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內卷,第一次聽說這個名詞是在北京的時候與一位朋友吃飯

簡介身在體制內21年的我不禁感嘆,如果我的生活周邊都有這樣一群人,願意在工作之餘做這麼有意義的事情,看到這麼多設計靈感,該是有多幸福,多美好

秒殺啥意思啊

內卷,第一次聽說這個名詞是在北京的時候,與一位朋友吃飯,他說,內卷的厲害啊

那個時候我對內卷這個名詞還不熟悉,想問“什麼是內卷?”

後來看過一篇推文,說深圳這個城市,年輕人都在內卷,順帶搜了很多篇相關的文章

原來,內卷在是“拼”

人與人之間拼,說白了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

不管是深圳,北京,還是上海,不管哪個城市,席捲而來的競爭,無非都是為了更好的生存。

用自己拼盡全力的努力,提高個人能力,獲取優質的生存

不是嗎?

在內捲浪潮中,我看到了小紅書上,一個比一個做的優質的賬號。因為要教女兒做手工,最近一直在看做手賬、火漆、咪咕卡的賬號。博主們大多是00後、90後,一個比一個做的精緻。

我在想這是最高階的精神娛樂嘛,他們把手工做成了藝術品,興趣是這個世界殘存的最美好、最有紀念意義的玩樂消遣活動。

而評論區常看到回覆,“哇,捲到了極致”

讓我們這些新手小白,讓我們這些愛好者情何以堪。

幾年前我也做過三次全國的以“手術室護士手中的藝術品”為主題的擺臺比賽,每天把看到的枯燥的、機械的手術操作,冰冷的手術器械。而我們傳遞的是拯救生命的力量與溫度。

做一個有“匠人”精神的手術室護士,手術器械是醫生的另外一雙手,斬除病魔的手,所以精緻不好嗎?我們需要的就是精益求精,生命我們無法掌控,可是我們可以把器械看成是我們能掌控的藝術品,讓更規範的擺放和傳遞,更高效的配合手術,讓患者能更快的康復。

那個時候,轉發量快10萬了,換做今天,興許也是可以用一場無菌擺臺的“內卷”在形容是吧。

內卷,第一次聽說這個名詞是在北京的時候與一位朋友吃飯

(圖源自網路)

這是醫者仁心,也是仁心仁術吧。

身在體制內21年的我不禁感嘆,如果我的生活周邊都有這樣一群人,願意在工作之餘做這麼有意義的事情,看到這麼多設計靈感,該是有多幸福,多美好。

工作21年,從事臨床護理15年,時常也去臨床打工,在行政也是兢兢業業。業餘別人娛樂的時間,我做護理學習平臺,為數十萬護理人提供學習和學術交流平臺,不說貢獻,倒也是在為護理事業付出吧。

最近遇到一些工作上不愉快的事,當聽到這樣的資訊時,同事說,這是嚴重的“內卷”

我突然回憶起,從北京回來後,我習慣每天7點到醫院。因為北京的比四川天提前亮2小時,大多數人習慣早起,開始一天的忙碌,深夜歸家。

我也幾乎是5點起床,收拾完坐地鐵,10分鐘時間在食堂享受一個雞蛋一杯咖啡的早餐。咖啡是為了提神,保足一天有充沛的體力去完美髮揮。

7點準時到崗,開始準備這一天作為一名器械護士要迎接的挑戰。準備無菌包,手術裝置、熟悉當天所有手術流程,看主刀醫生習慣。。。

所以回到醫院後,依然習慣早起早工作,某天發了一個朋友圈,說我就喜歡早到醫院,開始一天的工作。被鄰居醫院的好友看到,評論“你這是內卷吧,我們領導看到怎麼說我們啊。。。”

我說你把內卷看成負面詞了吧,在我看來“內卷”應該是正面的,積極向上的。曾經我叫它“競爭、奮鬥、努力”

到今天,為什麼就變成了不成體統的,不正當的競爭了呢?

說到這裡我表達清楚了嗎?

在我的世界裡,應該說在無數職場人、創業人的世界裡,我作為一名體制內有創副業學習習慣的人。

對內卷的理解和認知,就是一場向優秀者學習,凝聚優秀者,挖掘自己潛能,去尋找生活的意義,尋找自己能發揮最大潛力的能力,去開拓自己的人生。

為什麼不能用正面的競爭去面對時代的“活法”

看過一篇推文“內卷化”衝擊下的新時代青年奮鬥精神及培育道理。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所寫。

文中開篇,青年“內卷”現象呈現了當代青年重複內耗並未真正實現自我發展的非理性且低效的競爭樣態,折射出當代“內卷青年”的現實生活困境和矛盾心理訴求。

這麼長一句話,如何理解,“內卷”一開始是一箇中性詞,逐漸在競爭中“白熱化”,變成了負面詞彙。

2020年,“內卷”概念經幾張名校學霸騎腳踏車看書寫論文、床上堆滿書籍的照片曝光而開始引發青年群體的熱議。

隨後進入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走紅網路。成為了日常語境中,成為很多人使用的社交詞彙,暗指非理性的內部競爭。

