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一些著作、教科書把人祭和人殉混為一談,其實兩者性質是不同的

  • 由 歷史沉澱的理性 發表于 網路遊戲
  • 2021-12-21
簡介人祭是殺死活人,以祭天、祭神、祭祖宗,一般規模大,手段殘忍,又稱人牲,一次殺人常多大數百上千人,充分暴露了奴隸社會把勞動者當作奴隸,奴隸“就是會說話的工具”,能夠被國王、貴族任意買賣、毒打甚至處死的實質

為什麼叫血祭

一些著作、教科書把人祭和人殉混為一談,認為兩者被殺的都是奴隸,都暴露了奴隸制度的野蠻與殘酷。其實,人祭與人殉性質是不同的。人祭是殺死活人,以祭天、祭神、祭祖宗,一般規模大,手段殘忍,又稱人牲,一次殺人常多大數百上千人,充分暴露了奴隸社會把勞動者當作奴隸,奴隸“就是會說話的工具”,能夠被國王、貴族任意買賣、毒打甚至處死的實質。而人殉是殺死活人為死人陪葬,是階級社會長期存在的社會惡習,與階級統治有關,與奴隸社會沒有直接關係。為死人殉葬的規模也較大,貴族大墓中發現被殺殉者有數十、上百人是常事。

一些著作、教科書把人祭和人殉混為一談,其實兩者性質是不同的

就其目的來看,人祭是殺活人來祭天、祭神、祭祖,祈求上天、鬼神、祖先保佑活人幸福安康、吉祥如意,是一種宗教儀式,目的是為活人。瑪雅文明在古典期達到了輝煌的頂峰,但也用活人祭祀。奇琴伊察城內的“聖井”是進行活人祭祀的地方,考古工作者曾在直徑60米的巨大水井裡,挖出過令人難以置信的珍寶、戒指、項鍊和金銀飾物,甚至童女的骨骸,這些都是獻給瑪雅雨神查克的祭品。商是一個尚鬼重祭的王朝。商王朝將王權神秘化,強化人們的王權神授意識,以愚其民。武丁以後,先王死去後都稱“帝”,成為天帝的“賓客”,因此,祭祖就顯得異常重要。祭必殺生,到商中晚期後發展到大量使用人牲。那些完全無法主宰自己命運的社會底層成員(包括被俘虜、掠奪過來的人),被活生生地投入火中、沉入水中、埋入土中,或者死於刀斧之下,以示他們的靈魂被送到了神祇的身邊供神驅使,從而取悅於神靈,求得神的庇佑。殷墟考古發現,一次人祭可以用300~~400名活人祭品。

人殉是殺活人來陪死人去死,祈求死者在地下繼續得到被殉者的照顧和服務,目的是為死人。《墨子》記載:“天子(諸侯)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這完全符合商代的情況。商王死後,被殺殉陪葬的人都在幾十至一二百人之間;武丁之妻婦好的墓中,也發現了十五具人殉遺骨,可以辨認的有男性四人、女性二人、兒童二人。秦穆公墓、秦始皇陵、明陵、清陵等都有人殉陪葬者。秦宣太后有個老情人,書面語稱面首,叫魏醜夫,宣太后這老太太將死時非要讓魏醜夫陪葬,還讓臣下發表意見,嚇得面首趕緊找人說情,好說歹說,老太太才放棄讓面首陪她進棺材。清代同治皇帝死後,慈禧太后強迫同治皇后殉葬,皇后不肯,被慈禧太后處死後殉葬。

就其殺祭與殉者的身份來看,人祭被殺者多為奴隸包括俘虜,因為奴隸是能被奴隸主任意殺戮的會說話的工具,其身份與牛馬相近,所以把奴隸和牛馬等動物一起殺祭是正常的。公元4世紀,地處非洲東北部的阿克蘇姆王國,與羅馬、波斯、中國並稱為世界四大強國,該國依靠象騎軍和水軍組成的強大軍隊,不斷向外擴張,獲取了大量的土地和奴隸。這些奴隸多用於生產和家務勞動上,也有的作為禮品饋贈親友,乃至像牲口一樣被殺死做祭品。

