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破解堯舜禹禪讓真相(4-4)

簡介有聯姻之強,有治水之功,有部分東夷派系如皋陶、伯益的支援,且因帝嚳、帝舜對祝融族的迫害,也使得有些祝融部族堅定的站到了大禹一方,比如大彭氏、昆吾氏

大禹治水的故事怎麼縮寫

本文接上文:

破解堯舜禹禪讓真相(4-3)

破解堯舜禹禪讓真相(4-4)

18

)皋陶敬禹之德當是皋陶倒向禹或雙方開展合作

命運有時候捉摸不定。

大禹

除了與塗山氏聯盟而發展壯大外,治水成功

可以說是功德卓著

聯絡

團結

各部落

權傾天下

;令伯益在澇區推廣水稻,讓后稷向貧窮部落輸送糧食,調有餘而補不足,獲得了各部落擁戴

——依靠

治水

那段時間實現了逆襲!而且適時的宣佈自己與塗山氏聯姻了,總體實力穩步提升。

此時還不夠。為了長期安全,禹又開始設法拉攏分化東夷派系,其中皋陶和伯益是他的首選。

治水成功後將伯益推薦出去,獲得伯益的支援。同時拉攏東部陣營的皋陶,繼續分化帝舜的實力。很可能(

1

)皋陶見大禹的勢力大,倒向了大禹,站在大禹這邊,挺大禹;(

2

)也可能大禹也和皋陶達成了協議,就是皋陶幫大禹即位,大禹日後讓皋陶或其後裔即位;(

3

)也許大禹勢力強的時候,出現了站隊現象。總之司法部長皋陶便倒向了夏禹,利用司法部長身份優勢讓大家擁戴大禹,誰不服從就收拾誰(《史記

·夏本紀

》皋陶於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則禹。不如言,刑從之)。

19

)禹非受禪讓而是迅速崛起而勢力強盛

隨著舜帝的年齡增長和禹的威望上升,

“站隊”現象更加突出。

有聯姻之強,有治水之功,有部分東夷派系如皋陶、伯益的支援,且因帝嚳、帝舜對祝融族的迫害,也使得有些祝融部族堅定的站到了大禹一方,比如大彭氏、昆吾氏;同是黃帝派系的周后稷自然夏禹堅定支持者;東方派系的商契只能抱頭忍氣吞聲;甚至宗教主高陽氏也不得不與大禹合作。

總之是,大禹透過一系列騷操作,

個人權威

和實力

直線上升

。或許按照協議,舜帝不能再推舉東方派系的,只能從黃、炎部落裡挑選;或許依靠競爭,大禹從各大派系部族中脫穎而出,總之禹做盟主幾乎是板上釘釘。所謂

舜帝即位後定禹為

“太子”,就是因此。

但是任何人都有私心,舜或許還是想讓兒子或者東方聯盟中部落首長繼承。

過了很久還沒有遜位跡象,可能禹用設法刺激或提醒舜帝。如果《尚書》所載舜、皋陶、禹之間的對話是真的話,細品貌似充滿了火藥味,甚至有已經等待不耐煩有邀功逼宮的意味(

大禹通過幾回合暗藏玄機的對話獲得帝舜禪讓

)。

虞舜

看出來禹等不及了,也

知道

領導不了大禹了,

或者大禹也把舜架空了,只好被迫讓位。哪裡有

舜子商均亦

不肖

”,且又沒指出為何不肖?

