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劉先銀經典點說《道德經》:知天命與聽天命,探究老子之“道”

簡介老子的“無”是指人類看不見的,無限的,全能的,永不改變的,永恆的,自有永有的大道,創造了:老子的“有”是有為法,是被造界,相對界,暫存界的可道之道

真的存在帶天命的人嗎

《道德經》知天命與聽天命:探究老子之“道” :人的財運到來前,大多有3個徵兆,佔一個就要恭喜你了

劉先銀經典點說《道德經》:知天命與聽天命,探究老子之“道”

《道德經》是《易經》的序言

,大多數人可能有所誤解,認為周易就是算命的,其實不然,從誕生那一刻起,周易就是一部破除封建迷信的著作,是中國古代文化脫離鬼神和巫術的著作。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讀《道德經》讀《易經》能涵養福報。

道,對人類來說,是無和有,無是最大,也是最小;其他有是存在的,也叫存在者,人類的智慧如是說,“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這句話是一句革命口號。為什麼?在於衍生出:

“凡是存在的都必然滅亡”。

道德經是一部鴻篇鉅著,分為若干個單元。在每個不同單元中的相同“字”完全不同的比喻。最真,是無,無限,無窮的; 最實,是有,有限,暫時的。

《道德經》反者道之動: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廣大無邊而執行不息,執行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又返回本原。

“道,可道,

——道,呈現出來的, (呈現出來之後大家都可以各自理解,所以,) 非恆道;——不是永恆的;

名,可名,

——名,可以表達的,(表達出來之後就有個界限,所以,)非恆名。——不是永恆的。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道,呈現出來的,是暫存物,人的理解之後,才出現變化,這個變化,本質上是人的變化。這是老子對人類的同情,也是人對老子的同情,慢慢理解老子,也是慢慢理解自己。恆常都是變化的狀態,此兩者同,是一陰一陽同出而異名。也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身邊的人學歷、資質、工作都和自己差不了多少,為何運氣和財運就很多差別呢?難道有什麼奧妙嗎?《道德經》《易經》中給出了合理的解釋,人財運來到之前,往往會出現3個徵兆,如果你身上有任何一個,那麼就要恭喜你了。

劉先銀經典點說《道德經》:知天命與聽天命,探究老子之“道”

站立在北京北海邊,感受到凱風自南,吹彼棘心的意蘊。

1.受人之辱,不動於色

《道德經》第十三章: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道德經》第七十八章:

遍天下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勝過水。弱勝過強,柔勝過剛,遍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是沒有人能實行。所以有道的聖人這樣說:“承擔全國的屈辱,才能成為國家的君主,承擔全國的禍災,才能成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話好像在反說一樣。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佛家曾說:

“受人之辱,不動於色,則成道矣。”一個人承受福氣的多少,取決於其能揹負的屈辱。只有咽得下屈辱,才能留得住運氣。“若無其事”反而能涵養福報。

2.察人之過,不揚於眾;受人之恩,銘記於心

一個人如果心懷寬容,即使察覺了他人的過失,也不會到處傳播,善棋道人有言在先:自出洞以來無人能敵,得饒人處且饒人。自然大道,用來治理自身,內具德性,日漸真實;自然大道,用來治理家庭,內具德性,充實有餘;自然大道,用來治理城鄉,內具德性,日漸長成;自然大道,用來治理邦國,內具德性,日漸豐盛;自然大道,用來治理天下,內具德性,日漸普遍;如此看來,這叫「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我何以知道天下是怎麼樣的呢,就用以上所說的大道之觀啊!一個人如果學會寬容他人,他的財運不會差,也會成為他最大的福氣。心寬之人還會牢記他人的恩惠,懂得“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也是在給自己增加財運。

劉先銀經典點說《道德經》:知天命與聽天命,探究老子之“道”

太陽系的故事1+1=2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清華大學的校訓,而這句話正是來源於《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中國自古以來可以稱為是“大易民族”, 如果你是一個研究歷史的人,你會發現,從古至今,很多偉人的身上都藏著易經的影子,很多自然道理也源自易經。《道德經》《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它包羅永珍。

孔子說:讀《易經》,人生少犯一些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是人安身立命之本;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說:職場人和創業者都應該去看看《道德經》《易經》。

茫茫青藏,江河源頭。巍巍崑崙,萬山之祖。甘南是古人類發祥地之一,夏河曾經的人類歷史記憶向我們走來……我們完全可以自豪地說:我是丹尼索瓦人,今年十九萬歲了。 我從青藏東部的大夏河白石崖走來!!我要走向綠色的、低碳的、可持續發展的遊牧農耕生態文明康莊大道。

