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256GB才勉強夠用,誰讓手機陷入「安迪比爾」黑洞?

簡介功能的濫用不僅在App使用時增加了記憶體佔用,還導致手機廠商在最佳化系統時改變記憶體資源的配置方式

iphone如何擴容儲存空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深響,作者|皇甫鈺文

儘管手機出貨量整體下滑,但手機行業仍在持續「內卷」。年末新機扎堆,各種主打賣點應接不暇。而在一眾機海中,我們留意到一個早已不是秘密的趨勢正愈演愈烈:

12月上市的OPPO Reno 9 Pro 系列兩款手機記憶體和儲存空間16GB+256GB起售,vivo和小米新發布的旗艦手機的最高配置也都來到了12GB+512GB。相比之下,2010年的iPhone 4執行記憶體只有512MB儲存,儲存規格可選16GB和32GB;當時號稱“為發燒而生”的配置狂魔小米1,也僅僅給出了1GB的執行記憶體。

十餘年間,

旗艦手機的執行記憶體和儲存空間的起售配置竟已翻了數倍。

在PC產業有一個安迪-比爾定律 (Andy and Bill’s Law),安迪指英特爾前CEO安迪·格魯夫,比爾指微軟前CEO比爾·蓋茨,意思是

硬體升級換代所帶來的效能提高,很快就會被軟體消耗掉。

現在看來,手機產業也陷入了「安迪比爾」的黑洞。

誰吃掉了手機的執行記憶體?

手機的執行記憶體是指程式執行時需要的記憶體,執行記憶體越大,系統執行程式越快。一般來講,在相同系統相同處理器的前提條件下,記憶體越大,能夠同時執行的應用數量就越多,殺後臺情況越不頻繁,手機的使用越流暢。

整體看下來,

系統功能的豐富、系統的推送機制以及App的膨脹瓜分了手機執行記憶體的增長。

過去,各家手機的系統都較為精簡,手機不需要很大的執行記憶體也可以持久流暢。iOS曾引以為傲的流暢的過渡動效,是iPhone的重要賣點之一。如今,為了打造自身系統的差異化,各大安卓品牌也都在系統互動上下足了功夫。從息屏顯示、主題桌布,到螢幕元件、過渡動畫,廠商們極盡所能地提供更多“花裡胡哨”的系統功能。

OPPO在最新系統ColorOS 13系統中新增“綻放桌布”,螢幕中的嫩芽會隨著手機使用時長的增加漸漸成長,動態效果將生機盎然展現在使用者眼前。

小米在最新的MIUI 14中新增了“花寵擺件”,靈動的小貓咪、煥發生機的仙人掌,在小米手機的桌面螢幕上安了家,彷彿使用者在使用手機時,真的有寵物陪伴。然而到目前為止,花寵擺件的功能真的只是“擺件”。僅有的互動模式為手指點選,小貓小狗會呈現表情和可愛的動作,盆栽會開花等。到了夜晚,寵物們會同步變化為睡覺狀態。小米在桌面玩法上著實下了不少功夫,除了花寵擺件,MIUI 14還新增了多變大圖示等美觀大於功能的系統體驗。

華為和vivo也都提供了海量的主題風格,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各式各樣的桌布和動效。

這些視覺上別出心裁的設計毫無疑問地佔用了手機的執行記憶體。

除了在美學角度豐富系統,

一些實用性功能如桌面小元件和小窗模式,也佔用了手機記憶體。

以前的桌面小元件往往只承擔App特定功能便捷入口的職責,現在的小元件則已經進化出一定的資訊顯示功能和互動功能。比如天氣元件可以實時更新氣溫和空氣質量,賽程元件可以顯示正在進行的體育賽事,一些系統的桌面元件甚至可以直接完成播放音樂等操作,而無需顯示App的開啟畫面。

小窗模式近年來熱度較高,在聽網課的時候記筆記、打遊戲的時候回訊息,小窗模式確實帶來了更方便的體驗。

小窗模式的本質是多工執行,相比於後臺靜默,開啟小窗無疑會佔用更多記憶體。

為了提升硬體的“生產力”,多工又是廠商不得不完善的功能。就連一向保守的蘋果,也在iPadOS 16系統中新增了“臺前排程”功能。iPadOS 16因開發該功能不順而延遲推送,可見多工處理對資源排程能力的要求。如果記憶體不夠,系統殺後臺頻繁,那臺前排程的“生產力”一說也就沒有了意義。

廠商不僅想在使用者使用螢幕時提供美觀和便捷,還在

息屏顯示

上大做文章。

在美觀上,各大系統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充電動效和動態息屏桌布;在功能上,鎖屏介面也具備了一定的資訊顯示和簡單互動能力。例如ColorOS可以在息屏狀態時顯示服務卡片,直觀展示外賣、打車等服務進展資訊,iOS則允許iPhone使用者在鎖屏上檢視實時體育比分以及。而幾乎所有系統都已經支援在不解鎖的情況下透過鎖屏介面控制音訊的播放和暫停。

