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西湖杯九連冠、女工捧飯盒追星……那些年國企大廠的體育記憶

簡介當時能夠進入杭州鍋爐廠、嘉興絹紡廠當工人,對老百姓來說都是很好的選擇

璀璨之冠飯盒怎麼樣

錢江晚報

西湖杯九連冠、女工捧飯盒追星……那些年國企大廠的體育記憶

從春節到現在,票房已經突破53億的電影《你好,李煥英》在引發大家對於親情感慨的同時,對過去國企大廠裡小社群式的生活也有不同感觸。中年以上觀眾經歷過那個年代,很有代入感,年輕人則充滿新鮮好奇的疑問。電影中李煥英和廠裡工友們一起打排球的火熱場面,是當時國企大廠日常生活的一個真實寫照。

記者走訪了浙江省兩家國企大廠。當年杭州鍋爐廠足球隊和嘉興絹紡廠籃球隊紅極一時,當事人聊起那些球場往事時,言談間仍有難以抑制的自豪與留戀。

所有美好的回憶

都從一張老照片開始

雖然嘉興絹紡廠在經過2002年以“破產重組”的形式整體改制後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鼎盛時期擁有3656名職工、是嘉興地區五大廠之一,依然是一代人的記憶,尤其是那支創造過輝煌的籃球隊。

嘉興絹紡廠籃球隊,具體開端無從考證,但是由一張儲存的1949年6月19日的照片可以看出,當時絹紡廠的籃球隊就已經相當正規。

這張照片,是當時紅梅球隊與建光球隊友誼賽的留影。紅梅隊就是絹紡廠籃球隊,“紅梅”是絹紡廠當家產品絹絲的註冊商標名。

原嘉興市籃協常務副秘書長鬍佩榮告訴記者:“很長一段時間,嘉興地區所有企業裡,嘉興絹紡廠最強了。一支廠隊可以代表嘉興參加全省比賽。”

始建於1955年、曾是我國六大鍋爐製造企業之一的杭州鍋爐廠,從2001年開始經過數次改制,成為了如今的杭州鍋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地址也從和平會展中心背後正式搬遷至江乾區丁橋鎮。

同嘉興絹紡廠一樣,杭州鍋爐廠也是早早就組建了自己的足球隊。球員的身影最早出現在參加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的浙江省足球隊合影當中,隊裡就有杭州鍋爐廠的兩名球員汪國鈞和張福濤。

從1980年開始舉辦的杭州市業餘足球界最高水平的“西湖杯”足球賽,杭州市鍋爐廠隊連續獲得九屆冠軍,直到第十屆才在決賽中落敗。

當年的大國企

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就像《你好,李煥英》裡所表現的那樣,每次廠裡有球賽,肯定會引起全廠關注。當年杭州鍋爐廠、嘉興絹紡廠也一樣。打球、踢球、看球,在廠裡火爆如盛大節日。

當時能夠進入杭州鍋爐廠、嘉興絹紡廠當工人,對老百姓來說都是很好的選擇。杭鍋廠老球員掰著手指說,上世紀70、80年代剛進廠的時候30多塊錢一個月工資,後來漲到60多塊錢,收入算不錯的。嘉興絹紡廠的擋車工如果能夠完成各項指標,夜班工資加補貼更是有80多塊錢一個月,一個人就能養活一家人,還是挺可觀的。

而在這些大國企如果有體育的一技之長,那就更加特殊,這些球員參加比賽為廠爭得榮譽,自然也是廠裡的寵兒。杭州鍋爐廠球隊曾經的門將單金康告訴記者,有次比賽任務急,當時他小孩才出生,家裡沒人照顧,廠裡特別和他愛人的單位協調,把他愛人借出來一個月照顧小孩,工資由鍋爐廠代發,就是為了讓他安心踢球。

