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中國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碩果累累

簡介制定了中國海域綜合地層分割槽方案,從整體上反映了不同構造單元的地層發育特徵,從層序地層的角度揭示了東亞大陸邊緣中—新生代的構造格局與沉積演化規律

中國海域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1999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啟動國土資源大調查專案,採用統一的標準對我國主張管轄海域組織實施1∶100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工作。截至2015年,完成1∶100萬南通幅、上海幅、海南島幅等16個完整圖幅和4個不完整圖幅的調查和綜合調查報告編制,實現了對我國管轄海域基礎地質調查工作的全面覆蓋。

隨後,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調查部組織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3家單位,全力推進成果整合,首次形成了基於此次調查全覆蓋實測資料的“一圖一庫一報告”系統性成果,獲得了多項理論認識與創新。

成果與進展

一是編制了首套1∶100萬海洋地質系列圖。這是我國管轄海域第一代以實測資料為基礎的海洋地質系列圖,包括6種基礎性圖件、19種專業性圖件、2種應用性圖件,全面展示了20年來我國開展1∶100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所取得的成就。

二是建成了標準統一、結構合理的中國海域1∶100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成果空間資料庫。該資料庫收錄了中國海域16種調查資料、5大類分析資料、10類成果圖件,共計758個數據集,為地質調查和科學研究提供了全面高效的資料服務。

三是形成了一套“志書性”的著作,可作為海洋資源勘查、海洋科學研究、重大工程建設、海洋環境保護、海洋權益維護的工具書。

四是刻畫了中國邊緣海地貌形態。依據形態與成因、內營力與外營力、分類與分級相結合的原則,採取先宏觀後微觀、先群體後個體的分析組合方法劃分了四級地貌單元;闡明瞭海域基本地貌格局:寬廣大陸架和溝—弧—盆體系是中國東部海域主要地貌特徵,多型別陸架、海底峽谷群和深海平原則是南部海域主要地貌特徵。

五是揭示了中國海域重磁場特徵。重力異常場直觀展示出了中國東部海域“東西分帶、南北分塊”和南部海域“東西分塊、南北分帶”的構造格局。異常顯示出東部海域北東向和北北東向條帶狀走向和南部海域團塊狀特徵。

六是編制了中國海域及鄰區構造單元劃分新方案。提出了“東亞洋陸匯聚邊緣多圈層相互作用”理論模式;系統查明瞭中國海域斷裂發育特徵;揭示了中國海域深部殼幔結構。

七是釐定了中國海域地層系統。制定了中國海域綜合地層分割槽方案,從整體上反映了不同構造單元的地層發育特徵,從層序地層的角度揭示了東亞大陸邊緣中—新生代的構造格局與沉積演化規律;系統總結了中—新生界地層發育特徵和規律。

八是揭示了中國海域晚第四紀沉積演化過程。系統地揭示了沉積物區域分佈規律,總結提出中國東部海域“大江大河—大三角洲—寬緩陸架—深水海槽”條帶狀沉積分異模式和南海“短源性河流—多型別陸架—高角度陸坡—深海海盆”的環帶狀沉積分異模式。

應用與轉化

透過一系列研究和對比,工作人員總結了中國海域成礦成藏規律,有效拓展了南黃海海域的油氣資源領域;對我國管轄海域38箇中—新生代沉積盆地特徵進行了系統分析,確定油氣新區、新層系分佈面積達120萬平方千米,圈定一批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遠景區,石榴子石、金紅石、鋯石等重礦物資源潛力區,建築用海砂潛力區、熱液資源區等。

相關成果還支撐了生態文明建設。例如,建立了全新世以來黃河、長江和珠江三角洲演化模式,揭示了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三角洲地區陸海互動作用的影響機理,服務於三角洲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定量評價了遼河、黃河、長江、閩江和珠江五大河口底質重金屬汙染程度,為改善河口地區海洋生態環境提供科學支撐;系統總結了渤海海峽、臺灣海峽和瓊州海峽跨海通道主要災害地質型別,為跨海通道的工程建設提供了合理建議。

此外,工作人員建立了多維多參量立體綜合野外調查、多源異構大資料相互約束和驗證資料處理、中國邊緣海海洋地質系列圖編制等3套技術方法體系,提升了我國海洋地質調查水平。(中國地質調查局供稿)

Top