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科創屬性幾何?微導奈米答覆科創板首輪16連問

簡介在光伏領域,公司在保證薄膜質量的前提下,實現了超大裝載量和超高產能的ALD裝置批次化應用,並不斷開發新型技術用於新型高效電池生產

基本屬性與性質一樣嗎

5月16日,資本邦瞭解到,江蘇微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微導奈米”)回覆科創板首輪問詢。

圖片來源:上交所官網

微導奈米以原子層沉積(ALD)技術為核心,主要從事先進微、奈米級薄膜沉積裝置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向下遊客戶提供先進薄膜沉積裝置、配套產品及服務。

財務資料顯示,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前9月營收分別為4,191。06萬元、2。16億元、3。13億元、2。31億元;同期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為-2,827。47萬元、5,455。11萬元、5,701。44萬元、2,055。48萬元。

在科創板首輪問詢中,上交所主要關注微導奈米科創屬性、主要產品、市場地位、產銷及存貨情況、銷售和主要客戶、收入、採購和供應商、期間費用、應收票據及應收款項、委託經營及解除情況等16個問題。

關於科創屬性,上交所要求發行人說明:(1)發行人主要產品與我國最新產業政策檔案重點支援產 品的匹配情況及收入佔比;(2)發行人核心技術在生產與服務中的具體應用, 結合委託先導智慧加工裝配的情況及直接材料成本佔比,說明發行人核心生產 工序與非核心生產工序的劃分,發行人進行組裝、檢測和除錯的技術難度,區 分應用領域說明發行人技術先進性與技術壁壘的具體體現;(3)發行人針對 TOPCon 電池和 HJT 電池薄膜沉積的技術研發及產品銷售情況,結合技術指標 對比,說明發行人相關產品是否具有技術競爭優勢;(4)前述三大技術路線在 光伏領域的市場份額佔比情況與技術難度差異,各技術路線的發展趨勢及相互 轉換的難度,ALD 技術能否應用於新型電池技術路線,結合三類技術的優劣勢、 下游技術路線變化情況、客戶需求、裝置成本,說明光伏領域 ALD 技術是否存在被取代的風險。

微導奈米回覆稱,公司報告期內主營業務收入中除零星的備品備件外,專用裝置及裝置改造業務均應用了公司的核心技術,均屬於我國產業政策檔案重點支援產品。

2018-2021 年,公司相關業務收入分別為3,898。03萬元、20,194。69萬元、30,141。22萬元、42,301。11萬元,佔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 93。01%、93。57%、96。44%、98。85%。其中 2021年度屬於光伏領域產業政策支援的業務收入為39,781。11萬元,佔營業收入比例為 92。96%,屬於半導體領域產業政策支援的業務收入為 2,520。00萬元,佔營業收入比例為 5。89%。

公司產品生產涉及的核心工序包括工藝設計、產品設計、系統整合、裝置功能檢測、廠內工藝除錯、現場安裝與除錯等步驟。公司早期與先導智慧合作的業務實質為外協採購,主要系滿足公司當時業務發展階段和業務體系下的生產需要,涉及的工序環節包括元器件採購、組裝的部分工序,均為公司產品的非核心工序。公司直接材料成本佔比較高,與公司生產組織模式具有相關性,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基本相當。

ALD 技術因其獨特的優勢,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但其產業化過程中需要在提高沉積速率、連續化生產、提高鍍膜質量、降低成本等方面進行技術突破,從而提升裝置綜合性能和競爭力。公司透過精確計算、流體力場模擬工作等方式,獨立研發了噴淋板、雙腔體熱壁反應器配合高速反應氣體切換、反應源輸送等設計方案,並結合有效能量控制,不斷對工藝進行最佳化,實現了ALD裝置在生產效能和薄膜質量等方面的技術領先優勢。公司的 ALD 裝置已在市場中得到了主流客戶的認可,並取得良好的市場口碑。

在光伏領域,公司在保證薄膜質量的前提下,實現了超大裝載量和超高產能的ALD裝置批次化應用,並不斷開發新型技術用於新型高效電池生產。

在半導體領域,公司產品實現了高質量薄膜的沉積,解決了先進製程中薄膜沉積均勻性、金屬汙染及顆粒汙染等工藝難題,滿足了先進器件產品生產要求。裝置的鍍膜質量、產能水平、穩定執行能力等方面均達到國際同行業水平。

公司所擁有的技術均為自主研發,具備創新性及先進性,具備較高的技術壁壘。

從技術原理來看,PVD、CVD、ALD 在新型高效電池中都有應用空間,其中PVD應用環節相對單一,CVD和ALD可能的應用環節較多。

效率上限決定了何種電池技術路徑有更長遠的利潤釋放,是電池技術路徑升級的判斷標準,而成本決定了短期何種電池技術可以最早實現量產。目前下一代高效電池技術中,從客戶需求、投資成本角度來看,TOPCon 電池在產業化過程中已獲得先發優勢。ALD(包括 TALD 和 PEALD)應用於 TOPCon 的Al2O3 鈍化層、隧穿氧化層驗證情況較好,且在其他型別電池中應用前景廣泛。

綜合來看,光伏領域 ALD 技術不存在被取代的風險。

目前公司在下一代高效光伏電池的技術研發主要圍繞TOPCon電池展開,主要是從下游產線成熟度角度出發。公司的 ALD 技術可用於 TOPCon 電池隧穿層和鈍化層的沉積,並且還一併研發了用於 TOPCon 電池減反層、多晶矽層的PECVD 技術,以更好的為下游電池廠商提供薄膜沉積的整體解決方案,目前相關裝置已向客戶發貨,處於產業化驗證中。除此之外,公司在其他新型高效電池技術方面的技術儲備、裝置試製、協同客戶推動產業化落地工作也在同步開展。

下游技術路線處於多種技術並行狀態,雖然公司的 ALD 技術已在 TOPCon電池應用中展現出一定的優勢,但如果未來其他電池技術路線的產線投資和運營成本顯著下降,而公司的 ALD技術、CVD技術未能在該電池技術路線的應用上形成有效突破,則會對公司在未來在光伏領域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公司在招股說明書“重大事項”中就技術迭代及新產品開發風險披露如下:

“公司所生產的薄膜沉積裝置屬於技術密集型產品,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隨著技術和應用領域的不斷髮展,下游客戶對薄膜沉積裝置工藝路線、材料型別、技術指標等要求也不斷變化,因此會對產品提出新的要求。公司只有不斷緊跟行業技術發展趨勢、及時研發可滿足行業技術要求的產品,方能在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

如果公司未能準確理解下游客戶的產線裝置及工藝技術演進需求,或者技術創新產品不能契合客戶需求,如無法持續提供滿足 PERC 電池降本增效的產品、無法適應未來新型高效電池(TOPCon、HJT 等)或半導體制造工藝製程繼續提高等新的應用需求,可能導致公司裝置無法滿足下游生產製造商的需要,從而可能對公司的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本文源自資本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