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薩法維王朝統治者,選擇從大不里士遷都到加茲溫的原因是什麼?

簡介由於地震頻繁的原因,大不里士現存的歷史古蹟相較於伊朗其他城市如阿爾達比勒、伊斯法罕、設拉子、馬什哈德等來說都比較少,伊斯瑪儀一世時期由於集中於推進王朝的統一,鮮有建築文化遺蹟

希特勒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引言

薩法維王朝統治者,選擇從大不里士遷都到加茲溫的原因是什麼?首先,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知道,在經濟領域,大不里士是伊朗對外交往的視窗,因此,繼任的沙赫繼續發揮大不里士作為連線歐亞文明交往交通線的樞紐作用,鞏固大不里士作為伊朗商業中心的地位。

13-14

世紀,伊爾汗國定都大不里士,統治者大興土木建設大不里士,推動城市規模的擴大,在鼓勵商業發展政策下城市經濟得到迅速發展,成為古代歐亞大陸文明交往通道

“絲綢之路”的沿線重鎮,取代巴格達成為中東國際貿易網路上的一座新興的交通匯合地,

這是伊斯瑪儀一世定都於此的重要原因之一,也間接地提高了大不里士的政治地位。

薩法維王朝統治者,選擇從大不里士遷都到加茲溫的原因是什麼?

大不里士現存的歷史古蹟

成為首都之後,大不里士繼續擴大國內外的商業活動,主要經售地毯、農牧產品、香料等。同時它也作為歐亞大陸商人傾銷產品的中轉站,因此壯大了當時大不里士巴扎市場、商旅驛站的規模。

在薩法維王朝國境內,大不里士是傳統的貿易和製造業中心,皮革業和地毯業的發展可見一斑,也是出口貿易中的熱銷商品。

由於地震頻繁的原因,大不里士現存的歷史古蹟相較於伊朗其他城市如阿爾達比勒、伊斯法罕、設拉子、馬什哈德等來說都比較少,伊斯瑪儀一世時期由於集中於推進王朝的統一,鮮有建築文化遺蹟。

至今較為有名的當屬中世紀建立的阿里清真寺(

“the Masjid-i-Ali Shah”or“the Arg”

)和藍色清真寺(

the Blue Mosque

),前者建於伊爾汗國時期,愷加王朝時期得到修繕,曾被作為軍火庫使用。後者則出自黑羊王朝統治者賈汗

·

沙(

Jahan Shah

)之手,並在薩法維王朝時期經過多次重建和修復得以倖存,但也是伊斯蘭文化的代表。

薩法維王朝統治者,選擇從大不里士遷都到加茲溫的原因是什麼?

如阿里清真寺,高達120英尺的阿里清真寺至今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僅因為它巨大的體積,還因為它簡潔的設計和精湛的磚藝。

從它高聳的屋頂可以觀賞到大不里士的全景,其城市的宏偉程度可以與從阿里

·

卡普山頂看到的伊斯法罕美景相媲美。

薩法維王朝的宗教藝術

在宗教藝術領域,薩法維王朝的宗教文化與藝術發展是分不開的,大不里士作為首都更是掀起了伊斯蘭教與藝術相融合的發展熱潮,是藝術家創作波斯藝術的關鍵地點。作為統治者的伊斯瑪儀一世和塔赫瑪斯普一世則是推動了新一代宗教文化、藝術創作以及有所波及的商業經濟,特別是塔赫瑪斯普一世時期,由於統治者個人對藝術的熱愛,間接地為大不里士創造了包容、開放的創作環境。

塔赫瑪斯普一世是一位非常惜才的國王,當時他邀請了在本土無法施展才能的外國人來到大不里士,併為其提供學校進行學習,後來這些藝術創作者創立了大不里士畫派(

Tabriz School

),開闢了薩法維藝術史的先河。

薩法維王朝統治者,選擇從大不里士遷都到加茲溫的原因是什麼?

薩法維王朝的藝術美主要體現在宗教建築和以絲綢為主的紡織品上。

建築領域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於大不里士清真寺、宮殿、巴扎(市場)等建築群,伊斯蘭文化和大不里士畫派的風格則是透過瓷磚、圖案、書法等方式融入建築設計中,使得建築物更加肅穆。

宗教與藝術文化的結合使得這一時期的建築作品都帶有一定的神秘主義和哲學色彩,而宮殿和清真寺伊斯蘭化的設計形式也顯示了首都的莊嚴神聖,是首都權力至高無上的象徵和體現。薩法維王朝是宗教與文化發展的黃金時代,大不里士是這一領域的開拓者,隨後便轉移到

16

世紀末的新首都伊斯法罕,在阿巴斯大帝的統治下,新興的首都畫派

——

伊斯法罕學派將薩法維王朝的藝術史發展推向了頂峰。

儘管大不里士在洲際貿易、地方產業方面的發展提升了其商業中心的重要地位,但是在薩法維王朝時期,其政治地位更為突出。

也正是如此,薩法維王朝前期,首都大不里士曾多次在戰爭中易手,險些成為對手威脅政權的囊中之物。

薩法維王朝統治者,選擇從大不里士遷都到加茲溫的原因是什麼?

