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從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看文士生活的“幽居與雅集”之樂

簡介“幽居與雅集——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的文士生活”將於11月8日在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開幕,展彙集浙江省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的藏品約50件(組),其中既有會意典故或借浪漫想象構境言志的山居讀書、林泉雅集圖,也包括了一些實有

文士什麼意思啊

“幽居與雅集——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的文士生活”將於11月8日在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開幕,展彙集浙江省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的藏品約50件(組),其中既有會意典故或借浪漫想象構境言志的山居讀書、林泉雅集圖,也包括了一些實有所指的書齋圖和文士寫真,期望能以此呈現一個群體的現實與精神世界,併為地方文脈的索驥提供一些參證。展期持續至2020年1月31日。

所謂“文士”,或稱士大夫文人,是中國古代的知識階層,作為社會政治的中堅力量和文化形態的主導群體,他們的人生取向和處世模式中往往包含著矛盾而複雜的心態:一方面試圖有所作為,兼濟天下,光耀門楣,另一方面,又欲超然於世事之外,在閒情逸致中求取人格的獨立與精神的自由。于山水田園中的詩意棲居,由此作為一種具有普遍性的話語模式,代表著對自我心志的言說而成為歷代文士歌詠、圖繪的主題。

結合山水、人物表現江山高逸、名士雅集的繪畫在五代、北宋間即已開始流行,及至元代,特殊的社會環境更造就了以“避居山水”圖寫心緒的文人畫巔峰。明清以降,描繪文士生活的影象變得更為多樣,在一大批被歸為山水畫的作品中,攜琴訪友、策杖尋幽、溪亭清話、臨流品茗,種種點景人物雖然身形微小,面目模糊,卻被歸納出具有鮮明人格指向的象徵姿態,為山林賦予清逸高邁的人文主題,而被視作身心歸宿的園林書齋圖和以山水田園為背景的文士肖像成為了這一時期的風尚。

在這類題材的作品中,既有對史實的記錄,也有對理想生活的嚮往和自我標榜的虛構。尤值一提的是,它們當中有許多原本即為書畫酬答、雅集結社而作,影象背後往往還潛藏著作畫人與受畫及觀畫者之間千絲萬縷的情感聯絡與人際互動,於畫史的風格流變外,從中或亦可窺見一個群體的幽微心曲及其社交模式和人情世態。

永樂十六年(1418),謝縉為時年23歲的杜瓊作草堂圖。因杜瓊為杜甫族裔,故謝縉託名杜甫位於成都的潭北草堂,描繪“門無縣吏催租稅,座有鄰翁慰寂寥。松影滿庭閒白日,茶煙繞榻颺清飈”的幽居之樂。

從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看文士生活的“幽居與雅集”之樂

明 謝縉為杜瓊作東原草堂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以博學聞名於時的杜瓊,曾數次辭去朝廷的徵辟,而以授課為業,在家鄉蘇州度過了人生的大部分時間。正統至宣德年間,他組織文社,修築園林,以“圖畫中人”自許。在晚年給友人的信中,杜瓊對自己的園居日常有如下描述:“家居之東,有一別墅,名曰東園,其中雜藝花卉,惟竹為多,曾於竹間構一草亭,頗覺幽雅”,“ 斯亭之勝,傳之遐遠,四方士大夫之過吳而不登斯亭者為欠事”,“予於暇日簪鹿冠,披鶴氅,躡琴面之鞋,曳百節之杖,循曲溪,上斯亭,喧囂不聞,一塵不到,焚香靜坐,以觀造化生意”。

杜瓊的東園,是其時吳中文士的雅集之地,而作為吳門畫派的先驅人物,他隱於市而耕於藝的人生模式,也代表了自明代中前期開始蘇松吳中地區一種具有普遍性的文人心態。於園居生活中體會山林氣息,以景物寄寓情趣和志向,園林書齋作為主人審美的體現和身心的歸宿成為吳門畫家樂於表現的題材。不論是一生不仕,以隱者自適的沈周,還是曾為功名、宦途奔波的文徵明及其子、侄,皆對書齋中的幽居生活有過多樣的描繪。

