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亓聲:限價俄油,恐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簡介12月5日“限價令”生效日期將近,或許有感於可能的不順甚至是失敗,美財長耶倫近來一反常態地表示中國購買俄石油完全符合西方國家的預期,設定石油價格上限有利於中印等俄石油買家

你用的是誰的聲音

近日有報道稱,美國主導的七國集團和澳大利亞同意在11月底敲定俄羅斯石油上限價格,並將於12月5日公佈具體操作規則,使爭論曠日持久的俄油“限價令”落地生效。美國此舉既想保持俄石油流入國際市場,又想以俄低價油帶動全球油價下行並減少俄財政收入,實現對俄製裁和降低通脹的一石二鳥。這種“既要又要”的如意算盤打得叮噹響,實則過於片面和理想化,堪稱美式雙標的自作聰明。

美國一直鼓吹遵守“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一貫標榜自己是市場經濟規則捍衛者,不時給其他國家貼上“非市場經濟”的標籤,扣上“非市場導向”的帽子。但所謂“市場經濟”早已淪為美國謀取霸權私利的幌子。有經濟學常識的人都應知道,市場經濟的主要特徵在於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強調競爭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就基本的經濟學原理而言,供求關係決定商品價格。而以美國為首的七國集團公然為俄石油設定上限價格,這是典型的非市場行為。聯想起美近年來發動貿易戰、出臺“晶片法案”、強化電動汽車補貼、制定出口管制新規等一系列違反市場規則的舉措,就不難看清其充滿霸道、霸權、霸凌的雙標做派和行徑。

美國忽悠盟友衝鋒,自己卻賺得盆滿缽滿。歐洲在美國的慫恿下對俄發起多輪制裁,將俄油氣作為重點打擊目標,卻不得不在凜冬將至之際為能源四處奔走。與此同時,美能源企業卻獲利頗豐。資料顯示,今年第二、第三季度在美國運營的上市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淨利潤高達2002。4億美元。

美國還不忘在“限價令”生效後保護自己。11月10日,美財政部發表宣告,將與多家俄羅斯銀行進行能源相關交易的許可期限再次延長,而此前的截止日期恰好就是“限價令”生效的12月5日。美一通操作確保自己穩坐釣魚臺,可憐其盟友在悽風冷雨中飄搖凌亂。真是應了基辛格那句話,“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而做美國的盟友則是致命的。”

就政策效果而言,“限價令”大機率前景堪憂。一是俄羅斯不會束手就擒。面對美西方發起的制裁,俄此次必然不會善罷甘休。俄目前已火力全開,強烈迴應並決定停止向實施限價的國家出口石油。在全球經濟艱難復甦背景下,石油交易仍是典型賣方市場。俄能源出口量減價增的收入遠超俄烏衝突的支出,不排除俄減產強推全球油價上漲。此外,俄還可能發動“差異化作戰”,利用手中另一能源武器——天然氣作為籌碼反戈一擊。二是限價聯盟難以形成。自3月以來,印度、土耳其大幅增加對俄石油購買力度,預計俄全年能源收入增長38%。只要土耳其、印度、中國及東盟、巴西、阿根廷等不參與限價聯盟,七國集團就難以實現限價目標。三是美西方內部各懷心思。美牽頭對俄能源制裁,但也擔心禁運推高油價加劇國內通脹。德、法面臨“斷氣危機”,都表示要繼續與普京談判,以保障能源供應。日本嚴重依賴能源進口,已提出將俄薩哈林—2專案石油排除在價格上限措施之外。

美強推“限價令”緩解全球石油價格壓力是假,奪取定價權和擠佔市場是真。美以往都是透過讓中東產油國增產或減產來調整油價,而此次選擇直接給石油確定一個固定價格,要求其他國家購買。相關國家如予以配合,美嚐到甜頭後,可能對其他商品採取限價措施作為制裁手段。在全球化的今天,誰都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正如印尼財長表示,沙特和歐佩克做出如此反應(減產石油),是為了阻止美國“將大宗商品價格作為地緣政治目標”,一旦開創此先例,將加劇全球經濟焦慮,沒人知道美國的下一個目標會是誰。

12月5日“限價令”生效日期將近,或許有感於可能的不順甚至是失敗,美財長耶倫近來一反常態地表示中國購買俄石油完全符合西方國家的預期,設定石油價格上限有利於中印等俄石油買家。耶倫擺出一副讓中國沾了光的樣子,完全是在偷換概念。美國的目的並非鼓勵中國購買俄羅斯石油,而是試圖營造出一種中國配合美國限價措施的錯覺,同時還想挑唆中國拿限價措施去跟俄羅斯砍價,離間中俄關系。

“弱小和無知從來都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石油作為全球大宗商品,不是也不應成為政治工具、政治武器,正確之道應是各國為維護全球能源供應安全發揮建設性作用,而不是處心積慮滿足一己之私。費盡心機玩弄雙標、自作聰明,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