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現在是長夏?長夏補脾正當時,順應五化百病消

簡介董永書介紹,中醫認為脾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大源,脾氣充足則運化功能正常,氣血執行順暢,經絡之氣充盛,才能充分體現出“化”的內涵

長夏是一年中哪幾個月

“哈哈哈,我們長見識了!”日前,在河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腦病科門診診室裡面傳出來一陣爽朗的笑聲,原來是幾位病友在意猶未盡的聽腦病科副主任董永書科普“中醫五行養生小知識”,還不時地結合自己的病情提出相關疑問請董永書解答。

只聽董永書科普道:“五化裡面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化’,它體現了我們與自然界的天人相應,我們的機體氣血精津、五臟六腑精氣的轉化在‘長夏’這個時期最為關鍵,好比種了一年的莊稼,能不能有個好收成就全靠這個時期了。”病友陳大爺馬上問了一句:“那這個時期到底是什麼時候呢?”

董永書不慌不忙地介紹道,長夏這個時期其實有幾種說法,

有人認為每年的陰曆六月即為長夏,也有人說因為氣溫酷熱,天氣溼熱蒸騰的緣故,包含著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等節氣在內的陽曆七八月份也稱之為長夏。

當聽到“長夏補脾”養生時間已經過去的時候,大家都有點著急,董永書忙說:“大家都別急,其實

還有一種主流說法,就是春、夏、秋、冬每一個季節的最後十八天也可以稱之為長夏。所以每個季節都可以做到長夏養脾。

只要方式方法正確、科學,中醫養生什麼時候都不晚!”

現在是長夏?長夏補脾正當時,順應五化百病消

一、“五化”到底是什麼呢?

董永書介紹,想要弄清楚“五化”概念,還要先說一下“中醫五行學”;五行原本是指木、火、土、金、水五類自然界的物質,中醫應用這五種物質的屬性來解釋宇宙萬物的變化規律。根據“天人相應”的原則,五行也可以解釋我們人體臟腑、氣血、津液、經絡的變化聯絡。舉例說明就是我們的肝、心、脾、肺、腎對應木、火、土、金、水。

同時中醫認為五種物質不是靜止不動的,相互之間會有生剋制化的聯絡,簡單說來相生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就是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

現在是長夏?長夏補脾正當時,順應五化百病消

五化就是自然界陽氣在五個季節的相生變化規律,即生、長、化、收、藏等五個生化階段,

是自然界萬物生長規律的總結。我們生活起居要順應這五種規律才能做好養生。

1.生

春天屬木,生屬木,肝屬木,故肝應與春,說明肝臟有生髮,喜條達的生理特性,

春天重在養肝。

2.長

夏天屬火,長主火,心屬火,故心應於夏,說明心臟有溫熱、升騰的生理特性,

夏天重在養心。

3.化

長夏屬土,化主火,脾屬土,故脾應於長夏,說明脾臟有生化、養育、受納的生理特性,

長夏重在養脾。

4.收

秋天屬金,收主金,肺屬金,故肺應於秋,說明肺臟有清肅、收斂、下降的生理特性,

秋天重在養肺。

5.藏

冬天屬水,藏主水,腎屬水,故腎應於冬,說明腎臟有包藏,儲存的生理特性,

冬天重在養腎。

現在是長夏?長夏補脾正當時,順應五化百病消

需要說明一下的是,長夏可以是介於夏、秋之間的一個時期,也可以是每個季節的末尾十八天,也就是四季都包含長夏。這是因為夏秋之間氣溫仍酷熱,陽氣雖鼎盛但很快就會衰落;另外每一個季節都包含長夏也是脾土重要作用的體現,即“四季脾旺不受邪”。

如果脾臟的運化、統血、升清降濁生理功能受到影響,則會導致人體在這些個階段出現陰陽正氣的偏差而變生風、火、痰、瘀等病理產物,導致中風病、眩暈病、脾胃病等疾病的發生。

現在是長夏?長夏補脾正當時,順應五化百病消

二、長夏季節怎樣補脾才是正確的呢?

董永書介紹,中醫認為脾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大源,脾氣充足則運化功能正常,氣血執行順暢,經絡之氣充盛,才能充分體現出“化”的內涵。所以,

在長夏季節,採取辨證中藥方劑和中醫特色外治來進行針對性養脾、防治疾病無疑是比較恰當的做法。

下面是生活中健康補脾的一些建議。

1.飲食為先,三餐正點

補脾最忌諱飲食不規律,飢一頓飽一頓,所以三餐正點、飲食節制最重要。同時還可以吃一些赤小豆、薏米、扁豆、冬瓜、懷山藥、大棗、蓮子、木瓜、鯽魚等補脾的食物,蒸煮燉湯均可;另外還要忌一些冷、甜食物。

現在是長夏?長夏補脾正當時,順應五化百病消

2.作息規律,適度運動

作息失常是導致脾氣虛損的又一大原因,起居不節容易導致人體氣機紊亂,脾之氣化失常。所以,建議不要熬夜或者白天睡眠過多,同時適當進行一些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慢跑、游泳、球類運動等。

現在是長夏?長夏補脾正當時,順應五化百病消

3.針灸推拿,擇優治療

選用適當的中醫特色外治法對脾臟的保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針灸、推拿、拔罐、刮痧、穴位貼敷等中醫適宜技術均可辨證擇優選用。

三、中醫補脾小貼士

1.按摩(艾灸)足三里

取穴法:屈膝取穴,在膝眼(膝眼,即膝蓋髕骨外下方凹陷處)下3寸,脛骨前緣旁開1寸(等身寸,手掌4指微微併攏即3寸;1個大拇指的寬度為1寸)。

按摩法:先右手按左腿,然後左手按右腿。將拇指置於穴位上,其餘4指固定在腿肚上,稍用力按下,感覺酸脹為度。按摩的時候,壓下去,揉一揉,約2秒鐘後抬起來,持續1分鐘即可,每次按揉24~36下。每日可做多次。

艾灸法:將艾條點燃後置於距離穴位面板約3~5釐米處燻灸,以面板微微潮紅為度,每次灸15~20分鐘,每日可行1次。注意用火安全,小心燙傷,艾灸完及時用水熄滅艾條,謹防復燃。

2.針刺(艾灸)中脘穴或脾俞穴

取穴法:此兩穴位定位專業性較強,須經專業醫師定位後指導完成。

治療方法:可以給予毫針針刺、撳針針刺、穴位貼敷、艾箱灸治、隔物灸治等方法。

(來源:河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編輯:王鵬飛 責任編輯:楊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