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竇娥冤》:善惡終有報的大團圓式結局,是不徹底的悲劇文化?

簡介故事的整個情節以竇娥為線串了起來,蔡婆、張驢兒、縣令甚至是父親竇天章,他們都有自己的私慾

竇娥冤講了什麼道理

《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曲奠基人關漢卿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中國文學作品中有名的悲劇代表。

詩化的唱腔、高低起伏的情節、豐富廣泛的取材、戲劇化的表現形式

,被很好地雜糅起來,從而形成了一篇

通俗又雅緻、簡單卻又深刻

的文學鉅作。

《竇娥冤》:善惡終有報的大團圓式結局,是不徹底的悲劇文化?

起承轉合的四折一楔子,悲在情節,悲在人物。

在元朝興起、發展、並達到鼎盛期的元雜劇,並不同於唐詩宋詞,是一個的嶄新的文學形式,其結構和內容形式都有鮮明獨特的特徵。元雜劇常用折和楔子的形式構成文章。

楔子,一般要引領全文,並引起觀者的興趣,所以作者一般會將楔子放在正文之前。楔子的篇幅不需要太長,但往往要求精彩,足夠精彩才能吸引讀者,同時有部分的楔子也往往奠定了全文的基調。

也就是說,如果你看一齣戲曲的楔子,如果它是一個悲情基調,那整個作品講述的多半就是一個悲情的故事。

而元曲中的摺子,多見的有四折。分別描述的是故事的起因、故事的發展、故事的高潮,最後是故事的結局。這樣一個完整的故事型的描述方式,會更加貼合大眾,能夠被大眾輕鬆地瞭解。

俗話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者。但關漢卿之所以會成為元曲四大家之首,不僅是因為關漢卿對於元雜劇的首創意義,還有就是他最重要的作品《感天動地竇娥冤》。

這篇優秀的文學鉅作,給後來的元雜劇創作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先例。之後的《漢宮秋》、《趙氏孤兒》是在此基礎上得到了發展。那麼《竇娥冤》是怎樣的講述了一個令後人深思的悲劇故事?

《竇娥冤》:善惡終有報的大團圓式結局,是不徹底的悲劇文化?

劇情之悲

《竇娥冤》以女性視角展開,講述的是一個正直孝順的婦人竇娥,受盡冤屈抱憾而亡的故事。作品第一折介紹了故事人物及背景,主要人物是女主竇娥,竇娥父親竇天章及寡婦蔡婆。由於竇天章是個窮秀才,卻苦無資金。

借了寡婦蔡婆的高利貸,利滾利之後,竇天章還不了錢,於是就將沒了母親的竇娥抵押給了蔡婆。竇娥成了蔡婆獨生兒子的媳婦,好景不長,竇娥的丈夫在婚後兩年後過世了。於是,竇娥也成了寡婦,與蔡婆相依為命,過上了清苦的生活。

之後是故事的發展,某一天,蔡婆去找賽蘆醫索債,卻差點被賽蘆醫謀財害命。幸得張驢兒所救,但這張驢兒是個流氓混混,家中也有隻有一個老父親張老頭。

恃強凌弱的張驢兒打起了蔡婆家如花似玉竇娥的主意。兩個寡婦,兩個鰥夫,豈不是配得正好。於是張驢兒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

蔡婆將此事與竇娥一說,竇娥萬分不肯。陰謀未能得逞,張驢兒心想小的不願,估計是老的給撐腰。於是,張驢兒計劃毒死蔡婆,霸佔的竇娥。蔡婆生病後,張驢兒在竇娥熬得羊肚湯中下毒,卻毒死了意味來到蔡婆家的張老頭。

看不清形勢的蔡婆,選擇了花錢消災。給了張驢兒買棺葬父的錢,張驢兒以此為贓物,反咬了蔡婆一口。被張驢兒買通的縣令桃杌,並不秉公辦理,直接是言行逼供。竇娥不忍年邁的婆婆受刑,只得含冤認罪,被判處死刑。

接下來便是《竇娥冤》的高潮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

竇娥的形象得到了豐滿的詮釋,全劇的悲劇氛圍被渲染到極致。字字泣血,聲聲激憤

。在竇娥被押往刑場時,心中悲哀至極,咒罵天地:

地,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在行刑時,竇娥提出了她的冤屈憤慨:若她是冤枉的:

血濺丈二白練、六月飛雪,楚州三年大旱。

就這樣,竇娥被砍了頭,她的冤屈彷彿也被不辨是非的天地看到了。在劊子手的刀砍下來的瞬間,竇娥的血飛濺到白布上;接著便是六月的楚州,突然天降大雪,彷彿遮住了一切不堪;而在她死後,楚州居然也出現了三年的大旱。

故事走到這裡,一切將歸於平靜,除了人們心中的悲傷。竇娥死後的第六年,她志向遠大的父親竇天章終於在京城應試高中,官據說做的很大,但怕是早就忘了還有個被抵押掉的女兒。

竇娥的機會來了,三年大旱的楚州,當地民不聊生,終於引起了朝廷的關注。於是,竇天章奉旨去到楚州出差。到了乾旱的楚州之後,一經詢問,才發現楚州已大旱了三年。是夜,他查冤假錯案的時候,翻到了竇娥的案卷。

之後竇天章細審此案,發現了驚天的冤假錯案。張驢兒被判死罪,楚州縣令被查,冤死的竇娥終於被平反了,楚州也終於再降甘霖。

《竇娥冤》:善惡終有報的大團圓式結局,是不徹底的悲劇文化?

人物之悲

《竇娥冤》中塑造了非常豐富的人物形象。雖然作為雜居,用語白話,但關漢卿卻並沒有吝嗇他對於人物形象的巧思設計。每一個獨特鮮明的人物,不僅作用於故事情節的推動發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從多方面表達作者的一個思想,表現作品的一個魅力。

《竇娥冤》中豐富的人物形象,就從多角度展現了社會現實,烘托出主人公竇娥的鮮明形象,也深化了作品的悲劇色彩。作品的主角竇娥,是一個正直善良卻地位低下的形象。

她在蔡婆提出招張家父子入贅的想法時,是嚴詞拒絕的。與同是寡婦的蔡婆相比,她是有自己原則和底線的;在對簿公堂時,她不忍婆婆受刑,承擔了嚴重的刑罰與莫須有的罪名,這是她的良善孝道;在刑場被砍頭時,她受盡冤屈之下,無奈質問天地,這是她生在封建社會的悲哀。

故事的整個情節以竇娥為線串了起來,蔡婆、張驢兒、縣令甚至是父親竇天章,他們都有自己的私慾。也正是在他們的對比之下,什麼都好、卻未得好果的竇娥被襯托地更加悽慘。

更多的人心中都在替竇娥問了一句為什麼,這樣的悲劇引起了人們的共鳴,這也是悲劇為什麼往往能被人記住的原因。

而善惡終有報,大團圓式的結局,是能被中國人長久接受的一種觀念、一種方式。所以,中國文學史上的悲劇一般都有圓滿的結局。但這並不代表這不是悲劇,

是否是悲劇?更應該看它帶給了觀者什麼樣的體驗與影響。

END。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賬號

@梅九說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點贊a~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