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重陽佳節到!“繡”一把非遺國潮,一針一線織成時尚|錦時·南粵

簡介廣繡新生代傳承人、廣東省十佳服裝設計師譚靖榆不僅讓廣繡和漢服華麗“邂逅”,更是將這一非遺傳統技藝融入日常穿搭,一針一線將“國潮”之風引進“尋常百姓家”,成為人們生活裡觸手可及的美好

陶器和瓷器的區別在哪裡

重陽佳節到!“繡”一把非遺國潮,一針一線織成時尚|錦時·南粵

開啟百度App

(Master | 錦時·南粵——外國網紅玩轉廣東國潮,時長共6分15秒)

錦時·南粵——外國網紅玩轉廣東國潮

國慶長假的第四天,恰逢中國的重陽佳節,一些年輕人會選擇穿上漢服登高遠望、祈求安康,大秀國潮。

“融入生活的廣東非遺,如何引領新國潮之風?”帶著這樣的疑問,在穗生活了16年的義大利網紅馬蒂亞·羅密歐受南方日報、南方+之邀,將作為探訪主播,開啟Master(大師)系列第三季的旅程,一起玩轉廣東的非遺新國潮。

重陽佳節到!“繡”一把非遺國潮,一針一線織成時尚|錦時·南粵

Master第三季的首期節目,就將帶領大家感受廣繡之美。廣繡新生代傳承人、廣東省十佳服裝設計師譚靖榆不僅讓廣繡和漢服華麗“邂逅”,更是將這一非遺傳統技藝融入日常穿搭,一針一線將“國潮”之風引進“尋常百姓家”,成為人們生活裡觸手可及的美好。

重陽佳節到!“繡”一把非遺國潮,一針一線織成時尚|錦時·南粵

“繡三代”玩轉時尚廣繡

挑鬟玉釵髻,刺繡寶裝攏。廣繡流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以其構圖飽滿、形象傳神、紋理清晰、色澤富麗、針法多樣而聞名。譚靖榆作為廣繡大師陳少芳的孫女,從小就在刺繡工場長大,耳濡目染地跟著繡娘學劈絲、穿針。

身為“繡三代”的她14歲就已經跟著奶奶在廣州的多所學校普及廣繡。

重陽佳節到!“繡”一把非遺國潮,一針一線織成時尚|錦時·南粵

譚靖榆和奶奶陳少芳。

陳少芳開創了“陳氏廣繡”流派,也是她將嶺南佳果荔枝變成了廣繡中深受歡迎的題材。祖輩的創新精神也深深地影響著譚靖榆。

自學生時代起,她就有意用手中的繡線去記錄當下時代:廣式早茶、“小蠻腰”廣州塔能不能搬上繡棚?動漫形象能否成為廣繡題材?

年輕的譚靖榆不斷地思考創新。“我希望未來的人們看到我的作品,能夠感受到當代廣繡的技藝傳承。”她說。

譚靖榆的創作思路還不僅限於此。在思考大學畢業設計作品時,她靈光一現:“我掌握廣繡的技藝,何不用來為我喜歡的漢服增光添彩?”譚靖榆決定傳統非遺技藝開展一場“不設限”的嘗試。

將傳統婚服的拖尾改造成現代婚紗樣式;在嫁衣胸口位置繡上“喜鵲登梅”的傳統吉慶圖案;讓飽滿富麗的廣繡和樸素淡雅的香雲紗“夢幻聯動”……在譚靖榆的設計下,傳統底蘊與當代審美交相輝映。

2021年“廣州時裝週”的T臺上,

譚靖榆自創品牌“初榆”出品的廣繡漢服驚豔眾人,她也因此一舉奪得“廣東省十佳服裝設計師“的稱號。

重陽佳節到!“繡”一把非遺國潮,一針一線織成時尚|錦時·南粵

重陽佳節到!“繡”一把非遺國潮,一針一線織成時尚|錦時·南粵

“過去廣繡多以架上作品為主,因而家人一開始對將廣繡運用到服裝上的想法是持保守態度的。”譚靖榆坦言,廣繡漢服的成功讓家人的態度轉變,也讓她的思路更加開闊。從團扇、燈籠、手提包到手機殼、耳機收納盒,

譚靖榆的手中的繡線讓國潮點亮了生活中的日常小物,讓廣繡之美被更多人看見。

在穗義大利網紅

愛上傳統廣繡

“這不是畫的,這是繡的!”輕撫著廣繡繡片上的老虎圖案,來自義大利米蘭的羅密歐愛不釋手。在譚靖榆工作室的所見,令他連連驚歎:牆上掛著的廣繡孔雀顏色層層疊疊,羽毛根根分明;衣架上的牛仔服,左肩繡著的貓咪憨態可掬;嶺南特有的荔枝、木棉花在團扇、展架作品上隨處可見……

重陽佳節到!“繡”一把非遺國潮,一針一線織成時尚|錦時·南粵

重陽佳節到!“繡”一把非遺國潮,一針一線織成時尚|錦時·南粵

重陽佳節到!“繡”一把非遺國潮,一針一線織成時尚|錦時·南粵

羅密歐在廣州已經生活和工作了16年。從小生活在米蘭的唐人街,時尚之都的薰陶讓他頗具時尚嗅覺,也被中國漢字一筆一畫透露的美深深俘獲,因而對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充滿好奇。

“去看看。”抱著這樣好奇心,羅密歐來到了廣州,也因著對中國文化的這份熱愛和開朗外向的性格,他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點——成為一名文化傳播者。由羅密歐主持的文化推薦節目風靡外國人群體,在廣州這個文化包容之地,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展的平臺。

重陽佳節到!“繡”一把非遺國潮,一針一線織成時尚|錦時·南粵

和譚靖榆的交流令羅密歐欣喜,他發現,廣繡可以和傳統漢服融合,也可以和現代服飾融合,非遺之美充滿包容性和可能性。“廣繡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了,新生代傳承人對這一文化遺產的傳承令人大飽眼福。”羅密歐說:“非遺傳承人與時俱進,在款式上推陳出新,

用一根細細的彩色絲線就將古今相接,呈現出廣繡獨一無二的特質。”

【出品】黃燦

【監製】李賀

【統籌】李培 畢嘉琪

【製片】王涵琦 楊逸

【指令碼/記者】王涵琦

【外國嘉賓】羅密歐

【執行導演】馮曉龍

【剪輯】林富智

【海報設計】楊淇超

【作者】 王涵琦;李培;楊逸;畢嘉琪;李賀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