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有云的下午,我在大昭寺門前守候落日

簡介有意思的是,文成公主所帶來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如今供奉於大昭寺,而小昭寺則供原在大昭寺的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佛像互易,不知道是人為調換還是造化巧合

落日鎮什麼意思

布達拉宮、小昭寺和大昭寺是公元七世紀的三座建築,如今依然是拉薩城的標誌。三座建築構成的三角區域,帶著藏王松贊干布的印記,是解讀拉薩過往的一扇視窗,也是信徒們朝聖的終極目的地。

有云的下午,我在大昭寺門前守候落日

我到小昭寺的時候,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剛好打在寺廟頂上,照得祥麟法輪和金色寶幢熠熠生輝。煨桑爐裡的火苗燃得正旺,一群鴿子穿過嫋嫋青煙,落在大殿屋脊上,警惕地觀察著進入寺院朝聖的人們。救苦救難的菩薩也被凡塵的煙火氣喚醒,新的一天開始了。

有云的下午,我在大昭寺門前守候落日

小昭寺坐西向東,藏語意為“藏寶之所”。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入藏後,即主持建造小昭寺,融入漢地風格,以供奉她從大唐帶來的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或曰“鎮伏惡龍”。有意思的是,文成公主所帶來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如今供奉於大昭寺,而小昭寺則供原在大昭寺的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佛像互易,不知道是人為調換還是造化巧合?小昭寺的僧人通常會講一個離奇故事。

有云的下午,我在大昭寺門前守候落日

吐蕃王朝崩潰後,小昭寺幾經兵燹。如今只有底層神殿為松贊干布時期的建築,其餘都是按原貌修復後的作品。跟隨朝聖的信徒轉完經,然後進入神殿。神殿是小昭寺的主體建築,高三層,底層依次為門廳、經堂與佛殿。經堂中央面對面坐著兩排僧人,信眾爭先恐後施捨錢物,僧人則摸一摸他們的頭頂,給予福報。

有云的下午,我在大昭寺門前守候落日

最後面是金頂殿,有漢唐風格的歇山頂,被認為是文成公主主持建造的證據。金頂殿主供尼泊爾赤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一個年長的僧人在佛像前不停接受信徒們供奉的酥油,並指揮大家繞佛像一週。我第二次排隊進入,居然被他認出,告誡我說,一天只能轉一次。

有云的下午,我在大昭寺門前守候落日

藏傳佛教把大唐文成公主、尼泊爾赤尊公主當作“度母”的化身,過分渲染她們對藏傳佛教的貢獻,卻忽視了她和親的政治意義。七世紀時,大唐為當世最強的帝國之一。吐蕃興起,成為大唐西部最難纏的對手,兩家時戰時和,這才促使文成公主和親,以穩定唐蕃關係。

有云的下午,我在大昭寺門前守候落日

小時看連環畫,吐蕃請婚使臣祿東贊“三解難題”,脫穎而出,才打動唐太宗,讓公主下嫁吐蕃。然而,松贊干布於公元650年去世,年僅34歲。文成公主寡居30年後,病逝於拉薩。敦煌《大事紀年》雲:“及至羊年……冬,祭祀贊蒙文成公主。是為一年。”公主遠離故土,冷暖自知,最終客死異鄉,她的人生實在算不上幸福。但付出終有回報,如今各族人民將她奉為菩薩,頂禮膜拜。若公主有知,亦當欣慰。

有云的下午,我在大昭寺門前守候落日

沿著小昭寺路往南,經衝賽康街、夏莎蘇路,即到八廓西街的大昭寺。大昭寺建於松贊干布時期,用以供奉尼泊爾赤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相傳“由山羊馱土築成”,藏語稱“惹薩”,或為“拉薩”變音?十五世紀時,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在此舉行“傳昭大法會”而改為今名,200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有云的下午,我在大昭寺門前守候落日

與小昭寺不同,大昭寺地處拉薩最繁華地段,坐東向西,門前有寬闊的廣場,左右兩根高聳入雲的經幡柱。與布達拉宮一樣,圍繞大昭寺轉經的人流就像上緊發條的鐘表時針,似乎永不停歇。一旦混入其間,便會被裹挾,不由自主地隨大流。實際上,從大昭寺開始,由內到外三個環,就是佛教徒最傳統的轉經路線。環大昭寺大殿一圈叫“囊廓”,環大昭寺外牆一圈是“八廓”,向外輻射至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的大圈則是“林廓”。

