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簡介自身因素一些鯨魚有近岸捕食的特性,有時候可能會擱淺

何為生效的法律文書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一席 (ID:yixiclub)

,演講:陳炳耀(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策劃:撓撓、小K、CH,剪輯:FH,題圖來自演講者

有鯨出沒,2022。05。27,廣州

大家好,我是來自南京師範大學的陳炳耀。

4月20號,在寧波象山擱淺的一頭抹香鯨在救援人員的幫助下游向深海。我也遠端參與了救助過程。在這裡,我首先要為所有現場的救援人員點贊。

非常可惜,

8天之後,有人在臨近海域發現了一頭死亡的抹香鯨,從位置和體型來看,很可能就是被救助的這一頭。

抹香鯨擱淺的事件引起了很多關注。作為鯨類的長期研究者,我想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多年來對鯨類的研究,以及我對它的理解。

認識鯨類

世界上一共有92種鯨類,主要分成兩大類:

體型比較大的鬚鯨,和體型稍微小一點的齒鯨。

兩者的區別之一是捕食器官不同。齒鯨有牙齒,它們吃的魚稍微大一點,一條一條抓著吃。

而鬚鯨就不一樣了,它吃的魚比較小,一群一群地吃。

我們來看一下它的鯨鬚。從外側看,

幾百片鯨鬚板就像木梳一樣一片一片地排列。

而內側也有鯨鬚,防止在過濾海水的時候把魚過濾掉。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鯨鬚上還保留著一些小魚,就像人吃東西的時候會塞牙縫一樣。

鬚鯨和齒鯨的另一個區別是呼吸孔。鬚鯨有兩個,而齒鯨只有一個。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每一種鯨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鯨界的歌王大翅鯨,它的歌聲非常地悠揚渾厚,能傳到幾千公里之外。

虎鯨也叫殺人鯨,實際上這是一個誤解。本來應該是

“鯨的殺手”,也就是說它可以捕食其他的鯨類;

但當時被圈養在人工環境的虎鯨真的殺人了,這個錯誤翻譯就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實際上,虎鯨在野外從來不殺人。

在北極生存的一角鯨,它的角是雄性的象徵,可以長到三米。和陸生動物不一樣,一角鯨的角是牙齒的特化。

這是加州灣鼠海豚。它已經被列為下一個要滅絕的鯨,目前存活的數量不到10頭。它生活在墨西哥加州灣,當地漁民為了捕捉石首魚,也快把加州灣鼠海豚捕滅絕了。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鯨類能下潛到很深的水域。比如抹香鯨可以下潛到2250米,但是它的紀錄在2014年被柯氏喙鯨打破了。柯氏喙鯨可以下潛到2992米,接近300個大氣壓,人要是下潛到這個深度肯定就被壓扁了。

鯨在海洋生態系統和全球氣候變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碳基生命,幾十噸的鯨就彙集了幾十噸的碳。另外,它從深海到海面的過程中,可以將深海的物質帶到海面來;

它的遷徙也可以促成物質的交換。同時,鯨也促進了浮游生物的繁榮。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鯨的排洩物為浮游生物提供養分

中國一共有39種鯨類,但是多數我們看不到,有些在外海,有些偶爾因為擱淺被我們發現。形成規模而且近岸分佈,從而科學家可以研究的主要是這四種:

白鱀豚、長江江豚、中華白海豚和布氏鯨。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白鱀豚有“長江女神”的稱號,但是已經功能性滅絕,在2004年我進入鯨界的時候就已經看不到了,所以我最終只能研究後三種。世界上83。1%的中華白海豚都在中國,我們很多的科學家都研究中華白海豚。

布氏鯨出沒

有一種大型鬚鯨叫做布氏鯨。它們數量很少,很難研究。這麼神秘的鯨,我們是怎麼發現的呢?