息屏顯示、桌面小元件、過渡動畫、小窗多工,手機系統越來越精緻和便捷。精緻和便捷的代價,便是犧牲流暢度和記憶體。

除了執行記憶體,低功耗記憶體技術LPDDR的規格以及SoC 本身的算力也影響手機的流暢度。在各家廠商推出的售價低廉的手機上,由於記憶體規格和處理器效能較低,為了保證基本的使用流暢性,廠商會“閹割”手機系統,也就是低端機的系統比旗艦機的系統更加精簡。

消費者常常發現一些低端機的應用圖示是靜止的,而旗艦機在返回桌面時,系統應用的圖示會展示相應的動畫效果;低端機在過渡動畫的細節上更少、速度更快。由此可見,手機系統呈現的效果和功能的確吃掉了一部分計算效能和記憶體。

此外,安卓手機廠商為了提高產品競爭力,往往會保持較低的硬體毛利率,轉而透過系統廣告獲取額外利潤。當用戶開啟日曆、開啟資料夾、檢視天氣、開啟應用商店……

隨處可見的廣告位無時無刻不在載入,在一定程度上也佔據了記憶體。

不過最為“貪吃”的還是App的無限擴張,尤其是安卓——由於國內無法連線谷歌伺服器,安卓系統中的App無法像iOS的App一樣由蘋果伺服器中繼訊息。

iPhone接收訊息的機制稱為APNs(Apple Push Notification Service),是在系統底層規劃好的全域性機制,依靠系統常駐程序實現。第三方App與iPhone之間的通訊,先由第三方App的伺服器傳送通知給蘋果伺服器,蘋果伺服器再通知手機終端。因此iOS可以在App沒有執行的情況下,就接收到蘋果伺服器發來的通知。而安卓系統的App各自有用於和各自伺服器通訊的後臺程序,即時通訊類App和需要推送訊息的App後臺保留這些程序才能收到訊息。

相比之下,蘋果的後臺機制是一種“偽後臺”,訊息通知僅佔用專用程序,記憶體佔用更少。而

安卓系統無法實現真正的無後臺執行,保留通知程序的App過多,就可能導致記憶體佔用過大,流暢度下降。

除了系統本身的特性,App自身也樂於在後臺“頻繁活動”。

現在很多App都具備喚醒其他應用的功能,例如電商App在付款時拉起支付App、點選開屏廣告進入其他App等。在CSDN論壇中,可以搜到至少4種開發者其他設定喚醒其他App的程式教程,既包括進入App啟動頁,也包括直接呼叫App活動。

喚醒其他App可以將功能與其他產品進行聯動,減少操作步驟。例如在登入賬號時拉起常用社交App進行授權,可以將使用者在各個領域的資料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社交賬號繫結的其他賬號越多,使用者對社交App的依賴程度越高。很多大廠藉此保證使用者的全鏈路都在自己的生態或合作方手中。更有甚者,可以通過後臺實時呼叫活動獲取使用者資料,作為個性化推薦的資料來源。

App在後臺的執行,既有為使用者提供便捷操作的目的,也有很多單純利於自身商業目的的行為。然而不論執行的目的是為誰,App後臺執行佔用的都是手機使用者寶貴的記憶體。

在實際中,我們很少能看到開發者為了保證使用者使用手機的流暢體驗而做出的妥協,大部分企業選擇消耗使用者的硬體效能以達到自身商業利益的最大化。

應用在前臺執行時同樣如此,

App為了深度繫結使用者,提高人均使用時長,不斷給App加入更多的功能。

一些協同功能的加入可以提升使用者體驗,而另一些只為變現流量、促進銷售轉化的體驗則大幅降低了使用者的使用體驗。例如近年來各大電商平臺在各種節日時的開屏營銷活動,以及一些本來以功能性為主的App為了獲得廣告收入而在頁面中載入資訊流。

功能的濫用不僅在App使用時增加了記憶體佔用,還導致手機廠商在最佳化系統時改變記憶體資源的配置方式。

針對一些需要載入大量資訊的App以及遊戲App時,手機廠商為了提高應用開啟速度,有時會採取預載入的方式。然而這樣一來又會在日常使用時白白佔用一部分記憶體。如果排程策略足夠合理,能夠針對記憶體使用的波峰波谷採取不同的預載入機制,自然可以改善手機流暢度。如果排程不夠合理,則會出現惡性迴圈。

