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阿富汗戰爭,為何被稱為“帝國的墳場”?

簡介調查資料顯示,如今有47%的俄羅斯國民認為當年蘇聯軍隊進入阿富汗是一個悲劇,是蘇聯領導人不負責任地把蘇聯拖進這場戰爭,而1999年則有超過一半(57%)的俄羅斯人持此種觀點

俄羅斯為什麼要入侵阿富汗

1979年12月中旬,蘇軍進入集結地域,27日入侵阿富汗,十年阿富汗戰爭就此打響。

從軍事行動角度來講,打得還是非常出奇和精彩的。特別是出動280多架飛機,短時間內輸送5000餘人,直接空降首都喀布林。

這一空降行動達到了“斬首”出其不意的效果,阿富汗領導人和政府瞬間被控制。同時在邊境一端準備好的大軍,全速向阿富汗進擊,僅一個星期的時間,便控制了阿富汗的所有重要城鎮和交通要點。

阿富汗戰爭,為何被稱為“帝國的墳場”?

軍事手段取得了奇效,但是戰爭卻遠遠沒有結束。蘇軍控制了重要城市和交通線,但是對廣大農村地區卻無能為力,蘇軍頻繁遭到阿富汗游擊隊的襲擊,損失日益嚴重。

蘇聯在阿富汗用兵十年,損失到底有多大?1988年5月25日,蘇軍總政治部主任利濟切夫宣佈:

“在阿富汗戰爭中,蘇軍死亡12210人,傷35478人(其中不少人成為殘廢),失蹤311人。”

阿富汗戰爭成了蘇聯日夜不停地“流血的傷口”,也被稱為“帝國的墳場”。

這還僅僅是軍事上的損失,在國際上,自從阿富汗戰爭開始,蘇聯就被國際社會孤立,就連1980年的莫斯科夏季奧運會,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大規模抵制。

經濟上,蘇聯揹負了沉重的戰爭軍費,阿富汗戰爭蘇聯消耗兩百多億美元軍費,使得本就脆弱的財政更加雪上加霜,

蘇聯外交部長謝瓦爾德納澤在蘇共二十八大的工作報告中稱,蘇聯在阿富汗戰爭期間共花費600億盧布。

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不斷向阿富汗武裝力量提供援助,使得這場戰爭變得遙遙無期。

戰爭嚴重拖累了蘇聯的國民經濟。蘇聯捲入阿富汗內部衝突長達十年,給蘇聯經濟造成極大壓力,使蘇聯消耗大量物力、財力,成為蘇聯解體的一個原因。

阿富汗戰爭,為何被稱為“帝國的墳場”?

西方國家對蘇聯的經濟制裁,致使蘇聯失去了最重要的資金、技術、裝置來源,蘇聯與美國在經濟方面的差距更大了,經濟制裁成為影響冷戰後期美蘇力量對比的重要因素。

美國基本上達到了“利用經濟方面的因素,影響蘇聯國內政治”的目的。

1989年2月15日蘇聯最後一批軍隊在阿富汗撤離,至此,蘇聯入侵阿戰爭結束,戰爭結束兩年後,蘇聯便不復存在。

2009年全俄輿論研究中心在全俄羅斯地區進行了關於阿富汗戰爭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俄羅斯民眾對戰爭的看法與之前相比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而且對戰爭的看法在不同群體中也更加多元化,主要受到黨派不同、年齡差異、教育層次等因素影響。

調查資料顯示,如今有47%的俄羅斯國民認為當年蘇聯軍隊進入阿富汗是一個悲劇,是蘇聯領導人不負責任地把蘇聯拖進這場戰爭,而1999年則有超過一半(57%)的俄羅斯人持此種觀點。

阿富汗戰爭,為何被稱為“帝國的墳場”?

那麼為什麼蘇聯要耗費十年的時間,花大力氣一定要控制阿富汗呢?主要是地緣態勢所影響的,別看阿富汗地方不大,但是地理位置卻十分重要,控制了阿富汗,蘇聯就會實現在印度洋尋求暖水港和出海口,並切斷歐洲和遠東聯絡的戰略,

於蘇聯來說,控制住中亞部分地區,就能夠把蘇聯的勢力覆蓋到印度洋、波斯灣等地。一來可以威脅到西方國家的能源通道,其次可以在印度洋地區開闢新戰場,和北約進行海上對抗。還能夠從側翼圍堵歐洲地區,給北約帶來更大壓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那麼美國為何也要打阿富汗,也是同樣的道理,阿富汗的西面是伊朗,東面是中國,控制阿富汗對美國意義極大,所以美國才一意孤行,不吸取蘇聯的教訓也要控制阿富汗,只是美國人沒想到,阿富汗如此頑強,最後失敗而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