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王義桅:歐洲“伽利略”停擺的深刻教訓

簡介為了不過度依賴美國GPS,歐盟曾向中國丟擲“橄欖枝”,共同開發“伽利略”系統

伽利略受誰影響

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本月中旬遭遇“停擺”危機,雖然系統服務幾天後恢復,但圍繞這次事件的反思仍在持續。

歐盟曾深為“伽利略”導航系統自豪,這個專案2002年正式啟動,原計劃於2020年投入使用。法國前總統希拉剋曾說,沒有“伽利略”系統,歐洲“將不可避免地成為(美國的)附庸,首先是科學和技術,其次是工業和經濟”。對歐盟來說,“伽利略”系統不僅能使人們生活更方便,還將為歐盟的工業和商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歐盟將從此擁有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有助於打破美國GPS系統的壟斷,從而在全球高科技競爭浪潮中獲取有利位置,併為將來建設歐洲獨立防務創造條件。

歐盟曾自詡規範性力量或民事力量。同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和中國“北斗”相比,“伽利略”的設計思路是全民用。但這次“伽利略”系統癱瘓,也是歐盟設計理念的癱瘓。歐洲學者坦言:“歐盟對自身作為規範性力量的定位在實踐中經常表現為歐盟視自己為善意的力量,而將其他行為體視為次等生,因而從言語上看不起它們。”歐盟經驗的侷限在於超越國家與介於國家間的定位,以為自身超越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便可俯視其他國家,但實際上,歐盟自己也在追逐主權國家利益,其所推崇的有效多邊主義、全球治理理念無不服務於歐洲公司的商業利益和後殖民紅利。世界越來越走向正常,正在還原歐洲作為地區性概念的本來面目。

為了不過度依賴美國GPS,歐盟曾向中國丟擲“橄欖枝”,共同開發“伽利略”系統。中國為表誠意,前期投入了2。7億美元資金。但當時歐盟麾下各國明爭暗鬥,專案不斷推遲。中國雖是投資方,仍遭到排擠,被排除在很多核心技術研究之外。2007年,歐洲正式將中國踢出“伽利略”專案。隨後中國決定單幹,“北斗”二號橫空出世不僅使歐洲“伽利略”系統準備與美國GPS一爭高下的願望大打折扣,也沖淡了“伽利略”未來的市場前景。另外,之前“伽利略”專案的推出刺激了美國和俄羅斯加快技術更新,新一代GPS和“格洛納斯”的技術指標很快反超“伽利略”,“伽利略”逐漸喪失技術相對領先的優勢。

歐盟的尷尬在於,它既不想又不得不搭美國便車。這次“伽利略”系統癱瘓的原因是位於義大利富齊諾控制中心的精密授時裝置發生故障,該裝置的核心是原子鐘,能生成高精度、高穩定度的時間資料。一旦這個裝置出問題,所有“伽利略”系統衛星均無法“對錶”,就只能集體“停擺”了。2016年12月“伽利略”系統初期服務上線一個月後,系統組網衛星上的原子鐘也曾出現大規模故障。而令人匪夷所思的,就是該關鍵裝置卻是來自美國。如今,歐盟算是嚐到“天下沒有免費午餐”的苦果了。

按照計劃,“伽利略”系統全部30顆衛星將於2020年發射完畢。在此關鍵時刻發生嚴重事故,無疑將重挫市場對這套導航系統的信心,加深對其可靠性的擔憂。那麼,為何在這個節骨眼兒癱瘓呢?

按照“誰先使用誰先得”的國際法原則,按照國際電信聯盟通用的程式,美俄中歐正在展開衛星頻率的競爭。歐盟連預定的三顆實驗衛星都還沒射齊,註定敗下陣來,失去對頻率的所有權。

歐洲專家認為仍處“初始服務”階段的“伽利略”系統出故障也屬正常,不用大驚小怪,也無須過度解讀。中國一些專家也指出,“伽利略”系統故障影響不大,反而體現了全球多個衛星導航系統並行發展、使用者終端多系統相容的重要性。在各大衛星導航系統的未來發展中,應更加重視此類平臺建設,提高衛星資訊的透明度。同時,應繼續保持相容發展和國際合作,為全球使用者提供多重保障。

然而,跳出現象看本質,就沒那麼簡單了。德國總理默克爾近年多次表態,呼籲將歐洲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伽利略”系統的癱瘓無疑是一個重大教訓,折射出的是這樣一個基本事實:沒有自己獨立自主的國防—工業體系,外交和安全戰略上就不可能獨立;沒有政策扶持和經濟實力作為後盾,就很難在關鍵核心技術和系統上實現彎道超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指望搭便車或與他國合作,很可能關鍵時掉鏈子,最終難以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聯合國“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委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