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淺談西湖的演變

簡介第二年向朝廷上《杭州乞度牒開西湖狀》,在獲得朝廷支援後,以百僧度牒為經費(一萬七千貫),加上當時救災留下的錢,用以工代賑,花了二十萬工清淤除葑,產生的淤泥無處堆放,創造性的將這些葑草、淤泥自南至北築起了一條長堤,橫貫湖面,為水流相通,此堤上

酒狂作者是誰

小時候深受《新白娘子傳奇》影響,對西湖有一種莫名的嚮往,後來來杭州工作生活也有很多年了,期間斷斷續續也去過別的城市,但唯獨對杭州割捨不下,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西湖。由於工作生活的並不如意,說不定哪天就得回老家,特意從今日起寫些東西,萬一離開,也有個回味的地方。

傳說中西湖本是天上的明珠,一龍一鳳視為至寶,不幸被王母娘娘聽聞,乘玉龍金鳳不在,派天兵天將將之偷取,玉龍金鳳上天庭爭執,爭鬥間明珠墜入凡間,化為一汪湖水,便是西湖,玉龍和金鳳盤旋不去,最後化為玉皇山和鳳凰山永久守護著西湖。

這是傳說中西湖,充滿了極致的浪漫色彩,現實中的西湖的誕生卻沒有這麼美好,歷史上西湖以前是海洋的一個海灣,因吳山和寶石山形成兩岬對峙,隨著人類活動加劇和地質學上

“沉積作用”,慢慢大量泥沙堆積起來,使西湖和海洋隔絕開來,形成瀉湖,再後來因為人們不斷的改造建設西湖,才形成了今天的西湖,可以說西湖不是天生麗質,而是女大十八變,越養越漂亮。

在秦朝時,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設錢塘縣,曾出遊巡視到此。據《史記

-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三十七年十月

癸丑

始皇出遊

……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里從狹中渡。上會稽,祭大禹,望於南海,而立石刻聳秦德

”,可見,當時這裡還只是一片惡水波,還沒有形成湖。

淺談西湖的演變

今在西湖寶石山上大佛寺的

“大佛頭”據說就是當時秦始皇南巡時的纜船石。

本來按照一般瀉湖的發展規律,湖水慢慢蒸發,變為沼澤,進而消失。這時有一項千古大工程改變了西湖的命運。

到了隋朝,隋文帝設杭州,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個縣,這是杭州之名的第一次出現,其後隋煬帝下令開鑿大運河,終點就在錢唐江邊的杭州,從此,杭州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江南小城一躍到東南第一州。其後才有源源不斷的大才來杭州,建設杭州,影響西湖。

唐朝李泌六十歲時出任杭州刺史,當時杭州主城區因為是由海灣演變成的陸地,地下水又苦又鹹,人們生活取水極為不便,李泌帶領百姓們在湧金門、錢塘門一待開鑿六井,埋設竹管等方法,引西湖水進城中,極大的方便了群眾,從此杭州城區生活人口大大增加。

淺談西湖的演變

這是西湖湖濱設的李泌飲水紀念設施

後面西湖迎來了首位宣傳大使

-白居易,中年的白居易對朝局失望,自請外放任杭州刺史,這位新任市長來到杭州後築錢塘湖堤,蓄水灌溉防洪一舉兩得,並且寫了一篇《錢塘湖石紀》,刻石立在湖邊。另外疏通李泌留下的六井。在卸任離開杭州的時候還把節衣縮食積攢下來的俸祿都留在官庫,以備公用,繼任者們都延續他的做法,這筆錢直到黃巢之亂的時候才消失。

淺談西湖的演變

這是西湖邊的

“惜別白公雕塑”,再現的是白居易卸任離開杭州時百姓前來送行的場景。

白居易在杭州的時候寫下了大量描寫西湖的詩句,離開杭州後都一再的回憶杭州。

淺談西湖的演變

這本是白沙堤,後人為了紀念白居易,將其簡稱為白堤。

到了五代時期,西湖多年未曾疏浚,已經雜草重叢生,滿湖淤泥。在建立吳越國擴建牙城時,有術士給錢鏐進言:如在舊基擴建,國祚只有百年;如填西湖,以建府治,國祚可以延長十倍。錢鏐回答說,百姓靠湖水為生,無水即無民,哪有千年不變的真主?有國百年就心滿意足了。他花大力疏浚西湖,組建

“撩湖兵”用來清除雜草,還疏通湧金池,引西湖水通運河,使得西湖秀色再現。後人有“留得西湖脆浪翻”讚揚他。

錢鏐在位期間做過很多杭州建設,改造杭州城,修築錢塘堤,廣建佛寺塔,到了他的孫子錢俶即位,修建了杭州四塔:保俶塔、雷峰塔、六和塔、白塔。如今只有白塔不存,其他三塔都是聞名遐邇。成為西湖名景。

淺談西湖的演變

錢王錢鏐,錢祠表忠是三評西湖十景之五

到了宋朝,杭州又迎來了歷史上另一位著名的老市長蘇軾。蘇軾曾經於宋神宗熙寧四年(

1071)和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兩次到任杭州,在杭期間,他賑災安民、治病救人、治理河道、浚挖六井、疏浚西湖,為杭州做了非常多的好事實事。

