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按下葫蘆浮起瓢,西北未定西南又起|宋太宗:我太難了

簡介成都有模有樣幹起來起先,王小波在青城起義的時候沒想過會有一天控制整個蜀地

按下葫蘆起了瓢意思是什麼

前言

昨天我們聊了北宋初年西南的不穩定因素。詳見北宋初年蜀地叛亂:積弊日深、不得不發的頑疾。

層層剝削、苛政壓迫,最終青城的百姓在王小波的號召下,揭竿而起。青城也是太祖時期,全師雄叛亂的根據地。雖然全師雄的叛亂最終被平定,但是明火雖滅,灰下的火種卻還在。所以,一旦條件合適,馬上又會燃起熊熊大火。

按下葫蘆浮起瓢,西北未定西南又起|宋太宗:我太難了

王小波的均貧富直抵人心

王小波,又名小皤、小博。茶販出身。屬於上文中我們提到的被壓迫的一類人。當一個人已經要活不下去的時候,拼命或許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王小波在蜀地一呼百應,短短十幾天就聚集了數萬人。一是絕大部分的百姓沒有田地,毫無生計來源,是天然的起義者,只要有人挑頭,馬上就會加入其中。二是王小波的口號實在是直抵人心,振聾發聵。

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

錢多的撐死,錢少的餓死,今天我來為大家均貧富!懷著強烈仇恨的受苦百姓,在淳化四年(993年)跟隨王小波走上了起義之路。

此時,西北的李繼遷也在一直折騰。感興趣的可以進入主頁閱讀“西夏往事”系列。

起義初期,非常順利,作戰勢如破竹。不少的城池或者有錢人,要麼主動投降,逼其鋒芒,要麼趕緊示好,儘可能的保全自己的財富。

淳化四年的十二月,起義軍開始攻打成都附近的江原。負責防守江原的是張玘。

張玘很清楚起義軍鋒芒正盛,根本沒法硬剛。想了一圈,決定使用古人諸葛亮的辦法-空城計,並安排一票弓箭手埋伏,自己躲在弓箭手的後頭。想法是好的,他覺得王小波一看城門洞開,會心生疑慮,不敢進來。

可是王小波畢竟不是司馬懿。司馬懿老狐狸生性多疑,免不了多想。王小波茶販出身,前期的戰鬥都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正不可一世。所以開啟的城門在王小波看來就是守將太慫,已然逃跑。

王小波短暫停留後帶領大部隊進城。當起義軍進入張玘的弓箭手射程內,就成了活靶子。王小波也不例外,頭上中了一箭,但是仍然忍痛指揮義軍前進。

王小波的小舅子李順也帶人來支援,最終殺了張玘,拿下江原。而王小波也在這次戰鬥中因為頭部重傷而亡。

按下葫蘆浮起瓢,西北未定西南又起|宋太宗:我太難了

農民起義

李順帶著大家繼續前進

王小波被前期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影響了判斷。數萬人不能沒有領導人。由於李順的口碑不錯,也有能力,所以繼續領著大家繼續戰鬥。

而後起義軍迅速的攻佔蜀州、邛州。殺了當地的官員,佔了城。接著攻下永康軍、雙流、新津、溫江、郫縣,幾乎把成都的一圈都給佔領了。

下一步就是攻打成都了。可是成都作為蜀地第一大城,防禦很好,第一仗打得並不順利。李順轉而攻打漢州、彭州,都順利的拿下。

這一來,晃了一把成都守軍,同時用勝利換來了起義軍計程車氣,順便也休整了部隊。

此時知州成都的是郭載,他是一個很有水平的官員。有治理蜀地的經驗,口碑也不錯。曾經在秦州擔任巡檢使的時候,用感化的辦法團聚周邊少數民族。不像其他的在邊地任職的官員,上來就拿武力恫嚇。

太宗讓郭載來成都,也是想透過安撫的辦法,化解這次危機。在太宗眼裡,蜀地的起義此時還是小打小鬧,對流民稍加安撫即可,不至於派兵入川。整天忽悠仁政,不能只停留在嘴上,安撫恰能體現其仁政的思想。

