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詩王與詩豪同日出生,半生漂泊,晚年相遇,堪比唐朝版的伯牙子期

簡介白居易被貶是因為日積月累的原因,那一年朝中宰相遇刺身亡,白居易對皇帝說

詩魔和詩豪分別指的是誰

要說天下風流人物,凡涉及歷代皇帝和軍閥,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很難評價其功過。唯獨文化方面的風流人物能夠歷久彌新,因為留下的作品在為他們撐腰,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立言”。

只說一個不過癮,今天我們要一次性聊兩個。這兩位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名氣都很大、語文課本上都學過、都生活在唐朝、都是詩人、都出生在河南、家庭出身也一樣,更神奇的是還同年同月同日生,這二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詩王”白居易和“詩豪”劉禹錫。

詩王與詩豪同日出生,半生漂泊,晚年相遇,堪比唐朝版的伯牙子期

兩人有如此多的相同之處,肯定也有不同之處,正是那些不同,導致他們大半生都沒有交集,直到晚年,也許是心有靈犀,這些相同點又把他們拉到了一起。

白居易的父親在徐州做個小官,由於當地戰亂,其父在今安徽宿州安頓了家人,白居易也就在那裡度過了童年,從小目睹戰爭的白居易一直有一股“憂鬱男神”的氣息,讀書作詩都極為用功,以至於自己年紀輕輕就“少白頭”。

詩王與詩豪同日出生,半生漂泊,晚年相遇,堪比唐朝版的伯牙子期

劉禹錫的父親在蘇州做個小官,當時江南民間的安定生活陪伴劉禹錫直到青年時代,他的詩也透著民歌般的恬靜平和、明朗開闊的氣息。

少白頭的白居易在他29歲的時候才考上進士,在那個時代,可謂是大器晚成了。並不是他的文采不好,而是他的文采恰恰不太適合科舉文章型別。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三個名字你連起來說一點違和感也沒有,原因就是隻要聊起唐詩,這三位首先映入腦海。從他們三位詩文的風格你就能明顯的看出,詩仙瀟灑、詩聖惆悵、詩王通俗。沒錯,白居易的詩在唐詩三百首裡確實屬於非常通俗好背的了。我們現代人都覺得通俗,那在當時讀起來可能就更加不符合科舉的條條框框了。但他依然能夠考上進士,可見白居易的文學造詣屬於“多面手”型別。

劉禹錫從年輕就開始四處遊學、作詩、結實士林中人,他不是那種埋頭苦讀的型別,內心的靈動和聰慧使得他19歲就名揚於當時的文化界。劉禹錫21歲就與同學柳宗元一起考中了進士,比白居易早八年當上“公務員”。

詩王與詩豪同日出生,半生漂泊,晚年相遇,堪比唐朝版的伯牙子期

兩人在朝中的表現也是大相徑庭,白居易當官後一直處於一種“要報皇上知遇之恩、直言進諫”的獨行俠的狀態。他每遇朝中大小事務,一定是一幅正氣凜然、剛正不阿的狀態和言辭,給皇帝上書,有時候讓皇帝感覺這明明是在教訓自己。然而朝中大臣都認為白居易確實是個好官,還都護著他。皇帝呢,也是能忍則忍,為了廣開言路也從沒有怪罪過他。

劉禹錫一開始封的官跟白居易平級,後來由於回老家丁憂離開了京城。丁憂期滿後被淮南節度使呼叫了兩年,後來中央又把它調到渭南當主簿。幾個月後就升遷回了中央做監察御史,從此劉禹錫跟韓愈、柳宗元成了同事兼閨蜜。

二位大師看似一個遇到了明君、一個遇到了知己,都算是春風得意馬蹄疾,趁著年輕打算幹出一番事業來。可是好巧不巧,倆人都被貶了。

詩王與詩豪同日出生,半生漂泊,晚年相遇,堪比唐朝版的伯牙子期

白居易被貶是因為日積月累的原因,那一年朝中宰相遇刺身亡,白居易對皇帝說;“必須要趕緊緝拿兇手,嚴加懲辦!”皇帝心想“你這是在命令我麼?還要你說?就你忠誠?”,皇帝累積多年的胸中這股不岔之氣終於要爆發了。每當這種時候,都會有“幫襯”的大臣上疏彈劾,誹謗說白居易的母親因看花的時候不小心掉進井裡去世,白居易卻還作有賞花、新井等題材的詩。在古代孝是排第一位的,這個罪名可謂非常之大了,於是白居易被貶到江西九江做司馬。(事實上,關於賞花和新井的詩文是白居易母親去世前所做。)

