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曾擁有五千沙船,十萬水手的輪船招商局,是如何上演官進民退的?

簡介1873年的輪船招商公局股票(2)官督商辦時期:招商局贏利頗豐為打破招商不利的局面,1873年,李鴻章試圖引入完整的西方管理模式來運作企業

輪船招商局軍用嗎

輪船招商局是。其官督商辦,打破了晚清洋務企業純粹官辦的格局,首採股份制,也多為後世稱道。但是,恰恰是“官督商辦”這一產權模糊的體制,使得招商局民間資本最終無法逃脫被官僚體系吞沒的命運,上演了一場晚清版的“官進民退”。

曾擁有五千沙船,十萬水手的輪船招商局,是如何上演官進民退的?

1862年夏天,上海沙船業元老王永盛陷入了深深的煩惱之中。他的一名船工,剛剛吞下毒藥,跳水自殺。這位素以厚道飽受讚譽的船老闆,因此事被捲進洶湧的道德審判當中,“為富不仁”成了他的代名詞。

沙船運輸業在嘉慶道光年間一度空前繁榮。自北往南輸運大豆,自南往北輸送漕糧,月餘往返一趟,一艘沙船一年可以往返七、八次,獲利頗豐。輪船招商局最盛之時,有沙船5000艘,水手10萬餘人。

曾擁有五千沙船,十萬水手的輪船招商局,是如何上演官進民退的?

但自1842年《南京條約》及1860年《北京條約》之後,中國諸多港口對外開放,西方輪船的湧入,迅速將中國傳統的沙船客貨運輸業逼到了潰滅的地步。

無論是速度、載重、安全還是價格,傳統的沙船都不是西洋貨輪的對手。不過四五年光景,上海港的沙船已銳減至四五百隻,黃浦灘上,擱淺著成千的木船,任憑風吹日曬,自然朽腐。

曾擁有五千沙船,十萬水手的輪船招商局,是如何上演官進民退的?

王永盛的船隊,也毫不例外地一路頹唐下去。沒了生意,還接連沉沒了幾條大船。自殺的水手,幾個月沒有活幹,家裡揭不開鍋,又有病在身,欠了自己幾十兩銀子。王永盛早上心情惡劣,吼了水手一頓,孰料他轉身就尋了短見。

其他的船主們,也都和王永盛一樣絕望。硬體、軟體,眾人都無法與洋商抗衡,只好期待官府出面交涉。船主們聚在一起議論,結果是一致推舉王永盛帶頭去向官府呈文,懇求官府與洋人交涉,將大豆、漕糧的生意劃歸中國沙船專營,外商不得插手。

曾擁有五千沙船,十萬水手的輪船招商局,是如何上演官進民退的?

呈文裡的一段話,打動了時任南洋通商大臣的李鴻章。

呈文裡說,如果沙船業破產,不僅僅是十餘萬船工失業的問題,還可能激起民變,進而朝廷的漕糧運輸線也可能被破壞。李鴻章將呈文轉給總理衙門,極力推動此事,但卻在英國公使威妥瑪處碰了釘子。威妥瑪當場表示拒絕,並聲稱由此引發的一切後果,須全部由清政府負責。

曾擁有五千沙船,十萬水手的輪船招商局,是如何上演官進民退的?

作為“安撫”,清廷減免了沙船三成的“助餉銀”和三成的“捕盜銀”,但終究是杯水車薪。僅靠朝廷的漕糧運費一項,維持整個沙船業早已力不從心。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兩年後,歐亞海底電纜遠東段鋪設到了上海,更多的西洋商輪湧入中國,沙船業的境況雪上加霜。

曾擁有五千沙船,十萬水手的輪船招商局,是如何上演官進民退的?