“家大業大”的國企還能給球隊提供合適的場地用於日常訓練和打比賽。

杭州鍋爐廠擁有當時全杭州都為數不多可以踢球的場地,這塊場地比正規尺寸略小一些,平時做倉庫,到了踢球的時候平整平整,場上很難得還有一些草皮,雖然不太維護,但是起碼增加了踢球的舒適度。

而嘉興絹紡廠不僅僅擁有嘉興為數不多的水泥燈光籃球場,1991年還在廠區裡建起了嘉興當時唯一的室內體育館,就連來打表演賽的中國男籃看到了都感嘆:“從來沒看到過一個廠裡有這麼好條件的室內籃球場。”

現在的體育氛圍,和以往國企大廠時代已完全不同,場地、專案、裝備等選擇更豐富,更加個性化,但不變的是,無論何時都能夠從運動中得到樂趣,這樣的樂趣在過了很多年之後,仍能被時時想起。

就像這些都已步入老年的前輩們,手拿著一張張黑白照片,回憶起他們在賽場上激情燃燒的歲月時,依然能如年輕時那般神采飛揚。

籃球是最嘉興絹紡廠重要的業餘活動

比賽時人山人海 女工捧著飯盒追星

西湖杯九連冠、女工捧飯盒追星……那些年國企大廠的體育記憶

1949年6月19日絹紡廠籃球隊比賽前合影。

大V“難看吳頭”吳來根,一直都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更新著關於嘉興的回憶,每次都能引起好多人的共鳴。而在他已經發布了的幾十篇“回憶”中,有好幾篇都和嘉興絹紡廠還有絹紡廠籃球隊有關。

作為絹紡廠子弟,他和記者一起,找到了幾位當年為球隊效力過的元老,聆聽他們的球場往事。

捧著飯盒看廠裡

最帥的“小鮮肉”打球

吳來根今年58歲,他的媽媽和周圍好多親戚,都是絹紡廠裡的工人。他小時候經歷的很多事情,都是以絹紡廠為背景的,“那是一個底蘊非常深厚的廠,有子弟學校、醫院、託兒所、招待所,完全就是一個小社群。”

而籃球,是絹紡廠職工日常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那時候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只要是廠裡打籃球,球場邊必定人山人海,沒搶到前排的只能搬條長凳,站在上面喊啊叫啊,“一年有好幾次呢,那熱鬧程度,完全不輸CBA。”

吳來根那時候還是個孩子,有時候廠裡管得嚴,他為了看球,就翻牆進去或者想辦法偷偷溜進去,“那時候看籃球賽,就有機會買球場隔壁食堂的大白饅頭吃,所以後來看球前都要激動一下,今天又有大白饅頭吃了。”

當時在籃球場邊,不僅可以看到一個個穿著白色工作圍裙的車間女工,還能看到有不少人端著飯盒看球,“當時比賽都在傍晚5點半、6點開打,廠裡是三班制,就有倒班的男女工利用晚飯半小時的時間,捧著飯盒一邊吃飯一邊看球。那場面也是挺好玩的。”

吳來根還向記者透露,那時候的球員,真是廠裡的頂流小鮮肉,收入不錯,工作穩定,又高大帥氣,當時都說絹紡廠打球的男生不愁討不到老婆。比賽的時候根本不用組織拉拉隊,到時候全都自發來了。

西湖杯九連冠、女工捧飯盒追星……那些年國企大廠的體育記憶

籃球隊在絹紡廠大門口的合影。

會打球的“大毛”

在廠裡出盡風頭

絹紡廠籃球隊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在嘉興籃壇打響名號,隨後在旗幟人物徐沐墨的帶領下,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嘉興企業籃球界的冠軍。

說起徐沐墨,知道的不多,但只要一說“大毛”,那就名揚嘉興籃球界了。他並不是籃球專業出身,是嘉興工專的學生,1961年畢業後來到絹紡廠,因為1米8的身高再加上身體素質好,就被選進了籃球隊。

