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城新城意·活力廣州⑤|都市白領返鄉做起“田保姆”

  • 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手機遊戲
  • 2022-10-09
簡介增城作為廣州農業大區,農業歷史悠久,基礎雄厚,持續探索現代農業發展創新路徑,創新聯農帶農機制,將農業社會化服務作為解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工作,全面開展農業生產託管業務,累計培育農民合作社632家,家庭農場274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從2018年

白領分為哪幾種

“糧二代”區向軍經常入村進戶,瞭解農戶需求,組建服務團隊,排程各種新型農業機具馳騁農田、服務農戶;“90後”返鄉新農人沈燕芬提供全程機械化規模種植水稻服務,帶動4個村莊村民年度增收超120萬元;“80後”農家女兒莫麗賢初創的家庭農場,讓300畝的農田實現集約化、現代化,成為遠近人氣頗高的“網紅農場”……這些增城新農人都與一個詞息息相關:農業社會化服務。

增城作為廣州農業大區,農業歷史悠久,基礎雄厚,持續探索現代農業發展創新路徑,創新聯農帶農機制,將農業社會化服務作為解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工作,全面開展農業生產託管業務,累計培育農民合作社632家,家庭農場274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從2018年的5家增長到2021年的34家,農業社會化服務呈現高速增長勢頭。

透過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增城將現代生產要素有效匯入小農戶生產,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推進農業生產過程的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以服務過程的現代化實現農業現代化,為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廣州經驗探路。

城新城意·活力廣州⑤|都市白領返鄉做起“田保姆”

增城能記家庭農場同時也是增城區“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試點。

新故事

從“土專家”到“田保姆”

專業提供農業生產託管

“糧二代”潛心創業 探索農業託管路徑

“往年在農忙時,有時候找不到機具、人手辦田、插秧,往往會延誤農時影響了糧食產量。”種植了近200畝水稻基地的周月湖說,今年他不再為此而煩惱了,只因提前與區向軍的公司簽訂農田育秧、插秧託管服務協議,其所承包的土地順利插秧完畢。

為周月湖排憂解難的區向軍是土生土長的增城人,從小在農村長大,父母有近40年從事糧食工作的經歷,是典型的“糧二代”。高中畢業後,他選擇深耕糧食領域,開始自己的艱苦創業。為了解決小農戶的生產經營困境,區向軍經常入村進戶,與村民拉家常瞭解農戶需求,成立農業生產服務託管組織,組建服務團隊,依託現有的近70臺(套)的農用抽水機、植保農用機、無人駕駛拖拉機、精準旱直播機、插秧機、收割機等農業機械,引進華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的院士專家技術團隊,制定服務模式,為周邊農戶提供農業生產託管服務。“我想透過託管服務,實現穩產量、穩面積、增效益,讓農民更有積極性。”區向軍說,公司創新全程託管服務模式、土地股份合作分紅模式、多環節組合式託管服務模式等,制定“農業龍頭企業+農戶”的套餐式、訂製式聯農帶農聯結服務機制,可根據不同情況精準服務農業、服務農戶。

廣東友糧糧油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區向軍創立的科旺公司支援下,友糧公司種植700畝增城絲苗米,透過全程生產託管,每畝節約生產成本30元,糧食每畝產量增加25公斤,糧食產量更高,效益更好。

區向軍將自己摸索出的農田託管服務模式在增城區全面推廣,今年早稻託管面積已近3000畝。今年他計劃再投資600萬元購置更多的現代化農業機具,服務更多農戶。“我相信中國農業必有大為,農業託管服務必有所為。”他說。

“90後”新農人成農機專家

帶領團隊開發閒置田地

廣州增城區石灘鎮的廣袤田野上,一輛拖拉機正忙碌地東奔西跑、犁地鬆土,在駕駛室內熟練操作的是女農機手沈燕芬。對於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無人機等各類大中型農業機械,她稱得上樣樣精通,而她踏入農業這個行業僅僅2年。

