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好文分享」肖邦鋼琴練習曲何以受人歡迎?

簡介肖邦是一位非常具有愛國情懷的作曲家,非常時期的波蘭時刻牽動著作曲家的心,所以他高產期的作品無不充盈著他對祖國人民的掛念與思鄉之情,這些作品由於有了肖邦強烈的感情因素而更加具有藝術上的思想性,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他帶有憂傷的美學思想逐漸融入進了

肖邦離別曲幾級難度

「好文分享」肖邦鋼琴練習曲何以受人歡迎?

肖邦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作曲家、鋼琴家,是浪漫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畢生的主要作品都是為鋼琴而作的,為我們留下了大量優秀的鋼琴作品和增進技法的練習曲。而二十七首鋼琴練習曲作為他唯一一套鋼琴練習曲在鋼琴藝術史上的地位更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說是每一位習琴之人繞不開的鋼琴練習曲目。本文透過對肖邦鋼琴練習曲中創作技法的簡要分析,總結出其美學思想中的愛國性、旋律性和創新性。

★★★

肖邦練習曲中的美學及技法

在肖邦的眾多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他作為波蘭人的民族情懷,作品中總是充盈著波蘭民族音樂的元素。

「好文分享」肖邦鋼琴練習曲何以受人歡迎?

他的作品既有古典音樂的深厚根基,又搭配當時極具時代思想浪潮的浪漫主義元素,並進行天馬行空的組合,這是肖邦個人創作的大膽嘗試。特別是在他的練習曲中,將濃烈的愛國情懷、悠揚的旋律和高超的技法巧妙地融入到鋼琴演奏之中,使強烈的情感宣洩和針對性的技法訓練齊頭並進,幫助學者在精神享受中不斷提升自身演奏技巧。筆者認為它之所以這麼受歡迎有兩點原因:

其一

,這些作品都具有極強的可聽性,甚至可以作為單獨的樂曲在音樂會中演奏;

其二

,這些作品比較全面地涵蓋了鋼琴演奏的技巧與難點。

就美學思想與創作技法而言,筆者認為作品中充滿了愛國性、旋律性、創新性。

愛國性

肖邦創作的高產期,是波蘭動盪,作曲家去往法國的那段時期。肖邦是一位非常具有愛國情懷的作曲家,非常時期的波蘭時刻牽動著作曲家的心,所以他高產期的作品無不充盈著他對祖國人民的掛念與思鄉之情,這些作品由於有了肖邦強烈的感情因素而更加具有藝術上的思想性,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他帶有憂傷的美學思想逐漸融入進了他的作品中,比如《離別》、《革命》等都是具有此類美學思想的作

《離別》這首作品,肖邦透過中速來表達離別之情,而並非傳統意義的以快速為主的練習曲風格,樂曲為E大調,復三部結構,樂句的構成較為自由,並非嚴格按照上下句或傳統單三部曲式來安排每一個部分,樂句間起伏明顯,瀟灑隨意。第一部分的主題旋律始終在最高聲部,中聲部伴有持續的切分音型,低聲部則為和絃低音。

高聲部的主題旋律悠揚美好,但同時透露著肖邦一貫的悲傷情感,這是作曲家的性格決定的,更是他所處的環境與背井離鄉、祖國遭遇戰火使他性情低落與悲傷所決定的,也恰如其分地表達了這首作品所賦予的意義。通常來講,採用降E大調也許會更合適,至於肖邦為何採用E大調來作為作品的調性,筆者認為他可能想透過僅存的調性手段來表達心頭唯一的希望,希望祖國能脫離苦海,希望自己的生活不再經歷離別。

第一部分為帶有coda的再現三部曲式,第二部分為展開部分,採用樂句群的手法來展開音樂。主題為短小的動機似的主題,透過不斷離調展開調性,體現了肖邦對於戰火中的祖國的悲憤情感。演奏難度有所增加,主要體現在速度有些許加快,音型的不斷變換對於演奏者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後段和絃不斷變換,採用減七和絃的離調模進來表現情緒的不斷緊張,最終達到高潮,高潮處音區較開,演奏表情為強奏,和絃密度大,不斷重複以鞏固強烈的聽覺感受,這些都是常見的高潮處理手段。此曲高潮的寫作淋漓盡致,悲憤的情緒一洩到底,最終透過密集減和絃的下行音型連線至連線句,此時情緒有所舒緩,逐漸放慢,最終歸於平靜。再現部基本與第一部分一樣,結尾為弱收,突出了離別的傷感。

「好文分享」肖邦鋼琴練習曲何以受人歡迎?

從肖邦的這首《離別》中,我們透過第一部分憂傷的慢板與第二部分激昂的中板的情緒對比,可以充分地感受到作曲家內心的彷徨、憤慨等情緒。這些戲劇性的處理手段能更加充分地表達作曲家的愛國情愫。

更具愛國情懷的是肖邦的《c小調練習曲》(革命)。該作品的創作背景是肖邦在從華沙返回巴黎的途中,聽聞華沙起義失敗後,身為波蘭人民的滿腔熱血無處宣洩,隨即以曲詠志創作了本作品。

與《離別》截然不同的是,本首練習曲以強烈的情緒宣洩為開端,左手強勁、高頻地轉換音符,同時搭配右手的八度和絃,悲愴色彩濃厚,隨之進入第五小節,由雙手迅速地彈奏來宣洩肖邦內心的憤怒。左手快速跑動貫穿整首曲子,像冬日裡的冰雹密集地砸下來,宣洩著滿腔怒火,這是活脫脫的愛國熱血。

