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元稹·二十年前曉寺情」用半生愧疚,來記得你

簡介寫的是一個始亂終棄的悲劇故事,唐代貞元年間,有位名叫張生的書生到蒲州遊覽時寄居在普救寺,正巧遇上回鄉途中也暫時居住在此的崔家姨母鄭氏,時值兵荒馬亂,盜賊四起,而崔家所帶家財不少,多虧了張生與蒲州將領有些交情,才幫其保全了閤家性命

華胥引蘇衍愛慕容安嗎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聞花氣睡聞鶯。猧兒撼起鐘聲動,二十年前曉寺情。”這首詩其實從前讀過,但最初見到時卻並未多想,及至許久之後再次在書中讀到,竟忽然心中大慟,悲不自勝,甚至讀不完這一句“二十年前曉寺情”。

那數十來個字,如一道傷疤,卻刻在世人心中最美的地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離思》

「元稹·二十年前曉寺情」用半生愧疚,來記得你

彷彿間,所有的愛情,所有的誓言都失了色,再怎樣的海誓山盟,情比金堅也都抵不過這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全都輸給了這一首悼亡詩。

寫下它的人叫元稹,大唐才子,悼念的是他的妻子韋叢。悼亡詩一直以來都是詩中的一朵奇葩,綻放著極致的美,卻只能用滴血的心去寫就,用餘生的孤寂將曾經的刻骨銘心弔唁。

「元稹·二十年前曉寺情」用半生愧疚,來記得你

然而不久之後,接觸到的一篇古文章卻慢慢地將此染上了汙點。《離思》是家喻戶曉,可元稹另外寫的一部《鶯鶯傳》名聲也大得很。寫的是一個始亂終棄的悲劇故事,唐代貞元年間,有位名叫張生的書生到蒲州遊覽時寄居在普救寺,正巧遇上回鄉途中也暫時居住在此的崔家姨母鄭氏,時值兵荒馬亂,盜賊四起,而崔家所帶家財不少,多虧了張生與蒲州將領有些交情,才幫其保全了閤家性命。在答謝宴上,張生傾心於姨母之女崔鶯鶯,後託鶯鶯丫鬟紅娘傳詩於佳人,張生的一番痴情,崔鶯鶯終被感動,然不久後張生進京赴考,幾經輾轉,這段愛情終究沒能長久,只是成了露水姻緣罷了。

而故事中的貧寒書生張生實則便是元稹自己,那個被稱為“天生尤物”的崔鶯鶯便是元稹曾經辜負的人。這個故事流傳很廣,收錄在《太平廣記》,問世之後一直影響著後代的創作,元代王實甫所著的著名雜劇《西廂記》便是脫胎於此。

「元稹·二十年前曉寺情」用半生愧疚,來記得你

元稹,不過是一個負心漢罷了,甚至為了替自己開脫始亂終棄的罵名,竟稱鶯鶯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於人”。如此文過飾非,著實令人寒心。但最初我知曉時,當下腦中第一印象便是: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一個寫出“曾經滄海難為水”的人,會有著這樣一副面孔。然後,如此這般見到的多了,事實越發堅定不移,已容不得我不信。

直到有一天晚上,又一次在書中讀到了這一句“二十年前曉寺情”,恍惚間才明白,其實,他是愛她的呀!二十年了,整整二十年,當年的人與事,早已被時間風化。可他還是記得,記得二十年前普救寺初見,她十七歲,光豔照人,擅詩,擅文,擅琴。帶著拘謹,帶著羞澀,淺淺的笑容,便叫他失了魂。

「元稹·二十年前曉寺情」用半生愧疚,來記得你

而那首《離思》,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其實是寫給鶯鶯的罷,從來就不是韋叢,他明媒正娶的妻。韋叢,太子少保韋夏卿之女,當時元稹尚無功名,這段婚姻,為的什麼不言而喻。不過韋叢雖是貴族千金,卻並不嫌他身份卑微,反而甘願與他一起受苦,與他相濡以沫七年,他對她的情也是真摯的,只是終歸無法相比那待月西廂下的驚鴻一影。

若果真如張生般無情,元稹又何須寫下這個故事,讓後世知道這個始亂終棄的負心人。而元稹稱鶯鶯這樣上天造就的絕代佳人,只會成為魅惑男人的妖孽,甚至將其與妲己,褒姒相比,其實是在恨自己吧!恨自己為了功名負了鶯鶯,也終究負了自己。就像他說他的德行不足以戰勝妖孽,因此只好剋制感情,如此直白地說是自己德行不高,如何不會被人嘲諷,他其實是在怨自己,為了身外之名,竟走到了這般地步!才高如元稹如何不知會被後世恥笑,嘲諷,他只是想用此來懲罰自己。

「元稹·二十年前曉寺情」用半生愧疚,來記得你

鶯鶯曾對他說“還將舊時情,憐取眼前人”,鶯鶯明白,這個人終究是愛他的,她輸的只是他的功名,而他才是輸了愛。不禁想起了唐七公子的《九州·華胥引》裡的蘇珩與慕容安,蘇珩為了王座拋棄了曾經執著要愛的慕容安,可是就如慕容安死前對他說的:“你終究是愛我的,我沒有輸給任何人,只是輸給了你的王座”,一晃二十三年過去了,蘇珩用自己的命換了一個她還活著的夢,在夢裡他選擇了和她一世長安。如果時間可以倒回,或者可以選擇一個夢,哪怕是用性命來換,他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他和她未走完的人生。

“二十年前曉寺情”,這一句遠比“曾經滄海難為水”更痛徹心扉。#古典詩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