大禹為了避免舜族的復辟,也為了替父親(先祖)報仇,經過數年位子坐穩後,將舜及其嫡系放逐到南方,舜帝慘死中原之外。

歷史是如此的相似:堯帝逼迫少昊族做了盟主,又被帝嚳和帝舜所逼迫,而

虞舜

當年逼迫堯帝的事又在自己身上重演。

如果把堯、舜、禹的禪讓與東晉、(南朝)宋、齊、梁、陳結合起來看,別有一番韻味(

從古今中外數千年的歷史看“禪讓制”的不可能

)。所以一些書中所謂舜囚禁堯、禹流放舜或許有那麼些味道了。

大禹下手這麼狠,又實力空前的大,難怪諸侯不朝見商均,而朝見大禹了。

然而大禹或許並沒有消滅有虞氏,而是網開一面留下有虞氏的祭祀,或者扶持了親禹派的傀儡首領

——或為虞思(有人認為虞思為商均之子),也或者因拉攏部分東夷部族獲得了他們的肯定。可能正是因此,日後幫了大禹後代一個大忙。

20

)好像三派鬥爭一直延續

甚至一直到秦朝,三派鬥爭依然都存在。禹、啟建立夏朝是黃帝派系的勝出;而商滅夏則是東夷派系打敗黃帝派系;周又滅商是黃帝派系再次成功;甚至秦滅周和六國,則是東夷派系的再次出頭。

本文與沿襲《帝系》《五帝德》的《史記》及儒家版的五帝世系幾乎完全不同。

破解堯舜禹禪讓真相(4-4)

破解堯舜禹禪讓真相(4-4)

但是,在沒有可信資料情況下,推翻更早的記載是不合適的。因為五帝世系雖然是戰國到漢代受大一統思想而綜合出來的,但也絕不可能完全閉門造車或造假,而是結合了一些零散資料

——或許是傳言或許是祭祀物件或許是其他,當是必有所本,即便是神話傳說也有一定的史影或“有

史實為之素地

”(王國維語)。

那既然本文提供了幾乎完全不同的說法,而現有五帝世系雖然非常可疑又不能輕易否定,到底怎麼回事呢?

胡適說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客觀存在的歷史反映於史書、史籍、傳說等“人為編修的歷史”就是打扮的過程。

歷史是為當下服務的

,也就是說

歷史

一定要符合政治團體當下各自的利益

。越後代越有發言權,就如唐、虞、夏、商、周,虞對唐有發言權,夏對虞、唐有發言權,商對夏、虞、唐有發言權,周對商、夏、虞、唐都有發言權。

遠古中國大地一定是有很多部落,到了炎帝時可能整合了一部分,共同尊敬炎神或火神;黃帝時可能又整合了一部分,共同祭祀黃神;蚩尤也可能整合了一部分

——當然肯定還有更多小聯盟,不過都已經消失於歷史了。由於各聯盟信仰不同,再加上擴張後地盤接近,自然衝突不可避免。

《文子》載

赤帝為火災

,故黃帝擒之

”,或許是炎帝尊崇火,黃帝嗤之以鼻,繼而發生戰爭;

漢代賈誼《新書》

黃帝行道

而炎帝不聽

,故戰於涿鹿之野

”雖是推測之語,但是大抵不會距離歷史太遠,不就是兩族祭祀的天神、崇拜的物件及意識形態相異而互相攻詆以至於兵戎相見嗎?

最終黃帝勝出,在各部族推行他們部族的

“道”,從而實現了廣域聯合。由於蚩尤的部族多數是被驅逐並且日後反抗激烈,而炎帝部族和黃帝部族在曲折中實現了聯合,所以就形成了炎、黃為親族的傳說。而蚩尤所在的區域後來又有強者統一起來,又與炎、黃在合作鬥爭中逐漸融合。

黃帝衰敗後,出現了少昊(帝俊)、顓頊、帝嚳等人,特別是顓頊能夠學習黃帝經驗(

《國語

·魯語》

顓頊能修之

黃帝

])

利用宗教神權擴大影響輔助統治,成為響噹噹的人物,接下來的所有統治者都繼續走這條路。如帝嚳也學習曾依靠黃帝而取得了成功。如此,黃帝成了顓頊和嚳共同的祖先。

炎帝派系的唐堯是從東夷派系或許沿用少昊摯之名的帝嚳手裡取得的盟主之位,

堯帝登基

後,若為了繼位的正當性而對外宣稱是繼承少昊氏帝摯的法統,依據天意接任帝嚳,是不難理解的事。如此因堯和嚳、摯前後銜接和堯帝為了法統而自作的解釋,即便自稱或被認為是帝嚳後代也無可厚非。