有一類兒童被稱為“深藍兒童”,他們的靈性天賦秉異,肩負使命。卻經常不被父母和他人所理解。一位“深藍兒童”寫給母親的信,讓我們瞥見他們的內心世界,這是一個超乎想象的遼闊宇宙。

看了她的信,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90後不是垮掉的一代,他們是極其特殊的一代。我給朋友看,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都說這不像一個18歲的孩子寫的。

知天命與聽天命:

探究老子之“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正等正覺;共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共證正等正覺;共同覺悟。

劉先銀經典點說《道德經》:知天命與聽天命,探究老子之“道”

現時代,大道隱沒久矣!

現時代,大道隱沒久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道德經》的哲學理念:無為其實就是無主觀臆斷的作為,無人為之為,是一切遵循客觀規律的行為。無為,就是順應自然科學的作為,就是合理的作為,因而也是積極的作為。指出凡事要“順天之時,得人之心”,而不要違反“天時、地性、人意”,不要憑主觀願望和想象行事。所以說:“天道無為,順其自然趨勢而為,無親無疏,無彼無己也”。無為而治:以順應民眾的需求為重點來治理國家,不要強加少數人的意志,就可以很輕鬆或者說很順利的治理國家。

老子之“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個命題,與斯賓諾莎的“規定即否定”這個命題具有相同的涵義。老子認為,

本身無起點亦無終點,“繩繩兮不可名”(14章),是不可規定的無限實體。但另一方面,老子又認為,

也不是棲身於宇宙之外的一個超越物,它存在於宇宙中,存在於事物中。

這裡老子實際提出了一種蘊涵兩種結構——-永恆界與暫存界的命題,即:一方面——屬於無限的,全能的,永不改變的,永恆的,自有永有的

人類看不見的老子所說的“無”。

道不可道,不可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1章)道無形,無象。(“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14章)

另一方面——被造界,相對界,暫存界。不是永恆界的

老子所說的“有”。

它是兩個大容器(空間,時間)。道可道,名可名。(“吾不知其名,強為之名,字之曰道。”)(15章)“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以閱眾甫

。”(21章)道有形,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精”。)(21章)老子之所思,乃是一種回溯推理法:即由自身推及萬物,萬物推及宇宙,宇宙推及宇宙之產生前。這就存在一個問題,宇宙由何而生?可合理推想:原初一切都存在,這是一個物質意義上的絕對的真空,我們看不見姑可名之為“無”——-屬於無限的,全能的,永不改變的,永恆的,自有永有的

人類看不見的“無”。

劉先銀經典點說《道德經》:知天命與聽天命,探究老子之“道”

就在這個真空中將逐漸產生存在,姑可名之為“有”——-被造界,相對界,暫存界。不是永恆界的

“有”。

它是兩個大容器(空間,時間)。從這些存在再產生天地、萬物、人。這是一個宇宙生成模式。故老子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比較《聖經 (創世記1章1節)》:“起初神創造天地”。如何創造?老子的“無”是指人類看不見的,無限的,全能的,永不改變的,永恆的,自有永有的大道,創造了:老子的“有”是有為法,是被造界,相對界,暫存界的可道之道。造物主的奧秘就是基督,宇宙萬有一切的奧秘都隱藏在他裡面。

“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借神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來11:3)。人類像其他顯然之物最終在時間中消失。歸向無限的,全能的,永不改變的,永恆的,自有永有的大道。

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比較: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色乃夢幻泡影。故不異於空也。空乃一真顯露。故不異於色也。色有形相。凡有所相。皆是虛妄。終有壞期。故色即是空也。空性虛無。無形無聲者也。道以虛無之體。視之不見(夷)。聽之不聞(希)。搏之不得(微)。能生有色有聲之天地萬物。故空即是色也。因色而有六根之領受。六根領受於心。而生思量擬度之想。懸想六塵。而生運用施為之行。行動遷流。而生分辨精粗美惡之識。色受想行識。五者相因也。色有壞時。而受想行識。終歸虛妄。亦復如是。色即是空也。能了悟色即是空。逢色不受。則無受想行識諸雜念一心清淨。空若太虛。以無相而生真空之實相。亦復如是空即是色也。

現在我們跟出版社聯絡後,以團購的方式把這本書帶給大家。現在只需69元,可以點選下方商品卡購買。

劉先銀經典點說《道德經》:知天命與聽天命,探究老子之“道”

【趣味】道德經正版老子原著全書精裝無刪減原文註釋文白對照解讀

¥

69

精選

購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