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長城瘦身,背水一戰

簡介01長城收心長城的野心是從2021年開始暴露的,在這一年,長城六劍齊下:從目前各子品牌的銷量來看,長城將以哈弗皮卡為基礎,在尤拉坦克初步成功的基礎上持續開拓,並靜待魏牌沙龍花開

未官宣的外務算外務嗎

長城瘦身,背水一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偲睿洞察,作者|孫越,編輯|Emma

長城坦克品牌出走20個月,歸來仍要與魏牌“纏綿”。

這,便是2021-2022年

長城汽車

品牌變革的縮影:從不斷推出子品牌到將子品牌重組整合。

12月8日,

長城汽車

宣佈,為更好地集中優勢資源,建立更清晰、差異化的品牌定位,

長城汽車

將對品牌資源進行整合。本次整合涉及所有整車品牌,包括哈弗、魏牌、坦克、尤拉、沙龍和長城皮卡。

其中,沙龍品牌CEO文飛擔任沙龍和尤拉雙品牌CEO,對魏牌和坦克雙品牌的經營管理以及純電覆蓋;坦克品牌CEO劉豔釗兼任魏牌CEO,對魏牌和坦克雙品牌的經營管理及新能源進階。兩大體系將實現各自雙品牌運作。此外,哈弗和長城皮卡兩個品牌繼續保持獨立運作。

這背後是2021-2022年

長城汽車

對於KPI的焦慮:根據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的資料,該公司在2022年1-10月份總共賣出了約10。23萬輛新能源汽車,僅比2021年同期增長4。8%。

長城汽車

從2021年的銷量第四直接掉到了第十。

再細分車型來看,新品一代不如一代。此次品牌整合,有點“差生”自救”的意思:最優者帶著最差的跑,中等生尤拉帶著新生沙龍組合。

那麼,長城如今為何銷量一蹶不振?長城此次“自救”,將會有何變化?

01

長城收心

長城的野心是從2021年開始暴露的,在這一年,長城六劍齊下:

從目前各子品牌的銷量來看,長城將以哈弗/皮卡為基礎,在尤拉/坦克初步成功的基礎上持續開拓,並靜待魏牌/沙龍花開。

長城瘦身,背水一戰

從燃油到純電再到氫能,從中端到高階,從SUV到越野、機甲、皮卡、女性向車型,從戶外到戶內,長城似乎要把整個汽車市場包圓了。

而過了一年多,2022。12。8就迎來了長城整合子品牌的訊息:

女性向品牌尤拉將與男性向純電機甲品牌整合,前者面向10-25萬級主流市場,後者則聚焦高階,兩者整合實現對純電動市場的全覆蓋。

混動魏牌將與從燃油過渡到純電的坦克整合,前者定位於智慧科技、後者定位於越野體驗,二者同樣要為長城豪華高階市場博出一個未來,二者整合實現長城品牌持續向上。

組織結構上,由沙龍品牌CEO文飛擔任沙龍和尤拉雙品牌CEO;坦克品牌CEO劉豔釗擔任魏牌和坦克雙CEO。

也就是說,除了已被市場完全認可的哈弗/皮卡獨立運營之外,品牌一(尤拉、沙龍)負責衝擊電動化,品牌二(魏牌、沙龍)負責衝擊高階化,長城大而散的佈局就此拉下帷幕。

這背後是長城整體銷量的節節敗退:

根據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的資料,長城在2022年1-10月份總共賣出了約10。23萬輛新能源汽車,僅比2021年同期增長4。8%。雖然依舊保持上升,但放眼市場,對手們動輒兩位數甚至三位數的增長,4。8%著實少了許多。

長城瘦身,背水一戰

更有著新品一代不如一代的焦慮:

長城瘦身,背水一戰

從長城推出產品的次序來看,不考慮尤拉本身的受眾就是更窄的女性消費者群體,銷量註定要弱一點之外,品牌是一代不如一代。

長城收心,是銷量失速下的反省:

大搞品類創新,六個品牌齊頭並進是否是錯的?