每次比賽,在響徹全廠的喝彩聲和加油聲中,叫得最多、最響的就是“大毛!兩分!”。這喊聲幾乎從頭到尾不絕。

從60年代開始,絹紡廠男籃在“大毛”的帶領下,多次在嘉興工人籃球錦標賽中奪冠。他與隊友還曾代表嘉興縣隊參加嘉興地區籃球比賽,他入選地區隊,參加浙江省運動會籃球比賽,拿到過省運會的第二名。

籃球場外的“大毛”,業務能力同樣不錯,擔任過絹紡廠領導。後來球隊的很多主力球員,不論男女籃,都是他從各個地方招募來的。

嘉興市籃球協會成立時,他還當選為第一屆副主席、秘書長,是嘉興籃球運動的帶頭人。

關於“大毛”的故事,他的隊友、“象鼻頭”王雲祥和記者講述了不少。王雲祥也是老“絹紡人”了,從外婆那輩開始,家裡就有很多人在絹紡廠工作,他自己調到絹紡廠之後,憑藉著優秀的身體素質,很快成了廠足球隊、乒乓球隊和籃球隊的主力隊員。

退休後的王雲祥,沒有忘記絹紡廠的老同事們,經常會組織大家聚會,坐在一起喝個茶,聚個餐。

他還收集了很多有關絹紡廠籃球隊的珍貴資料,為此老王被退休工人私下戲稱為“絹紡廠退休辦主任”,而這一次,他也將很多一直珍藏著的照片和籃球搬了出來,如數家珍。

絹紡廠也有“叢學娣”

打遍嘉興無敵手

因為廠裡女工多,所以即使當時女籃運動開展並不普及,但絹紡廠的女籃隊伍還是熱熱鬧鬧地拉起了場子。

這也讓絹紡廠女籃與男籃不同,自成立以來,就一直一枝獨秀。

西湖杯九連冠、女工捧飯盒追星……那些年國企大廠的體育記憶

1975年,絹紡廠女籃參加浙江省職工籃球賽。

70年代之前,嘉興組建女子籃球隊的單位少之又少,每次比賽都是臨時湊人去應付,所以絹紡廠女籃每次都能代表嘉興地區去參加全省比賽。

俞曉燕是1980年進的廠,原本在江蘇少體校訓練的她,從9歲就開始打籃球了。由於祖籍在嘉興,父母親退休後回到了老家,俞曉燕也跟著來了。當時已經成為絹紡廠女籃教練的王雲祥知道了,立刻把她招進了隊伍,“當時我就想找個比較重視籃球的單位,可以繼續打球,所以一拍即合。”

俞曉燕來到絹紡廠的時候,正是女籃鼎盛時期,王雲祥形容道:“那時候嘉興的女籃比賽根本沒得打,我們都領先30分以上,替補隊員上場都綽綽有餘。”

外戰不激烈,反倒是廠裡的內戰異常火爆。每年絹紡廠各個車間之間的比賽,可以代表嘉興女籃最高水平。當時這個擁有大約三千多名工人的絹紡廠,有十個車間,每個車間都能找出幾個能打球的女孩子。“即使車間隊拉去嘉興地區打,也能拿到前三名。”

70年代開始,每年組織一次車間之間的比賽成了絹紡廠的傳統,男女籃都有。當時拿到這個比賽的冠軍可是一件“舉車間同慶”的大事,車間工人會自己湊錢買鞭炮放,陣仗相當之大。

王雲祥還記得有一次紡織部的副部長到廠裡來視察工作,正好那天車間比賽打冠亞軍之戰。領導在會議室聽到了,還納悶:“怎麼我們這邊開會,那邊還放炮仗,什麼事這麼熱鬧?”聽說是車間工人在慶祝拿了籃球賽冠軍,引得領導也好奇起來:“那我也去看看。”