人殉的物件則有妻妾、親屬、近侍、武士、廚工、大臣、奴隸等,凡是死者生前與之發生關係、為其服務、生活甚至政治上離不開的人,都是殉葬物件,所以殉葬物件不全是奴隸或多數不是奴隸。商王墓中,殉葬者除了最下層社會成員外,還有商王的近臣、嬖妾和侍衛。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針虎,亦在從死之中。秦人哀之,為作歌黃鳥之詩。”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曾下令:始皇后宮無子者,一律為始皇殉葬,成為秦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人殉。二世唯恐為秦始皇陵做工的工匠洩漏內部機密,竟於屍體下葬後,將所有在墓內工作的工匠統統埋在墓內,也是一種陪葬,製造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慘劇。位於南京的孝陵地下,陪朱元璋瞑目的嬪妃達四十人,其中只有二人,先於皇帝病故,其餘三十八人都是治喪時勒令而死的。明成祖的長陵,殉葬者十六妃。明仁宗的獻陵,殉葬者五妃。明宣宗的景陵,殉葬者十妃。明景帝在英宗復位後被降為王,死時仍有數名嬪妃從殉。

一些著作、教科書把人祭和人殉混為一談,其實兩者性質是不同的

就其規模和時間來看,人祭規模比較大,每年固定時候進行,人祭與被祭物件沒有必然聯絡。古代中美洲地區有一個特異的習俗,就是盛行以活人祭祀神靈。阿茲特克人的民族主神維洛波切特利,被看做是年輕的戰神和太陽的象徵,傳說她以人血為食,只有每天供奉活人的心臟和血液,她才能永葆神奇的威力,不斷地發光給人們帶來福音。阿茲特克人用活人作祭品的數量是驚人的,一天之內用數千人進貢是很平常的事。為慶祝大神廟竣工,國王召集全國的俘虜來到大神廟頂端,令其排成四行,反綁著依次從祭司面前走過,走進死亡,祭司們總共耗時四天四夜,用大約兩萬顆人的心臟來祭神,才圓滿完成這一曠世的祭奠。血祭的程式是,把活人帶到神廟頂端(因為那裡離太陽最近),由祭司將人平放在石桌上,然後斬首或剝皮,剖開胸膛,取出跳動的心臟,放入罐子裡,點燃後舉過頭頂,獻給神靈,並讓血順著臺階流下,再把屍體拋向石階滾下來。人殉一次性進行,人數較少,在中國古代主要盛行於商代。

就其儀式和虔誠來看,人祭比人殉更注重儀式的完美和對祭祀的虔誠。從前,有一位國王外出打獵,不小心弄斷了一截手指。國王為此非常難過,因為他覺得這是一件有失尊嚴的不光彩的事情。但有位大臣卻不認為這是一件壞事,反而樂觀地說是好事。國王認為這位大臣幸災樂禍,是在奚落自己,一怒之下,把他投進了大牢。一年之後,當地土著人活捉了再次外出打獵的國王,並準備將他殺死祭神。然而,主持祭祀的巫師在對國王進行全身查驗時,卻發現祭品少了一截手指。如果拿一個不完整的祭品去祭神,是對神的不敬,於是就將國王釋放,而改用隨行的大臣來獻祭。國王逃回本國後,覺得說自己斷指是好事的大臣,確實沒有說錯,便釋放了這個大臣,並向大臣道歉。不料,大臣卻說:“一年的牢獄之災對我來說也是好事,如果我不坐牢,那個將被送上祭壇的人將是我。”這個故事,意在說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但也反映了古人對神的虔誠,對祭祀重視到了極度挑剔的地步。

一些著作、教科書把人祭和人殉混為一談,其實兩者性質是不同的

在新石器時代,大約1。2萬年至2萬年前,所有沒有開化的人們都認為,種植技術比起其他活動來更依賴於巫術的力量和行動,而不依靠技巧和人力,每當播種季節來臨,有些氏族就會舉行用活人來獻祭的儀式,也有些氏族經常性地以活人祭祀神靈。這些不幸的用來做獻祭的人,都是透過精挑細選的童男童女,並不是遭到遺棄或者地位低微的人。童男往往會被看作是一位神靈,在獻祭前,他會有非常好的待遇,還是被人膜拜的物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