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刷屏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很多套路你沒看出來嗎?

簡介圖源網路《桑尼的優勢》則是一則場面排程和懸念倒轉的教科書,也是18部裡最符合“愛與死亡(黑暗)”+賽博朋克的風格之作

噬魂者出什麼裝

這個週末,奈飛上線的原創動畫短片合集《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一季剛剛釋出,就刷了屏。不少硬核科幻迷和動漫迷在社交媒體上瘋狂為這部劇集打Call ,直呼它是這幾年看過最好的科幻動畫劇集——題材廣泛、故事震撼、畫面精美、短小精悍,且對其播放時長並不嚴格限制的形式感到驚喜和滿意,覺得奈飛這一步棋下得真是高明,年度最佳妥妥的。

刷屏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很多套路你沒看出來嗎?

該片中文海報。圖源網路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一季由18個短片組成,每部分時長5-15分鐘。這些短片涵蓋多種型別和型別之間的重構和融合,包括科幻、奇幻、恐怖和喜劇不同元素之間的嫁接。其播放模式也包括多種形式,包括傳統2D和3D,未來據說還有VR。

這18部短片主題涵蓋賽博朋克、太空科幻、鬼妖怪談、架空歷史等,可謂一應俱全,但是就其展現形式和藝術風格來說,真的是無懈可擊嗎?

刷屏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很多套路你沒看出來嗎?

《三個機器人》一集劇照。圖源網路

這部劇集是由《死侍》導演兼動畫/視覺效果公司“Blur Studio”的創始人蒂姆·米勒提出的構想,他還找到了業界和影迷都高度認可的大衛·芬奇導演做監製。從提出構想到落實,足足花了十年,才在流媒體開花結果的今天找到了自己想要的資金支援和創意形式支撐。後者比前者還重要,在分秒必爭的廣播電視網裡,被時長限制框得死死的,還不如直接騰挪在網際網路上,網劇才是這類劇集的最佳呈現方式。用大衛·芬奇說的話來總結就是:“我希望每個故事都有它應有的長度,讓故事的呈現達到最大的衝擊力或最棒的娛樂效果。”

其實,《愛、死亡和機器人》這種 “主題匯聚,各種角度和風格”的形式並不是業界首創。

早在16年前,就由《駭客帝國》的導演沃卓斯基姐妹首度嚐鮮,她們製作了九部各有不同,但以《駭客帝國》系列電影世界觀為基礎生髮出的短片,以《駭客帝國動畫版》的形式放在《駭客帝國》的衍生音像製品裡提供給消費者,效果不俗。之後,這類作品就被好萊塢放在DVD/藍光介質的電影花絮碟中,甚至在電影放映前就推給觀眾,目的是讓觀眾熟悉其故事背景、世界觀和人設,尤其是系列電影,帶有獨特的世界架構,《普羅米修斯》就是其中一例。

從風格的原創性來說,奈飛這一嘗試也帶有太多摹仿前人的影子,態度還是較保守,迷影梗太多,這也反映在大部分劇集的劇作上。太多似曾相識的題材、橋段和人設,這其實也間接說明了紮根於大資料收集,揣摩觀眾口味的創作模式,不見得是“尤其需要腦洞大開”的動畫片之最佳方法,只能說是有益嘗試。

刷屏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很多套路你沒看出來嗎?

《桑尼的優勢》中的戰鬥場景。圖源網路

從原創性來看,筆者所中意的只有四部短片——劇作上最緊湊,排程最精湛的是第一集《桑尼的優勢》;風格玩得最飆、最有作者辨識度的是第三集《證人》;最富蒸汽朋克情調,型別嫁接最好是第八集《狩獵愉快》;最富哲理、最有嚼頭的是第十四集《齊馬的作品》。這四部型別元素上有區域性創新,主題核心有展開、有聯想,不是前人基礎上簡單的“重構”,送到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競賽單元都毫無壓力。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最驚喜的是《聊齋志異》的古舊文字帶入了時代的新意。第八集《狩獵愉快》改編自劉宇昆的同名短篇小說。眾所周知,大劉的《三體》系列能拿到科幻界的聖盃“雨果獎”,做為翻譯,並引進到西方科幻圈的劉宇昆是幕後第一功臣。他的長處在於能將中國的古典文字和西方的科幻文化無縫銜接,同時,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其代表作《手中紙,心中愛》和《物哀》都植根於此,《狩獵愉快》也是他這一風格的集大成者。將東西方文化交融之地香港作為故事背景發生地,富有殖民色彩的地域文化又能將古老傳說和蒸汽朋克需要的都市感毫無違和地嫁接在一起,將一個悽美的人妖戀的故事和對傳統的反叛用現代意識包裝,同時不失文字核心(女權和反殖民),是值得中國同行們重視和借鑑的。

