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當科技遇上脫口秀,怎麼“出圈”都不意外

簡介在移動網際網路浪潮的沖刷下,大資料、短影片等新興技術與媒體形態相互交織,傳統的線下演出與創新的線上節目彼此影響——就像其他被“重做一遍”的行業一樣,脫口秀也處於重塑的程序中,全新的O2O商業模式呼之欲出

天涯若比鄰是什麼梗

你第一次遇到脫口秀是怎樣的情景?

是躺在沙發上開啟電視機看《今晚80後脫口秀》,還是閒逛時在小酒館裡偶遇開放麥,或者聽著《脫口秀不要停》這樣的音訊節目進入夢鄉?

當科技遇上脫口秀,怎麼“出圈”都不意外

這是個暴露年齡的陷阱問題。事實上,脫口秀從文青小眾走向普羅大眾,只是最近四五年才發生的變化。《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等熱門綜藝的推波助瀾,讓脫口秀成為娛樂圈現象級的存在,而各種方式的“出圈”更引人注目。

科技是脫口秀不斷突破邊界的隱秘推手。在移動網際網路浪潮的沖刷下,大資料、短影片等新興技術與媒體形態相互交織,傳統的線下演出與創新的線上節目彼此影響——就像其他被“重做一遍”的行業一樣,脫口秀也處於重塑的程序中,全新的O2O商業模式呼之欲出。

科技的魔法還遠不止於此。人工智慧、機器人等革命性的技術突破,正在讓一些行業消失,同時催生出不少新的行業;不同行業之間的界限亦變得愈發模糊,人才跨行業的流動宛若疊瀑落水般自然。和人類情感互動與自我表達高度相關的脫口秀,有機會成為行業大遷徙的倖存者乃至受益者。

李誕曾有言,“每個人都可以做5分鐘脫口秀演員”。我們已經見識過程式設計師出身的呼蘭、龐博、邱瑞的炸場表現,也看到了編劇、工人、科普工作者等各色各樣的職業角色表演脫口秀的場景。但這只是各個行業人員流入脫口秀領域的自發行為,還缺少更具組織化特徵的標誌性事件,彰顯脫口秀對千行百業的全面擁抱。

當科技遇上脫口秀,怎麼“出圈”都不意外

於是,《怎麼辦!脫口秀專場》就這樣應運而生。笑果文化推出的這檔綜藝節目,透過對十個行業(主題)的體驗和觀察,創作脫口秀作品並最終形成演出。消防員、警察、婚姻登記員等與脫口秀“八竿子打不著”的職業代表,都紛紛登上舞臺“說5分鐘”,很多話題觸及的深度與細節遠超“編劇部”的想象,脫口秀與不同行業親密接觸後的化學反應可見一斑。

未來,每個人都可能是脫口秀演員。說個段子爆個梗,沒準是元宇宙裡的必修技能。

“重做一遍”的脫口秀行業

“脫口秀”起源於西方的“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y),即只有一位演員在舞臺上用麥克風直接與觀眾進行互動的喜劇形式,其中的梗、段子往往來源於表演者生活中的真實經歷,具有高度的原創性。

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娛樂圈就已出現多位金牌司儀以單口喜劇方式演出。名聲最大的當屬黃子華,他以“棟篤笑”為stand-up comedy的譯名,首次單人表演即超過兩小時,後來更是紅遍香江。

不過,脫口秀在國內的真正興起只是最近十來年的事。從2010年起,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開始出現一些線下脫口秀俱樂部,曲藝戲劇圈的內部轉行是早期演員的來源之一;2012年,《今晚80後脫口秀》在東方衛視播出,則開啟了電視綜藝與脫口秀結合的先河。

不難看出,在脫口秀第一波的普及浪潮中,已呈現出線下演出與線上綜藝兩條主線,只是當時二者更多處於平行狀態,尚未形成疊加的正反饋效應。

質變的轉折點出現在2017年。《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兩檔爆款節目在騰訊影片上線,引發街談巷議的熱潮,讓脫口秀從邊緣狀態躍升為流行話題。相關資料顯示,《吐槽大會》第一季收官播放量總和超過14。5億次,五季累計播放量突破80億次。

當科技遇上脫口秀,怎麼“出圈”都不意外

藉助移動網際網路和多媒體平臺的病毒式傳播效應,脫口秀完成了華麗轉身,逐漸形成獨立的行業地位,也吸引了優秀人才的大量湧入。笑果文化、單立人等機構化的運作方式浮出水面,脫口秀行業散兵遊勇的時代一去不返。

