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代表委員風采│明陽智慧張傳衛:面朝大海 助力打造世界級一流綠色灣區

簡介”張傳衛建言,粵港澳打造世界級一流綠色灣區,要建立適應大灣區能源生產消費的協調體系和大灣區新能源開發建設的政策體系,大力發展壯大灣區新能源產業體系,培育扶持新能源企業技術和產業創新體系

明陽代表什麼意思

一個多月前,作為明陽智慧(601615)掌舵人,張傳衛在上海敲響了公司登陸A股的鑼聲,開啟了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新徵程。

初春三月,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明陽智慧董事長張傳衛向全國兩會提交了打造世界級一流綠色灣區的建議,希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化能源體系。

責任感更強了

1月23日,明陽智慧在滬市主機板鳴鑼上市,從紐交所迴歸上交所,踏上了A股市場的新徵程。

“我覺得,最大的變化就是責任感更強了。”在全國兩會期間,張傳衛接受記者專訪時開門見山地說,“上市後,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對廣大股東負責,如何加強公司內控體系,才能更加符合上市公司的規則。”

張傳衛告訴記者,明陽曾在美國有過六年的上市經歷,在資訊披露、內部合規運營、財務規範化等方面,有著非常嚴謹的一套內部程式。

2010年10月,中國明陽登陸美國紐交所主機板。而明陽智慧則是中國明陽(上市簡稱“明陽風電”)的子公司,也是中國明陽的核心經營主體。

從迴歸A股的第一天開始,張傳衛就對自己的團隊明確表示:“我們是一家公眾公司,一定要按規矩來運營企業。”

“A股掛牌以後,我立即召開了集團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的會議,請了律師、會計師、董事會秘書等,專門進行了一天的合規培訓。”張傳衛說。

隨後,明陽智慧又專門赴廣東證監局,在一些重要事項上進行了主動對接。張傳衛說,接下來,公司將按照監管要求,主動接受監管,完善相關流程。

此前,張傳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A股上市後,明陽推進創新引領的戰略不變。公司戰略重點將是解決中國風電向深水區發展的問題,即從固定基礎向漂浮基礎轉變,再透過海上風電開發向海水自清發展,從而形成海上能源解決方案,形成海上能源開發成本更低、綜合利用率更高的綜合方案。

獲得感更實際了

聽完政府工作報告之後,張傳衛感覺民營企業的獲得感明顯增強。

“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當下,政府採取一系列應對措施,包括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推動‘放管服’改革等,加上此前各級政府出臺的一些措施,一旦這些政策落地、出實效,那麼,民營企業在營商環境方面會有更多實際的獲得感。”張傳衛表示。

除政策紅利之外,張傳衛認為,民營企業自身還需要更加註重創新發展,特別是要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無論是國家經濟、區域經濟,還是企業本身,都面臨著新舊動能轉換的問題。”張傳衛表示,在新能源方面,我國的新能源裝備、高階裝備製造業,從現在到2022年的三年時間內,將逐步向能源智慧化轉變。能源智慧化的核心內容是清潔能源和新能源,這將推動實現能源生產和消費的革命。

在張傳衛看來,新能源最大的特點就是技術創新,從而促成能源從“高貴能源”向平民化、普惠制的方向轉變。明陽智慧一直致力於技術創新,公司之所以能夠引領全球海上風電的技術,在於公司的大型海上裝備和大型整機的持續推出。

“創新,其實就是新舊動能的轉換。”張傳衛說,明陽在去年主動淘汰了1。5MW和2MW的陸上機型,現在基本上不再銷售老的機型,而是推出了3MW的陸上機型,這是明陽的陸上大風機戰略。

在海上大風機戰略方面,明陽將實行全生命週期的經營策略,做全生命週期整體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和全生命週期價值管理的服務運營商,使明陽在價值鏈的上端和下端進行兩頭延伸,盈利能力大為增強。

發展機遇更大了

身處粵港澳大灣區,明陽智慧迎來了新的戰略機遇期。張傳衛告訴記者,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落地,讓他備受鼓舞。

張傳衛分析,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內約有7000萬人口,近10萬億元的經濟總量,6000億千瓦時的電力需求。在能源需求上,每年的電力需求增長量將達8%。目前,廣東80%左右的電力和能源來自於省外,而且80%還是傳統的化石能源。

張傳衛看到了巨大的機遇。“構建安全、高效、低碳、綠色的能源體系靠什麼呢?”張傳衛認為:“大灣區的選項不是很多——那就是要靠海上風電來解決。”

張傳衛認為,灣區發展,能源先行。從世界大灣區的發展來看,灣區能源生產和供應體系正由傳統化石能源、集中式大規模生產向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和智慧能源轉型。要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就必須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現代化能源新體系。“我們在能源結構最佳化、供應保障和利用水平等方面,距離世界一流灣區還有明顯差距。”

“建議成立粵港澳大灣區能源規劃協調小組,透過國家立法、出臺政策大力支援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建設,把新能源創新、開發、服務和消費作為灣區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張傳衛建言,粵港澳打造世界級一流綠色灣區,要建立適應大灣區能源生產消費的協調體系和大灣區新能源開發建設的政策體系,大力發展壯大灣區新能源產業體系,培育扶持新能源企業技術和產業創新體系。

張傳衛算了一筆賬:大灣區內6000億千瓦時的電力需求,按照8%的電力年增長率計算,就是每年需增加480億千瓦時,如果增量中80%的能源靠可再生能源解決,那麼就要300多億千瓦時的增量。

“光建風電場和太陽能就得籤1000萬千瓦裝機的訂單,這就是10GW的市場需求。”張傳衛很是自信,“我覺得,市場就在這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