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送別送出的詩意與情長——李白的深情和才情

簡介這首詩送友人入蜀之處在秦地,當時是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寶二年),李白在長安送友人入蜀時所作,詩人當時受到朝廷權貴的排擠

設宴送行叫什麼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喜愛交友,朋友很多,他寫的詩中就有不少關於和朋友離別、送別的詩,這些詩都有滿滿的詩意也有濃濃的情意,見證了李白的深情和才情。

送別送出的詩意與情長——李白的深情和才情

首先是《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說,我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送別送出的詩意與情長——李白的深情和才情

據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唐天寶年間,涇縣豪士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陽家,欣喜萬分,寫信給李白:“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涇縣,李白問汪倫桃園酒家在什麼地方,汪倫回答說:“桃花是潭水的名字,並無桃花。萬家是店主人姓萬,並沒有萬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從此,只要李白有空便到汪倫家去喝酒,兩人於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送別送出的詩意與情長——李白的深情和才情

當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李白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下此詩給汪倫。

送別送出的詩意與情長——李白的深情和才情

這首詩的前兩句敘事,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將欲”與“忽聞”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將欲”,正是小舟待發之時;“忽聞”,說明出於意料之外。也許汪倫昨晚已設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現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一起來送行,怎麼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麼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於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絡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麼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送別送出的詩意與情長——李白的深情和才情

其次是《送友人入蜀》: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李白說,聽說到蜀地去的路,險阻崎嶇很不好走。直立的山崖在人的面前聳立,白雲靠近馬頭飄浮。芳樹籠罩著從秦入蜀的棧道,春江環繞著美麗的成都城。仕途的升降是命中註定的,不必去問成都算命占卜之人。

送別送出的詩意與情長——李白的深情和才情

這首詩送友人入蜀之處在秦地,當時是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寶二年),李白在長安送友人入蜀時所作,詩人當時受到朝廷權貴的排擠。

送別送出的詩意與情長——李白的深情和才情

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是瞭解他的朋友是懷著追求功名富貴的目的入蜀,因而臨別贈言,便意味深長地告誡:個人的官爵地位,進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詢問善卜的君平呢!西漢嚴遵,字君平,隱居不仕,曾在成都賣卜為生。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轉地啟發他的朋友不要沉迷於功名利祿之中,可謂諄諄善誘,凝聚著深摯的情誼,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尾聯寫得含蓄蘊藉,語短情長。

送別送出的詩意與情長——李白的深情和才情

此詩以寫實的筆觸,精練、準確地刻畫了蜀地雖然崎嶇難行,但具備別有洞天的景象,勸勉友人不必過多地擔心仕途沉浮,重要的是要熱愛生活。詩作既有勸導朋友不要沉溺於功名利祿中之意,又寄寓詩人在長安政治上受人排擠的深層感慨。

送別送出的詩意與情長——李白的深情和才情

再有一首就是《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李白說,青山橫亙在城郭的北側,明淨的河水環繞在城郭的東方。我們即將在這裡離別,你就要像孤飛的蓬草一樣踏上萬裡征程。空中的白雲飄浮不定,像你從此遊蕩各地,我無法與你重逢;即將落山的太陽不忍沉沒,亦似我對你的依戀之情。我們揮手告別,從這裡各奔前程,友人騎的那匹載他遠離的馬,好像不忍離去,蕭蕭的嘶叫著,增加了我的離愁別緒。

送別送出的詩意與情長——李白的深情和才情

這首《送友人》之“友人”為誰,學界至今不得其解。從種種資料來看,“友人”實為範崇凱。範崇凱是唐玄宗開元四年狀元,後應詔作《花萼樓賦》,為天下第一。李白此詩,蓋是他15歲時在蜀中送別範崇凱赴長安趕考前之作。同時需要指出的是:今傳範崇凱所作的《花萼樓賦》並《序》,並非範氏所為,而是高蓋之作。此說較可信,李白在蜀中十年,與當時名動天下的範崇凱交往甚厚,且第一、二句描寫與內江縣城地貌相似。

送別送出的詩意與情長——李白的深情和才情

這是一首送別作。但這首詩透過對送別環境的描寫,表達了李白與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在青山綠水間,作者與友人並肩而行,情意綿綿。詩中翠綠的山巒,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互相映襯,色彩絢麗。班馬長鳴,形象新鮮生動。自然美和人情美完美統一起來,可以說是氣韻靈動。本詩節奏明快,雖是離別詩,卻沒有一味表達傷感,而是在樂觀中讓讀者體味到詩人與朋友之間的真摯感情,熱誠而又豁達樂觀,不使人灰心、頹廢。這也是李白送別詩歷來為人稱道之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