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追問繆可馨之死:人們要求的只是敬畏生命

簡介但是這些說法既與打耳光、辦輔導班、收紅包等事實存在衝突,更讓公眾懷疑,當地只想努力去保袁某的職業生涯,而不關心繆可馨小朋友那寶貴的、一去不返的生命

無繆什麼意思

追問繆可馨之死:人們要求的只是敬畏生命

子兮/文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河濱小學五年級女生繆可馨上完語文課後,翻越四層欄杆墜樓身亡。事件發生至今已有十餘日,可是輿論熱度一直居高不上。這固然是因為公眾對這個稚嫩生命逝去的惋惜,但與當地的應對失當也不無關係。

當地的調查與迴應,首先未能說服繆可馨父母,憤怒的家長持續透過社交媒體提出質疑。網友也是一邊倒地站在繆可馨父母一方。

或許會有人認為輿論先入為主,疑者恆疑。起初輿論焦點集中在那篇作文上,尤其是老師的那句批語“傳遞正能量”。一時間,有不少自媒體發文稱“正能量害死了繆可馨”。在源頭處,是繆可馨父母將作文修改情況拍照上傳到了網上。

事後來看,輿論過於關注作文的“正能量”有點走偏。圍觀者、發聲者很多是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胸中之塊壘。但是我們如果設身處地去想,是沒有辦法苛責繆可馨父母拿作文說事的。墜樓事件正發生在語文課之後,他們看到的可能與悲劇有因果關係的“實物證據”就是那篇被批改的作文。發生聯想乃人之常情。

後來有人發現,繆可馨的那篇作文並不是有些人誇讚的那般卓越,反而不少文字是從書本和網路上抄錄而來的。這一事實本有利於糾正之前的輿論跑偏,但是糾偏的邏輯應該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在校園墜亡,該事件的嚴肅性與嚴重性跟孩子的成績、作文水平無關,每一個生命都是同樣的寶貴。

然而恰在這個時候,傳來了“官方稱墜亡小學生作文涉抄襲:網上抄的”這樣的訊息。頓時輿論又掀起新波濤。抄襲跟墜亡有關係嗎?這是常識問題,答案自在人心。特意強調這一點又是什麼意思呢?於是,當地官方與輿論互動所必需的信任基礎被嚴重破壞。

抄襲不重要,什麼重要?師德師風。家長之所以認為繆可馨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袁某在課堂上有侮辱、打罵等暴力行為,一個直接而有力的原因是,去年十月份袁某確實打過繆可馨一個耳光。袁某也承認這一點,只是說“一時心急”。另外,袁某曾經違規辦輔導班、收家長紅包等事項,都是有實錘的。這些都是師德師風的硬傷。

然而當地教育局在迴應袁老師的品性問題時卻表示,“在事情發生之前的問卷調查中,家長、師生沒有反映袁老師在師德師風方面的問題。”

此外,不論教育局還是校長,在採訪中都強調了袁老師“工作認真負責”“是學科帶頭人”“業務能力很強”。他們或許是想證明袁某是一個好老師,不可能逼得孩子去跳樓。但是這些說法既與打耳光、辦輔導班、收紅包等事實存在衝突,更讓公眾懷疑,當地只想努力去保袁某的職業生涯,而不關心繆可馨小朋友那寶貴的、一去不返的生命。

涉事學校的校長曾表示,“事情發生後,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在今後加強生命安全教育,讓孩子們懂得珍惜生命。”而事實表明,需要加強生命教育的不只是校園裡的孩子。

歸根結底,人們希望看到對“繆可馨之死”的調查與迴應,能夠充分體現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跟某某沒關係”“某某沒有做錯”之類的排除法無法撫慰人心、說服公眾。只有盡力還原梳理墜樓事件之前發生的可疑細節,以此反思教育系統記憶體在的顯性與隱性的弊病,才是負責任的做法。雖然老師和學校都無法為孩子的生命安全承擔無限責任,但是公眾要求在教育領域杜絕暴力、侮辱,清理補習班、紅包等灰色地帶,最不濟也要多加留意孩子們的心理狀態,這並不算過分的要求。說來說去,大家只是不甘於接受一個生命就這樣無言地消逝,這有什麼不對嗎?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