2016年,我在廣西儒艮自然保護區調查中華白海豚的時候,就聽說有漁民看到過鯨,當時我很興奮。2015年末我剛從美國回來,參加過他們的灰鯨科考,對大型鯨類很感興趣。

我就讓他們再看到鯨一定要告訴我,結果一直沒有訊息。

直到2018年3月29號,網上出現了一個影片,

說廣西潿洲島出現鯨魚與遊客的零距離接觸。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影片來源:https://v。qq。com/x/page/s0616vptxs1。html

潿洲島是中國最年輕的火山島,是廣西的打卡勝地。在旅遊景點出現了這麼大型的鯨魚,而且還是神秘的布氏鯨,轟動了鯨豚界。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我就趕緊帶著我的學生來到了北海。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第一天出海我們就幸運地看到了布氏鯨,抓拍了這張照片。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我非常喜歡這張照片。雖然後來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但是我辦公室裡只掛了這一張,

因為這代表我們發現了80年代之後中國首例沿岸棲息的大型鯨類。

接下來我們就持續監測布氏鯨。根據我們的監測和漁民提供的資訊,布氏鯨一般情況下在12月到4月集中地來到潿洲島,而在其他月份只是偶爾有幾頭。

我們監測的時候一般用肉眼來看,輔以望遠鏡掃描。鯨魚噴氣的氣柱可以達到兩三米高,我們很遠就能看得到。

但看不到的時候怎麼辦呢?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大家可能覺得我們會無所事事,但其實我們已經放出了哨兵——海鷗。

海鷗經常跟著鯨魚,吃它們的漏嘴之魚。

海鷗的視角比我們好,我們看不到鯨魚的時候就會找海鷗,

看到它們成群結隊向一個地方俯衝的時候,就知道鯨來了。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發現鯨之後,我們就對它拍照、攝像,測量和記錄水溫、水深等等。只要鯨還在,我們就一直跟蹤它。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年復一年地持續監測,現在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我們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結果。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是

潿洲島到底有多少頭布氏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用了兩種方法。

第一種叫

截線抽樣法

。我們沿直線走一條樣帶,記錄在這條路線兩邊發現的鯨魚數量,摺合到樣帶上;根據有效的長度和寬度,算出有效面積;然後根據這個面積裡的鯨魚密度推導整個調查區域內的密度。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第二種是

特徵重捕法

。鯨魚背鰭上如果有缺刻和疤痕,就是比較穩定的特徵。我可以透過拍照記下來,進行個體識別。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那怎麼來算數量呢?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捕到了10只老鼠,在它們身上塗一些顏色或者剪它的趾甲,這樣做上標記,我就認識它們了。將這些老鼠放歸後,第二天假如我們又捕到了10只,其中有5只是昨天我標記過的,那就可以算出這個區域老鼠的數量是20只。

當然了,我們沒辦法捕捉鯨魚,所以就用了照相識別的特徵重捕法。當然裡面的具體過程也很複雜,我們建立了各種模型來推算。

用兩種方法計算之後,

我們認為潿洲島的布氏鯨超過了50頭,而且每一年都有變化。

除了數量,我們也要看群體的年齡構成。

判斷個體是成年還是幼年,需要成年個體長度作為判斷標準。

而世界上的布氏鯨分成兩個亞種,我們首先要知道潿洲島的布氏鯨是哪個亞種,才能找到合適的標準。

大型亞種的成年體長大概為15~16米,小型亞種為11~12米。如果一頭鯨長11米,在沒有其他區分特徵的情況下,兩個亞種都有可能。

無法透過體長判斷,我們就用了另一種方法——DNA。我們收集了三個樣本,包括2016年找到的骨骼樣本和一頭擱淺的布氏鯨,以及2018年發現的死亡的布氏鯨。對它們進行DNA提取和對比後,我們發現這是小型的布氏鯨亞種。兩個亞種不會混群,這就代表潿洲島的布氏鯨都是小布氏鯨。

我們用無人機垂直航拍鯨魚的照片,利用參照物計算它的體長: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以小布氏鯨的體長作為判斷它們是否成年的依據之一,我們發現這個群體中的幼年個體大概佔21%。這說明從幼崽數量單方面來看,

潿洲島的布氏鯨群體發展趨勢是比較好的。

認識了個體之後,我們在想,這些鯨魚之間的關係怎麼樣?

我們計算了任意兩頭鯨同時出現的次數,除以每一頭鯨出現的總次數,這樣就會得一個比值,我叫它聯絡度。經過運算,

我們發現布氏鯨是搞小團體的。

比如這三頭之間關係非常近,但它們跟其他的個體關係很遠。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這個是我沒有想到的。我們研究中華白海豚的時候,發現它們會形成大的社群,社群內部的個體聯絡很緊密,但布氏鯨不是這樣的。

瞭解了群體構成和社會關係,下一個問題是,布氏鯨到潿洲島來幹什麼?