西湖杯九連冠、女工捧飯盒追星……那些年國企大廠的體育記憶

1963年,絹紡廠籃球隊合影,前排左四為徐沐墨。

西湖杯九連冠

一支廠隊成了杭州業餘足球的王者之師

日本民間球隊來訪 杭州鍋爐廠隊應戰

西湖杯九連冠、女工捧飯盒追星……那些年國企大廠的體育記憶

第一屆全運會浙江男足隊中就有兩位杭鍋的球員,汪國鈞(後排左一)和張福濤(中排左二)。

72歲的陳信華拿著一本浙江省足球隊50週年的紀念冊,翻了一翻,其中有好些球員,都在杭州鍋爐廠的足球隊踢過。作為這些老球員的聯絡員,陳信華講起杭州鍋爐廠四五十年前的故事,信手拈來。

“杭州鍋爐廠的足球隊是有傳承的。”陳信華在聊天時一直強調這句話。和他聊完後,記者對於這句話也有了新的理解。

從全運會到省運會

都有杭鍋廠球員的身影

杭州鍋爐廠足球隊,從一開始就和浙江省足球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麼說不僅僅因為在1959年,浙江省參加第一屆全運會的足球隊中就有兩名杭鍋球員,還因為之後不斷有省隊退役球員和杭州市少體校球員加入。一代接著一代,杭鍋足球隊一直能夠保持在杭州市的頂尖實力,也才有了後來“西湖杯”九冠王的輝煌。

西湖杯九連冠、女工捧飯盒追星……那些年國企大廠的體育記憶

陳信華展示1974年省運會獲得的銀牌。

1970年,21歲的陳信華從浙江足球隊退役,去了杭州鍋爐廠,出生於寧波的他原本可以回原籍的,但是因為在杭鍋可以繼續踢球,他選擇了留下。

“我是第二代聯絡員,承上啟下。”陳信華接了1959年參加全運會的老隊員汪國鈞、張福濤的班,一進杭鍋,就感受到了廠裡濃厚的足球氛圍。

“當時的鍋爐廠,有場地踢球,有廠裡的支援,有濃厚的企業足球文化,收入也不錯。”陳信華還記得,除了鍋爐廠內的場地,當時沒有噴泉只有草地、還叫“紅太陽廣場“的武林廣場,也是他們踢球的一個主要據點。

當時除了廠裡的比賽,身穿球衣代表廠裡或者是杭州市出去打比賽也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在80年代,杭鍋廠為基本班底,代表杭州市參加過在湖南長沙舉行的“芙蓉杯”全國職工比賽,以及在上海的一些比賽。

1974年陳信華作為隊長率領杭州代表隊打進省運會的足球決賽,當時隊中有7名球員都是杭鍋的球員。只是可惜決賽中,在打平就能奪冠的情況下,他們卻輸了。

綠城的教練,曾落腳杭鍋

陳信華告訴記者,杭鍋足球活動能開展如此紅火,不僅僅得益於企業有一個活躍的傳承氛圍,鍋爐廠足球隊老教練沈忠林在這當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沈忠林年輕時就是杭州市工人足球隊的優秀中後衛,1958年進杭州鍋爐廠,一直是廠隊的主力。後來沈忠林成為了鍋爐廠足球隊的教練、領隊,杭州市足球隊的領隊,還擔任過杭州市足協副主席。

沈忠林為了確保杭鍋足球隊的實力,一直在有意識地從各方面吸收新鮮血液。從最老的一批隊員汪國鈞、張福濤、姜炳生、朱國寶、韓文德等人開始,一批又一批從專業隊伍退役的球員加盟,保證球隊實力。另外那些杭州熱愛足球活動的積極分子,比如年輕的技校生、學徒工,進廠工作後,會積極投入到足球隊相關的比賽和活動,建立起了非常好的企業足球文化。

曾經擔任過浙江綠城領隊、預備隊主教練,目前在俱樂部負責管理梯隊青訓工作的沈葵,也是被杭鍋廠這樣的企業足球文化吸引,在1989年浙江足球隊解散後,離開專業隊,就去了鍋爐廠。在那裡呆了兩三年,之後他又轉戰了其他企業,當1998年綠城足球樹起大旗後,沈葵來到了綠城擔任教練。

