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單機遊戲
  • 2023-01-30
簡介在日常狀態下,茶室有一個前廳作為入門的休息等待或動態櫥窗區,一個展廳作為工藝作品的展示區和茶品的監製區,兩間私人茶室分別是中式和榻榻米風格,中式茶室的掛畫多為清雅文氣的現代畫家的作品,榻榻米的茶室在特殊壁龕位置會按茶道的理念去選擇茶掛,整個

獅峰龍井多少一罐

原創 iWeekly iWeekly週末畫報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圖片-五玄土

在咖啡館早已跨越飲品屬性,成為當代年輕人辦公、會談、小聚的空間之外,將歷史悠久的中華茶文化與新型消費需求相結合的當代茶室,也正在捲起一股全新的風潮。

中國人與茶的淵源寫在基因裡,每個人與茶也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上,不同種類的茶,凝結著氣候風土與時令節氣,在熱水的激發下,成為舌尖與鼻間的甜潤香氣。摒棄冗雜的飲茶規矩,喝茶,不該是陳舊、刻板之事。好在,當代茶館令茶文化跨越了時間,隨著歲月的變遷與生活方式的轉變,成為現代生活中新的休閒座標,引領著當下的年輕一代透過簡單的方式,去感受茶味的優美,並以更近、更輕巧的形式,將茶文化的悠遠與深邃娓娓道來。

福州茶樓

寧靜歸心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如恩設計工作室

“進入茶館,踱步於一樓的古建築中,觀者仿若遊走於明與暗,輕與沉,細與拙之間。”

作為如恩第一個以新建築來容納舊結構的專案,設計師從一開始就收到了茶館業主清晰而殷切的囑託:將一座安徽的古建築移至福州。基於這一要求,如恩採用了一種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設計語言來營造一個空間,以展開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對話。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這棟遠道而來的清朝古宅是典型的徽派建築,其上充斥著豐富的裝飾木雕,複雜而精美。然而木結構幾何形狀具有不確定性,木製構件經過幾百年的風雨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老化與損壞,整個搬運、測量、組裝和置入的過程因而充滿了挑戰性。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為了凸顯歷史傳承感,設計師還採用了夯砼材料,既表達了對當地傳統土樓民居的現代致敬,也強調了原始的凝重感。“夯砼”與“木”這兩種謙遜而平實材料彼此呼應,傳遞出一種人文關懷,強調了對文化身份的認同感。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為了減少外部干擾,設計師幾乎將整座古宅封閉了起來,併為之設計了充足的光源。茶館的屋頂擁有兩個巨大的採光井,將自然光引入圍牆的深處。懸置於上方的金屬屋頂被覆銅的桁架從堅實的基礎上抬起50釐米,並在其周圍引入一條連續光源。在屋頂的西側,一個超大的特色天窗讓斜陽自然地流淌於木質結構上。設計師還在地下一層設計了一個圓形接待廳,它的頂部為一樓室外的露天水池。陽光透過水池底部的圓形玻璃投射到地下接待廳,光影浮動,令人著迷。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在光、水與影的交織中,設計師用詩意的空間賦予品茶人“一日閒人,一盞清茶”的悠然心境。當然,茶是水寫的文化,好的茶樓亦能觀照城市歷史。在設計福州茶樓之初,設計團隊瞭解到英國知名攝影師約翰·湯姆森在其攝影集《福州與閩江》中留下的《島塔》影像。如恩認為,影像中“The Relic Shelter”的形象與概念對於專案而言是恰如其分的隱喻,同時又將關注延伸至福州的海洋文化。因此,露天水池的引入既填補了場地,又倒映出建築,營造出臨近水域的感覺。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儘管中國的茶文化可以溯源至一千多年前,但在如恩看來,與其說“復興與變革”,不如說“茶文化”是與時俱進的。因而,他們沒有簡單地重複過去的實踐,而是透過建築元素的清晰勾勒、構造方式來表達歷史的連續性,並更好地勾畫未來。

喝茶的當下

心有處安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沈鳴野

“無論是美學、哲學,還是對自然的親近,茶代表的是一種向內的探索。”