從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看文士生活的“幽居與雅集”之樂

文徵明 《中庭步月圖軸》 南京博物院藏

明代散文家歸有光作有《書齋銘》,感慨以往的名人高士“其學多得之長山大谷之中,人跡之所不至,以其氣清神凝而不亂也”,並說這種山林隱居雖令人嚮往,但“今遙望者幾年矣,尚不得一至,即今欲稍離世塵,去之尋丈,不可得也”。“山居”如同一個特殊的意象,代表著高蹈清逸的理想境界,但棲山而居在現實中卻往往面臨著地域、時間、經濟的種種考量。伴隨著社會的穩定和城市經濟的繁榮,不論是心繫魏闕,還是身在紅塵,明代文士的生活場域多由郊野山林轉向城市,對於草堂書齋的圖繪卻往往承襲前代的隱居圖式,以重巖疊壑的環境構圖來強化宕開市井喧囂的隱逸氣息。

宋懋晉和吳振二人,都是活躍於晚明而受董其昌賞識的松江畫家,《匡山讀書》和《雉衡草堂》二圖雖皆非特有所指的書齋圖,卻也反映出這種結合北宋和元代王蒙的山居圖式在其時所受到的歡迎程度。吳興畫家關思的《奇山書屋》更是將人工園林的細節置放於重疊高聳的山嶺中,細密而矯飾的畫風從某個角度折射出晚明時期的文藝氛圍。

從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看文士生活的“幽居與雅集”之樂

明 關思 《奇山書屋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丁雲鵬的《玩蒲圖》和吳彬的《林泉放鶴圖》亦為同時期的作品,二者都結合了庭院館舍和人物小像,筆法繁密而具裝飾性,營造的氣氛卻各有不同。《玩蒲圖》係為松江名士孫克弘而作,《林泉放鶴圖》靜謐詭譎而具奇幻色彩,惜未留下關於像主身份的確鑿資訊。

從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看文士生活的“幽居與雅集”之樂

明 丁雲鵬 《玩蒲圖》 廣東省博物館藏

清初畫家王翬的《水竹幽居圖》,作於常州名士、收藏家楊兆魯的近園竹深齋,秀逸的江南水鄉小景,正是對園居環境的詩意描繪。由畫家自題可知,這件以山水幽居為主題的作品,恰是為一次書齋中的名士雅集而作:“壬子八月,餘過毘陵(常州),江上笪先生(笪重光)亦至,同客楊先生竹深齋。抵掌十日夜,明窗淨几,伸紙抽毫,談討古今,商量丘壑。有正叔惲子(惲壽平)時來參語,譏談得失。凡所謂三品六法,頗能析入淵微,與先生齊契密證,傾倒極歡,恨相知晚也。”近園竹深齋的這次雅集,是王翬與笪重光、惲壽平三人藝途交遊中的一個重要驛站,期間三人均創作了大量作品,並互為題贈,而主人楊兆魯的收藏也為畫家提供了大量可資研討的資源。

從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看文士生活的“幽居與雅集”之樂

清 王翬 《水竹幽居圖卷》 蘇州博物館藏

從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看文士生活的“幽居與雅集”之樂

清 王翬 《繩齋圖》 浙江省博物館藏

如果說《水竹幽居圖》展現的是江南風流雅士的交往互動和藝術家與收藏家相知相契、互為依存的關係,那麼《竹嶼垂釣圖》中的幽居圖景,則既為彰顯“君賜”之榮耀,亦承載著歸隱和仕宦這一文士理想生活中的矛盾心曲。此作系王翬為朝中名臣,後官至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的陳元龍所作,據陳氏本人題跋,康熙曾御筆賜書孟襄陽“竹嶼見垂釣,茅齋聞讀書”句,因“竊愛此二語意味深長”,故囑王翬作圖以志,有“他年乞身泉石,歌詠太平,讀罷釣闌,毋忘君賜之意”。陳元龍於康熙、雍正兩朝歷官四十九年,雖覽圖而有“輒懷終隱”之嘆,卻一生宦海浮沉,竹嶼深處的書齋,是超越了現實場域的精神空間,為其仕途中的心棲之境。

從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看文士生活的“幽居與雅集”之樂

清 王翬 陳元龍竹嶼垂釣小影圖浙江省博物館藏

奚岡《山居編書圖》題謂“熟梅時節雨晴初,潑翠雲巒帶遠墟。啜茗聽香塵事外,草堂移榻一編書”,一派閒適散淡的名士情狀,比其晚出而同樣以山水畫著稱的湯貽汾,於《秋山琴隱圖》所描繪的是自己琴隱園中的生活,“獨坐秋山空,山香吟思發。試將太古琴,靜夜彈松月”,於畫於詩,都可謂同聲相應。只是與奚岡不應科舉,以布衣終老的人生取向不同,湯貽汾有著武將的身份,中年後,雖隱逸之念每有流露,卻在漫漫仕途中親歷了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起義,並在太平軍破南京城後慨然投池赴死,幽雅的山居圖景背後,實有著複雜而掙扎的心路歷程。

