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商用PC和消費PC到底有什麼區別?

簡介很難找到核心定義時 外觀形態是商用PC和消費級PC歸納起來的重要標誌通常來說,伺服器和工作站在嚴格意義上是不會被歸納進入“PC”概念的,但我們在蘋果釋出會上經常會看到Mac Pro影片工作站和MacBook個人膝上型電腦放在一起介紹,市場上

pc裝置是什麼

最近一百年最能影響普通人生活面貌的事物是什麼?有人會回答塑膠或者橡膠。塑膠背後的石化行業帶來了諸多新型材料,把人們從單調的鋼材和木材世界解放出來,而橡膠則在電力和交通方面大放異彩,讓普通人生活的空間和時間得以極大擴充套件。

若時間尺度縮短到五十年,答案又如何?回答者的選擇多半會變成電腦。二戰以後的電子資訊革命中,電子計算機同與之相伴的新型通訊技術居功至偉,顯赫非常。不過,如果發動調查的人繼續深入提問,詢問有關電子計算機的詳細分類的資訊,能夠詳細作答的受訪者佔比恐怕就不會太高了。

近來在名義上最熱的電腦非2in1 PC 莫屬,不過它究竟算筆記本還是平板,引起了不小爭議。Surface Pro軟鍵盤構型的PC在Windows、安卓乃至IOS各生態位上出現,普通人總是搞不清楚定位。嚴謹地說,由於沒有轉軸,他們在法理上都應該登記註冊為平板電腦才對。簡單的問題往往來自複雜的概念,在此,筆者打算簡單梳理目前電腦市場的一些認知問題,主要探討的物件就是標題中的“商用PC”和“消費PC”。

商用PC和消費PC到底有什麼區別?

PC世界 分類是老大難問題

PC的誕生與分化

在細分概念爆炸繁衍的時代,想要完整地解釋一個產品型別,我們不得不把話題上溯到它的進化原型上去。

什麼是電腦——電腦即電子計算機,也就是遵從馮·諾依曼架構的數位電子計算機的代稱。電腦問世於1946年,與之對應的概念是上個世紀初的模擬計算機。

什麼是 PC ——個人電腦,英文“Personal Computer”的縮寫,濫觴於喬布斯在1977年展出的蘋果II型小型電腦。與PC相對應的概念包括伺服器(架設網路)、工作站(創作內容)、大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管理計算)等專業電腦型別。

商用PC和消費PC到底有什麼區別?

一般來說喬布斯和沃茲被認為是PC的發明者

什麼是商用PC —— 為企業和機構等組織設計的,以規模化部署、高安全性、高可維護性為特徵的,擁有半獨立採購和售後渠道的PC機。

什麼是消費PC —— 以配置功能快速迭代、個性化設計突出、產品型別多樣、較為強調單體價值和娛樂應用需求為特色的PC,主要針對個人消費者。

消費PC和商用PC存在設計理念上的原則對立,但放眼到市場領域,想要明白無誤地把他們切割清楚卻是極為困難的事情。不過,我們可以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來展開分析。

縱向:

從軍工到商業再到消費者的個人世界

毫無疑問,和世界上多數影響力巨大的發明一樣,電子計算機最開始是以“軍國重器”的形象銘記於史書之上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的問世就同美國陸軍的彈道計算需要直接相關,而它的理論結構奠基人馮·諾依曼最為知名的身份恰恰也是“核彈專家”。

商用PC和消費PC到底有什麼區別?

最初的電子計算機身形龐大

最初的電子計算機身形龐大以喬布斯為代表的戰後第一代“年輕的計算機工程師”改變了這種局面,他們在自家的車庫裡“搗鼓“出了當代人熟知的“個人電腦”。當然,80年代的半導體工業尚不成熟,PC在發明後的最初十年,只能以相對“廉價”的形式擴散到了通訊公司、巨型企業和政府部門當中。

真正讓PC機走下神壇開始普及的力量有三種,其一是以Windows為代表的多媒體視覺化應用環境的發展;其二是以約翰·卡馬克為代表的PC 圖形遊戲的推動;最後則是半導體產業自我原始積累演繹出的成本降低趨勢。

加強娛樂、降低成本,兩方面的進步共同把電腦從80年代嚴肅的“商用”氛圍中拉了出來,塑造了年輕一代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稍微年長的80後,沒準還能記得1996年聯想公司提出的“萬元奔騰“促銷口號,也正是當初那麼接地氣的策略為聯想最終演繹成PC巨頭奠定了基礎。

隨著時間推移,消費PC、商用PC型別緩慢分化而出。當代PC已經完全可以同時承載嚴肅的商業生產力需求和一般意義上的娛樂需求,根本差異已不在於自身樣貌了。

橫向:

各種PC類群之間的對比

站在不同的立場,消費PC和商用PC為人所知的面孔大相徑庭。由於商用PC缺乏來自廠商第一方的有效定義,所以下文嘗試以大眾眼光來歸納消費PC和商用PC的認知區別。

商用PC和消費PC到底有什麼區別?