在增城區,有一群“90後”返鄉新農人,他們相繼放棄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選擇回農村務農,不畏艱苦,深入到田間地頭參與農業一線生產工作,沈燕芬就是其中的代表。

沈燕芬家歷代為農,從父輩開始走上機械化耕作之路,她是地道的農機二代。2009年,沈燕芬的父親沈燦星成立了增城石鄉農機專業合作社,這是廣州市增城區最早一批經營農機耕種服務的主體之一。2019年,合作社遇上一個轉型升級的大機遇——申報省級“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聯合體。在這一契機下,2020年春節,沈燕芬放棄在深圳的白領工作,加入務農“沈家軍”。

剛返鄉的那段時間,她每天都跟著父親下田,熟悉農機耕作的各種農具、各個環節,積極參與相關的課程培訓和同行間的交流活動。兩年多過去,沈燕芬搖身一變,從都市白領成功轉型為新農人,現在已經是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農機使用一線的一名“土專家”。

城新城意·活力廣州⑤|都市白領返鄉做起“田保姆”

返鄉新農人沈燕芬與她的團隊

在她的帶領下,合作社已擁有成套的農機作業機具,基本覆蓋田間生產全程機械一體化作業需求,擁有拖拉機、高速插秧機、植保無人機、農藥噴灑機、大型全喂入式聯合收割機等裝置數十臺,作業機具總價值超300萬元。

結合自身農機裝備和種植技術,沈燕芬帶領團隊開始主導規模流轉農村閒置田地(丟荒地、低窪地、蕉田地、旱地)。針對這些田地,沈燕芬制定了一個三年復耕管理計劃,以自身農業機械裝備與技術,調動各種大型農機具進村,實行規模土地綜合整治和復耕舉措,並透過科學有效的農業機械作業模式和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實現全程機械化規模種植水稻,改良土地質量。此舉有效盤活了農村閒置田地的利用,也帶動了4個村莊村民年度增收超120萬元,近三千戶村民實現增收創收致富。與此同時,近兩年,她帶領團隊協助增城區、黃埔區完成撂荒地開荒復耕面積超1200畝。

城新城意·活力廣州⑤|都市白領返鄉做起“田保姆”

沈燕芬是“90後”新農人,是前白領,是“土專家”,也是“田保姆”。

“80後”農家女兒開農場

貼心服務讓她“很安心”

在增城區萬畝農業現代化示範區中,有一個坐落在連片稻田間的能記家庭農場,擁有200畝優品絲苗米水稻田,背連100畝蔬果園,不論什麼時候過來,總能看到農場周邊停著不少車輛,每逢節假日更是車水馬龍,不少家庭攜老帶少地過來遊玩並大包小包地帶走很多農產品。這是一個由“80後”返鄉創業女鄉賢莫麗賢與父母共同創辦的家庭農場。

增城能記家庭農場位於增城區朱村街龍新村,這裡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是素有“米中碧玉、飯中之王”之稱的絲苗米起源地、廣東省第一批“一村一品”專業村(絲苗米)。據不完全統計,從2021年10月至今,農場累計接待遊客超過10000人次,拉動消費超過100萬元。

城新城意·活力廣州⑤|都市白領返鄉做起“田保姆”

莫麗賢

作為農民的女兒,莫麗賢自幼對農業、對家鄉具有特殊情懷。大學畢業後,她便跟隨父母回到了農村生活,工作之餘幫助父母務農並負責農產品的銷售推廣,又以父親的名義成立了增城能記家庭農場。據瞭解,該農場以“弘揚農耕文化+運用農業科技”為核心,分為優質朱村絲苗米種植區、增城荔枝採摘區和四季蔬果種植體驗區,逐步形成科學種養、電商銷售、休閒農業等多種業態,打造都市生態農場。

管理300畝農田並非易事,如何利用有限的人員實現集約化、現代化發展呢?莫麗賢毫不擔心地說:“農業社會化服務給我們初創的家庭農場,尤其是我這種‘農業小白’帶來了非常大的支援,解決了我們產前、中、後的問題,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去運作自己熟悉的板塊。可以說,在增城區從事農業事業確實讓人很安心。”