有云的下午,我在大昭寺門前守候落日

陽光打在寺廟金頂上,煞是迷人。身著藏袍的青年男女,在攝影師的指點下,擺出各種造型,以留住這美好的時光。我想拍一段陽光漫過大昭寺的影片,但廣場管理員不讓用三腳架,只好將手機放在地上,以低角度拍攝。

有云的下午,我在大昭寺門前守候落日

九世紀伊始,吐蕃由盛轉衰,便想與唐朝重續前緣,“彼此不為寇敵,不舉兵革”、“務令萬姓安泰”、“永崇舅甥相好”。公元821年,唐蕃使節先在唐京師長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邏些(拉薩)再盟。823年,將盟誓文字刻石立碑樹於大昭寺門前,史稱“甥舅和盟”、“唐蕃會盟”、“長慶會盟”。贔屓[bìxì]背上的唐蕃會盟碑就在大昭寺前,封存於一座四角亭內。旁邊是公主柳,亦稱唐柳,相傳為文成公主手植。據說原柳被毀,現在所見為今人移栽。

有云的下午,我在大昭寺門前守候落日

大昭寺融合中土和南亞建築藝術,是藏地平川式寺廟的典範。主要建築釋迦牟尼佛殿,高四層,上覆金頂,四周迴廊和殿堂就像連環畫,繪滿歷史人物、神話故事。殿內木柱、斗拱、雕塑等精緻華美,中央供奉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鍍金佛像,兩側配殿有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塑像。兩尊釋迦牟尼像互換佛殿,最深入人心的故事是“躲避唐軍入藏而被金城公主調換”。

有云的下午,我在大昭寺門前守候落日

事實上,早期佛教不崇拜偶像,既沒有佛陀像,也沒有菩薩像,更談不到釋迦牟尼為自己的造像“開光加持”。公元前三世紀時,印度阿育王弘揚佛法,以法輪、腳印、菩提樹、蓮花座等象徵佛陀,始有佛教藝術,如印度桑奇(Sanchi)大塔。即使營造於公元前二世紀的阿旃陀(Ajanta)石窟,其早期洞窟中既無造像,也無壁畫。

有云的下午,我在大昭寺門前守候落日

一般認為,最早的佛教造像出現於一世紀,即貴霜帝國迦膩色伽(Kanishka I)王錢幣上的佛像。大月氏人被匈奴擊敗,兩次南遷,建立貴霜帝國。迦膩色伽一世在位時,疆域廣闊,鼎盛空前,孵化出著名的犍陀羅(Gandhara)藝術,世間開始流行希臘風格的佛像。至於尼泊爾,藍毗尼(Lumbini)雖然貴為佛陀誕生地,但從來就不是佛學中心。佛陀晚年時,釋迦族遭到滅國,從此煙消雲散。

有云的下午,我在大昭寺門前守候落日

當然,不能將宗教與學術放在一條線上考量,二者可以各念各的經,各燒各的香。

有云的下午,我在大昭寺門前守候落日

非常幸運,今日碰上大昭寺辯經。僧人們坐在院子裡,三個一組,五個一團,就像學院派的分組辯論賽。深紅的僧袍在陽光照耀下,像一堆堆燃燒的火焰。一個僧人站起來,手舞足蹈,慷慨陳辭,氣勢逼人,好像在反覆強調“你錯,我對,你必須同意我的觀點”。

有云的下午,我在大昭寺門前守候落日

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辯經源自古印度,也就是“辯論佛教教義以達到學習目的”,通常坐著的一方提出觀點,一方應答且不許反問。最著名的辯經,要數印度戒日王在曲女城(Kanyakubja)舉行無遮大會,由玄奘宣講大乘佛教教義,與會者無人能駁倒他,玄奘一辯成名,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

有云的下午,我在大昭寺門前守候落日

順木樓梯登上三樓天井,見金頂上的盤龍和天使在落日的餘暉裡活靈活現,彷彿要飛起來,而寺外轉經的人流就像永動機,沒有停歇的跡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