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夏天沒有精氣神?記住這個“七養訣”,養生先“養氣”!

簡介本文專家:吳中朝,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醫師陳陸泉,北京同仁醫院傳統療法中心副主任醫師彭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學博士很多人天氣一熱,就沒精神頭了

如何補精氣

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本文專家:

吳中朝,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醫師

陳陸泉,北京同仁醫院傳統療法中心副主任醫師

彭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學博士

很多人天氣一熱,就沒精神頭了。如何喚醒精氣神,元氣滿滿?不妨學學元朝鄒鉉所撰《壽親養老新書》一書中的“養生訣”。

少言語養真氣

少言語是指說話要戒急、戒快、戒喋喋不休。人若經常喋喋不休或大喊大叫,就必然要消耗肺氣,致使體內正氣不足。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醫師吳中朝: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有時候運動量不大,但說話多了也會覺得疲倦又或者說了很多話,就感到嗓子乾啞、咽喉不適。這可能就是傷了氣!

人說話發聲,雖出自喉嚨,但一呼一吸之間都有賴於氣的鼓動,肺主呼吸之氣,因此,輕度的久言往往最易傷及肺氣,嗓子微疼、嗓音沙啞、咽喉部發脹等都是傷了肺氣的初期表現,久傷肺氣更是易引起感冒、咳嗽氣喘,甚至出現肺氣腫等問題。長期從事教師、播音員等用嗓過度的職業,很容易耗氣傷津,頻頻出現口乾咽燥等症狀。

傷氣就是傷身,說話多的人要學會養氣補氣。養氣首先要調整說話方式,久言傷氣並不等於不讓說話,而是要避免不停地講話,語氣盡量平和,語速儘量平緩,說話時間不要過長。

戒色慾養精氣

戒色慾,指的是房事要有節制。精氣是養生之本。精氣損耗就動搖了生命的根本,所以健康和長壽就難以保障。

北京同仁醫院傳統療法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陸泉:腎是人的先天之本,人體的元陰和元陽都來源於它,是人體元氣之源。所以人們說一個人虛,常會與腎虛聯絡起來。

補腎氣,不妨常做做抬腳跟的動作。腳心有個很重要的穴位叫湧泉穴,屬於腎經。氣血從這個穴位像泉水一樣汩汩地湧出來,然後沿著經絡滋養全身。抬抬腳跟不但能按摩到這個穴位,還能拉伸到腳底的腎經,起到刺激腎經的效果。

老人家腎氣不足的時候容易精神萎靡,老是睡不醒,睡得再多還是精神不好,動一動就心慌、心跳得厲害。就這麼簡簡單單地提提腳跟,每天練習幾次,每次幾分鐘,就把腎氣提起來了。等車的時候或者是任意閒暇的時候都可以做這個動作,長期堅持下去,還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

薄滋味養血氣

薄就是清淡,顧名思義,薄滋味是指飲食要清淡。少食肥肉、烈酒、油膘之品。貪圖膏粱厚味,嗜食美酒佳餚,必損身體。

北京同仁醫院傳統療法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陸泉:《千金要方》中說:“飲食當令節儉,若貪味傷多,老人脾胃皮薄,多則不消”。因此,人老了大魚大肉多食無益,少吃或適度為妙,適當吃點三白飯是個不錯的選擇。

三白飯源自大文豪蘇東坡,即“一撮鹽、一碟白蘿蔔、一碗飯”。大米有補中益氣、益精強志的功效,白蘿蔔生吃促消化,熟吃補氣,也可止咳。食鹽則是飲食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鹹入腎,激發腎氣,而腎中元氣是維持生命的原動力,所以人吃了鹽才會有勁兒。

古人說: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而這一碗食材簡單的三白飯,就可精、氣、神全補。被高血壓、高血脂纏身,精神狀態差,體質不好,爬樓氣喘,整日吃過飯就打瞌睡的人都可以試試。

咽津液養髒氣

津液指唾液,古人認為津液是人體的精華。經常用舌頭在口腔內攪動,透過唾液腺變唾液(津液),再徐徐嚥下有滋養髒氣的功效。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醫師吳中朝:夏季,增加了我們身體內在的水分消耗,所以這段時間一定要滋陰潤燥,多補充身體內在的水分。練練“吞津功”就有很好的生津止渴的功效。當然,也可以參考唐代醫學家孫思邈當年,在吞津時加上叩齒這個動作。

方法很簡單,早晨起來和睡覺之前,我們可以閉著嘴巴做做空口咬牙的動作,讓上下的牙齒碰撞發出聲音,一般我們以36遍為一個週期,36遍叩齒以後,口腔裡面會分泌出一些唾液,把唾液在嘴裡面像漱口一樣鼓漱,在鼓漱的過程中,唾液也會大量分泌,然後將口腔裡分泌的唾液,分成三口緩緩地嚥下,想象其進入腹部。糖尿病患者每天可以抽出來十分鐘時間做這一動作,有助於緩解陰虛帶來的系列症狀。

少思慮養心氣

指的是閒來不要胡思亂想,人必有所思,亦必所有慮,但過多思慮則傷心氣而損壽命。對個人得失、名譽地位等,不可以汲汲而求,處心積慮。

北京同仁醫院傳統療法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陸泉:中醫情志理論認為,“思則氣結”,多思傷脾。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長期從事腦力勞動,讓大腦高度緊張的人群,易患心腦血管疾病和消化道潰瘍病,這和中醫學的“思慮損傷心脾”的理論是一致的。

所以無論生活工作多麼繁忙,一定要“思慮有度”,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放鬆身體、心情,這樣才能避免情志對人身之本的侵害。此外,還要注意情緒要平和一些,不要過喜過悲,過度為沒發生的事憂慮,與其被虛幻的煩惱困擾,不如培養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去看待當下。

美飲食養胃氣

美飲食是說飲食要搭配合理,古代時人們就認識到食物不同,所含營養成分也有差別,只有全面而合理地進行搭配,才能滿足各種生理功能的需要。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學博士彭鑫:在我國傳統飲食中,很早就有“五穀雜糧養五臟”的說法,廣義的說,五穀雜糧便是提醒大家要各種糧食都吃一些。當然,五穀(大米、小米、高粱、小麥和大豆)本身的養生價值也不低。從中醫角度來看,所謂“五穀雜糧”都是植物的種子,濃縮了植物所有的精華,具足完備的四季之氣,所以最能補精。

小麥、粳米、大米、小米等等,均是味甘、性平,谷氣充沛,補養人的元氣最好,具有“補脾胃、益氣血、長肌肉、和五臟”的功效。平時食療熬五仁粥等,可滋補氣血、調理脾胃。

更多養生方式

本文首發2021-06-08 健康時報 《養生要養一身正氣》

本文編輯:張萌、林敬 審稿主任:楊小明

夏天沒有精氣神?記住這個“七養訣”,養生先“養氣”!

本文來源:健康時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