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6歲孩子背古詩詞,需要給他講解大意嗎

簡介這個方法咱們舉個例子說明下會更容易理解,比如說春天的時候帶孩子去公園玩,看到柳樹發芽了,這個時候可以停在柳樹旁邊,問孩子,咱們背過哪些古詩是在寫春天的柳樹呢

絲絛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6歲孩子背古詩詞,需要給他講解大意嗎

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早教,學什麼都力求從娃娃抓起,背古詩也是其中一項,很多6歲左右的孩子家長在教娃背古詩的時候就困惑了,該不該給孩子講解大意呢?講,可能孩子也理解不了,反而覺得枯燥;不講,難道就這樣死記硬背嗎?

我的經驗是:不必刻意講。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6歲左右的孩子大腦發育的特點,這個階段是孩子一生中詞彙量增長最快的時期,是語言飛速發展的階段,他的思維抽象概括能力也開始發展,但還離不開具體事物的形象,對事物的概括也總是具體的,形象的。

針對這個特點,我們教育的目標重點應該是:加大孩子的詞彙量輸入,古詩背誦記憶是重點,理解放在其次,循序漸進地讓孩子去理解抽象的概念。

很多古詩詞都需要一定的閱歷,知識儲備才能理解,成年人尚且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何況是一個六歲小兒。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古詩詞的音調韻律,節奏變化更敏感,因此根據孩子大腦發育特點,讓孩子背誦大量的古詩詞對孩子來說是比較容易且有趣的事,這個階段強調語言的積累就行,如果再像咱們以前課堂上學習古詩詞的方法,背誦一首詩還要翻譯大意,對孩子來說無疑是太抽象太枯燥了,這會大大降低孩子對古詩詞的興趣與熱情。

但是不必刻意講不是說都不講哦,而是說不必每首都講,不必每次教孩子背誦都講大意。

那什麼時候講合適呢?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孩子主動問起這句詩是什麼意思,這個詞是什麼意思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順勢引導孩子去理解其大意,解答孩子的疑惑,這樣也會加深孩子對詩詞的印象與理解;

第二種是結合現實生活情景給孩子講解,把抽象的東西與具體的東西聯絡起來,孩子理解起來也會事半功倍並且也會更加有興趣。

這個方法咱們舉個例子說明下會更容易理解,比如說春天的時候帶孩子去公園玩,看到柳樹發芽了,這個時候可以停在柳樹旁邊,問孩子,咱們背過哪些古詩是在寫春天的柳樹呢?

6歲孩子背古詩詞,需要給他講解大意嗎

孩子能背出來最好,背不出來也沒關係,家長稍微提醒一下,比如說賀知章的這首《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引導孩子觀察柳條垂下來的樣子像什麼,是不是像很多很多綠色的絲帶,古代詩人就把冒新芽的柳條比作綠絲帶啦,這就是萬條垂下綠絲絛的樣子。

還可以順勢問孩子:你覺得柳條除了像綠絲帶還像什麼呢?咱們還可以把柳樹的這個樣子看作什麼呢?……孩子若還很好奇,還可以跟孩子一起做個關於柳樹詩詞的專題,收集關於描寫柳樹的詩,看看古人還怎麼描寫柳樹的,和孩子比賽誰記得更多……這樣的引導方式可以發散孩子的思維,走進詩句又跳出詩句去與其他東西聯絡起來,對孩子的思維能力,探索能力培養很有幫助。

當然這個過程還是蠻考驗家長自身對周遭事物的敏感性,好奇心以及對孩子的引導能力,有深厚的詩詞基礎當然是最好的,沒有的話,只要有好奇心,這都不是事,咱們跟孩子一起去探索學習呀,這個探索的過程,對孩子的成長是很寶貴的能力開發過程。現代社會資訊科技那麼發達,知識類的東西幾乎是唾手可得,我們並不缺少知識,而是缺少發現,探索的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