值得一提的是,線上的火爆還帶來線下演出的繁榮。2019年以後,脫口秀的商演不再侷限於一線城市,而是滲透到杭州、西安、成都等城市,進一步打開了脫口秀的成長空間。

顯而易見,脫口秀行業透過線上與線下相互促進的方式,正在建立娛樂業全新的O2O商業模式。在On-line端,原創爆款節目與短影片、直播等新媒體形態深度融合,不斷擴充套件目標使用者群的基數,持續提升行業美譽度和影響力;在Off-line端,開放麥、商演、專場構建起多層次的進階平臺,為吸引圈外人進入創造必要條件,形成良性運轉的商業閉環。

行業大遷徙的受益者

揚名立萬,只是脫口秀行業重塑的階段性目標;兼濟天下,才是脫口秀向千行百業擴圈的終極追求。

在這一程序中,作為推動脫口秀行業蛻變的核心變數,科技將繼續扮演催化劑的角色,甚至可能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當科技遇上脫口秀,怎麼“出圈”都不意外

以人工智慧為例:AI近幾年的飛速發展,對很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都助益顯著,但也引發對替代人力勞動的擔憂。

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人工智慧會以兩種方式影響市場。一是自動化作業會部分替代工人——比如,每臺自動售貨機會減少15個銷售人員,一個大型智慧裝置可能讓工廠精簡流程;二是技術和運營方式的升級,會帶動一些行業顛覆式創新,像智慧運維、自動駕駛會徹底改變原有的行業生態。

由此衍生出兩個問題:這些從各個行業流出的人員將去往何方?什麼樣的行業能無懼AI的衝擊反而越來越好?二者其實存在關聯,人才總是流向那些前景光明的朝陽行業。

傑夫·霍金斯與桑德拉·布拉克斯莉在其著作《人工智慧的未來》中給出了答案:工作的重點會轉移到那些人能比機器完成得更好的任務上去。“那些工作需要我們和他人建立情感聯絡、展現同理心以及激發有目標感的活動。”

從這個意義上講,和人類情感互動與自我表達高度相關的脫口秀,也許有機會成為行業大遷徙的倖存者乃至拯救者。考慮到現代社會面臨的各種壓力和焦慮,生產快樂的行業既無法被替代,也不用擔心產能過剩,脫口秀的商業地位與社會價值將進一步提升。

以行業進入門檻的角度看,脫口秀對新人非常友好,每個人似乎都可以嘗試一下,這為吸引其他行業人才“入門”奠定基礎。當然,若以脫口秀為第一職業,進階的行業門檻並不低——以笑果文化為代表的機構,正在構建才挖掘、培養、成的健康鏈條,不斷完善不同型別人才的晉升通道,敞開懷抱迎接行業大遷徙的新時代。

從每個人都能說5分鐘到無處不在的脫口秀

如果每個行業的人都能說5分鐘脫口秀,他們到底在說些什麼?

與過往以專職演員和藝人嘉賓為主的節目不同,《怎麼辦!脫口秀專場》每期都有鮮明的行業主題,會邀請相關行業的嘉賓參與創作或現場表演,極大拓展了話題的廣度和深度,在引導多元思考的同時,還平添業內人視角帶來的驚喜。

當科技遇上脫口秀,怎麼“出圈”都不意外

在警察與消防員專場中,黃浦消防救援支隊消防員劉長俊以幽默的方式展現出消防工作的複雜性,“更多時候是忙於解決民眾的生活瑣事”,在輕鬆的氛圍下贏得更多理解;反詐警察周杰的日常工作包括宣傳推廣、攔截詐騙電話、打擊詐騙犯罪團伙等,詼諧的表達讓大眾對其職業有了更全面的認同。

當科技遇上脫口秀,怎麼“出圈”都不意外

其他專場的行業嘉賓包括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矯鑫、離婚律師易軼、情感專家沈奕斐,以及《羋月傳》原作者、人大代表蔣勝男等。他們對於民政局工作特徵、離婚律師職能的普及,對於延長男性陪產假、建立健康婚戀觀等話題的探討,蘊藏在一個又一個爆梗中,讓觀眾收穫快樂的同時也得到“超越趣味的意義”。

也許,這就是“人人都是脫口秀演員”的預演。在未來元宇宙的時空中,XR技術將極致演繹“天涯若比鄰”與“身臨其境”,脫口秀會出現在當下無法預期的更多場景中,成為連線虛擬與現實生活的最佳粘合劑。

畢竟,快樂才是人類永恆不變的追求,且永遠供不應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