同樣也想驗證,

品牌收束之後,能否扭轉局面。

02

出奇有餘,守正不足

想要了解長城的車型策略,就不得不提到長城背後的“軍師”——里斯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該公司曾在2012年為長城制定“品牌聚焦”戰略,在長城已推出六個品牌試圖將市場全覆蓋的時候,提出主推哈弗一個品牌出來搶佔當時處於藍海的SUV市場,自此之後一戰成名——從2011年上市到2019年,這款車型的總銷量已經超過300萬。截至2019年9月,哈弗已累計76個月蟬聯SUV銷量第一。

在哈弗和皮卡皆成為細分市場第一時,該公司再次為長城出謀劃策,提出“品類創新”:持續推出差異化產品,搶奪各個細分市場併成為老大。

該理論的核心在於對立面分析方法:“真正的戰略機會存在於相反的方向,存在於領導者的對立面。”

沙龍便是該理念的合格踐行者

長城瘦身,背水一戰

(沙龍新品類洞察 圖源:里斯企業管理諮詢)

目前,汽車有智慧化、電動化兩大趨勢,這分別對應的是使用者駕駛、乘坐體驗以及技術路線。在使用者駕駛、乘坐體驗層面,智慧座艙與自動駕駛是兩大發展方向;在技術路線層面,有燃油、純電、氫能。

目前,大家的重心在智慧駕駛、純電路線上,根據“對立面分析”,長城未來要打造的品牌將會在駕駛的“對立面”乘坐、純電的“對立面”氫能上大下功夫。

針對於這兩點,里斯給出了“紮實”的理論支撐:在2030年,自動駕駛已然成熟,氫能源產業鏈會迎來戰略性的崛起機遇。

自動駕駛已然成熟意味著,

駕駛的新鮮感要被卷沒了,那麼乘坐的特性會被放大。汽車將會依據“場景”進行分化,例如移動辦公、兒童娛樂的場景,甚至是女性化妝的場景。

於是沙龍在乘坐上,下足了功夫。先是在硬體裝置上,幾乎是市場頂配——最新的8155座艙晶片、五塊大屏(一般是2-4塊);其次在軟體層面給出了沙龍的特色。例如智慧助手小甲能夠透過DMS+OMS雙車內攝像頭,透過乘客動作感知計算做出不同情景模式。例如識別副駕駛乘客接打電話時推送安全提醒播報,並智慧降低多媒體音量和關閉車窗。

目前來看,沙龍基於“酷科技”的定位,其乘坐場景主打“第二遊戲空間”——實現車內多人遊戲互動體驗。目前可支援《戰姬前線》和《狂野飆車9》等熱門遊戲。

氫能源產業鏈崛起意味著

,氫能汽車迎來爆發之時。據東亞前海證券表示,與純電動汽車相比,氫能汽車具有諸多優勢:

於是,在2021年6月的一次全員郵件中,沙龍CEO文飛透露,沙龍將致力於成為氫能新賽道的開創者,成為全球第一的氫電雙能豪華品牌。

透過“品類創新”這一策略,沙龍希望基於乘坐與氫能差異化路線,實現彎道超車,在2030年卡準時代的節奏。

這樣的思路,也可以從

尤拉

的誕生看出。當時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品牌有一些共性的趨勢,如:高階化、大型化和硬派科技風。因此,尤拉選擇了大眾化、小型化、女性化、復古風等特性,與新勢力品牌形成差異化

也就是說,長城在品牌打造上,無論是定位還是技術層面,都希望能夠“出奇”。

但問題是,差異化定位坦克、沙龍都是天花板上限極低的細分市場,坦克品牌所在的硬派越野細分市場,一直處於十萬量級水平;未釋出的沙龍定位於新能源豪華車型,本身就處於走價不走量的價格帶。並且沙龍CEO文飛直接表示沙龍的上限不高:沙龍將會在市場容量 10% 的細分市場達到 90% 的佔有率。

長城瘦身,背水一戰

(2016-2021年中國市場硬派越野細分類別銷量情況 圖源:智研諮詢)

目前來看,坦克能夠佔據硬派越野市場的半壁江山(2021年銷量8。5萬,總體銷量17。37萬),但在新能源車當道之時,長城僅憑霸佔幾個細分賽道,其份額遠遠不夠。

與此同時,魏牌,作為新能源車裡的“哈弗”,沒能撐住新能源車的場子。

一大原因是“硬派越野”亮點被剝奪:坦克曾經在魏牌旗下作為品類創新的試驗品,由於深受硬派越野市場喜愛,根據“出奇”的一貫路線,坦克被剝離出去。在這之後,魏牌又重新進行品牌定位“新一代智慧車”、“咖啡系列”,從名稱來看就已經失去了標籤。

