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1982年,社會有3大精神汙染,有喇叭褲和蛤蟆鏡,最後一個有點冤

簡介小編想起柳鳴九曾這樣講過,說:我用了中國人所能用的語言,來理解薩特思想,我只是做了這樣一件事情,只是一篇文章、一本書而已

受到精神汙染怎麼辦

在20世紀的全球文壇領域,在眾多西方現代作家裡面,一個名叫讓·保羅·薩特的法國人,無疑是中國廣大讀者最為熟悉的名字之一。當年,他還曾經率情人波伏瓦來到中國做友好訪問,這位手不離菸斗的思想家,頓時在中國掀起了一場大討論。

1982年,社會有3大精神汙染,有喇叭褲和蛤蟆鏡,最後一個有點冤

20世紀40年代,薩特在法國可謂是名聲大噪,當時他的大部分文學作品,已然在全球傳播。其中,就有一本名叫《牆》的小說在中國境內發行,這是由我國的詩人戴望舒等幾人譯介,而且還是2次引入國內。

20世紀50年代,薩特與他的終生女伴波伏瓦,作為統戰物件應邀來到中國。當時,中國文化界並沒有進行公開的學術交流活動。不過,薩特真正為中國廣大知識分子所知曉,還要得益於國內批評家柳鳴九,發表的《給薩特以歷史地位》、《薩特研究》兩書。

1982年,社會有3大精神汙染,有喇叭褲和蛤蟆鏡,最後一個有點冤

讓·保羅·薩特,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一位喜歡沉思、菸斗不離身的法國人。1905年,薩特出生於一個顯赫的法國家庭。1943年,他的專著“存在”系列面世,書中的主要核心是“人的存在先於人的本質,人可以有權自我選擇,人的選擇是絕對自由的。”

小編可以斷言薩特的這一思想,在1980年代,整整影響了中國一代年輕人。當時,農民出外打工,知識分子經商下海,個體創業,這都是自我選擇。當然,小編不是說薩特的哲學造成了中國這樣的現實。而是中國千百萬人自我選擇現實的需要。

1982年,社會有3大精神汙染,有喇叭褲和蛤蟆鏡,最後一個有點冤

事實上,薩特早期的一本名叫《骯髒的手》的小說,很早就已經有學者將其翻譯成中文,引進到國內。不過,可惜的是當時並沒有多少國人對該書感興趣和給予關注。

1967年,國內一家書館出版了一本薩特的《辯證理性批判》一書。但該書在中國幾乎沒引起大家的關注。那個時候的中國人,並沒有多餘的時間來讀書,因為,大部分人都投入到了一場革命事業當中。另外,當時薩特的作品是作為批判資料被引進到中國。

1982年,社會有3大精神汙染,有喇叭褲和蛤蟆鏡,最後一個有點冤

讓·保羅·薩特,從1905年出生到1980年去世,當年巴黎民眾紛紛湧上街頭為其送行。在這75年間,薩特由自私、虛榮、渾噩的紈絝青年,成長為一心改變世界的鬥士。可能有人不知道,薩特曾拒領諾貝爾獎,曾走賣過報紙,曾輝煌一時也曾樹敵無數,甚至慢慢被世人遺忘。

我們知道,薩特是一名性格特徵十分鮮明的哲學家,小編簡單概況了一下,比如說:薩特的身邊女人眾多,他又十分喜歡作秀,當年他不去領諾貝爾獎的舉動,那是因為他知道自己不去領獎,比他去領獎所帶來的社會轟動效應和影響力,至少要大10倍。

1982年,社會有3大精神汙染,有喇叭褲和蛤蟆鏡,最後一個有點冤

1981年,國內一個名叫柳鳴九的著名學者,發行了一本名叫《薩特研究》的書。該書的成功面世,顯然意味著薩特憑藉一個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的身份,堂而皇之地來到中國,而不是像當年那樣,十分低調地作為一名被批判的物件,才來到中國。

同一年,柳鳴九應法國外交部文化技術司的邀請,前往巴黎訪問。因為,當時柳鳴九在文化圈對日丹諾夫否定外國文學的觀點發起過批判,並給予薩特非常高的評價。因此,柳鳴九已然是一名貨真價實的文化專家,這對法國來講,這絕對不是一個尋常的事情。

1982年,社會有3大精神汙染,有喇叭褲和蛤蟆鏡,最後一個有點冤

據柳鳴九曾經回憶講,到了巴黎以後,他當時關心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定要到蒙巴那公墓去憑弔薩特先生。隨後,他還向法國外交部文化技術司提出要見一見薩特生前女友波伏瓦。其實,波伏瓦也是當代有名的法國女作家,當然作為薩特的伴侶,讓其更加聲名遠揚。

