內市場消納能力。同時,利用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等,幫助我區農產品進入廣州市場擴大區外吸納能力,保障全區蔬菜“能產能銷”,促進蔬菜產業健康發展。

為幫助更多群眾實現增收致富,七星關區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鼓勵企業與合作社和農戶透過股份合作、訂單銷售、服務協作、流轉聘用、反租倒包等方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鼓勵和引導返鄉下鄉人員透過承包、租賃、入股、合作等形式,創辦領辦農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帶領更多農戶增收致富。同時,嚴格落實領導幹部掛幫農民專業合作社機制,指導合作社採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模式,從流轉費用、務工報酬、利益分紅等方面,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通訊員

王堅

編輯蒲曾勇

編審林全舉

終審黎秀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