熱衷於古玩收藏的沈鳴野,在杭州開設了好幾家茶室,最新的一家便是青竺茶食。青竺西臨靈隱寺、飛來峰,石蓮亭在側,與一棵五百年的古樹相依,門前是一片龍井茶園。沈鳴野常常在一樓茶室席地而坐,觀賞眼前頗有層次感的風景:第一層是苔蘚綠植;第二層是茶園和隱約可見古松盆景;第三層是遠處的山;第四層是天空。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在建造青竺茶食時,沈鳴野參考了寺廟的平穩結構與審美心理,他解釋到:“中國寺廟之美就響應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與亭廊的相互呼應之間,含蓄溫蘊,展示出組合變幻所賦予的和諧、寧靜及韻味。平面方形、南北中軸線佈局、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的格局,蘊含陰陽宇宙觀,崇尚對稱、秩序、穩定的審美心理。”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為了實現理想的建築審美,青竺茶食整體建築採用泥與木呈現出白牆黛瓦與溫潤木質的平和之氣、內斂之美。放眼望去,它就像置身青綠山水畫中,被青山、茶田、古樹環繞。為了維護建築 “修舊如舊”的在地感,沈鳴野在茶室修建的過程中保留了一些“過去的痕跡”,包括種滿青苔的古亭遺址,以及門前一片佔地7畝的龍井茶園。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一樓有三間榻榻米茶室,分別以“坐忘” 、“忙閒”、 “無事” 為名,在不同茶室空間的命名上,沈鳴野寄予了一種以“閒”養心的理想。茶室日用的器皿大多是青竺自制的,沈鳴野選器的標準歸根結底只是一條——為茶湯服務。茶單中有一道特級龍井紅茶,用的是門前茶園裡的春茶,以重萎凋、輕發酵的紅茶工藝製作,是一道杭州獨有的特產,它保持了龍井淡而不薄的風味,蜜香清幽。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沿著樓梯登至二樓,名為“風月無邊”、“小有”、“得中”、“大可”、“滿足”的幾間雅廂,又是另一番風景。沈鳴野把收藏的藝術作品、古玩器皿、傢俱擺件放置其中,隨處可見文人雅趣。

桂園茶室

藝術雲集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程然

“喜歡喝茶和喜歡藝術是同一件事,品味茶湯的過程就宛若欣賞藝術品一樣。”

藝術家、畫廊主理人、廣告創意人……當這些人湊在一起,在武漢桂子山上開一間茶室時,會發生多少有趣的事?在武昌桂子山上有一處小院,桂花盛開的時候,空氣中瀰漫著清新淡雅的香氣,街坊朋友們常常來到這裡閒聊,喝一杯免費的“三匹罐”解解渴——這是桂園茶室的生活常態。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兩年前,藝術工作者程然和沈乾石在武漢創立了桂園茶室,熱愛藝術的朋友們來此相聚,在品茶的過程中探討藝術的深度、生活的廣度;愛好喝茶的朋友們來此相會,在美妙的藝術氛圍中品鑑茶香、樂享風味。藝術與茶,看起來無所謂關聯的兩種物質,卻在桂園茶室得以“合二為一”。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為了呈現心中理想茶室的模樣,程然、沈乾石和夥伴們一起組成了“建造團隊”,他們保留了老屋院中原有的80年代風貌,沒有進行任何過度的修飾,讓它融入進整個街區,不讓老鄰居有過多的異物感。外立面處理得非常簡單,僅僅在完成玻璃的施工後修補了牆面,茶室右側有一處不足70cm的狹長通道作為入口,透過院子從背面進入茶室。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在茶室入口處可以看到一把倒立著的笤帚,這是丹麥籍藝術家傅丹(Danh Vo)的作品,通向室內的門腳下襬著一個紙折的立體蛋糕,這是傅丹在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時製作的邀請函。在公共區域中還可以看到他曾在古根海姆美術館展出過的一件鳥籠作品;日本藝術家、作家東山魁夷在六十年代遊歷中國返回日本後創作的石版畫“黃山良夜”;以及一件來自日本藝術家田中功起的作品。與這些藝術品陳列在一起的,還有茶室成員們創作的作品。在木茶几上,還有一盤由來自中國藝術家儲雲的藝術作品“幸運星”,每位客人都可以取走一顆作為紀念。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對於桂園茶室的主理人而言,他們相信作為一種“飲料”的茶,發乎於本能心,生長於“平等心”,他們鼓勵來訪的朋友們自己選茶、泡茶,禁止鬥茶,用一種輕鬆和簡練的空間狀態,傳遞茶之“本味”。

一場“以茶為媒”

的實驗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孔璇

“在快節奏的城市中,希望能用一杯茶的時間讓人迴歸自然、和諧、詩意的狀態。”