以伊斯瑪儀一世時期的查爾迪蘭戰役(

1514

年)、塔赫瑪斯普一世時期的蘇萊曼大帝東征(

1532-1555

年)為代表的奧斯曼帝國與薩法維王朝之間持續不斷的戰爭,既使得大不里士多次被佔領,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和毀滅,也對王朝中央政權的穩定性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塔赫瑪斯普一世在分析大不里士的地理位置與地理環境之後認為,首先,大不里士作為首都過於靠近西方的對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易對政權產生威脅。

儘管大不里士自身惡劣的氣候導致奧斯曼帝國軍隊陷入補給的困難成為其最終退出該城的原因,但這也只是外力因素的加持,薩法維王朝實際上還未具備戰勝奧斯曼帝國的能力,讓搖搖欲墜、處於危險之中的城市繼續作為首都,對薩法維王朝的發展並不是長久之計。

其次,大不里士頻繁的地震對於王朝的發展是一個不利的自然因素,政府中心需要建立在更安全的保障之下。

薩法維王朝統治者,選擇從大不里士遷都到加茲溫的原因是什麼?

最後,結合多方面因素的考量,塔赫瑪斯普一世在

1549

年宣佈將都城從大不里士遷至加茲溫。大不里士首都地位的喪失並不意味著它的沒落和衰敗,這座城市事實上擁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在遷都加茲溫之後,大不里士前後經歷了五次災難性的毀壞,前兩次是由於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壞,後三次則是由戰爭導致。

地震摧毀的建築

1641

年的地震摧毀了大不里士當地的清真寺、塔樓等建築,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物質損失。然而在

30

年後,法國旅行家約翰

·

夏爾丹(

John Chardin

)到訪大不里士時卻看到了這座城市仍然呈現著欣欣向榮的景象,根據他的遊記記載可知,從城市等級、城市規模、財富、貿易以及居民數量來看,大不里士是薩法維王朝的第二大城市,它擁有近

250

座清真寺和

300

個商隊組織。

儘管前期的地震摧毀了著名的阿里清真寺,但是現在塔樓和清真寺較低的部分已經修復。

被地震摧毀一半的烏斯塔德

·

沙吉爾德清真寺(

Masjid-i-Ustad Shagird

)也保持著斷壁殘垣的神秘模樣,成為市內獨特的清真寺建築。除此之外,大不里士繁榮、熱鬧的巴扎(集市)構成了城市復興的中心點。大不里士的集市區是中東地區重要的國際貿易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絲綢之路重要的商業區域。

薩法維王朝統治者,選擇從大不里士遷都到加茲溫的原因是什麼?

這裡不僅聚集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商隊,售賣的商品更是琳琅滿目,價廉物美。用夏爾丹的話來評價大不里士,即:

“在波斯,沒有比大不里士更舒適、更優美、更物美價廉的地方了。”其中從白羊王朝統治者烏宗

·

哈桑(

Uzun Hasan

)傳承下來的

凱薩

利耶巴扎(

Qaisariyeh

)是大不里士最豐碩的商品區域。

大不里士更是與土耳其、俄羅斯、中亞以及印度進行貿易活動的中轉站,在歐亞大陸

“絲綢之路”交通線上佔據著不可或缺的位置。此外,大不里士人口的優勢也為其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活力。

據統計,

1500

年大不里士的人口調查顯示,該城市約有

30

萬人,

1673

年則已經增長到約

55

萬人。但是,命運多舛的大不里士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接連遭受了地震、戰爭的折磨和摧殘。

1721年,大不里士爆發了大地震,直接造成了8萬餘人死亡、25萬人受傷的悲劇,還摧毀了清真寺和學校等。

薩法維王朝統治者,選擇從大不里士遷都到加茲溫的原因是什麼?

次年,俄國人在彼得大帝的領導下以幫助蘇丹

·

侯賽因擺脫加爾扎伊阿富汗人的圍困為藉口入侵波斯,並與土耳其人瓜分大不里士,而俄國人、土耳其人以及波斯人的戰爭一直持續到

19

世紀,大不里士也作為戰爭的犧牲品幾經易手。

防禦重鎮加茲溫

1549

年,在塔赫瑪斯普一世的政策領導下,薩法維王朝再次遷都,加茲溫取代大不里士成為新首都,貫穿了塔赫瑪斯普一世後期(

1524-1576

年在位)、伊斯瑪儀二世(

1576-1577

年在位)、穆罕默德

·

科達班達(

1577-1587

年在位)以及阿巴斯大帝前期(

1588-1629

年在位)的統治歷史,在薩法維王朝時期,其首都地位也維持了近半個世紀。

薩法維王朝統治者,選擇從大不里士遷都到加茲溫的原因是什麼?

加茲溫是位於波斯中央高原西北角近內陸的一座城市,是今伊朗加茲溫省的首府。

它在厄爾布林山脈(

Elburz

)和扎格羅斯山脈(

Zagros

)之間形成,其海拔達到了

1300

多米,加之靠近裡海,形成了冬季寒冷,夏季溫和的氣候,也孕育了發達的工農業經濟

——

農業

方面

主要有無籽葡萄、蘋果、橄欖、榛子、開心果、火龍果等。

在工業方面,加茲溫的棉紡織業和毛紡織業比較發達,主要出產地毯等,除此之外,加茲溫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產業還有釀酒。

結語

總的來說,在

18

世紀中後期,雖然鼠疫和霍亂仍繼續肆虐大不里士,但它還是恢復了大部分昔日的繁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