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戰神蘇定方:韓國至今有他的紀功塔和祠堂,大長今拍攝地因蘇而名

簡介高句麗的覆滅,高麗的崛起蘇定方的遺憾並沒持續多久,之後百濟遺民發起復國戰,從日本迎來義慈王另一個兒子扶余豐,立其為王,席捲200餘城,一度聲勢浩大,但663年,唐軍在白江口之戰中擊敗來援百濟的日本軍隊,扶余豐逃亡高句麗,亦有大批百濟人逃到日

大唐旗幟是什麼樣子

韓國、忠清南道、扶余郡、定林寺裡,儲存著韓國政府公佈的該國第九號國寶。這是一個興建於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珍貴歷史遺蹟,一座由花崗岩雕砌而成的五層石塔,塔高8。33米,俗稱平濟塔、或者百濟塔。

不過這塔還有一個名兒,咱們中國人會更喜歡叫它做蘇定方塔。

戰神蘇定方:韓國至今有他的紀功塔和祠堂,大長今拍攝地因蘇而名

定方之名

這座塔,正是唐朝左武衛大將軍、上柱國、邢國公蘇定方平滅百濟後所刊刻的紀功之碑

。上書《大唐平百濟國碑銘》八個大字,碑末雲“顯慶五年,歲在庚申,八月己巳朔十五日癸未建。”

其實遠不止這座塔,在韓國境內的大岑島上,還有蘇定方祠,韓國扶余郡的白馬江,白江口、白馬江東岸的破陣山,還有釣龍臺、藏軍洞、相傳都是昔年蘇定方率軍破百濟時足跡曾所到之處,因而得名。

以電視劇《大長今》拍攝取景地而聞名遐邇的韓國來蘇寺,寺名這個“來蘇”,就是蘇定方曾經來過,佈施過的意思。還不僅在韓國,現藏於日本京都知恩院的《大樓炭經》,那是唐朝章武郡公蘇慶節為紀念父親所敬造的佛經殘本。因為他父親,就是橫掃四海的蘇定方!

不用懷疑,咱們華夏軍事史上這位“名將也大將”蘇定方就是這麼牛,就是這麼傳奇,理所當然應該這樣被永遠銘記在異國山河大地之上。

戰神蘇定方:韓國至今有他的紀功塔和祠堂,大長今拍攝地因蘇而名

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

碑文所載的顯慶五年,那時的朝鮮半島同時存在著三個國家:高句麗、百濟、新羅。其中以與大唐陸地接壤的高句麗最為強大,有長達七百年的悠久歷史。

百濟和高句麗一樣,都是扶余人建立的,而新羅則是三韓人所建,所以百濟依仗著高句麗支援,數次侵伐新羅;新羅王金春秋則頻頻向大唐求援。

公元660年,待蘇定方平定西域後,唐高宗決定對百濟高句麗動手,於是命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率水陸十三萬大軍討伐百濟。又命金春秋為嵎夷道行軍總管,率新羅兵士共五萬配合唐軍行動。

需要一提的是,自隋煬帝612年三徵高句麗,644年唐太宗親征,這已經是五十年內中原王朝第五次以超過十萬以上軍馬,對東北一隅大動干戈了,之前兩朝帝王,四次征伐皆未竟全功,這次蘇定方又如何呢?

戰神蘇定方:韓國至今有他的紀功塔和祠堂,大長今拍攝地因蘇而名

登陸與橫掃

顯慶五年八月,蘇定方率軍從成山渡過渤海,直取百濟心腹,百濟國軍隊死守熊津江口,企圖抵抗唐軍。

可蘇定方不光陸戰勇,騎兵猛,海戰也是一樣在行,唐軍如摧枯拉朽勢如破竹,一鼓作氣登上海岸,大敗百濟軍隊,殺死數千人,敗軍倉惶逃走。

首戰告勝,蘇定方以水陸並進,兩棲作戰,副將是他悉心培養的大唐第三代“戰神”裴行儉,而先鋒則是後來赫赫有名的薛仁貴。三軍用命,大唐兵鋒直指百濟國都泗沘城。

唐軍逼近泗沘城外還有20餘里時,百濟舉傾國之兵而來,想與唐軍殊死一戰。

可戰場上只講實力,百濟再怎麼困獸猶鬥,在經過無數戰爭洗禮的天下名將蘇定方面前 ,實在又是何等的不堪一擊,定方隨即又大敗其軍,斬殺萬餘,一路追到百濟都城。

戰神蘇定方:韓國至今有他的紀功塔和祠堂,大長今拍攝地因蘇而名

前後滅三國,盡擒其王

蘇定方揮軍將百濟國都泗沘城團團圍住;百濟王扶余義慈和太子扶余隆,一早逃到北境故都熊津城,而留下的百濟王次子扶余泰,則自立為王,試圖率軍民固守城池。

隨即禍起蕭牆,太子扶余隆的兒子扶余文思也留在泗沘城裡,他說“國王和太子如今都還在,王叔卻擁兵自立,即使咱們能打退唐軍,我們父子也無法再見面了。”於是率左右翻城降唐,許多百姓也都跟隨王太孫出城投降,一時城中軍心大亂。

蘇定方令勇捷士兵登上城牆,高高樹起大唐旗幟,扶余泰見大勢已去,只得開門請降。隨後扶余義慈、扶余隆及百濟各城城主都先後來降。

就這樣,戰無不勝的蘇定方很快蕩平了百濟國,俘獲包括百濟第31代國王扶余義慈在內的王室成員共58人,向唐高宗獻俘,這已是蘇定方滅掉的第三個國家,也是他向唐高宗進獻的第三位俘獲國王。

史書上記載著:“蘇定方前後滅三國,盡擒其王!”