動物的本能之一是吃東西,走到哪裡吃到哪裡。

布氏鯨有一個非常簡單粗暴的吃飯方式,叫做衝刺捕食。看到魚群后直接衝過去,張嘴就吃: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有時候它可能向右偏一點,我們叫做右衝;向左偏叫做左衝,向前叫做正衝,豎直出來叫豎衝。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當然它也有技術含量很高的捕食方法,比如陷阱捕食:‍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它把嘴張開到90度,嘴角藏在水下,這樣水流就把魚帶進來了。

衝刺捕食和陷阱捕食的方式在其他鯨類身上也發現了,但潿洲島的布氏鯨還發展了新的捕食方式。

自旋轉捕食就是咱們潿洲島的布氏鯨獨有的: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它從魚群中間上來,到達水面之後張嘴,在小魚繞成一圈逃跑的時候,它就像一個勺子舀水一樣,吃一大口。這種捕食行為我們叫做“勺舀行為”。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跟我們合作的國外研究者說,這個名字好像不太雅。於是我們就重新起名,叫它自旋轉捕食。

潿洲島布氏鯨另一個比較特殊的捕食方式是

合作捕食: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一般是2~8頭個體將魚趕到中間,從下邊螺旋地游上來。到了水面,這些鯨魚沿一個方向同時開口。整個過程同步性非常好,捕食效率非常高。

這是在所有鬚鯨中發現的第二個合作捕食方式。另外一個是大翅鯨,它們用氣泡來合作捕食。

除了吃飯,它們還要交配、繁殖。

我們每年都會在潿洲島發現新生的布氏鯨幼崽。

這隻幼崽剛出生沒多久,非常纖細: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而這隻相對來說就稍微長大了一點: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在這裡我考考大家,鯨魚怎麼哺乳?

它實際上是將舌頭捲成空桶狀含住乳頭,在刺激之下乳頭就會快速分泌乳汁,像噴射一樣。

這是水下哺乳的適應性進化。

布氏鯨本來就已經很神秘了,而小布氏鯨亞種更加神秘,在世界上就沒有發現幾個群。中國周邊有兩個群,一個在南邊的泰國灣,一個在北邊的中國東海。

潿洲島的布氏鯨是在2018年開始集中出現的。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又到哪裡去呢?

泰國灣跟潿洲島的群體在時間上是吻合的,但經過兩次照相識別,我們發現沒有一頭一樣,所以它們不是同一個群。

那布氏鯨會不會往北走?從去年的發現記錄可以看出,時間節點比較匹配: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4月28號以後,潿洲島就沒有布氏鯨了;6月29號,人們在深圳發現布氏鯨;7月27號又在浙江發現它們。

所以我認為布氏鯨向北遷徙的可能性比較大。

傳統觀點認為遷徙主要有兩個原因,捕食和繁殖,但是美國科學家 Robert Pitman 和 John Durban 研究南極的虎鯨時有了新的發現。

他們認為遷徙也可能是由蛻皮驅動的。

因為在寒冷的水域鯨魚新陳代謝很低,沒辦法正常蛻皮,只有到溫暖的水域才行。

他們認為蛻皮是鯨必要的生理功能,還可以蛻掉寄生蟲或藻類。所以南極虎鯨才不惜花6~8周的時間,遷徙11000公里到達溫暖的水域。

我們潿洲島的布氏鯨身上也有黃綠色的藻類。所以我就在想,潿洲島的布氏鯨是不是也是蛻皮來了?對於這個猜測我們還在進一步研究。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在調查過程中,

我們也發現布氏鯨受到了一些傷害,觸目驚心。

這頭是螺旋槳割傷的,高速的快艇是罪魁禍首。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這隻鯨魚的頭部有一個漁網。我們在2019年就拍到它身上掛了一個非常大的漁網,後來漁網變少了。我們當時想幫它割掉,但是鯨魚一直在走,我們也沒有辦法幫它。幸運的是它現在還活著。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這隻鯨的上頜有兩個凹陷,我們推測是長時間被漁網或魚線纏住形成的傷痕。漁網後來脫落了,但也破壞了它的須板。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我們還發現它總是獨來獨往。其他鯨遇到它的時候,待一會兒就跑了,留這頭鯨自己轉來轉去。我們每次看到它的時候就多跟蹤一段時間,看看鯨魚是不是搞小團體,或者對它有歧視?