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西北李繼遷鬧得正歡,兩點開花,壓力太大。

郭載來成都赴任之前,有個算命的跟他說,你此去不利,成都要玩完,建議你慢點走,這樣一旦失利,你還沒到任,鍋就不在你身上。

郭載還是很有責任心的,管他有沒有鍋,立刻飛奔去成都。事實證明,來得快確實不太好。

此刻李順部隊已聚集十萬人攻打成都,守軍一個個都慫了。沒人想主動送人頭。結果成都也被攻下。郭載逃向了梓州。

成都丟了,意味著蜀地都沒了。對於李順來說,這次的高風險創業已經到達一個新的高點。

按下葫蘆浮起瓢,西北未定西南又起|宋太宗:我太難了

成都

有模有樣幹起來

起先,王小波在青城起義的時候沒想過會有一天控制整個蜀地。那會兒大家的想法更多還是均貧富,打下一個地方,得到一些好處。反正都活不下去了,造反也是一條活路。

現在起義軍控制了蜀地,發展蓬勃。向外進攻中原恐怕難度係數太高,嫌命長的人才會這麼做。為今之計,還是守好現有的地盤才是。

李順帶著大家建立了大蜀割據政權,自立為王,還公佈了年號:應運。順應老天的意思,他們來為蜀地百姓謀福祉了。

中國古代大家對草根創業還不太感冒,一個人能不能成王侯將相,大部分還是看出身。有了出身這個光環,就會更容易一些。

有人會說,那陳勝吳廣起義還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只是一句口號,一句能號召大家起來一起幹的口號,跟“均貧富”一樣,在當時是個美好的願望。

所以,李順就修改了自己的身份。他說自己是前西蜀國主孟昶的遺腹子。孟昶被老趙家幹翻,蜀地百姓備受盤剝,現在我來了,為了老爹(假裝是自己的老爹)報仇,為蜀地百姓開創美好的未來。

說故事首先要自己相信,這樣才能說服別人。李順而後改名孟順。

李順照搬宋朝官制在蜀地複製了一邊,官名、職權都一樣。他呢,也沒啥宏大的理想,不想一統天下,只想在蜀地好好經營。

特殊的時期,積壓的民怨成就了李順一眾。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宋太宗已經坐不住了。

按下葫蘆浮起瓢,西北未定西南又起|宋太宗:我太難了

這可怎麼辦?

令人迷惑的安排

安撫不成,那就幹吧!在太宗看來,這些刁民,一年多就把蜀地給佔了,還弄出來個大蜀國。自己的臉都快被打爛了。

太宗和宰相們溝通過後,決定出兵蜀地。師出有名,為的是拯救蜀地百姓於水火之中,免得百姓陷於塗炭。

當初把百姓推向水火的好像是你們吧。。。

去年以來,老是下大雨,這是老天在提醒我要出兵啊,不能等了!

而後任命宦官王繼恩擔任西川招討使,去解決問題。

王繼恩是“斧聲燭影”的重要人物之一,是太宗信任的宦官。宋朝宦官這一塊有兩個部門,內侍省和入內內侍省,管的不是宮內還是朝中的事。所以宦官外放,在宋朝不罕見。王繼恩也曾在各地擔任過軍職。

宦官擔任軍職,這是宋太宗崇文抑武的措施之一,擔心的還是武將控制不住,國將不國。

問題在於蜀地相對封閉,王繼恩帶領重兵入川,萬一想要造反怎麼辦?

所以,太宗再派副宰相趙昌言擔任川陝五十二州行營馬步都部署,管著王繼恩。萬一王繼恩有反心,趙昌言可以發揮作用。

可是等到趙昌言也出發十多天後,宋太宗又有點不放心了。有個善於看面相的峨眉山僧人跟太宗說,趙昌言鼻折山根,是反相!還有其他人也在嚼舌根,說趙昌言久負盛名,到現在還沒孩子。

沒孩子的好處就是領兵在外,京城無後顧之憂。

宋太宗的內心戲極其的豐富。各種資訊在他腦中盤旋。把趙昌言叫回來?不合適,剛走,憑啥叫人回來?前面的命令是放屁嗎?讓趙昌言入川戰鬥?也不合適,在中原一帶趙昌言肯定不敢,也成不了氣候,入了川了就管不住了。

思來想去,還真讓宋太宗想到一個“好辦法”。他下令給趙昌言,說李順這一批造反的都是小嘍囉,沒啥大不了的,犯不著你帶那麼多人去,你又是重臣,顯得我找某人太重視李順了吧。這樣,你駐紮在鳳翔,等著吧。

操不完的心!

按下葫蘆浮起瓢,西北未定西南又起|宋太宗:我太難了

種瓜得瓜

微操皇帝宋太宗有一個隔空指揮。後面一系列的後果,也只能他自己來承擔。

按下葫蘆浮起瓢,西北未定西南又起|宋太宗:我太難了

農民起義

參考資料:

宋史

續資治通鑑長編

夢溪筆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