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槓精的形成原理:為什麼越愚蠢的人反而越自信

簡介這就是著名的“無知五分之一法則”,也就是說無論一個觀念多麼的離譜可笑,在全世界總會有20%的人盲目地相信它,有些人知識的匱乏、或者說認知的障礙,看起來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越近越遲到 什麼原理

「來源: |視界書房 ID:Meizi_study666」

人生就是一座山峰,有多少人在爬上愚昧之巔後就沾沾自喜、自以為是?

真正的智者,是在不斷學習和自我提高之後、經歷“無知”的絕望山谷,方能慢慢爬上開悟覺醒的山坡。正確檢視自身的方法是告訴自己“我不知道”,這並非失敗,而是成功的開始。這份對未知的敬畏,是對自己最好的尊重。

槓精的形成原理:為什麼越愚蠢的人反而越自信

從前,有個人偷了一大袋洋蔥,被人抓抓了現行,並送到法庭上。

法官提出了三個懲罰方案,讓這個人自行選擇:第一種是一次性吃掉所有的洋蔥;第二種是鞭打一百下;第三種是交納罰金。

結果這個人選擇一次性吃掉所有的洋蔥——聽起來比捱打和罰錢划算多了。一開始,他信心十足,可是才吃了兩三個洋蔥,他的眼睛像被火燒一樣,嘴像被火烤一般,眼淚鼻涕不停地流。

他說:“我實在是一口也吃不下了,你們鞭打我吧。”

可是,在被鞭打了五十下之後,他無法再忍受疼痛,在地上翻滾著躲避皮鞭。

他哭喊:“不能再打了,我願意交錢,我交錢。”

這個人事後成了全城著名的笑柄,因為他本來只需要接受一種懲罰,卻將三種懲罰都嚐遍了。原因在於他過度自信,先是高估自己吃洋蔥的能

力,又高估自己忍受鞭打的能力,結果做出兩個很糟糕的選擇,給自己帶來兩種額外的痛苦。

其實,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由於對自己的能力缺乏足夠的瞭解,導致決策失誤,嚐到許多不必要的苦頭。

在人們的印象中,總以為智商高的聰明人才會自信,但科學研究表明,越愚蠢的人越自信:傻叉不自知!

01

人們常說“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隨著閱歷的增長,我們越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不要和傻叉爭論。

因為,有科學研究證明,傻叉是真的意識不到自己是傻叉。

1995年的一天,一個名叫McArthur Wheeler的青年大搖大擺地搶劫了美國賓西法尼亞州的一家銀行。當他被捕後,看著監控錄影突然難以置信地說:“可我臉上是抹了檸檬汁的啊!”

原來,有人曾告訴他,只要把檸檬汁塗在臉上,就能隱身。對此,他深信不疑。這種腦子對我們來說簡直不可思議,但請別罵他“傻叉”,他可能會覺得很委屈,或者還會理直氣壯地反駁你。

這並不是個笑話,而是個真實存在的心理現象。也並非極端少數,反而無處不在。

1999年,兩位心理學家Dunning和Kruger對此現象進行了研究。

他們做過四個實驗,結果震驚地發現:在幽默感、文字能力和邏輯能力上最欠缺的那部分人總是高估自己:當他們實際得分只有12%時,卻認為自己的得分在60%以上!

他們把這個現象稱之為“達克效應”(也叫鄧寧-克魯格效應)

槓精的形成原理:為什麼越愚蠢的人反而越自信

有趣的是,這個研究在2001年竟然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不瞭解情況的人一看到“搞笑”這兩個字,可能馬上會聯想起“無厘頭”之類的事情。

但這個搞笑諾貝爾獎還真不是胡搞,評獎的人都是學術大咖。本來獎項的英文應該是“另類的諾貝爾獎”,慢慢地卻被大家翻譯成了“搞笑諾貝爾獎”

這一現象其實細思極恐,因為我們也許都在高估自己還不自知。

02

心理學家指出,能力欠缺者無法認識到自身能力的不足,並且不能正確認識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因此被內心的幻象誤導,作出了高估自己的判斷。

槓精的形成原理:為什麼越愚蠢的人反而越自信

美國的《赫芬頓》郵報曾做過一項民意調查,向公眾提出一些非常離譜的觀念,比如太陽圍繞地球轉,彩票是非常好的投資方式,個子高的人跑步越容易缺氧等等,讓他們做判斷。但是結果卻表明,每一條離譜的觀念,都有20%左右的人會盲目相信。

這就是著名的“無知五分之一法則”,也就是說無論一個觀念多麼的離譜可笑,在全世界總會有20%的人盲目地相信它,有些人知識的匱乏、或者說認知的障礙,看起來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不要與思維不在一個層面上的人爭辯,那隻能是雞同鴨講。

03

如何克服達克效應?

對於克服達克效應最好的辦法就是人格成長。

1。保持對未知的敬畏。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Zeno of Elea)的學生有一次請教說:“老師,您的知識比我的知識多許多倍,您對問題的回答又十分正確,可是您為什麼總是對自己的解答有疑問呢?”

