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2021年諾貝爾獎陸續揭曉,一起來看獲獎科學家的故事

簡介不過在被問到“氣候模型的研究能否成為諾貝爾獎的物件”時,真鍋淑郎表示否定,稱“我的研究屬於古典物理學,我認為不會獲得諾貝爾獎”

近幾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1年諾貝爾獎陸續揭曉,一起來看獲獎科學家的故事

諾貝爾獎委員會6日宣佈,德國科學家本傑明·利斯特(benjamin list)和美國科學家戴維·麥克米倫(david macmillan)因對“不對稱有機催化的發展”做出貢獻而獲得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理綜獎”,而被物理學家、生物學家甚至是數學家摘得的諾貝爾化學獎,終於頒發給了真正的化學家。

4日下午,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率先揭曉,美國科學家大衛·朱利葉斯(david julius)和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因在“發現溫度和觸覺感受器”方面的貢獻獲獎。

5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日裔美籍科學家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和德國科學家克勞斯·阿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表彰他們“對地球氣候的物理建模、量化可變性和可靠地預測全球變暖”的貢獻,另一半授予義大利科學家喬治·帕裡西(giorgio parisi),表彰他 “發現了從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統中無序和漲落之間的相互影響”。

現在,我們一起走近這幾位科學家,瞭解他們的研究與他們的故事。

諾貝爾化學獎

2021年諾貝爾獎陸續揭曉,一起來看獲獎科學家的故事

本傑明·利斯特:

執著於有機催化的研究

利斯特於1968年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目前擔任德國馬普煤炭研究所所長。

他於1993年從柏林弗雷大學畢業,並於1997年在法蘭克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主題是維生素b12的合成。

隨後,利斯特在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在這期間,他開始從事有機催化的研究。他於1999年至2003年擔任為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2003年,他回到德國,任職於德國馬普煤炭研究所,並於2005年7月擔任該研究所所長。

在馬普煤炭研究所,他的工作重點仍然是有機催化。

在20多年的研究生涯裡,利斯特獲得了許多獎項:德國化學家協會於2003年授予他卡爾·杜伊斯堡記憶獎;2012年獲得了奧托巴伐利亞獎;2013年獲得了魯爾藝術與科學獎;2016年獲得了萊布尼茨獎。

利斯特還積極參與國際交流。2005年和2008年,他分別成為日本東京學習院大學和韓國成均館大學的客座教授。自2004年以來,他一直是德國科隆大學有機化學研究所的名譽教授。2018年,他當選為德國自然科學家學會成員。

戴維·麥克米倫:

曾經希望做物理學家

麥克米倫於1968年出生於蘇格蘭貝爾希爾,目前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化學教授,2010年至2015年,他還擔任化學系主任。

麥克米倫在格拉斯哥大學獲得了化學本科學位。1990年,他在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攻讀博士學位。在此期間,他專注於開發針對雙環四氫呋喃立體控制形成的新反應方法。1996年,他獲得了博士學位。

麥克米倫在獲得博士學位後,前往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研究,主要從事選擇性催化的研究,特別是sn(ii)衍生雙噁唑啉絡合物的設計和開發。

1998年7月,麥克米倫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始了獨立研究生涯,在化學系任職。他於2000年6月加入加州理工學院化學系,他的團隊的研究興趣集中在對映選擇性催化的新方法上。出於個人原因,他於2006年9月轉至普林斯頓大學任職。

麥克米倫的團隊在不對稱有機催化領域取得了許多進展,並將這些新方法應用於一系列複雜天然產品的合成。

此外,2010年至2014年,麥克米倫還是著名化學學術期刊《化學科學》的創始主編。

過去20餘年間,麥克米倫也獲得了許多的榮譽和獎項:2004年獲得英國皇家化學研究所科爾迪-摩根獎章;2012年當選英國皇家學會會員;2012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15年獲得哈里森·豪獎;2017年獲得野森良司獎;2018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在之前的一次訪談中,麥克米倫透露他曾經希望做一個物理學家,但由於求學所在地的物理教室實在太冷,而化學教室更暖和,所以就換了學位。