並且營銷也沒做好。咖啡系列解釋成本太高,魏牌並沒有將咖啡注入靈魂(詳情可見往期文章:車企營銷,快把咖啡盤包漿了)

於是,魏牌自咖啡系列釋出以來一直在墊底。

長城所堅持的品類創新策略,造成了出奇有餘,守正不足的尷尬局面。

03

彎道超車,道阻且長

長城此次的品牌戰略調整,表明其正努力將“奇”收斂收斂——坦克重新與魏牌結合,將尤拉、沙龍兩個極具差異化的品牌,變成一個。

但目前看來,儘管是收斂到了“電動化”、“高階化”陣營,除了負責人變少了,其他一切照舊:各個品牌各自為戰,協同作用式微。

例如尤拉和沙龍的整合,從受眾角度來看,尤拉僅能cover到更為“女性”的群體,沙龍僅cover到更為喜愛機甲、追求別緻的那一群更為“男性”的科技極客;從價格定位來看,尤拉定位於5-30萬、沙龍定位於40萬以上,中低端和高階交流經驗的可能性為零。

也就是說,兩個極端加起來並不會“奇奇得正”。

魏牌和坦克的高階路,誰也幫不上誰的忙。

一個定位智慧、一個定位越野,一個全是混動,一個目前全是燃油,一個在SUV中高階紅海市場衝鋒陷陣,一個在越野高階藍海市場企圖先下手為強。

如此一來,定位不同,技術路線不同,面對的市場格局不同,光是營銷策略就大相徑庭,二者的協同作用幾乎為零。

但此次整合也並非一無是處

,例如新興品牌沙龍能夠直接藉助尤拉的門店渠道進行售賣,免除前期大建門店、宣傳等費用;四個品牌收斂成為兩個品牌,在溝通效率上也會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也就是說,

長城想要出奇的思路並不會更改

,即堅持品類創新策略,在產品端,或許會透過調整營銷策略、微調車型定位進行銷量的提振。

那麼,在技術路線上,大力佈局的氫能源前景如何?

今年3月29日,

長城汽車

釋出了氫能戰略,提出將構建“制-儲-運-加-應用”的一體化氫能供應鏈生態,並推出了氫檸技術等一系列重磅成果。按照公司規劃,長城今年將推出全球首款C級氫燃料電池SUV,並完成100輛49噸氫能重卡應用專案落地。

截至目前,

長城汽車

在氫能領域已經累計投入20億元研發費用,未來3年內,公司還將繼續投入30億元,

以實現2025年全球氫能市場佔有率前三這一目標。

長城既有理想也為之努力,但氫能源並非是座好爬的山,先行者已然紛紛折腰。

作為在氫能技術上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的日本,雖然國家層面仍在推動氫燃料電池車的發展,包括在2022屆奧運會上使用了大量的氫燃料技術的車輛、裝置,但實際上,當地的車企卻對氫能技術的興趣已經大大降低:

2021年年初,日產宣佈暫停與戴姆勒及福特合作開發燃料電池車的計劃,今後將集中力量發展電動汽車。

2021年6月,本田宣佈關閉日本狹山工廠,停產氫燃料電池車 Clarity,但仍會和通用汽車合作研發燃料電池車。

今年6月,手握全球氫能源最多專利的豐田汽車宣佈關停氫能汽車工廠,停止對氫能技術投入,轉型研發電動汽車。

這背後是高昂的氫能源價格“打不下來”,由於我國氫能源起步較晚,氫能源在中國的落地及應用將更為困難:

例如在制氫環節,在我國,電解水制氫的平均成本是38元/kg,但對標歐美日等國家,歐盟的綠氫的成本價低於14元/kg;美國的綠氫在12元/kg左右,而日本的綠氫成本固定在13。2元/kg。

同時在運氫環節、儲氫環節,學術界普遍認為,

液氫成為破局點

。但目前,我國液氫儲運技術相對落後,缺少大容量、低蒸發率的液氫儲存裝置的開發。

基於此,至今也未有專家出來預測氫能源汽車落地時間幾何,氫能汽車遙遙無期。

目前來看,儘管品牌明面上整合,但長城仍會守著“出奇”路線。

短期

,長城寄希望於沙龍能夠佔據90%的機甲市場,持續驗證其“品類創新”思路,帶領尤拉“奇奇怪怪”下去;同時坦克能夠保持品牌上升勢頭,帶領魏一起衝擊高階;

長期

,長城試圖透過氫能源彎道超車,

只能說,道阻且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