芝諾順手在桌上畫了一大一小兩個圓圈,並指著這兩個圓圈說:“大圓圈的面積是我的知識,小圓圈的面積是你們的知識,我的知識比你們多。

槓精的形成原理:為什麼越愚蠢的人反而越自信

這兩個圓圈的外面就是你們和我無知的部分。大圓圈的周長比小圓圈長,因此,我接觸的無知的範圍也比你們多。這就是我為什麼常常懷疑自己的原因。”

芝諾的觀點,此後被總結為一句名言:知道的越多,越能發現自己的無知。

孔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蘇格拉底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知識淵博的人非常謙虛和低調的原因,因為他們看到的東西越深遠,越知道自己的欠缺。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學也無涯。”

每個人的認知都有侷限,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經驗、觀察和見識。因此,學會聆聽別人的觀點,就相當於在借別人的眼睛觀察世界,也包括審視自我,於是才能周全、有高度和格局,才是完善自我、事業進階的必由之路。

康熙一生功績顯赫,輕徭薄賦,肅清政治,內平叛亂,外退強敵,開疆拓土。

不過康熙並沒有自滿,沒有自負,而是始終保持一顆虛懷若谷的心。

據史書《正教奉褒》記載:康熙親自召見外國傳教士中明白自然科學的徐日升、張誠、白進、安多等人,請他們輪流到內廷養心殿講學。

講學內容有:量法、測算、天文、曆法、物理諸學。就是外出巡視,也邀請張誠等人隨行,每天工作空閒的時候,到處求學。

康熙還在《庭訓格言》告誡後代:“朕從不敢輕量人,謂其無知。凡人各有識見。常與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見,即以奏聞,言合乎理,朕即嘉納”。

2。 正視自己,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

在和別人比較的時候,人們常常對自己的知識或能力過度自信。有一

位心理學家做了一個調查,讓上百名受試者評價自己的駕駛技術,90%的

人都說自己的駕駛技術中等以上,而很少有人說自己處於平均水平或低於

平均水平。但是我們都知道,根據“平均水平”的定義,有50%的人駕駛

技術高於平均水平,就一定有50%的人駕駛技術低於平均水平。

由於自然界競爭的本能,在競爭過程中我們很容易去攻擊他人的短處而忽略他的長處。用別人的“無知”來抬高自己的決斷能力。實際上這是一種隧道效應,自己把自己帶進了狹小的視野範圍內,矇蔽雙眼,看到的東西自然就是越來越短淺。

史玉柱第一次創業失敗的時候,把一大批員工召集起來,開批判大會,專門讓人批判他。史玉柱說:“我覺得那樣做很有用!”狂人史玉柱變得謙卑起來,他知道那些成功的經驗往往會欺騙他,他必須清除成見,把握真實。這也是一種“真偽檢驗”。

槓精的形成原理:為什麼越愚蠢的人反而越自信

3。不斷學習,擴充自己的知識庫。

無知的人不會永遠無知下去,只要認清現實,透過不斷向比你更厲害的人學習擴大知識庫,提升品格。“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當知識圈越來越大的時候,你所接觸到的陌生領域更大,你也會發現你以前是多麼的無知,你也會更加低調、謙虛,更加努力地去探索了。

在我們認知比較低維時,總是忍不住渴望讓他人覺得自己無所不知,這個衝動處在低維認知時很好理解,畢竟怕自戀受損,可是這個時候一定要學會保持覺知,善於聽取他人的建議,這樣才不會導致自己因為達克效應搞出一些滑稽事情,甚至是災難性事情。

末了,說幾句雞湯的話。

我們這輩子最大的財富,就是在看得多了、聽得多了、懂得多了之後,也更加明白:自己還沒看過、沒聽過、還不懂的東西,也正在膨脹。

人生就是一座山峰,有多少人在爬上愚昧之巔後就沾沾自喜、自以為是?真正的智者,是在不斷學習和自我提高之後、經歷“無知”的絕望山谷,方能慢慢爬上開悟覺醒的山坡。正確檢視自身的方法是告訴自己“我不知道”,這並非失敗,而是成功的開始。

槓精的形成原理:為什麼越愚蠢的人反而越自信

收看更多精彩:

1。余英時:民族主義不能氾濫

2。催人淚下的故事,全世界都被感動了!

3。千萬不能讓老百姓富起來

4。一個棄嬰自述:我不需要尋什麼根

5。無知可以啟蒙,愚蠢無藥可醫

6。起初是承諾,接著是謊言,然後是禁止,最後是隻能。。。。。

7。景凱旋:讚美苦難是一種虛妄和扭曲

8。為什麼富人不選擇改良,而是選擇逃離(發人深省)

9。王剛:當了十年“和珅”我才明白,人活到極致,“貪”才是最大的成功

10。曾國藩的36個成事心法,25歲後逼自己讀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