北宋時期,在蘇軾治理西湖之前,雖然有零星的治理,但一直沒有得到全面徹底的治理,當時,西湖沼澤化嚴重,葑草瘋長,淤泥堰塞,湖中蓄水不足,

“更二十年,無西湖矣”,由於西湖無水可輸,運河只能引錢塘江水入河,由於降水泥沙較多,當地只能每隔三五年就要疏浚一次運河,不然運河也將廢毀,每次都是勞民傷財。乾旱時西湖蓄水很少,瀕湖農田得不到灌溉,等到雨時又常常發生洪澇災害。杭州居民苦不堪言。

蘇軾任杭州知州時,遇上大旱,饑荒與瘟疫併發,蘇軾向朝廷請求,免除上供米的三分之一,並降價出售常平倉的米,拿出自己囊腫黃金五十兩,收集多餘的錢二千

建造治病場所,熬粥煎藥,帶著醫生各街巷治病,救活了很多人。

第二年向朝廷上《杭州乞度牒開西湖狀》,在獲得朝廷支援後,以百僧度牒為經費(一萬七千貫),加上當時救災留下的錢,用以工代賑,花了二十萬工清淤除葑,產生的淤泥無處堆放,創造性的將這些葑草、淤泥自南至北築起了一條長堤,橫貫湖面,為水流相通,此堤上修建了六座橋樑,這就是今天的蘇堤。蘇堤春曉為西湖十景之首。

淺談西湖的演變

還於湖中立石塔三座,嚴禁在石塔內湖面種植菱藕,以免再次湮塞。這就是今天的一元人民幣背景上的三潭印月。

淺談西湖的演變

這次大治,使得西湖重又煙水渺渺,綠波盈盈,為後來的南宋定都選擇杭州做好了某種意義上的準備。

南宋定都杭州,西湖的治理得到當朝統治者的重視,各種景觀建設得到較快發展,皇朝偏安一隅,大量皇親國戚、官僚地主、富商豪賈爭相在西湖周邊建設庭園,南北園藝大融合,久而久之,總結提煉出了流傳至今的

“西湖十景”。

南宋期間,臨安知府趙與籌做了一次大規模的疏浚:自六井至錢唐上船亭、西泠橋、北山第一橋、蘇堤、三塔、長橋等處,菱荷茭蕩,全數去掉,西湖又恢復了舊觀。並在蘇堤、東浦橋畔至麴院風荷(當時在洪春橋附近)築堤,以通靈隱、天竺,堤長二百五十丈,

“夾岸花柳一如蘇堤”,名小新堤,後來堤廢,清代,在舊址築金沙堤,也就是今天的趙公堤。

淺談西湖的演變

後來元滅南宋後,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人們把南宋的覆滅怪罪於西湖,從此官府對西湖任其自生自滅,各豪門佔湖為田,西湖已處於泯滅的危境。

明朝楊孟瑛任杭州知府時,力排眾議,經朝廷批准,進行了一次浩大的疏浚西湖工程,此次疏浚,從明正德三年(

1508)二月開始至9月結束,歷時152天,拆毀田蕩3480畝,用銀28700多兩,用了670萬個工日。從蘇堤以西,一直開浚到山麓止。所挖葑泥,一部分用於補益蘇堤,使堤身增高2丈,堤面增闊至5丈三尺;另外的葑泥仿照蘇堤,在西里湖築起一條與蘇堤平行的長堤,堤上自北向南也建六橋,西湖始復唐宋舊觀,並且也極大的方便了南北交通,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將此堤稱為“楊公堤”。

淺談西湖的演變

清朝時李衛曾任浙江巡撫,雍正四年曾主持修浚西湖,歷時

2年,耗銀三萬七千兩,挖淤三千餘畝。雍正九年又疏浚金沙港,挖沙築堤,自蘇堤東浦橋至金沙港廣三丈餘,全長六十三丈,名為金沙堤。並增修了“西湖十八景”並主持修撰《西湖志》。

淺談西湖的演變

清代浙江巡撫阮元主持疏浚西湖,費銀四千五百兩,並用葑泥堆成小島,即今天的阮公墩。阮公墩是西湖三島中面積最小的島,最開始築成後因島基鬆軟,除遍植柳樹外,沒有其他建築,有人戲稱為

“軟公墩”,現島上建有云水居、憶芸亭、環碧小築等竹屋茅居,島外碧波粼粼,島上草木蔥蔥,被稱為“阮墩環碧”,新西湖十景之一。

淺談西湖的演變

新中國成立後,西湖進行過三次大疏浚,很多杭州人都曾親身參與過。第一次疏浚,挖出淤泥

720萬方,第二次,18萬方,第三次,340萬方,今天杭州人喜歡去逛的“太子灣公園”就是前2次的淤泥堆放場,江洋畈公園是第三次的淤泥堆放場。這都創造了新時代的奇蹟。

淺談西湖的演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