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深山採藥人:上山不走山路 找藥需眼看鼻聞嘴巴嘗

簡介潘虎仁說,採藥途中經常會碰到懸崖峭壁、毒蛇猛獸,所以採藥人矯捷的身手自小就開始訓練,如果被毒蛇咬傷,也能及時用草藥防止蛇毒擴散

採藥人太累了是什麼原因

深山採藥人:上山不走山路 找藥需眼看鼻聞嘴巴嘗

潘虎仁展示採到的草藥。

深山採藥人:上山不走山路 找藥需眼看鼻聞嘴巴嘗

一名採藥人爬到峭壁上採草藥。

深山採藥人:上山不走山路 找藥需眼看鼻聞嘴巴嘗

一名採藥人在竹林裡挖草藥。

居村陌,懸壺濟世;入深山,辨識百草;攀懸崖,如履平地……一門神農嘗百草式的古老職業——採藥師,如今往往只出現在古裝片裡。現實生活中,還有多少人從事這一職業?他們的祖傳技藝是否後繼有人?來到泰順嶺北一帶深山,探尋採藥人的蹤跡。

走訪

深山採藥人因家傳療法

被評為非遺專案傳承人

泰順與福建交界,境內多山,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170多座。早年因崇山峻嶺造成交通不便,山裡人一旦碰上頭疼腦熱,多是上山採把草藥服下去,民間草藥療法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下午,記者來到泰順縣羅陽鎮,這裡有一條被當地人稱為“藥草街”的巷子,聚集了數百種中草藥,藥香撲鼻。雖然臨近黃昏,但這裡仍是一副熙熙攘攘、人氣很旺的景象。附近一居民說:“泰順一帶的山脈盛產多種中草藥材,泰順人自古至今食藥膳、製藥酒,買草藥就像買菜一樣平常。”

在泰順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一名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記者獲得了一位深山採藥人的相關資訊:潘虎仁,52歲,因家傳的山草藥療法,去年被評為溫州市第三批非遺專案代表性傳承人。

當天下午,記者來到潘虎仁在當地開的草藥店,他不在店內。“他去嶺北採藥了,可能明天回來,也可能後天回來。”潘虎仁的妻子說,因為這幾天需要一種叫“五木桐”的新鮮草藥,而市面上很難買到,潘虎仁已經進入深山找了好幾天。

當天傍晚,記者輾轉來到嶺北一村落的潘虎仁住處。鄰居說,潘虎仁閒的時候在鎮裡開藥店收購草藥,忙的時候很難聯絡上他,因為深山裡沒有手機訊號。如果聯絡不上他,基本上就可以推斷他在山中採藥。

當天晚上9時許,記者等了4個小時,終於見到了潘虎仁。他提著一麻袋草藥,滿身汙垢。原來,他為了尋找“五木桐”,跑到了浙閩交界的深山裡,找到這種草藥已是黃昏,連晚飯都沒吃就驅車趕回來。

記者表明來意之後,順利地成了潘虎仁的“臨時學徒”,第二天將跟隨潘虎仁前往嶺北一帶的深山體驗一回採藥人的生活。

體驗

上山不走山路穿行草叢

找藥需眼看鼻聞嘴巴嘗

早晨,記者和潘虎仁以及其他兩名採藥人一起,步行數公里山路,進入當地嶺北一帶的深山。

“春採茂葉,秋後採根,夏冬拾枯花。”潘虎仁告訴記者,不同的山草藥要在不同的季節採摘,有的藥材需要在新鮮的時候採,有的則要等待它枯萎之際採摘。一名出師的採藥人,首先要分得清上百種山草藥,入深山採藥前也要了解地形,問清楚山中有沒有毒蛇猛獸出沒,有沒有毒氣瘴氣等。

潘虎仁15歲就開始跟著母親上山採藥,20歲不到就能分辨當地山中100多種草藥。“這是滿山紅,你要記住它的外形特徵……這是紅巖豆,可以止血、解蛇毒……”在半山腰的一片區域,每走幾步就能找到一種草藥,潘虎仁一邊採藥一邊講解,把這種口口相傳的技藝展示給記者。

作為採藥人,識別山草藥除了肉眼觀察,還要用鼻子聞、用嘴巴嘗。穿行草叢一個多小時,採了4公斤左右的草藥後,記者有些疲憊。“我們採的這些都是普通的草藥,想採到‘仙草’就要爬懸崖峭壁。”潘虎仁說,珍貴而稀有的草藥往往生長在人跡罕至之處,在採藥人看來,“仙草”不是那些如天麻、靈芝、石斛之類的珍貴草藥,而是採藥人克服困難、執著尋草藥的信念。

深山採藥從不走人工開鑿的山路,而是穿草叢,走鳥道。潘虎仁說,採藥途中經常會碰到懸崖峭壁、毒蛇猛獸,所以採藥人矯捷的身手自小就開始訓練,如果被毒蛇咬傷,也能及時用草藥防止蛇毒擴散。

到了中午時分,記者已是又累又渴,潘虎仁和兩名採藥人看到一塊潮溼的岩石,穿過叢林找到了水源。潘虎仁說,有時為了找一種草藥,要在山中待一天,餓了沒吃的,就嚼一些清熱解毒的草藥,渴了就喝山泉,“迷路、找不到水源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一件丟臉的事。”

傳承

不少祖傳秘方几近失傳

已在招收徒弟傳授技藝

潘虎仁說,他的山草藥療法傳承自他的母親,而母親的技藝則由外公傳授,至於外公之前已經傳承了幾代,現在已經沒人說得清了。在潘虎仁的記憶裡,他很小的時候就經常跟隨母親上山採藥,有時為了要找一種山草藥得翻好幾座山。有一年,潘虎仁的膝蓋得了病,母親用山草藥很快將他治癒,他這才切身領會到山草藥的神奇,從此迷上了山草藥。

結伴採藥,在過去是如農忙時節的熱鬧景象。因為家家都需要藥材,採藥的技能不論男女都會傳授,泰順許多山村的村民都靠採藥維持生計。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山裡人有了更多的選擇,上山採藥慢慢地變成一種副業,會採藥的人也越來越少。

“採藥賺不了多少錢,忙活一天採回五六十斤草藥,只能換回100多元錢。”潘虎仁說,許多年輕人吃不了苦,覺得采藥行當的價效比遠不及其他工作。

談到採藥技能的傳承,與潘虎仁一起的另一名採藥人張雪花有些擔憂。她今年55歲,福建人,為了將自家“祖傳秘方”傳下去,她來到泰順,一邊採藥一邊找徒弟。

記者瞭解到,張雪花的兒子原本是學設計專業的,畢業後她讓兒子經營山草藥生意,準備慢慢把自家給人治病的“祖傳秘方”傳給他,並希望傳給更多的人。

“以前村裡許多人家都有治病的秘方,而這種秘方不傳外人,隨著時代的進步,這些秘方几近失傳,很是可惜。”潘虎仁說,他已經收了一個徒弟,希望能有更多的有心人來找他學藝,將採藥技藝以及相關療法傳承下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