劉禹錫被貶是因為他跟閨蜜柳宗元一起參與了一場改革,結果觸怒了藩鎮和宦官勢力,跟柳宗元等同行八人一起被貶為遠洲刺史。

白居易被貶後雖然在江西過著恬靜的生活,但終其一生也沒能真正緩過勁兒來。本來就沉悶刻苦的白居易,這下真成了“憂鬱男神”。關於廬山的詩,白居易流傳下來的有十三首,首首帶有鬱郁不得志、只好把心情寄託給大自然的心境。

簡單摘幾句體會一下:

怪君不喜仕,又不遊州里。今日到幽居,瞭然知所以。宿君石溪亭,潺湲聲滿耳。飲君螺杯酒,醉臥不能起。——《題元十八溪亭,亭在廬山東南五老峰下》 白居易。諫諍知無補,遷移分所當。不堪匡聖主,只合事空王。龍象投新社,鵷鸞失故行。沉吟辭北闕,誘引向西方。——《郡齋暇日憶廬山草堂,兼寄二林僧社三十韻》 白居易。

白居易在九江干了五年,後來被調回京城做了個五品官。“老毛病”不改,又上書直言跟皇上聊起了軍事。皇帝已經到了懶得理他的地步,白居易只好自己識趣的主動要求去地方上任職,去杭州幹了兩年又被調到蘇州,五十四歲那年因病辭職了。

詩王與詩豪同日出生,半生漂泊,晚年相遇,堪比唐朝版的伯牙子期

回過頭來看劉禹錫被貶之後狀態如何。他跟柳宗元一起被外放整整十年後才被調回京城,十年間劉禹錫可謂是鬱悶至極。他一直靠創作大量隱晦的“寓言詩”,來抒發心中對那些朝中權貴的不滿。一起來體會一下他的這首《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劉禹錫把自己參與的改革新政比作道士種出來的“桃花”,而那些權貴便是“菜花”,自己就是那“劉道士”,讀完有一種“我劉禹錫還會回來的”的感覺。

十年後雖然他跟柳宗元一起被召回京,但是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又得罪了權貴,第二年又被貶,這次被貶到貴州遵義,在當時實屬蠻荒之地。柳宗元幫他求情,才改為了貶到廣東連州,劉禹錫在那一待又是五年。後來分別被調到重慶奉節和安徽和縣,直到八年後才被調回京城洛陽。從參與改革被貶,到54歲回京任職,劉禹錫在外足足待了23年。

詩王與詩豪同日出生,半生漂泊,晚年相遇,堪比唐朝版的伯牙子期

兩個人都在54歲那年回到了京城,一個因病辭官回家養老、一個是半世漂泊回京任職。自此,當初同年同月同日在河南流出的兩股清泉,歷經54年的漂流激盪之後,終於在洛陽交匯。

此時的老劉在京城做的是閒職,因此有時間作大量的詩文。老白更是靜心養病,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與這位相見恨晚的詩友切磋功力上了。兩人第一次切磋的開篇主題就是互相安慰對方,老白對老劉說:“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而老劉對老白說:“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二人是即心心相惜,又互相比拼文采。俠客比拼比的是招數,詩人比拼比的是唱和。所謂唱和就是一方發起挑戰,所做詩文是什麼韻腳,另一方就得按照這個韻腳再作一首。老白作詩《楊柳枝》八首,老劉就寫出了《楊柳枝》九首;老白髮了個大招,一次性給老劉寫了一百首,老劉就以一首《翰林白二十二學士見寄詩一百篇,因以答貺 》作回覆。在長達16年的你來我往中,二人拼的是天昏地暗、才氣爆棚,所作詩文浩如煙海、萬古流芳。

詩王與詩豪同日出生,半生漂泊,晚年相遇,堪比唐朝版的伯牙子期

二人雖是同日生,卻沒能做到同日死。相交16年後,劉禹錫先行一步病逝了,享年71歲。得知訊息後,白居易痛不欲生,為他的知己寫下了最後一首詩:

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同貧同病退閒日,一死一生臨老頭。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賢豪雖歿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游。今日哭君吾道孤,寢門淚滿白髭鬚。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齒亦枯。窅窅窮泉埋寶玉,駸駸落景掛桑榆。夜臺暮齒期非遠,但問前頭相見無。——《哭劉尚書夢得二首》白居易。

四年後白居易去世,享年75歲。二人共同為我們留下了——《劉白唱和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