很難找到核心定義時 外觀形態是商用PC和消費級PC歸納起來的重要標誌

通常來說,伺服器和工作站在嚴格意義上是不會被歸納進入“PC”概念的,但我們在蘋果釋出會上經常會看到Mac Pro影片工作站和MacBook個人膝上型電腦放在一起介紹,市場上的小型單路塔式伺服器更是成為各大企業部門採購的重點考察物件。從事實上來講,他們也成為了PC市場的組成部分。

簡單建立模型,“外觀看起來不那麼嚴肅,宣傳上強調影音遊戲效能”是消費PC的主推型別;“外觀剛正沉穩,強調質量和穩定性”則是商用PC的主要型別。圖形、影片工作站中,類似蘋果iMac Pro、Mac Pro這樣強調多媒體創作能力和外觀工業設計的,在實際市場上會拿來同高端消費PC對比;而形象傳統、更加強調體系和標準化的型別則同傳統小型塔式伺服器一道,被列入基礎商用PC的考察範圍。

在產品形態層面,一體機、平板電腦、自由定製的DIY主機幾乎都是外觀靚麗的消費型別;桌上型電腦和筆記本則可以按照上面的模型繼續拆解。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某些迷你主機、帶有特殊輸入輸出裝置的平板等也會被劃入商用PC範疇,比如能夠進行3D掃描的一體機或者帶有投影輸出功能的平板電腦。

商用PC和消費PC到底有什麼區別?

Mac總能把工作站做成電腦的樣子又去同傳統型別比效能

但是,這種粗略的劃分方法有很多難以克服的辨別困難,筆者就見到過強調自身具有強力民用獨立顯示卡的ThinkCentre增強效能型別“商用PC”。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有必要使用更符合實際的方式來區分。

商用PC和消費PC到底有什麼區別?

藉助生物學的分類集合概念,我們可以用類似的思維方式來嘗試概括大眾印象認知中“消費PC”和“商用PC”之間的區別。

商用PC和消費PC到底有什麼區別?

在上圖中,左側的“消費PC類群”是融合了強調個性化外觀外設的遊戲桌上型電腦、遊戲筆記本、強調個性化、均衡配置的家用主機和筆記本以及各種常見二合一產品的“觀念合集”,其中游戲PC和輕薄娛樂筆記本是概念的核心,其他型別則覆蓋模糊的邊緣。

與之對應,右側的“商用PC類群”涵蓋了五種常見概念:

① 強調生產力的典型辦公檯式機、筆記本;

② 強調商務範兒的高溢價輕薄型別筆記本;

③ 外觀樸素、簡約的家用高效能品牌桌上型電腦;

④ 半定製或採購而得的小型塔式伺服器;

⑤ 半定製或採購而得的傳統低端圖形、影片工作站。

兩大類群中,高效能家用品牌機和強工業設計、高附加值的輕薄筆記本是邊界最為含混的產品型別。前者一分為二,普通使用者購買看起來個性化、色彩豐富的就是消費PC;而如果進入了企業採購名錄,就會變成實打實的“商用PC”。

商用PC和消費PC到底有什麼區別?

在ThinkPad的推廣材料中 商務和商用總是一起出現

後者則非常搖擺,在強調輕薄本或商務本這一概念時,娛樂屬性就會突出,比如ThinkPad X1 Tablet、X1 YOGA、X1 Carbon等輕薄本或二合一筆記本;而有時品牌的持有者也會刻意強調自己的“商用”與“專業”屬性,典型的案例就是ThinkPad的傳統X/T系列——沒有人會否認它是商用PC。

那麼,有什麼更乾脆,更接近本源的方式來削弱這種尷尬的混亂局面呢?