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1年諾貝爾獎陸續揭曉,一起來看獲獎科學家的故事

真鍋淑郎:

曾認為自己不會得諾獎

真鍋淑郎於1931年生於日本,1958年在東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58~1963年在美國天氣局大氣環流部工作,1963~1997年一直在noaa-gfdl實驗室工作,1997~2001年任日本frontier research system for global change全球增暖專案的主任,2002年至今任普林斯頓大學noaa-gfdl實驗室訪問合作科學家。

在1960年代初期,真鍋淑郎和同事開發了大氣的輻射-對流模型,並探索了水蒸氣、二氧化碳和臭氧等溫室氣體在維持和改變大氣熱結構方面的作用。這是對全球變暖的長期研究的開始。

1960年代後期,真鍋淑郎和合作者開始開發大氣-海洋-陸地耦合系統的一般環流模型,最終成為模擬全球變暖的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此外,真鍋淑郎意識到耦合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擬氣候的低頻變化,因此他們不僅使用耦合模型探索全球變暖,而且研究更長時間尺度的氣候的非受迫自然變化。

對深海沉積物和大陸冰蓋的分析表明,地球的氣候在地質過去期間波動很大。因此在真鍋淑郎的研究生涯中,他提出了許多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並試圖使用具有各種複雜性的氣候模型來回答這些問題。

不過在被問到“氣候模型的研究能否成為諾貝爾獎的物件”時,真鍋淑郎表示否定,稱“我的研究屬於古典物理學,我認為不會獲得諾貝爾獎”。似乎從一開始就並不追求諾貝爾獎。

克勞斯·哈塞爾曼:

寧願自己沒有得獎,也不希望有全球暖化

克勞斯·哈塞爾曼是歐洲氣候論壇(現全球氣候論壇)的創始人。他多年來一直擔任全球氣候論壇的副主席和董事會成員,直到2018年。

哈塞爾曼是一位物理學家,他在海洋學、氣象學、氣候領域以及在氣候變化的社會經濟模型領域發表了大量文章。他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氣象學研究所(mpim)的創始所長,也是德國氣候計算中心前科學主任。

mpim成立於1975年,旨在進行氣候研究。它迅速發展成為國際領先的氣候研究所,為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科學評估報告做出了重大貢獻。哈塞爾曼最近對氣候變化的社會經濟建模感興趣,他希望開發新的系統動態、基於最新的模型來制定和支援氣候政策。

對於全球暖化正對人類和地球構成威脅,10月5日,哈塞爾曼在接受採訪時稱,寧願自己沒有得到諾貝爾獎,也不希望有全球暖化。

喬治·帕裡西:

在無序中發現物理規律

喬治·帕裡西是義大利羅馬大學的理論物理學教授,他的研究重點是量子場理論、統計力學和複雜系統。帕裡西的父親和祖父都是建築工人。小時候,家人希望帕裡西成為一名工程師,但帕裡西在閱讀科普、科幻小說和數學書籍時,被書中的複雜抽象概念所吸引,想做一些涉及研究的事情。

最初,帕裡西在物理和數學專業之間左右為難,但後來,他被物理研究的冒險性所吸引,並將物理學視為在最高智力挑戰。

帕裡西的成就橫跨現代物理學的許多領域,甚至生物學領域。他撰寫了許多書籍、文章,這些書籍、文章,以及其中但思想開闢了新的研究領域。

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前,帕裡西還獲得了2021年的沃爾夫物理學獎,因為他是近幾十年來最具創造力和影響力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他的工作對物理科學的各個分支產生了巨大影響,涵蓋粒子物理學、臨界現象、無序系統以及最佳化理論和數學物理學等領域。