對於杭州鍋爐廠踢球的日子,沈葵記憶猶新:“我當時不守門去踢前鋒了。那幾年鍋爐廠已經有好幾個我們省隊退下來的前輩,他們的足球水平在杭州也是很強的,企業裡的條件也不錯,能夠讓這些退役的球員留在杭州繼續踢球。當時我離開專業隊,去鍋爐廠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沈葵還曾回憶起當時比賽的場面:“在廠隊的時候,平時都會進行有規律的訓練,一到比賽,賽場邊敲鑼打鼓的,就像過年一樣,還有很多人組成拉拉隊給球隊加油。那時候球踢得好,在別人眼裡特別光榮。”

西湖杯九連冠、女工捧飯盒追星……那些年國企大廠的體育記憶

第一屆西湖杯杭鍋隊員現場合影。

西湖杯拿到手軟,輸了倒成了轟動全廠的大新聞

說起杭州鍋爐廠足球隊的戰績,那就一定要提到在1980年開始舉辦的杭州市“西湖杯”足球賽。

杭州鍋爐廠一直有著很好的足球傳統,當年只要是休息時間,廠裡那塊足球場,總是擠滿了人,職工們一休息,便衣服一脫奔過來。因為愛好的人多,廠裡因此經常組織比賽。

參加“西湖杯”賽前也會舉行車間之間的選拔賽,大的車間還要進行班之間的選拔賽,把最出色的隊員集中起來進行訓練。因為想參加比賽的人太多了,有好幾屆西湖杯杭鍋廠都分一隊、二隊參加。

比賽時廠裡自發來一幫拉拉隊,廠領導親臨現場吶喊助威,省足球隊退役的副廠長馮正明還披掛上陣,親自參賽。

1980年開始,陳信華踢了三屆西湖杯,就退役了,不過1980年5月剛進廠的單金康,在杭鍋隊踢了10屆“西湖杯”,到了40歲退役,是為數不多見證了杭鍋“九冠王”的球員。

“其實杭氧、浙大這些球隊也都在招兵買馬,競爭挺激烈的,但是我們的水平一直很穩定。”連續九屆冠軍,杭州鍋爐廠在“西湖杯”奪冠已經不再能引起關注,結果第十年,杭鍋廠輸掉了西湖杯決賽,得了一個亞軍,反而成為了大新聞,單金康回憶著:“贏球沒動靜了,輸球倒成為了當年廠裡的十大新聞之一。”

1971年進杭州市少體校,24歲進了杭鍋廠,在球隊當守門員的單金康趕上了浙江省足球職業化前的最後一撥,“那時候在‘紅太陽’踢球,大家都知道守門的阿康。”他和現在在綠城的許德明還有曾經當過綠城主帥的吳金貴,都當過隊友,代表浙江工人隊一起踢過球,“和他們很熟的。”

阿康在鍋爐廠足球隊的最後一場比賽,也頗具意義。1991年,當時杭州的友好城市岐阜市有一個民間考察團來杭訪問,行程裡安排了一場民間足球賽,就選了杭州鍋爐廠作為對手。“當時浙江電視臺全程錄影。杭鍋全廠放假去看,體育場全是鍋爐廠的人,不過最後我們還是輸了。”

西湖杯九連冠、女工捧飯盒追星……那些年國企大廠的體育記憶

單金康(後排左一)和隊友的合影。

現在的單金康,因為腿部韌帶撕裂,已經不能劇烈運動,只能專注照顧四年級的小孫女,可能是遺傳,小孫女也格外喜歡足球,還很驕傲地在學校宣傳:“我爺爺是足球運動員。”

(原標題《李煥英喚醒一代人的國企體育記憶》。編輯黃慧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