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揪心!男子被鋼筋刺穿頸部!十堰醫生和消防緊急救援……

簡介太和醫院急診科醫生為受傷男子建立呼吸通道“經完善的檢查,患者頸椎沒有受到損傷,但鋼筋刺傷了頸部大血管,由於鋼筋壓迫暫時減緩了血管出血

貫通傷和貫穿傷有什麼區別

本文轉自【十堰晚報】;

7月31日

陝西旬陽一男子工地幹活時

不慎從3米高臺墜下

一根螺紋鋼筋刺穿其頸部

命懸一線

揪心!男子被鋼筋刺穿頸部!十堰醫生和消防緊急救援……

因當地醫院無法處置

受傷男子被連夜送往

十堰市太和醫院搶救

接到傷者資訊後

太和醫院各相關科室專家迅速集結

一場生死營救就此展開……

男子從3米高臺墜下

螺紋鋼筋刺穿頸部

當晚10時20分,隨著一陣急促的急救車笛鳴聲傳來,一名男子被醫護人員迅速抬進太和醫院急診科搶救室。

男子頸部被一根螺紋鋼筋刺穿,近半米長的鋼筋仍未取出,傷口處不斷有血液滲出。

“患者入院時神志嗜睡、心率偏慢、呼吸淺快、血壓偏低,血氧飽和度為90%,頸部還有一個大血腫。”太和醫院急診科主任方誌成介紹。

據瞭解,這名男子60歲,當天下午6時許,在陝西旬陽縣一工地幹活時,不慎從3米高臺墜下,頸部被下方的一根螺紋鋼筋刺穿。

揪心!男子被鋼筋刺穿頸部!十堰醫生和消防緊急救援……

“透過圖片,我們瞭解了患者的傷情,由於頸部被刺穿,鋼筋貫通傷有可能傷及頸部氣道、大血管、神經等,

如果傷及氣道或傷口滲出的血液阻斷氣道,可導致窒息死亡。

”方誌成介紹,在患者從旬陽轉運十堰途中,他們不斷聯絡轉診醫院醫生,掌握患者病情變化,以隨時提供指導。所幸的是,患者一路上的呼吸都相對穩定。

迅速建立人工氣道

男子頸部多處組織被刺穿

患者入院後,需儘快建立人工氣道,以避免氣道損傷加重或血腫壓迫氣道,導致的氣道狹窄、缺氧、窒息,同時也為後續手術奠定基礎。

由於刺入患者頸部鋼筋較長,影響氣道建立、CT檢查及後期手術操作,方誌成向十堰市消防支隊尋求幫助。

很快,一支消防救援小組到達太和醫院急診科,在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醫生配合消防員將刺穿患者脖頸的鋼筋剪掉一截。

揪心!男子被鋼筋刺穿頸部!十堰醫生和消防緊急救援……

消防救援小組成功將穿頸鋼筋剪掉一截

揪心!男子被鋼筋刺穿頸部!十堰醫生和消防緊急救援……

緊接著,急診科為患者建立人工氣道。“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需要迅速完成,且不能有任何差錯,否則會加重損傷。”方誌成介紹,由於患者頸部被鋼筋刺穿,可能存在解剖位置變化,且患者張口困難,根本無法進行氣管插管,只能行緊急經皮氣管切開術,然後再給予有創呼吸支援。

憑藉精湛技術,急診醫生僅用了不到5分鐘就完成經皮氣管切開,建立了呼吸的生命通道。

太和醫院急診科醫生為受傷男子建立呼吸通道

“經完善的檢查,患者頸椎沒有受到損傷,但鋼筋刺傷了頸部大血管,由於鋼筋壓迫暫時減緩了血管出血。”太和醫院口腔科主治醫生倪小兵告訴記者,

除此以外,患者部分胸鎖乳突肌、部分下頜舌骨肌、部分舌骨舌肌、舌動脈、舌下神經被刺斷,咽腔被刺穿,還有其他頸部細小血管也都有損傷。

顯微鏡下抽絲剝繭

吻合受損神經、血管

檢查完畢後,患者走綠色通道直接送到了手術室。手術由太和醫院副院長冷衛東教授親自主刀,口腔科倪小兵、劉永健兩位主治醫生協助。

“首先要把患者體內的鋼筋取出來。”倪小兵告訴記者,冷衛東教授先將手術切口擴大,然後將重要的大血管、神經、肌肉保護起來,最後再將鋼筋緩緩取出。由於鋼筋為螺紋構造,為避免拔出過程中的二次損傷、感染,醫生使用無菌貼對鋼筋一端進行了包裹處理。

揪心!男子被鋼筋刺穿頸部!十堰醫生和消防緊急救援……

經過近一小時的手術,貫穿患者頸部的螺紋鋼筋順利取出。“術中拔除鋼筋後,患者頸部破損大血管處鮮紅的血液如柱狀噴出,我們立即對受損血管進行了修補。”倪小兵說,

如果搶救不及時,患者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隨後,醫生對患者傷口做清創處理。因是貫穿傷,傷口小、徑深大,清創的要求也比較高,需對汙染組織進行清洗、修剪,以避免術後感染。

相比拔出螺紋鋼筋,

手術更重要的是將刺斷的神經、血管進行吻合,以恢復舌體血運及運動功能。

對刺穿的咽腔進行重建,為患者術後呼吸功能、吞嚥功能以及發音功能的恢復奠定基礎。

“由於神經、血管纖細,整臺手術,冷衛東教授都是在顯微鏡下進行。吻合血管、神經的顯微縫線比頭髮還細。”憑藉高超的手術技巧,

冷衛東教授經

近3小時的手術,成功將患者受損血管、神經、咽腔修復。

術後,患者成功離線,生命體徵平穩,目前在ICU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揪心!男子被鋼筋刺穿頸部!十堰醫生和消防緊急救援……

從傷者體內取出的螺紋鋼筋

冷衛東教授表示,成功搶救這名鋼筋貫穿頸部的患者,離不開消防部門的大力幫助,各科室相互協作、綠色通道的暢通等,大家齊心合力為患者爭取了寶貴時間。

文、圖/十堰晚報記者 曾雨 見習記者 張雯靚 特約記者 王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