誰吃掉了手機的儲存空間

吃掉手機儲存空間的和吃掉執行記憶體的是同一撥人,手機系統和第三方App仍然難辭其咎。

上述手機系統越來越臃腫的功能,佔據了大量儲存空間。不算執行過程中積累的越來越多的系統資料,

光是動輒10G以上的系統韌體,就讓消費者在購機時直接拒絕了64G及以下的的手機。

正如本文開頭所述,近幾年市場上的品牌新機,最低儲存空間配置就來到了128G。在一些數碼論壇中,很多使用者甚至直言,如果想要買一部長期使用的手機,儲存規格至少選擇256G,不然兩年不到可能又得換空間更大的新手機。

除了系統韌體,預裝應用也佔據了新手機的儲存空間。

手機廠商會對外出售“預裝位”以增加收入,和資料夾下方展示的App推薦廣告不同,預裝應用不需要使用者主動操作就已經自動佔用了儲存空間。如果不主動解除安裝,一些很少開啟的應用就長期佔據了手機儲存空間。

而真正推動手機儲存空間不斷擴容的“禍首”還是App。

超級App不斷膨脹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微信、支付寶、美團、抖音……這些超級App早已不只是最初的自己,即時通訊、本地生活、電商交易、休閒遊戲等等功能應有盡有。而這些超級App還是我們時間的熔爐,使用者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在App上,這就意味著各種記錄、資料越滾越大。

儘管超級App們都意識到了“減肥”的迫切性,但這仍然任重道遠。比如微信小程式其實就很難真的“用完即走”,B站up主“玄離199”在分析微信中哪些內容會儲存空間時指出,微信小程式在第一次開啟後會在手機中形成小程式包,使用者在“最近使用的小程式”中刪除小程式並不會刪除已經儲存的小程式包。若要徹底刪除,需要進入設定進行一系列繁雜的操作,普通使用者如果不緊跟教程,很難找到刪除小程式包的操作。由此一來,使用者使用的小程式越多,小程式包占據的手機儲存空間就越多。

而網際網路一度流行的“極速版”App也很難真的瘦身,它們大多是平臺主攻下沉市場的利劍,更小的安裝包能讓它們更容易地裝載到下沉市場的低配手機上。只不過久而久之,各種功能的展開還是足以讓安卓機成為老爺車。

安迪比爾定律何解?

硬體提升與軟體膨脹之間的矛盾,可以說是消費電子行業的永恆命題。根據“安迪-比爾定律”,正是

系統和軟體的膨脹刺激著消費者更換搭載最新處理器的新款手機。

但對於手機廠商來說,這實在有些捨近求遠。

與其逼著消費者換代,不如最佳化體驗,釋放更多的空間。

iOS利用行業地位建立了嚴格的App上線標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pp的無限膨脹。同時,iOS的後臺採用墓碑機制,使用者可以在App被殺後臺後再次開啟App時立刻載入上次停留的頁面,既釋放了記憶體,又沒有增加切換App的操作時間,提高了使用手機的流暢性。

而現在國內幾大手機品牌,也已經採用了墓碑機制來最佳化記憶體排程。

小米在近幾次系統版本大更新中,對第三方App的行為進行了限制。MIUI 12推出了照明彈功能,當App在後臺呼叫錄音、錄影和位置定位等功能時,系統會提示使用者並提供阻止操作。在最新的MIUI 14中,小米更是推出了“剃刀計劃”,承諾縮小系統韌體大小,並減少不可解除安裝應用的數量,為使用者提供更多可用空間。此外,MIUI 14還對第三方應用開發者開放了光子引擎,提供系統底層實時排程核心資源配置的能力,官方宣稱光子引擎可以幫助系統流暢度提升60%。

vivo的OriginOS 3同樣提供了不公平排程、記憶體融合以及原地復活等機制。不公平排程機制將系統資源優先排程給前臺,暫緩後臺需求。官方宣稱不公平排程機制給多工場景帶來了10%的效能提升,執行更加流暢。記憶體融合技術則是將ROM的空間借用當成RAM使用,以此大幅提升後臺應用的保活數量。而對於在排程中無法保活的App,原地復活機制也提供瞭解決方案。被系統清理的後臺應用,再次啟動時能快速回到之前的狀態和進度。

其他手機廠商如華為和OPPO,也已經在自家系統中搭載了類似的記憶體拓展技術和墓碑機制。

可以看出,解決記憶體和儲存空間佔用問題的根本動力很可能還是來源於手機廠商。

行業的共同問題必然需要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參與者共同努力。除了手機廠商對App的限制和規定,統一推送聯盟和App監管政策需要肩負起更大責任,才能有效遏制App無限擴張。

手機廠商打造革命性技術和創新性體驗才是加速換機週期的根本動力,希望消費者不再因為記憶體或儲存空間不夠而換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