所以一向不喜歡社交的我,更不喜歡這樣的負面詞彙,一度根本不去關注。只要有人在我身邊說,我會選擇性不聽。

內卷概念在這兩年逐漸演變滲透到人類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教育學等等。進入中國青年的敘事場域。

在我看到的這篇文章中剖析了“內卷”到“內卷化”的表象與特徵,梳理了“內卷”的敘事演變。

很多人把“內卷”泛化為當代中國人的焦慮語言符號,折射的是時代快速變革引發的競爭、就業矛盾,現實的生活壓力和心理壓力。

從“內卷”到“內卷化”,將它化為了無效競爭、無效努力。從行為傾向看,傳統內卷的人,受限於封閉的環境,不斷重複與過去相似的活動。然而這個時代人們有很多創新突破的空間。

比如我們看到的近兩年的,個人IP塑造,公司IP塑造,新生品牌的發展,短影片、網路直播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我開篇提到的堪稱“藝術品”的精神娛樂手賬、咪咕卡、微妙微翹的火漆。

當然還有鄉村振興的農家小院打造,這也是我最近特別喜歡關注的資訊。我們辦公室有位快退休的老院長,常跟他探討,要是退休了,就找一個這樣的小院,看書、寫作、養花。網路上傳遞的是正面的積極的美好生活。

所以事實上,“內卷”應該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生產方式,把握好“卷”度,是成為適應這個時代良性競爭的推動力。不是持續加劇的惡性競爭。

我們不需要販賣焦慮,不需要互相爭奪,不需要道德綁架。更不是以“末班車心態”參與甚至推動相互排擠和傾軋的行為,從而追求自我滿足和社會認同。

更不是所謂的“內卷化”呈現的無休止的“內在消耗”,卻並未產生“實質性變化”的虛假髮展。

在內捲浪潮中呈現了很多“斜槓青年”,“時間管理大師”,在各種評獎、求職、升職、婚戀、育兒中疲於奔波,力求獲得自我利益最大化。

所謂體面的成功吧。

工作我兢兢業業,生活我喜歡隨心所欲。在和同事聊這次晉升的時候,我說太內耗了。

不是考上名校你就贏了,不是你升職多高你你贏了。我們要贏的是你有沒有比昨天進步,或者我在這場“內卷”中,輸了,變差了。我多次和朋友聊到,我真的內耗過度了。

在內捲浪潮中,有了“偽精緻,利己主義”,很多人放棄了修煉內功,投機取巧。所以我一直排斥職場內的不良競爭,玩圈子、憑關係、潛規則、討好領導,明爭暗鬥。

在殘酷的競爭中,不是覺得“奮鬥無用,不如躺平”的消極念頭。立足於新的歷史方位,社會發展,需要的是堅定的理想、健康的身心、立足豐富的精神成長空間。

是滿懷激情的對生活的挑戰、責任、擔當、是對生活充滿期待的情懷,根植於內心的富饒,塑造重構思維、塑造自我價值。擺脫自我製造的焦慮,無需急於求成,更無需急功近利。

深刻修煉內功,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體悟奮鬥所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抵禦“佛系”“躺平”。似乎我也有些佛系,常想路不好走,那就轉彎唄,遇到困難先哭一會兒。

真正精緻的生活應該是對生命意義的求真精神、對生存價值的求善境界和對生活質量的求美態度。

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所說的完美境界:“人只有為同時代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達到完美”。

所以我做的事情很有意義啊,寫到這裡感覺意猶未盡。

人的一生,短暫而美好,你不知道哪一天結束。昨天看了一個影片,一個人從出生的時候看起來像一個老頭,被父母拋棄。敬老院的一位沒有子女的婦人收養了他。他的童年是和一群老頭老太一起生活,感受人生末年的辛酸,沒有人喜歡他。

然而奇特的是,他是逆生長,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體態逐漸變成了年輕人,經歷了被社會拋棄、在戰爭中幸運逃命,經歷幾次錯過卻不敢在一起的戀人,隨年齡的增長他逐漸變成童年、幼年,不敢與孩子和妻子相認。變老的時候,變成了一個嬰兒,不能說話,也沒有記憶,躺在拋棄他的妻子懷中離去。

在戰爭中沒有逃過炸彈襲擊的船長在離別時告訴他“人總有一天要離去,那個時候什麼都不是你的”。他明白了,珍惜生命的意義,活著就是要去做。

如果生命可以選擇倒序的方式生活,那什麼又是什麼心態去面對。只是我所理解的人生,不管什麼順序出場。努力去攀一座山,愛一個人,做一件人生中不可預料成功,不求功名利祿,但求能幫助很多人的事,不是很有意義,很幸福嗎?

幸福是自己的,也是大家的。努力也是。永遠要相信秘密生存原則,宇宙的永恆定律,積極心態的生活,宇宙的能量一定會賦予你。

內卷,第一次聽說這個名詞是在北京的時候與一位朋友吃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