1977年,帕裡西與另一位科學家一起發現了進化方程,可以準確描述夸克和膠子在質子和核中的分佈方式。帕裡西的工作對於透過高能量散射基本粒子以儘可能小的距離分析物質的基本結構是必不可少的。他的結果有助於利用大型強子加速器(lhc)搜尋暗物質粒子,也有助於科學家規劃未來的加速器實驗。

在1979~1984年的另一系列開創性研究中,帕裡西引入了複製對稱斷裂的概念,並將其應用於“自旋玻璃模型”。帕裡西關於物質新組織的研究導致了統計物理學的正規化轉變,並在結構玻璃、神經網路和組合最佳化理論等其他無序系統中得到了許多應用。

帕裡西在研究經典相變方面也進行了高度創新的工作,從而讓其他物理學獎有可能在凝聚態系統中發現超對稱性。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21年諾貝爾獎陸續揭曉,一起來看獲獎科學家的故事

朱利葉斯:

我隨便試試就成功了

1955年出生的大衛·朱利葉斯是土生土長的紐約布魯克林人。布魯克林一直是東歐移民的落腳點,他的祖父母逃離了沙俄和反猶主義來到美國,到他這一代已經是第三代移民。

高中時期,和疲憊的上班人一樣,從家到學校的漫長通勤很快讓朱利葉斯受不了了,他當機立斷決定轉學。新的高中放學很早,文藝男孩朱利葉斯放學就坐火車進城,逛逛博物館,看看錶演聽聽音樂。甚至在2018年,朱利葉斯獲得了生命科學突破獎,拿了300萬美元的獎金,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他說會用獎金支援藝術、音樂和科學教育。

轉眼就到了該讀大學的時候。朱利葉斯本來沒仔細想這檔子事,剛巧有人告訴他如果對科學感興趣,就應該申請麻省理工學院。“那就試試唄”,在對生物學知之甚少的情況下,他就隨便申請了一下麻省理工,結果,他就去了世界排名第一的麻省理工學院。

有些人就是這麼讓人嫉妒,不僅老天爺賞飯吃,還被老天爺追著餵飯吃。進大學之後的朱利葉斯漸漸越來越放鬆,扎進實驗室中,邁開了走向諾獎的步伐。

在20世紀90年代後半,朱利葉斯在加州大學做關於辣椒素的研究。有段時間朱利葉斯在考慮要不要克隆辣椒素受體,某日他站在超市裡,面對一排排的香料陷入深思,他太太霍莉(也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教授)走了過來,彷彿看穿了他的心事,對他說“別再瞎想了,趕緊去吧!”

之後提起這件事,朱利葉斯總感嘆:“我做研究的臨門一腳,是我太太踢的。”

帕塔普蒂安:

最懂星座運勢的科學家

帕塔普蒂安博士是亞美尼亞裔,在黎巴嫩災難性的長期內戰中長大。1986年,18歲的帕塔普蒂安隨哥哥逃到美國。為了上大學,他幹過各種各樣的活兒,如送披薩餅和為一家亞美尼亞語報紙寫每週星象分析。

自2000年以來,他任職於加州拉霍亞的斯克裡普斯研究中心,目前是該中心的教授。2014年以來,他也是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帕塔普蒂安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感測器的訊號轉導。在對於那些由於溫度、機械力或細胞體積增加而被啟用的新離子通道和受體的識別方面,帕塔普蒂安做出了重要貢獻。

2021年諾貝爾獎陸續揭曉,一起來看獲獎科學家的故事

帕塔普蒂安和他的兒子

帕塔普蒂安在接受採訪時說:“我愛上了基礎研究,這改變了我的職業軌跡……在黎巴嫩時,我甚至不知道科學家是一個職業。”

帕塔普蒂安說,他受到吸引研究觸覺和痛感,因為這些系統非常神秘。他說:“當你發現一個人們知之甚少的領域時,這就是一個鑽研的好機會。”

2021年諾貝爾獎陸續揭曉,一起來看獲獎科學家的故事

諾貝爾獎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2021年諾貝爾獎於10月4日至11日陸續公佈。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網站

上觀號作者:第一教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