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頁遊戲首頁網頁遊戲

動來動去、上課亂跑,就是專注力差?做到這5點,孩子都能坐得住

簡介朋友最近在給2歲半的孩子找可以做體能訓練的機構,期間上了一節早教機構的體驗課,緊接著就被早教機構的顧問催著報課程,這個顧問為了能拉到我朋友這一單生意,故意誇大孩子的“不足”,說朋友的孩子專注力不行,坐不住,這樣的專注力以後上幼兒園、上學都是

鳳仙花是怎麼過冬的

現在的父母,在雞娃、內卷的洪流中,能夠保持冷靜、客觀的判斷極為重要,否則就是,父母先被別的父母卷,孩子再被自己的父母卷。

動來動去、上課亂跑,就是專注力差?做到這5點,孩子都能坐得住

朋友最近在給2歲半的孩子找可以做體能訓練的機構,期間上了一節早教機構的體驗課,緊接著就被早教機構的顧問催著報課程,這個顧問為了能拉到我朋友這一單生意,故意誇大孩子的“不足”,說朋友的孩子專注力不行,坐不住,這樣的專注力以後上幼兒園、上學都是要吃虧的。

朋友的目標很明確,只是想讓孩子多運動,奈何她家小區周圍沒有專門的體能訓練機構,只有早教機構,所以就直接表明了自己的需求,拒絕了那個顧問。

結果那個顧問不依不饒地說朋友不懂孩子的專注力的重要性,這個階段的孩子訓練專注力才是最重要的。

我這個朋友也很機智,反問道:既然你說運動沒必要,那你們機構怎麼還有各種運動相關的課程呢?

很明顯,這個早教機構的顧問為了業績,給我朋友販賣了育兒焦慮,並且戳中了家長們的痛點:孩子的專注力差,會影響學習

動來動去、上課亂跑,就是專注力差?做到這5點,孩子都能坐得住

你的孩子真的是專注力不足麼?

坐不住、動來動去、注意力不集中、靜不下來,這玩兩分鐘,那玩兩分鐘,一旦你的孩子有這些行為,就會被認為“專注力不足”。

孩子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上小學了,坐不住可怎麼辦吶?家長越想越心急。

先彆著急下定論,孩子的專注力,和以下幾個客觀因素是密切相關的:

1、孩子的大腦發育以及神經髓鞘化的程度

大腦中負責注意力的主要是額葉區和一些相關腦區(比如頂葉、小腦),額葉區要到20歲之後才能完全發育成熟,孩子大腦的這一區域沒有發育完全,因此,注意力不會太高——-《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

一般來說,2歲孩子可以專注3分鐘左右,在家長看起來很短,但卻是符合這個年齡段的大腦發育水平的。

動來動去、上課亂跑,就是專注力差?做到這5點,孩子都能坐得住

此外,專注力還和神經髓鞘化的程度有關,所有的資訊都需要透過神經元來傳遞,我們的大腦猶如一張大網。

專注力體現的是資訊的傳遞速度與效率,髓鞘化能夠保證各種資訊在神經通路中傳遞的時候,又快又準確,不會“跑偏、傳送錯誤”。

前面說到的額葉區,也需要完成神經髓鞘化這一過程。

綜上所述,孩子專注力時間的長短是和大腦發育程度密切相關的,年齡越大,大腦發育越成熟,專注力就會越強。

動來動去、上課亂跑,就是專注力差?做到這5點,孩子都能坐得住

2、課程、活動是否能夠吸引孩子的興趣

很多家長問我,幼兒園老師或早教課程老師反映自家孩子在課堂上坐不住,別的孩子都能從頭聽到尾,自家孩子聽一會兒就跑了,專注力太差怎麼辦。

回答這樣的諮詢,我通常會告訴家長,同樣一個主題,你換一個遊戲的方式試試,再看孩子能不能專注下來。

舉個例子,有的人教孩子認數字,拿出一堆數字卡片,一板一眼地指著數字讓孩子邊讀邊認,孩子認了一遍以後再也不想認第二遍,或者剛認幾個就跑了。

但是如果你換成數字躲貓貓遊戲,把數字卡片藏起來,讓孩子去找數字3藏在哪裡,專注一個小時易如反掌。

那你說,孩子的專注力差不差呢?

所以,課程的形式、趣味性是孩子能否專注下來的重要影響因素。

如果僅僅只是聽老師說自己孩子坐不住,但不考慮孩子在什麼樣的課程下坐不住,就給孩子打上“不夠專注”的標籤,太武斷。

動來動去、上課亂跑,就是專注力差?做到這5點,孩子都能坐得住

3、周圍的環境、人、物的干擾

小年齡段的孩子,其注意力的方式多半是無意注意,並非需要意志力控制得有意注意,此時,周圍不斷變化的環境、人、事物都會吸引孩子轉移注意力。

回到文章開頭那個案例,朋友的孩子第一次去早教體驗課,其場地、老師、同學、佈景、音樂,甚至是燈光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新奇且陌生的”。

這就好比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看啥都是新鮮的,眼睛都快忙不過來了。

孩子的注意力都被周圍的客觀因素吸引走了,對體驗課程的內容沒有興趣,坐不住是很正常的現象。

課程顧問因此得出的“孩子專注力”的結論,顯然不是科學的。

動來動去、上課亂跑,就是專注力差?做到這5點,孩子都能坐得住

4、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

0-2歲的孩子,其認知能力是透過感覺與運動獲得的,思維與身體運動同步

2-7歲的孩子,思維能力開始與運動分離,可以使用語言符號,但大多數孩子是根據具體的表象或實物進行思考,並且一次只能考慮問題的一個方面————-《兒童發展心理學》

瞭解孩子年齡段的認知發展特點是選擇早教形式的重要依據,

如果家長/老師給孩子安排的活動課程不符合這個規律,孩子既不喜歡也無法理解,自然就不能專注了。

比如,給孩子做幼小銜接,關於十以內的加減法,就需要結合具體的實物來演示加和減的過程,孩子自己掰手指算也是在藉助實物:手指。

如果讓孩子硬背1+1等於2,2+2等於4,一點意義都沒有。

動來動去、上課亂跑,就是專注力差?做到這5點,孩子都能坐得住

5、設定的任務難度是否合理

有個家長讓自己上中班的兒子放學回家後,先做40分鐘的作業,孩子總是完成不了,磨磨蹭蹭,東倒西歪,非常不配合,家長很生氣,每次都是連催帶罵,逼著孩子做完。家長很失望地說,這孩子不愛學習,專注力太差,態度不端正。

這個案例中, 孩子其實沒有任何問題,有問題的是家長。

他不明白孩子專注力的發展規律,給孩子安排的任務非常不合理。

關於孩子可以專注的時間長度,有這樣一個公式:孩子專注學習的時間=生理年齡+1,這個公式不是絕對標準,但至少可以讓家長對孩子的專注力有一個合理的期望值。

這個孩子的專注力應該可以達到6分鐘左右,如果把紙面作業換成生動有趣的遊戲,專注力的時間能延長到10分鐘。

所以當孩子用拖延、磨嘰等行為來反抗家長的時候,先自查一下,這個任務是不是超出了孩子的能力範圍。

動來動去、上課亂跑,就是專注力差?做到這5點,孩子都能坐得住

以後啊,再有人對你說“你家孩子專注力不足”的時候,咱高低得跟他掰扯掰扯,以免“冤枉了”孩子[偷笑]。

備註:ADHD(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