刷屏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很多套路你沒看出來嗎?

《狩獵愉快》一集劇照,中國的人妖戀嫁接了科幻色彩。圖源網路

《桑尼的優勢》則是一則場面排程和懸念倒轉的教科書,也是18部裡最符合“愛與死亡(黑暗)”+賽博朋克的風格之作。可以看到相當多大衛·芬奇風格的影子。筆者懷疑這部短片應是大衛·芬奇傾注心力,做為樣板來操作的,這部短片最厲害的就在於吃透了賽博朋克的黑暗美學,而且動作場面有新意,同時還將“女性復仇”這一型別元素做到了極致。

《齊馬的作品》和《裂縫之外》都是由阿拉斯泰爾·雷諾茲同名小說改編的,這個作者最為中國觀眾熟知的應該是《神秘博士》系列,真正讓他聲名鵲起且大熱的是太空歌劇《Revelation Space》(《太空啟示錄》),《裂縫之外》就是其衍生短篇,但其宏大的背景對於該短片來說是個門檻。另外,《裂縫之外》的結局對於太空驚悚來說,實在太過普通。《齊馬的作品》這部則完全相反,從普通的日常生活入手,卻講出了哲學至理,很有些東方哲學的味道,完全不遜於皮克斯當年的短片巔峰之作《暴力雲與送子鸛》。

刷屏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很多套路你沒看出來嗎?

《齊馬的作品》劇照,高度智慧的人工智慧藝術家齊馬最後返璞歸真,領悟哲學真諦。圖源網路

筆者最喜歡的則是《證人》,說是驚豔都毫不為過。這部短片的風格很有銀河映像+押井守+大友克洋的味道,畫風也特別出挑,但真正厲害的是帶有相當的實驗性質的運鏡和故事結構,它將影像的本質——時間和空間的巢狀和迭代真正做了出來,整個故事就像在一個“莫比烏斯環”上追逐,永遠沒有終點,又像在無數個平行宇宙中不斷迴圈,實在是太過厲害。這部片子出自今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蜘蛛俠:平行宇宙》前藝術總監 Alberto Mielgo之手,查了下資料,他是插畫家出身,腦洞很大,喜歡的動漫電影有《阿基拉》和《攻殼機動隊》,果然。

除了這四部以外,其它的短片簡單概括的話,就是缺乏一種骨子裡的創新,大多是經典的重複或“重構”,也就是那種無數次被拍過的題材、主題以及象徵意義被賦予在一個淺顯的故事上而已,有設定但沒深入,型別嫁接也沒有特別出挑的地方,和很多3A遊戲大作的CG段落有著太多相似性,有些審美疲勞。

刷屏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很多套路你沒看出來嗎?

《古魚復甦》一集劇照,畫面頗有《大魚海棠》的影子。圖源網路

比如《機動裝甲》就有《環太平洋》和《駭客帝國》的影子;《古魚復甦》簡直就是《七宗罪》結尾+《大魚海棠》;《三個機器人》出場是對《終結者2》的戲仿;《噬魂者》和《變形者》是對吸血鬼和狼人傳說的改編,都沒有讓人有特別驚喜的感覺,不過是老調重彈。

觀眾是最容易審美疲勞的,恰恰需要新的刺激,僅在畫面和故事上用感官刺激,就想開創新紀元,還真得尋找不同的切入角度。《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一季對經典電影的“重構”只能說差強人意,唯一可以欣慰的是,創新並沒有停止,還是有萌芽的趨勢。

□蘭波(影評人)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危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