很可惜,2019年3月30號,我們在海上發現了它的屍體。3月24號我們還拍過它,不到一週,這個活生生的生命就沒有了。當時大家都說不出話來,我的一個學生當場就哭了。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擱淺

除了布氏鯨受到的這些傷害,近些年,

我國從江蘇南通到海南沿岸都有擱淺或死亡記錄,多的時候每年有十幾起。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我也參與了一些鯨類擱淺的救助工作。

這是2017年11月14號我參與救助的大翅鯨。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當時我們想用人力把它拖到海中,也試著用漁政船的水槍衝出一個溝槽幫它,但都失敗了。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最後海水終於漲上來了,漁政船將它拖到了海里,當時我們都很高興。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但是非常遺憾,它最後還是死掉了。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從這張照片上可以看到,它前面有一些白色的橢圓形傷痕,這是達摩鯊咬的。而且它很瘦弱,解剖的時候我們發現它的脂肪層只有1釐米,正常應該有4~5釐米,

所以在擱淺之前它可能就有一些問題。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除了它自身本來的問題,

鯨魚擱淺時體力消耗很大,水分嚴重缺失,呼吸孔也進入泥沙,同時它的自重也會對內臟造成壓迫損傷,所以擱淺後很難存活。

那麼,鯨為什麼會擱淺?主要有自身、環境和人為三類因素。

1。 自身因素

一些鯨魚有

近岸捕食

的特性,有時候可能會擱淺。如果領航的頭鯨出現問題,其他的鯨魚也可能擱淺。

此外,

返祖假說

認為,由於鯨是從陸地經過二次入水進化而來,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它的本能就會激發,所以可能傾向於到近海或陸地上來避難。這是一種假說。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河馬可能是鯨的近親

2。 環境因素

在紐西蘭有這種被稱作“捕鯨器”的地形,

它有突出的海岸以及長而緩的沙灘,外海的鯨魚因為不熟悉地形就容易擱淺。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鯨魚遷移需要依靠地球磁力線,

如果地磁異常,它走的方向也會改變。

比如本來應該沿白色的箭頭走,地磁異常時就會沿紅色箭頭的方向走,可能引起擱淺。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3。 人為因素

由捕魚、軍演等人類活動造成的水下噪聲會

破壞鯨的回聲定位系統

,造成擱淺。

海洋垃圾

也可能導致擱淺。鯨豚會以為塑膠袋是水母,誤食後無法消化,影響進食,最後沒有力量對抗外來的風浪,就可能擱淺。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那麼,咱們普通人遇到擱淺的鯨魚怎麼辦?

首先,不是所有擱淺的鯨都適合馬上放歸。我們要先判斷它的健康狀況,

如果不適合放歸,就要先轉移到人工環境中,恢復後再放歸。

在沒有專門的擱淺網路的情況下,大家可以打110,警察會找相關部門和專業人員。

我們需要建立擱淺網路,但更應該儘量把保護工作做在前邊,不能等到鯨豚擱淺之後再救助它。

比如,這是智利科學家在研究鯨魚和船隻的關係,橙色的都是船隻,藍色的小點是一隻鯨魚,它根本就轉不出去。船隻對鯨魚有這麼大的影響,

我們必須限制船隻的數量和速度。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鯨喜

經過這麼多年的鯨類研究,我們有很多辛勤的付出,也有很多收穫。

有時海上風浪突然特別大,大家面如死灰,我實際上只在想一件事情——

我不會游泳怎麼辦?

出野外幾天之後,我們的膚色就變成了古銅色。這有個好處,上島的時候我們能走島民通道。如果看起來很白,就要排隊走遊客通道。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經過一天的忙碌,拖著疲憊的身軀回來的時候,我們在海上經常看到熒光藻發出的光。

有時候“鯨喜”會不期而遇。停船時,可能突然就有一隻鯨出現在面前,這種時刻我們是非常非常激動的。它距離很近,我們拿著長焦拍不下來,要一邊倒退一邊拍。

海鷗向一個地方俯衝時,我們就知道鯨來了

經過這麼多年的研究,關於鯨我們還有很多不知道,這也激勵著我們繼續堅持下去。希望透過我們的研究和各位的共同努力,“鯨喜”能夠經常出現。

謝謝大家。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一席 (ID:yixiclub)

,演講:陳炳耀(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策劃:撓撓、小K、CH,剪輯:FH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