茶不僅是一種飲品,還是一個文化載體,以茶為媒,可以串聯起傳統與當代的藝術生活。孔璇和茶的接觸是一種“無意為之”,她很自然地被縷縷茶香吸引,開始持續地研究茶的理論體系、走訪不同的茶產地、前往各個國家習修不同的茶道文化,而複合式茶空間“與點Yudinist”是她親手完成的一場“實驗”。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為了營造“市中山居“的茶室氛圍,孔璇把茶空間安置於上海鬧中取靜的長樂路。在空間設計上,她基本抹去了一切設計痕跡,把專注力放在材質和細節的打磨上。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在日常狀態下,茶室有一個前廳作為入門的休息等待或動態櫥窗區,一個展廳作為工藝作品的展示區和茶品的監製區,兩間私人茶室分別是中式和榻榻米風格,中式茶室的掛畫多為清雅文氣的現代畫家的作品,榻榻米的茶室在特殊壁龕位置會按茶道的理念去選擇茶掛,整個空間裡也會穿插陶藝家的雕塑作品,以及從傳統中啟發創作的藝術家的裝置及攝影作品。戶外還有一個小花園可以觀賞四季風景。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孔璇在與點Yudinist塑造了一個喝茶的場景,自如地營造了一種生活狀態。除了節氣主題的茶會,茶空間還會舉辦陶瓷作者的個展。在為陶藝家泉田之也佈置展覽空間時,孔璇用碳粒、土壤、沙石、青苔等自然材質,概念性地描繪了泉田先生的創作及生活背景,作品在自然物質的襯底下,形式了“白盒子式”藝廊中不易產生的層次感。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在與點Yudinist的茶房裡,孔璇特別整理了一個涵蓋六大茶類的茶樣品庫,裡面裝滿了她這些年收集來的茶品,涉獵了國內大部分的茶產區,按照不同年份、樹種、產地山場、製作進行編號記錄。這個茶樣品庫是對客人開放的,來喝茶的朋友都可以在這個庫裡挑選想要品鑑的茶,在樸素而雋美的茶與器的陪伴下,品味悠長歲月。

大井巷裡的

茶客廳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查文

“我只是一個喜歡喝茶的人,做了一件喜歡喝茶的事。”

在杭州南宋御街,沿著青瓦白牆的老街建築向南前行,就能在大井巷口找到別具一格的查小文茶客廳。在選擇茶客廳的地點時,從小在城南生活的查文出於一種“熟悉的情感”,把店鋪落在了南宋古建築社群大井巷。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為了讓茶客廳恰好地融入社群文化,設計團隊把建築還原給其本身,透過建築的立體面呈現茶空間的內在靈魂。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茶客廳的門頭在選擇材料的時候寄託了一種變化,一種可以增添建築趣味的變化,讓建築和諧獨立。透光的幕牆收集自然光線,溫柔地傾入室內,這種材料在陽光下呈現白色,遠觀之下完全融入建築所處的白牆黛瓦。在光線和視角的轉換下不經意的又淡淡的給你露一點建築內發生的事。透明的曲面櫥窗玻璃,映射了老街悠然的生活景象,和室內的飲茶場景一拍即合。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茶客廳分為了上下兩層,一層是茶客廳的商店部分,可以在此品嚐和購買茶飲;二層有兩個私人茶室,對於熟客來說,這裡是品茶自醒的“精神之家”。作為空間的裝飾點綴,查文會放置一些中古的茶具器皿,以及一些景德鎮年輕陶藝家的作品。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和專業茶師的經歷不同,查文在大學時主修設計,出於對喝茶的熱愛,在慢慢了解茶文化的過程中決定了做一間獨立工作室。從設計師跨界成為專業茶室的主理人,查文一直在摸索學習、積累知識。之所以開設查小文茶客廳,就是為了讓更多人來到一個輕鬆愉悅的社交場所,透過一杯正確且有溫度的茶,連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獲得生活的樂趣。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茶客廳內呈現的茶葉以本地龍井為主,查文在龍井茶村有自家茶田,除了獅峰龍井、桂花龍井、九曲紅梅等自制茶品外,她也會不定期前往外地尋找高品質的茶。“由東至西,茶的世界浩瀚無窮,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監製-Carrie Cao

策劃、編輯-YAO

撰文- 韓小暖、Linda Jiang、瀟月、雲停、Zoe

部分攝影-陳顥

封面藝術拼貼-王靈

平面設計-Lan

原標題:《在城市間的當代茶室,靠近茶文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