在1980年初期的時候,我國的文化領域正在大肆討論“人性論”、“人道主義”、“異化理論”等一些看似玄奧,實際上跟每個人的自由,都有著密切相關的問題。而薩特的哲學觀點,主要表現為一種“人生哲學”,也是一種自我選擇的“存在主義”。

1982年,社會有3大精神汙染,有喇叭褲和蛤蟆鏡,最後一個有點冤

1980年5月,國內一家著名的雜誌收到一封來信,題為《人生的路呵,怎麼越走越窄》。這封充滿茫然的來信,立刻引發了一場席捲全國的“人生觀”的激烈辯論。而這個時期,正是“傷痕文學”方興未艾,這似乎預感著我國現代文學,開始了一個新的精神走向。

1981年,柳鳴九編寫的《薩特研究》正式發行。據資料記載,當年該書一經面世,頓時在知識分子間引起熱議,尤其是在一些文化精英階層,可以說是一本十分流行的書。當時,第一版印發了5萬冊,很快就被搶購一空。隨後,出版社一版再版。

1982年,社會有3大精神汙染,有喇叭褲和蛤蟆鏡,最後一個有點冤

《薩特研究》,可以說是我國首部比較完整描寫薩特的經歷、文學和哲學等的書籍。該書濃縮了薩特的一生,讓那些曾經遠離書本的知識分子為之震動。那個時候,幾乎每一箇中國大學生都在讀薩特的書。有人甚至說,薩特是80年代青年一代的“精神情人”。

1982年年初,薩特這樣一位叼著菸斗、默默沉思的外國人,很快就與喇叭褲、蛤蟆鏡一道,被並列為3大“精神汙染”。

1983年10月12日,國家明確提出,在思想戰線上不允許有精神汙染的東西存在。此後,全國開展了一場“清除精神汙染”的大規模活動。在這其中,柳鳴九創作的《薩特研究》一書,也同樣受到批判。

1982年,社會有3大精神汙染,有喇叭褲和蛤蟆鏡,最後一個有點冤

於是,作為西方文學的學術重地,柳鳴九所在的中科院外文所,也開了討論大會。在會上人們大批薩特思想,單位的領導像是挽救失足者一樣,做柳鳴九的思想工作,而且明確表態讓他再寫一篇《對薩特的再認識》的文章,改變當初對薩特的評價和觀點。

當然,柳鳴九不可能按照領導的意願去做事,為此他還特意拍下了一張照片,他坐在藤椅上手裡拿著《薩特研究》,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那時候,正是1982年清汙、批判薩特的高峰時期,他還專門在相片旁邊寫了一行字,“任憑風浪起,我自穩坐釣魚臺。”來自勉。

1982年,社會有3大精神汙染,有喇叭褲和蛤蟆鏡,最後一個有點冤

當作為哲學家的薩特,在中國思想研究領域漸行漸遠的時候,在中國又出現了一種不同的聲音,這徹底點燃了生活在20世紀80年代全體國人的激情,特別是一些年輕人,他們幾乎沉迷於這種靡靡之音當中。這個聲音,就是來自臺島鄧麗君那甜美的歌聲。

2005年6月21日,這一天是薩特的百年誕辰的日子,國內一些知名的報紙或大型週刊,都紛紛發表了專題文章和紀念活動。正因為如此,柳鳴九和他的《薩特研究》,也再一次進入到大家的視野當中。

1982年,社會有3大精神汙染,有喇叭褲和蛤蟆鏡,最後一個有點冤

小編想起柳鳴九曾這樣講過,說:我用了中國人所能用的語言,來理解薩特思想,我只是做了這樣一件事情,只是一篇文章、一本書而已。換句話來講,我就是為一名在文化上和思想上的巨人薩特先生,為其能堂堂正正地走入中國,辦理了一張簽證罷了。

隨著1980年代的遠去,薩特在中國的文學藝術領域,只留下了一個淡淡的背影。有人說,上世紀80年代是一個破除舊信仰的時代,可對信仰還依然十分認真期待的時代。如今,我們不能說已經有了新的信仰,但大家表現出無所謂的漠然,這或許是一種危機的開始。

1982年,社會有3大精神汙染,有喇叭褲和蛤蟆鏡,最後一個有點冤

1982年,社會有3大精神汙染,有喇叭褲和蛤蟆鏡,最後一個有點冤

千面人薩特

檢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