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社論」減負,讓郇真們安心“十年磨一劍”

簡介如果學術考核評價週期過短、過於頻繁,兩三年不出成績,可能就面臨飯碗不保,要被高校掃出門的危險,那麼,青年科研人員為了“達標”,就會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反覆在“木板最薄的地方打洞”

負一減負十等於多少

「社論」減負,讓郇真們安心“十年磨一劍”

郇真,這位中國的年輕女數學家火了。

被譽為數學界“四大神刊”之一的《數學學報》(Acta Mathematica),刊發了華中科技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副研究員郇真的論文。上一回,在這份刊物上以單獨作者身份發文的中國學者還是蘇步青先生。

郇真的科研之路並不平坦,她此前在中山大學擔任助理研究員兩年,之後轉入華中科技大學任副研究員,之前並沒有太多研究成果,甚至還有學生反映其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可以說,在郇真一舉成名之前,她也像無數大學青年老師一樣面臨著巨大的考核壓力。

我們在欽佩郇真取得的成就的同時,還需要想想:如何維護一個適合青年學者成長的環境?讓學者安心科研,不被短期化的學術考核分心,不被“非升即走”的壓力干擾。

近日,復旦大學校長金力提出,將推出“非升即走”(即沒有晉升就得離開)的替代計劃,提出“不升也能留”,只要青年科學家可以在行業內做得足夠好,就可以留下來。發表文章並非科研的全部,青年科學家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代表性成果,這種成果可以是多種形式的。復旦大學在打破“非升即走”模式,構建人才的長期化成長環境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愛因斯坦說:“我不能容忍這樣的物理學家,選擇一塊木板最薄的地方,在最容易鑽孔的地方鑽許多孔”。如果學術考核評價週期過短、過於頻繁,兩三年不出成績,可能就面臨飯碗不保,要被高校掃出門的危險,那麼,青年科研人員為了“達標”,就會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反覆在“木板最薄的地方打洞”。

短視的學術考核標準,勢必導致泡沫化的學術成果,很多青年科研人員忙著“穿衣戴帽”報課題、“粉墨登場”套熱點,看起來,從個人到學校,各種論文、基金、“帽子”都是一派數字繁榮景象,但是真正的原創性研究卻不多。

扭轉不科學的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四唯”頑瘴痼疾,已經成為共識。今年8月8日,科技部、財政部等五部門釋出《關於開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的通知》,直面青年科研人員面臨的嶄露頭角機會少、成長通道窄、評價考核頻繁、事務性負擔重問題,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問題,給檢查瘦身。

在聲名驟然升溫之後,郇真在社交平臺上平靜地表示:“數學工作者面對的世界就像童話,他人並不知道我們在做什麼。”公眾看不懂數學的前沿研究,但是,全社會要努力維護好“童話世界”,讓學者安心在象牙塔里科研,不被繁瑣的、短期化的考核打擾,讓學者專心奔赴“十年磨一劍”的創新研究。減負,讓郇真們輕裝前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