早在1867年,容閎就曾建議曾國藩採用招商集股的方式,購買洋輪,組建中國人自己的輪船公司,以挽救漕運。但站在曾國藩的角度,維穩卻成了首先需要考慮的因素。所以,他的回覆是:

“承運漕糧……在沙船為常業,非萬不得已,亦未便遽作改圖。”

他最擔心的是,天國之亂剛剛平息,民心未固,一旦朝廷發展輪船,十餘萬沙船業主和船工水手失去生機,會釀成大規模民變和暴亂。

但沙船業終究是到了窮途末路。1872年3月,總理衙門再度致函曾國藩、李鴻章,詢問採用輪船承擔漕運一事,希望他們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一個月後,曾國藩溘然病逝,事情完全著落在李鴻章身上。多年以後,李鴻章仍將開辦輪船招商局一事看作自己事業上最璀璨的一次成功,其自稱:

“招商輪船,實為開辦洋務四十年來最得手文字。”

曾擁有五千沙船,十萬水手的輪船招商局,是如何上演官進民退的?

上海外灘的輪船招商總局大樓,建於1901

出發點是很好的,“強兵”之後需“富國”。但結局很遺憾——自1872年創立,到1949年終結,77年間,輪船招商局產權變化紛繁蕪雜,總跳不出官僚資本與民間商業資本之間的吞併與反吞併遊戲。

(1)官商合辦時期:無民間資本敢入股

1872年8月,招商局第一個正式章程《輪船招商節略並各項條程》出爐,明確規定了企業的性質是“官商合辦”。

按照章程規定,戶部撥款20萬串制錢,作為開辦企業的本錢,“以示信於眾商”。但是,規定沒有明確商股的權利與義務,更沒有涉及到公司具體的股權分配問題,且有招商局由官方管理,官方只收取官利,不負責盈虧責任的明確規定。

這成了招商局初期招商不利的重要因素,胡雪巖等鉅商均對投資招商局不感興趣。

曾擁有五千沙船,十萬水手的輪船招商局,是如何上演官進民退的?

1873年的輪船招商公局股票

(2)官督商辦時期:招商局贏利頗豐

為打破招商不利的局面,1873年,李鴻章試圖引入完整的西方管理模式來運作企業。1875年,招商局在外商聯手壓價相逼的惡劣形勢下,贏利15萬餘兩;1876年,贏利34萬餘兩;1877年,賑捐3萬兩後,贏利42萬兩;1879年,運價回覆正常狀態,贏利翻倍,超過76萬兩。

曾擁有五千沙船,十萬水手的輪船招商局,是如何上演官進民退的?

1872-1883年間,招商局的經營航線

(3)官進民退:1884年招商局國有化

1883年的上海金融風潮,以及次年春清軍在中法戰爭中的失利,逆轉了招商局穩健的上升趨勢。導致逆轉的最嚴重的衝擊,來自人事調整。李鴻章適時將親信盛宣懷插入招商局,委以督察重任。入局後,盛宣懷迅速查出徐潤的挪用情狀,逼迫其將自己的股票和房地產抵押給招商局,然後將其掃地出門。

曾擁有五千沙船,十萬水手的輪船招商局,是如何上演官進民退的?

主持局務的徐潤,之前挪用招商局資本16萬餘兩在上海從事房地產生意,金融風潮下地價大跌,徐潤無力償還挪用款項。到1885年,招商局的“商辦”色彩已不復存在。

1884年,由此成了招商局歷史上最重要的轉折點。從這一年開始,民間商業資本大幅退出。1883年,是招商局資本總額的最高峰,達533。4637萬兩白銀,此後一路銳減,至1890年,資本總額折半,已僅餘275。0559萬兩。

自此,輪船招商局淪為了向朝廷報效的工具。

而就在盛宣懷大刀闊斧對招商局做國有化改造的同時,日本明治政府將其最大的國有輪船企業長崎造船所,以驚人低價轉讓給了巖崎彌太郎。它後來的名字,叫做“三菱”。

曾擁有五千沙船,十萬水手的輪船招商局,是如何上演官進民退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