戰神蘇定方:韓國至今有他的紀功塔和祠堂,大長今拍攝地因蘇而名

淵蓋蘇文死守平壤

百濟原有五部,分統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萬戶。高宗下詔以百濟之地置熊津等五都督府,用百濟酋長為都督刺史。百濟從此在歷史上消亡。

消滅百濟之後,唐高宗又復得隴望蜀,想一鼓作氣再滅高句麗,於是蘇定方大軍奉命向北出擊,雖然軍力疲憊,但一路野戰依然勢如破竹,擊破高句麗各地軍馬城池,唯獨攻到高句麗都城平壤城下時,遇上了高句麗頭號猛人淵蓋蘇文,這也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有名的權臣戰將,信念堅定,戰志頑強,他就是秉承一個字“守”,全國匯聚糧草,堅守平壤城,死不出戰,最後蘇定方圍平壤城長達半年之久,卻始終攻之不下。圍城陷入了持久戰階段。

此時,西域又發生了鐵勒九姓叛亂,唐軍不得不分出精兵回西域平叛,加上戰線太長,糧草供應不足,最終蘇定方只得班師回朝,

戰神輝煌無比的統帥生涯,留下了唯一的一次遺憾,雖然這次對高句麗的大規模用兵依舊未盡全功。但卻邁出重要一步,百濟的消亡,讓高句麗失去了身後最堅定的盟友,陷入大唐新羅包夾之中。

戰神蘇定方:韓國至今有他的紀功塔和祠堂,大長今拍攝地因蘇而名

高句麗的覆滅,高麗的崛起

蘇定方的遺憾並沒持續多久,之後百濟遺民發起復國戰,從日本迎來義慈王另一個兒子扶余豐,立其為王,席捲200餘城,一度聲勢浩大,但663年,唐軍在白江口之戰中擊敗來援百濟的日本軍隊,扶余豐逃亡高句麗,亦有大批百濟人逃到日本。

666年,高句麗國頂樑柱淵蓋蘇文病死,兒子爭權,內部隨即發生混亂,兩年後薛仁貴破平壤,高句麗終被大唐所滅。671年,大唐賜準百濟故地併入新羅。隨著高句麗這個綿延七百年的政權滅亡,新羅在唐的幫助下,就這樣逐步統一了朝鮮半島。

那高麗又是怎麼來的呢?公元900年是唐朝末年,新羅人甄萱打著百濟的旗號建立“後百濟”。918年,又一位新羅王室弓裔造反,稱王建國,與新羅和後百濟對立。朝鮮半島進入新三國時代。

沒到一年,弓裔就被一個叫王建的手下推翻,此人建立了高麗政權,並攻滅了新羅與後百濟。統一朝鮮半島。而王建自己臨死前寫了一紙遺言“十訓錄”,一再申明自己是三韓後人,所以高句麗和高麗這兩個王朝,名字相差就一個字,但是真的是沒啥關係。

戰神蘇定方:韓國至今有他的紀功塔和祠堂,大長今拍攝地因蘇而名

定方之死

未攻下平壤城,蕩平高句麗,成了蘇定方一生最後的遺憾。雖然借高句麗內亂,他的徒弟裴行儉和愛將薛仁貴替他完成了這一遺願,可惜,這時他已經看不到了。

從高句麗回國後,公元663年,蘇定方以72歲之高齡,再被唐高宗重用為安集大使,全權節度西北地區唐軍,幫助屬國吐谷渾守備日益強大的吐蕃,為大唐鎮守西部邊陲。從此,蘇定方把自己最後的四年時光也貢獻在了邊疆。

公元667年,76歲的蘇定方在西北度過他戎馬生涯的最後時刻,病死在行軍途中。

西部邊陲嘯嘯馬鳴和瑟瑟寒風中,至今仍倒映著他輝煌萬千戎馬生涯的最後一抹神光。

戰神蘇定方:韓國至今有他的紀功塔和祠堂,大長今拍攝地因蘇而名

綿延萬萬裡的脊樑,撐起家國傲骨

蘇定方自幼而從軍,一生馳騁疆場數十年,雖飽經挫敗憂患起伏,寂寞冷待,終能得展平生抱負,北擊頡利,西滅突厥,踏平蔥嶺,東夷百濟,南鎮吐蕃,縱橫萬里,令四宇諸國震懾降服。從功績來講“前後滅三國,盡擒三主”在中國軍事史上幾乎不做第二人想。作為一位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之王,他騎戰步戰海戰,百戰百勝,所向披靡,更每每以少勝多,把唐朝的疆域向西一直開拓到了中亞,向東到達朝鮮半島,使唐朝立國289年,疆域在唐高宗時達到了廣袤的巔峰,大唐聲威遠播西北邊隅和東方遐邦,既為中原的穩定繁榮奠定了基礎,同時也促進了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對現今中國版圖的形成,也作出了難以磨滅的重要貢獻。其功不朽!

蘇定方,每當我們一提到這個名字,便有種橫掃萬軍如卷席,熱血直灌千秋萬代的豪情,瞬間湧上胸際,這三個字裡,似乎包涵著華夏族全部的驕傲與猛悍,熔鑄著我們所有的大義節操與堅韌頑強!一個華夏軍人做到蘇定方這個份兒上,才能叫軍人真正的巔峰!無敵,無悔,並世無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