本源:

體系的不同才是決定性的

上述局面符合實際,但也把現實的衝突代入了進來,我們只能承認用硬性條件約束商用PC和消費PC是非常困難的。

不過,消費PC和商用PC仍然擁有相對本質的不同——核心型別的設計思路,銷售、服務體系有著根本性的分歧。

商用PC面向的終端使用者以批次採購的企業、機構為主,在概念上更加強調工具屬性。大企業、大客戶在採購商用PC時同採購交通工具(汽車、飛機)、生產工具(機床、加工裝置)類似,都是從體系的角度來衡量一宗交易,更好比是鐵人三項的綜合較量,而不是單一的長跑較量。

就像軍用汽車強調越野效能一樣,核心型別的商用PC在關鍵資料防護(避免損壞,易於恢復)、機體結構質量(強度、抗衝擊能力)、平均無故障時間、隱私安全保護(加密、防窺屏技術)等方面往往會構建一定程度的技術壁壘。基於實際的業務需要,該型別也會開發一些互動(如指紋識別、人工智慧安全解鎖、影片電話會議)和特色功能(如配置3D掃描、多功能擴充套件塢等特殊裝置)。

商用PC和消費PC到底有什麼區別?

Intel 博銳技術

核心型別商用PC安身立命的基礎之一就是其自帶的售後服務與維護體系,在軟性的售後服務建設方面擁有消費PC難以企及的資源,諸如遠端診斷與諮詢、上門維護等都是後者不具備或難以在質量上抗衡的特性。與普通家用電腦無處尋找備件不同,商用PC的售後體系更加標準化,維護上的通用性更加優越。

此外,核心型別商用PC 還往往具備遠端批次部署和安全管理功能,這些功能有的從專業伺服器技術下放而來(如IPTM體系內的綜合管理),有的由廠商以獨立的設計結構和晶片技術來實現(如各大廠商研發的加密系統與資料恢復系統)。在平臺構建方面,上游產業鏈也提供了莫大的技術支援,諸如Intel 博銳、AMD的fTPM/TPM 2。0等技術也是商用PC所特有的利器,在專業角度上為商用PC帶來獨有價值。

商用PC和消費PC到底有什麼區別?

網路上有關聯想商用PC服務體系的介紹

與之相反,消費PC 營銷物件是獨立的消費者個體,從銷售到售後服務都是圍繞個體使用者的消費行為來操作的。這就意味著,消費PC 在設計伊始就只考慮細分使用者型別個體的購買心理,成本核算標準偏向於直接而感性——有多少錢獲得多少實在的實用特性,同時獲得相對基礎的售後服務(包含維修服務、故障診斷服務等等)。在消費PC身上,外觀的個性化,產品形態的先鋒和時髦症候,配置效能上的不同傾向的最佳化,都是圍繞個體使用者心理展開的。

同時,基於消費產品快速迭代的基礎特性,這些產品很少會考慮全壽命週期的綜合成本,甚至設計出來就是為了讓使用者持續購買(比如經典的學生筆記本)。

規模與趨勢

根據IDC公佈的大陸地區PC市場調研報告,截止至2018年,中國區商用PC(不包含工作站)的銷量大概可以穩定在3000萬臺/年的數量級,在整機範圍內(不考慮DIY市場)相對消費PC擁有40%到45%左右的份額優勢。

商用PC和消費PC到底有什麼區別?

商用PC和消費PC到底有什麼區別?

中國PC市場已經是相對穩定的成熟市場,商用PC的佔比與全球差異不大。從更大範圍來看,中國區的年PC整機銷量同全球PC市場的季度銷量相當接近。

近年來,主要國家的商用PC市場上升幅度都顯著超過面向個人使用者的消費PC市場。目前真正能夠為全球PC市場提供前進動力的,是商用PC市場而非迭代更加迅速的消費市場。這種局面的出現,同Intel\AMD在最近兩年來掀起的CPU激烈競爭直接相關,上游廠商在核心晶片方面的競爭加劇,會加速市場的迭代,縮短消費級市場零售產品的平均預期壽命。這一方面給個人市場的購買心理帶來了週期性的波動,令很多地區的消費者陷入觀望心理,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各主要廠商在營銷、研發體系方面的資源配置能力,使其陷入相對被動的運營週期。

從趨勢上來看,商用PC也更加能夠把握時代脈搏的細分市場領域。一方面,AMD\Intel\NVIDIA等傳統PC 通用晶片上游廠商開始進入新一輪效能競爭。商用PC可以選購採用的配件效能較諸過去十年有了較大程度的飛躍,為企業使用者開發新的生態應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商用PC自身的生產力屬性意味著它將會先一步將消費PC的應用發展需求內化在自身的發展實踐當中去。用商用PC為消費PC設計應用需求是業界的常態,自然也需要效能、功能方面的伴生進步,聯動帶動整個PC產業的發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