從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看文士生活的“幽居與雅集”之樂

清 奚岡 山居編書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由乾嘉至清末,形形色色的書齋、園居圖,或為雅集記事,或為寄寓心志,並在人際的傳遞中,牽引著士子學人間的情感聯絡與交集脈絡。湯貽汾晚年雖久居南京,卻是杭州東軒吟社的成員,其“坐而琴”的身影恰被費丹旭留在《東軒吟社圖》的社友群像之中。錢杜《息廬圖》系贈別山陰學者李柯溪之作,筆墨間除寄託二人他鄉宦旅中“身離幻境真飛鳥,貧戀殘書勝拜官”的感慨外,尚有桂馥、陳孝升、胡峙齋等人題跋,依稀透露出其時雲南一地官場所聚的文士點滴。

從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看文士生活的“幽居與雅集”之樂

清 錢杜 石湖隱居圖 浙江省博物館藏

從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看文士生活的“幽居與雅集”之樂

清 錢杜 石湖隱居圖浙江省博物館藏

沈雒為蔡載樾所作《遯齋圖》、徐福謙請吳滔等人作《永安硯齋圖》,主人雖都其名不彰,勾連的卻是嘉興、海寧和桐鄉學人的交遊圈,或可成為索驥其地方文脈的一點參證。

從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看文士生活的“幽居與雅集”之樂

清 沈雒 遯齋圖卷 浙江省博物館藏

從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看文士生活的“幽居與雅集”之樂

清 吳滔為徐福謙繪永安硯齋圖冊頁浙江省博物館藏

晚清大儒沈曾植,於辛亥革命後寓居上海,其門生金蓉鏡的《山居圖》,是遵老師之囑而作,謂山居非真實的居所,而如莊子“陸沉”,是身居鬧市心繫山林的人生姿態。近人陳衡恪為張宗祥作《讀書樓圖》,修竹長松,面山臨水,同是由詩意構境,以作“丹青臥遊”。世異時移,山水之間的書齋意象卻綿延相續,始終是文士理想與情致的寄託。

從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看文士生活的“幽居與雅集”之樂

近代 金蓉鏡為沈曾植繪山居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沈周為海寧名士祝淇所繪山水小像是一件賀壽之作,圖中老者身著紅衣,頭戴官帽,跌坐於溪岸,以山石、松鶴的組合傳達對壽翁“間生邦國稱人瑞,高隱山林與世違”的美譽。沈周曾多次為師友或受人之託畫過這類程式化的圖景,由此也可見藉助山水景物來為主人公寓興、比德的表現手法在其時所受到的歡迎程度。不過在這些作品中,人物都僅作型別化的描繪而不求肖似。晚明以後,隨著曾鯨等技藝成熟的肖像畫家的崛起,以留影存真為目的文士肖像開始盛行。

從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看文士生活的“幽居與雅集”之樂

明 沈周為祝淇作山水小像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張遠和禹之鼎,都是清代前期的寫真高手,禹之鼎尤以擅畫而被推薦任職宮廷畫師,周旋於京師朝野,為一眾名流碩學留下其時的神采形容。這些以山水田園為背景的肖像,慣以悠遊林下的“行樂圖”姿態展現像主的情致,但其背後,往往也潛藏主人公對自我身份、經歷的審讀和複雜的心緒。

清 禹之鼎、藍深 雲林同調圖卷 浙江省博物館藏

從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看文士生活的“幽居與雅集”之樂

清 禹之鼎、藍深 雲林同調圖卷 浙江省博物館藏

道光年間遊走於杭州、海寧之間的費丹旭,則參與和見證了其時杭嘉湖地區的藝文熾盛,《東軒吟社圖》和《果園感舊圖》一則速寫杭州汪氏振綺堂的清幽池館和優遊酬唱的吟社群賢,一則感憶海寧藏書樓別下齋中過往的歲月和逝去的身影,名士流風,聚合飄零,記錄的是晚清江南地方精英的交遊網路。

從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看文士生活的“幽居與雅集”之樂

展覽名稱:幽居與雅集——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的文士生活

展覽時間:11月8日——2020年1月31日

展覽地點: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三層書畫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