據瞭解,目前增城區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越來越健全,不僅全面推開農業生產託管服務,之後還會成立專門的服務中心,指導合作社、家庭農場辦理商事登記、政策申報、融資對接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只需要專心做好經營求發展就行了。

莫麗賢表示,接下來她將加快探索建設“農耕體驗中心”,將遊客集散、耕織體驗、農夫集市、會議交流、研學培訓、農產品倉儲功能集中於一體,留住遊客,記住鄉愁,帶動消費。

城新城意·活力廣州⑤|都市白領返鄉做起“田保姆”

絲苗米

數說

84個

截至目前,廣州共有4家農機合作社評為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2家農機合作社被認定為省級“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聯合體。今年,全市約84個農機服務組織投入“春耕”農機化生產。

7273戶

增城區從2014年開展大力推進以農機服務為切入口發展培育農業服務組織,至目前累計培育農民合作社632家,共有合作社成員7273戶;家庭農場274家,帶動小農戶6000多戶。

117家

增城區累計被認定和評定區級家庭農場117家、市級示範家庭農場23家、省級示範家庭農場12家;

累計被認定區級農民合作社2家,被評定市級示範社13家、省級示範社8家、國家級示範社3家。

10.3萬畝

2018年,增城區組織農機專業合作社5家實施生產託管服務專案,開展水稻耕作服務共1。17萬畝,植保服務0。35萬畝。到2021年,已有34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年開展水稻耕作服務近5。2萬畝,植保服務10。3萬畝。

1701.45萬元

增城區加大財政獎補扶持情況。近三年來,共安排各級財政補助共1701。45萬元用於補助農民合作社及家庭農場在示範建立、市場營銷、品牌建設等方面的發展,其中2020年安排財政資金560。37萬元,2021年安排財政資金761。25萬元。

感恩奮進這五年

迎接省第十三次黨代會

新意思

農業社會化服務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指與農業相關的社會經濟組織,為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為農業生產的經營主體提供的各種服務。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是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機制,是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發展農業生產力的重要經營方式,已成為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代的重大戰略舉措。其中農業生產託管是農業社會化服務落地的主要方式。

農業生產託管

農業生產託管泛指將農業服務直接下地的服務方式,被形象稱為農戶的“田保姆”,是將農業生產中的耕、種、防、收等部分或全部作業環節委託給服務組織來完成的新型生產方式。農業生產託管與傳統農業服務的區別主要在兩方面。一是生產託管需要服務組織直接將服務下地,不像過去的農資購銷,購買後仍由農戶實施,農戶從購買農資或外包服務轉變為生產託管服務。二是生產託管和傳統外包的區別,生產託管是傳統外包的升級版,體現在服務的深度、規模、專業性等。

新說法

讓農民穿皮鞋下田

實現增產增收

增城區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李茂禾表示,增城區農業歷史悠久,基礎雄厚,經過千百年的沉澱與積累,孕育出增城絲苗米、增城荔枝、增城遲菜心等一批飲譽海內外的地方特色農產品。

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增城區積極探索聯農帶農機制,今年將農業社會化服務作為解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工作,全面開展農業生產託管業務。一是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中心,整合服務資源,培育專業化服務隊伍,為農民合作社和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綜合服務,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二是建立農業生產託管運營中心,統籌管理生產託管實施情況和落實各項扶持政策。三是打造特色農產品社會化服務體系,圍繞獨具增城特色的增城絲苗米、增城仙進奉、增城遲菜心三個重點農產品,整合壯大專業服務型主體各3家,試點在散戶較多的區域開展全流程託管服務。四是全面推廣全程生產託管,建立服務組織名錄庫,開展集中連片生產託管業務,探索整村整社推進農業生產託管工作機制,讓農民穿著皮鞋下田實現增產增收。

連結:

策劃/湯新穎、張毓

統籌/石善偉、吳紹鋒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徐靜 通訊員:陳桂明、黃曉輝、冉悅文

廣州日報·新花城

【來源:廣州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