該作品是c小調,從調性就預示了悲憤的情緒,其次這首作品主要由兩個主題構成,第一個是具有引子性質的下行跑動音型,第二個是右手音塊似的短小、具有爆發力的動機似的主題旋律。往往後者更容易被認為是主題,其實拓展開主題的性質,任何音樂材料都可以是主題,哪怕是一種情緒,加上出現的頻率與重要性(第一音型主題都出現在結構點處),所以很明顯,第一個下行音型材料是這首作品的重要主題之一,因為它奠定了整曲的基調,快速的小調,開頭處標誌著敲響警鐘的高音區和絃。

此曲的結構不能按照嚴格的三部或二部曲式來定性,只能說它具有再現性質。那麼,從第一主題入手分析結構可以看出該曲具有一定的迴旋性,因為該主題分別在開頭處、第二主題再現前的位置以及結尾處出現。中間夾的則是主題二。

另外,第一主題的左手分解跑動音型也很自然地成為了第二主題的伴奏音型。綜上所述,可見第一主題在該曲中的重要性。

旋律性

旋律作為音樂的主體,總是能被聽者最直觀地感受到,這一特點在共性寫作時期幾乎涵蓋了所有作品,無論是單獨結構的作品還是結構較為複雜的作品,旋律作為呈示的作用或對比展開的作用都是如此,這也體現了旋律在任何作品中的本質特徵。

肖邦練習曲中旋律的處理方法更有其獨特的方式,不僅體現了旋律的歌唱性,又結合練習曲這一型別很好地體現了旋律的器樂化特點,還結合了浪漫派紛繁複雜的旋律織體形態。這些獨特的創意無不體現在其二十七首練習曲的每一首當中,且每一首都有不同的旋律表達方式,既有抒懷的,又有悲憤的、愛國的。

我們耳熟能詳的《a小調練習曲》(冬風)是一首旋律優美,具有磅礴氣勢的樂曲。該曲的主題旋律在樂曲的開端即引子處就第一次呈現了出來,是以中音區的單聲部形式呈現的,隨後高音區引入半音跑動的伴奏音型,主題旋律此時變換至低音區以強烈的柱式和絃呈現,旋律以強烈的對比感進入樂曲第一部分。

隨後,在對比段部分旋律又從柱式和絃音型變換至單聲部旋律,伴奏音型的豐滿程度也有所削弱,最後的再現延續了第一部分的情緒。整曲這種旋律風格搭配快速的伴奏音型體現出一種冬季寒風凜冽的色調,恰如此題。

肖邦的《E大調練習曲》則是以優傷為主旋律。此曲前段旋律色彩濃厚,緩慢的主旋律從右手流出,以慢慢的、淡淡的音符帶入傷感的旋律,這是肖邦背井離鄉的哀愁,更是肖邦傷感的真實流露。

肖邦的《降G大調練習曲》,在音樂界有著“蝴蝶練習曲”之稱,整首樂曲的節奏簡單而悠揚,左右手交替間,盡情展現了音樂藝術的魅力。

比如第一首《C大調琶音練習曲》,這首作品乍看之下會認為是分解和絃的跑動練習,並無旋律性可言,其實不然,首先左手的低音就是一個旋律線,只不過它不是那種歌唱性的旋律線,所謂旋律,除了有歌唱性的旋律(朗朗上口,可以哼唱),還有器樂化的旋律,器樂化旋律是指適合相應器樂演奏的旋律,比如這首作品的低音部分,它可以不具備呼吸感流暢的旋律表現,但也一定是具有旋律感的(即線條感);其次,還有一個隱型的旋律線很容易被大多數演奏者所忽視,就是右手分解和絃中的延留音解決或經過音,它往往出現的跑動音型最後一組的小指位置,這個音會與之前同音型同位置的音不一樣,作曲家有意為之,這小小的變化使單純的和絃跑動多了一些經過旋律的意味。肖邦練習曲,不論是從哪一層次、何種維度都能呈現出獨特的旋律感和審美體驗,這些旋律也是肖邦練習曲中藝術性與美學性的重要支撐力量。

創新性

在十九世紀眾多的作曲家中,肖邦之所以能夠獨佔一方,是因為他具有開拓性的樂思。一方面,在當時的宏觀浪漫主義條件下,他將自身獨特的審美和思想力量融入到了樂曲中;另一方面,作曲家結合其無與倫比的樂感為鋼琴演奏技巧提供了很多可能性。

在指法上面,肖邦突破了傳統手法,並在原有基礎上加以創新,例如,a小調練習曲中,小二度半音階的指法處理方式是在以前的作品中很少見的。另外,肖邦在和聲上也進行了大膽的創新,除了原則上是主調音樂之外,它的句子當中大量使用半音體系和絃以及各種變音和絃,極大地豐富了樂曲的色彩,也使浪漫派風格發揮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好文分享」肖邦鋼琴練習曲何以受人歡迎?

就演奏的創新性而言,這套練習曲的每一首都是一個相應的技術練習,既有從未有過的三指與四指的練習曲、琶音練習曲、黑鍵練習曲,也有常見的左右手跑動音型的練習曲,且每一首除了有效的訓練手指技巧外還富有極強的音樂性,可以作為音樂會樂曲單獨演奏,這些都是前人沒有做到的,體現了肖邦在這方面的創新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