東夷派系的虞舜從唐堯那裡取得帝位

後,又怎麼符合法統呢?很簡單,顓頊名聲很大,又權力中心在魯豫冀一帶,距離東夷很近,他只需聲稱繼承了顓頊衣缽。而且因其得位於堯,有虞氏後人同時祭祀堯也是可能的。

黃帝派系鯀之子夏禹推翻虞舜

,為了讓有虞氏部族服從統治,也可能自稱是顓頊後代且為有虞氏長輩。

商出自東夷,歷任東夷強者帝俊、帝嚳、帝舜都是他們的祭祀物件,以至於後人搞不懂他們的先祖到底哪一位了。所以《禮記》《國語》分別稱商人祭祀帝嚳、帝舜,實際兩者都是祭祀物件是可能的,只是不同世代而已,就好比,祖父是先祖,曾祖父難道不是先祖?

周曾是商的同盟或管轄部落,認同商的法統,也自願加入商的歷史,便也祭祀商的祖先或神祇便認嚳為祖。更有利的是,

周滅商後

,這都成了他們法統的依據。當然對商有發言權的週會夾帶私貨,把自己所認的祖宗棄之母姜說成帝嚳正妻(妃),而商祖契的母親簡狄則被編排為次妃,堯、摯就繼續往下編排,分別為第三妃、第四妃之子。

顓頊和帝嚳都曾學習黃帝,被認為是黃帝其中兩支後代。

戰國後期,多數國家都已經消亡,公室成員漂泊四方,難以再像往常做君主時那樣舉行國家級的祭祀,後人也逐漸忘記了真相,到學者們開始關注時,隨著各種傳說和亂七八糟的人為整理,且大一統思想已經根深蒂固,終於五帝全成了親戚而黃帝則是所有人的始祖。並且以今度古,把他想象成像秦皇漢武那樣武功赫赫,甚至將其說成與炎帝是兄弟倆。

以上只是結合典籍、後世歷史及人性所做的推斷,並非一定屬實更不可信為真史,而且實際情況一定更加複雜,沒有人能還原史實。但是從萬古不變的人性及後來政治鬥爭、宮廷政變等事實來看,卻又合乎邏輯,又似乎或許就是真相。

總之,禪讓制或許存在,但是絕非所謂的順從天道自然而得,也不是道德極高之人把天下交由另一個道德極高之人去打理,更不是帝王將相心甘情願的傳遞權力。所謂禪讓,並非高大上也並非高深莫測,只不過一切建立在權勢之上的競爭上位,及後世學者對權力更迭的渲染美化。權勢足夠大,自然能得到想要的;權勢變小時,曾經擁有的也會失去。或許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人類社會的終極規則就是競爭!禪讓其實就是權力的更迭競爭的一種手段,背後,一定是實力的較量。從五帝以來就沒有公天下,後世以夏朝為家天下的開端,只不過大禹是從制度上確立了家天下而已!

與考古也相參照,

禪讓制反映出來的是,龍山時代時古中國大地各割據政權的起伏和激烈的競爭

。嚴文明《龍山時代城址的初步研究》認為,

“中國的五帝時代雖被儒家歌頌為大同世界,但戰爭還是非常頻繁而激烈的,這正是龍山時代出現一系列

城防

的根本原因

”。

而這些

“城防”便是“國”的原型。甲骨文及金文中“國”字的基本組成要素包括具有都城意味的“囗”或“囗”和周圍有外城、城壕、護城河等意味的短橫,及士兵、守衛意味的“戈”,後來逐漸發展為“國”。

國字成型後一直未變,直到太平天國為提高百姓識字率而提倡簡化字型時,

“國”被改為國中一王的“囯”。新中國漢字簡化時曾有人提議將“國”簡化為“囯”,考慮到洪秀全的“囯”字封建皇權思想濃厚,一直沒有定論,後來郭沫若提議王字加一點為玉(實際上古代玉與王常是通用的,因為古代統治者及貴族是“佩玉族”,很多玉旁字的玉便寫為王,或者說王字旁實際是玉字旁,或者王字旁的字中的“王”實際意義是玉)而改為“國”,代表祖國美好如玉,遂透過。

破解堯舜禹禪讓真相(4-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